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不副实的利己主义者诸葛诞,最终死于司马师之手

名不副实的利己主义者诸葛诞,最终死于司马师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1/1 4:29:22

琅琊诸葛氏发迹于西汉诸葛丰,到了东汉末期,已经成为一个大门阀,虽然不及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但也算得上是一级门阀士族。西蜀诸葛亮,东吴诸葛恪以及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都是琅琊诸葛氏一脉,有人说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里的狗并不是贬义词。而是用来称赞杀敌立功的人。这也是琅琊诸葛氏出于家族利益,分头下注,门阀利益至上,当然也包括了个人的理想和能够实现抱负在里面。就此“诸葛一门三方为冠盖”。三人都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这是巧合,绝非诸葛家族刻意的培养。

诸葛诞与诸葛亮没有血缘关系,二人只是同族兄弟。诸葛诞的父亲没有做过官,诸葛诞生年不祥,但年龄基本上和诸葛恪差不多。诸葛诞长大以后,两位堂兄都已经在蜀吴两国举足轻重,但他没有前去投奔,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人相当有志气。诸葛诞,字公休,诸葛诞出仕的时候,三国政治形式基本已经确立,诸葛诞最初任荥阳县令,在仕途中几经沉浮,诸葛诞后调入洛阳为吏部郎,后升为御史中丞,入朝之后与夏侯玄等人私交不错,诸葛诞在朝中好清谈,求虚名。不理政务。组成属于自己的政治小圈子,他是“八达”之一。由于他的行为让魏明帝曹叡很看不上,最终这些就会讲话,什么都不会干的人,让曹叡一律罢官,直到曹爽上台之后 ,罢黜司马懿一系的官员,诸葛诞等人才得以官复原职,不仅如此,由于诸葛诞与曹爽私交很好,居然得以重用。

但这并不能说明诸葛诞是曹爽的党羽,因为他的女儿还嫁给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二人还是还是儿女亲家,这就说明诸葛诞属于两派都能接受的,政治立场比较中立的人物,可以说的上是政治老滑头。曹爽对诸葛诞很是看好,在嘉平三年迁镇东将军、并接替孙礼任扬州都督,受封山阳亭侯。要知道,曹魏帝国有四大战区,对蜀作战的西线战区、对吴作战的东线战区、南线战区和对鲜卑作战的北线战区。虽然当时诸葛亮已经去世,但西线依然掌握在他的心腹,征西将军郭淮的手中。

东线战区就是为了抵御东吴,是曹魏的第二大军事集团军。谁掌握了东线,谁就有了与司马氏抗衡的本钱。曹爽与司马懿经过互相妥协、让67 岁的王凌(王允侄孙)为征东将军,庐江太守则由曹爽的亲信文钦出任。而诸葛诞,他既是曹爽集团头号骨干夏侯玄的铁哥们,又是司马懿和王凌的儿女亲家,诸葛诞的小女儿嫁给了王凌的儿子,属于各个派系都能接受的政治人物,于是这个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诸葛诞成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也就是东线战区的二号首长。就此也可见诸葛诞在政治上极为精明,是一个投机政客,对于曹爽和司马懿的政治博弈,他是采取了两头下注,就是谁也不帮的措施。高平陵事变之后,诸葛诞自然被司马懿当做自己人。

高平陵事变之后,王凌开始密谋造反,秘密筹划两年之后,很难想象,作为儿女亲家,军区二号人物的诸葛诞居然对此一无所知,不闻不问。诸葛诞事前不向司马懿告密,也没有投向王凌。实在是难以琢磨,王凌事败被杀之后,他诸葛诞居然升官了,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山阳亭侯。接替了王凌的职务。此后,正元二年,毌丘俭与文钦在寿春起兵,列举司马师罪状数重,并派使者联络诸葛诞一同造反,就是就是淮南二叛爆发。但此时诸葛诞已经意识到毌丘俭的能力不足以对抗司马师,于是在政治立场上投向司马师。

