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有多少精锐部队?可能一般人都知道刘备的白毦兵,诸葛亮打造的无当飞军等。其实除了这两支天下闻名的部队以外,还有一支王牌劲旅。这支部队也是诸葛亮亲手打造,是蜀汉皇家近卫军,叫做“中虎步兵”,又叫“中军虎步兵”。
公元223年,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独掌内政大权,李严统军,防备东吴,赵云为中护军,重新锻造蜀汉劲旅,也就是后来“中军虎步兵”的雏形。
刘备夷陵惨败,赵云白帝救驾,收编了大批前线老兵。夷陵之战,刘备带的都是蜀汉的精锐,退回来的部队更是经历了九死一生,可谓精锐中的精锐。在这个基础上整编的部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然而,诸葛亮死后,又历经蒋琬、费祎之后,姜维终于掌握军权。在汉中改变防守策略,导致魏国大举进攻蜀汉。虽然姜维在剑阁挡住了钟会,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取成都。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临危受命,带着蜀汉近卫军与邓艾的老弱病残在绵竹决战,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蜀汉再无能力阻挡邓艾的大军,刘禅不得不开城投降。那么,由诸葛亮亲手打造的这支王牌劲旅,真的不如邓艾的老弱病残吗?诸葛亮的治军还不如邓艾?
其实不然,邓艾的老弱病残虽然厉害,但还没强悍到能战败诸葛亮打造的王牌部队。我们看一下“中军虎步兵”的发展历史就明白了。
“中虎步兵”基本建立后,并没有随着李严待在成都,首先。就参加了征伐南中的战斗,在这一场战争中,这支部队得到了初步的检验,可以说是小试牛刀。之后,诸葛亮便开始了北伐战役,随后在受降姜维以后便將这支王牌交给了姜维。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这个记载虽然短,信息量却一点都不少。从这里,我们基本上看出了这支劲旅的详细信息。在经历多次战争和培养后,中虎步兵达到了五六千人左右。而且,这支部队的主帅一直都是蜀汉最厉害的大将在统领。先是赵云,后是姜维。很显然,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支部队在他们的带领下,自然是越战越勇。
中虎步兵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大,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带领着蜀汉军队大败司马懿,斩首三千,获得铠甲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自此不敢再出兵与蜀军野战。
不过,再锋利的矛也有磨损。诸葛亮死后,随着进入姜维北伐时代。中虎步兵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守成都,一部分随着大军北伐。最后一战,姜维被邓艾拖住,只得留下赵云之子赵广断后。中虎步兵在这一站损失惨重,不过总算是帮助姜维成功到达剑阁。
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以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留在成都的中虎步兵出战邓艾。这一战,就是大家熟知的,蜀汉部队大败,诸葛瞻父子战死沙场。然而,此时诸葛瞻统领的中虎步兵早已不是曾经诸葛亮打造的劲旅,而且人数不超过1000,剩下的都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最终,尽管有一部分中虎步兵在内,却终究无法以寡敌众,被邓艾的2万身经百战的老弱病残击败。
因此,说诸葛亮打造的王牌劲旅不如邓艾的老弱病残小编是决不答应的,因为此时的中虎步兵不仅人数有限,而且也都是从战场上退回来的老兵。假如最初的5000精锐来战邓艾2万老兵,相信结局大有不同。诸葛亮的治军也是有目共睹,绵竹之战诸葛瞻被邓艾大败,还真怪不到诸葛亮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