为表明立场,诸葛诞斩杀毌丘俭的使者,大将军司马师亲统大军二十万率兵讨伐毌丘俭,诸葛诞率兵前往协助。而后文钦兵败,毌丘俭弃守逃亡。战后,司马师真的把诸葛诞当做自己人,任命其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总督扬州诸军事。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后转任征东大将军。从曹爽上台,诸葛诞任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开始,到高平陵之变,淮南一叛和二叛结束,不过是是十多年的时间,曹魏集团内部是急剧的政治动荡,抄家灭祖都是平常事,而诸葛诞却因此平步青云,高官得做,你不得不佩服诸葛诞本事,这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诸葛诞之所以能平安无事,就是因为他是墙头草。没有任何政治操守可言。他的地位是越来越高,权势是越来越重,但就是本事不见增长。

但他的这种谁都不得罪行却让一个人极为反感,这人就是司马昭。而自文钦,夏侯玄造反失败之后,诸葛诞也发觉政治局势对他很不利,也愈发感到司马昭对他的厌恶,为此开始学司马懿豢养死士数千,但事情被司马昭发觉,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就就意图召回诸葛诞回朝任职,为此派心腹贾充去试探,贾充在和诸葛诞谈话的时候,对诸葛诞暗示,司马昭有意效仿禅让之事,希望得到诸葛诞的支持,诸葛诞破口大骂:“你是贾逵的儿子吗,我绝不会做乱臣贼子”。这话诸葛诞真说的出口啊,当初王凌和毌丘俭淮南两叛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话,现在想起来真的有些晚了。

贾充回去之后将事情向司马昭报告,司马昭立即以皇帝名义宣诸葛诞入朝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诸葛诞自然不会奉诏,而是代兵将接替他职务的乐綝斩杀,这已经公然造反了,公元257年诸葛诞公然起兵造反,并向东吴求救。东吴对此求之不得,立即起兵讨伐全力援助诸葛诞。西蜀姜维得知消息,也是起兵进攻关中,这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此时诸葛武侯不死,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司马昭也不惊慌,让征西司马望与副将邓艾抵御姜维,双军进入相持态势,随后,司马昭让骠骑将军王昶统领大军抵御东吴,司马昭亲临大军率领奋武石苞兖州刺史州台徐州刺史胡奋镇东将军王基合计大军45万直扑诸葛诞老巢寿春。此次战役是三国开国之后最大一次战役,总兵力高达50万。

可以说,诸葛诞虽然长期担任曹魏东部战区主将,但军事绝非诸葛诞的长项,司马昭大军死死困住寿春,寿春原本多雨。但司马昭围困寿春十个月,整个寿春滴雨未下,偏偏在这时,寿春又爆发内讧窝里反,最终,诸葛诞失败被擒。此时,寿春暴雨倾盆。这真是天意如此。与诸葛诞一起被擒的还有数百名死士。司马昭把这些死士捆在一起,每斩杀一人,就问其他人投降不投降,而所有的死士都说:“为诸葛公而死,死而无憾”。数百人随之不降赴死,真的让人感怀,不知道这些士兵为何如此效忠诸葛诞时,我真是为诸葛诞感到汗颜。有如此忠贞之士,居然不能成事,实在是太无能了。事后,诸葛诞被诛三族。

从诸葛诞的行事来看,他最后的反叛很难说是为了曹魏尽忠。当初王凌和毌丘俭叛乱他无动于衷,诸葛诞的反叛就是为了自己,如果司马昭对他采取信任态度,他根本就不会反叛。对于诸葛诞来说,投靠谁都无所谓,因为他在乎的是实际的好处,本质上,淮南三叛都是曹魏的士族和将领对司马氏专权的不满。淮南二叛其实才是最好扳倒司马家的时机,当时司马师已经不行了,如果诸葛诞能帮毌丘俭巩固后方,那司马家能否笑到最后真不好说。而诸葛诞帮司马家消灭了毌丘俭,就此司马家也彻底掌握大权,可以说诸葛诞如果真是曹魏忠臣,他帮助司马家讨伐毌丘俭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他的最终结局就不值得同情。

诸葛诞此人志大才疏,权力欲望很重。他的结局绝对是咎由自取,司马昭杀他是绝对正确 ,这样的小人,对于司马家来说是不能重用的,越是奸臣就越看重下属的忠诚度,你可以无能但必须忠心不二。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夏侯徽到底是不是司马师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司马师

    在这之前我们花小篇幅介绍一下夏侯徽:她是三国时期魏国比较有名的妇人之一,父亲为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哥哥是夏侯玄。后来嫁给了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妻,生下五个女儿(是的,她没有儿子)。历史记载(主要是《晋书》)司马家起事之前,忌惮夏侯徽,于是司马师将其毒杀。虽然是这么说,但是仍有不少疑问,比如夏侯徽是不是司

  • 司马炎追封伯父司马师为帝,为何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策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司马师

    父死子继,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力交接的主流,但兄终弟及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生。比如孙策死后,把权力交接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司马师死后,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但孙策和司马师的待遇却很不相同!孙策追封为王背后的权力之争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权称帝时,追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却追谥孙策为长沙

  •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和睦,为啥赵光义却夺了赵匡胤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司马师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哥哥把皇位传给弟弟的例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一对,赵匡胤和赵光义也是一对,然而这两对兄弟之间传位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一对是哥哥托付弟弟,另一对则是弟弟主动夺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先说司马家这哥俩,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传位,因为那时还是曹氏的天下。曹魏政权还没有倒,但掌握实权者已经变成了司

  • 魏晋时期最“难”男人-司马师,如何走出权臣壁垒?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司马师

    01导言魏晋时期有四个司马氏的男人背受关注,他们分别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位:司马懿——司马氏的开拓者,司马炎——晋朝的创立者。其次是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他。司马师但是,我认为这四个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并不是以上三人,而是四人中存在感最低的司马师。历代权臣

  • 司马师和司马昭谁的能力更胜一筹?权利面前如何保持兄弟和睦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司马师

    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为人性情沉着,有谋略,在少年的时候就常常受到别人的赞美。 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他父亲死后,代为辅政,封为抚军将军。在正元年时期,司马师诛杀

  • 淮南三叛的成果,王凌带走了司马懿,毌丘俭带走了司马师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司马师

    虽然历史上淮南三叛全部以失败告终,都被司马氏成功镇压,但有意思的是淮南三叛也取得了丰硕的“战果”——王凌带走了司马懿,毌丘俭带走了司马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淮南三叛,是指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

  •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父亲过世之后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诗书悠长标签:司马师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两个人在争夺利益和权势的时候,理应要互相残害的。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人却不一样,他们不但费用互相残杀,还非常的团结一致。这跟两个人的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实力相当的人才会互相嫉妒。但是如果一方的实力远远超过另一方,那么只会让人心悦诚服。司马师的实力就比司马昭要强很多,两个人

  • 权臣司马师在许昌病逝,皇帝曹髦开始反击司马家族,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司马师

    公元255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在许昌病逝,这对于远在洛阳的魏国皇帝曹髦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他将挣脱司马家族长期的束缚,重掌大权,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带领十万大军大摇大摆地回来了。原来,魏国皇帝曹髦是想趁着司马家族处理司马师丧事的间隙,夺回兵权,于是乎,他下了一道旨,让司马昭在许昌处

  • 《军师联盟》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眼观一致?夏侯徽新婚时看出端倪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司马师

    《军师联盟》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眼观一致?夏侯徽新婚时看出端倪《军师联盟》精彩持续进行,司马懿为新政付出血泪的教训,父亲司马防身体越发病重,为了新政的实施,老爷子向曹丕求了两件事,一件希望儿子司马懿以后不要他的离去而辞官,二为长孙司马师的婚事,将相结为亲家。夏侯徽嫁入司马家族,可看出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的眼

  • 此人是曹爽亲信,却被司马懿以礼相待,后被司马师诛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司马师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懿重新夺回了曹魏政权,并下令诛杀了曹爽及其亲信等人三族,而此时还有另外两个人与曹爽关系匪浅,征西大将军夏侯玄和右将军夏侯霸,也被司马懿急急忙忙地召回。命令一到两人都知道司马懿的意图,夏侯霸被吓的赶紧抛弃妻儿投靠蜀汉,而夏侯玄却淡然的准备启程回朝。夏侯霸曾劝说他回去凶多吉少,但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