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录,一段语录就可以当做一段故事来看。其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一句很有名的语录。但是这句话后头还有一句,很多人不知道。
廖化原来就是个山贼,但是做久了山贼就觉得无聊不说,还不上档次,最关键的是他有一颗做大事的心,渴望着能青史留名。他这一生最敬仰的大英雄就是关羽,他曾经多次想去投奔关老爷子。关老爷子虽然威武,但是这个人不太容易接近,还有您别看他是个开家护院出身的,但还听看出身的。
总之一句话,这位战神太高傲,容人之量不足,这在他的以后的征战中也领来灾祸了。有一次,廖化就遇到了关羽,想投奔关羽,关羽竟然给拒绝了。可是廖化不怕打脸,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有一天跟了关羽,而且不久就混到了主簿。经过必然与偶然的各方面原因吧,廖化最后混成了将军。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蜀国后期的一种窘态。关羽张飞早已经死去,赵云老去,细扒拉没有一个可以堪称先锋大任的,于是就派出了七十多岁的廖化做了先锋。然而,窘态是窘态,难道当时的蜀国真的就没有可以做先锋的大将吗?非也,有,而且不是一位。但是都没有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比如像魏延,魏延就是一位可当大任的人,只可惜长相是他的最,诸葛亮怎么看他,怎么有反骨,不但不重用,最后还把这厮给杀了。魏延在北伐的时候,给诸葛亮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可以由于诸葛亮战略上的错误都没有听,错失了不少良机。
不仅如此,他还重用马谡这样的人,一场街亭之战,不仅让马谡“领了便当”,要不是空城计,诸葛亮也“领了便当”。看来,诸葛亮用人不如司马懿,但是马谡的副将王平,在此次的战役失败前却表现出来了较好的军事认知。只可惜固执的马谡没有听王平的建议。那么这后一句就是“蜀汉无大将,王平堪大任”。
王平原来是曹操部下的,在曹操与刘备交战,争夺汉中的时候,王平投降了刘备。经过失街亭之一轰动全国的事件。诸葛亮开始重用王平。此后,多次跟随丞相诸葛亮征讨曹魏,立下了颇多战功。诸葛亮去世后,王平作为大将军镇守非常重要的汉中。
王平善于用兵,更善于用疑兵,在他手里打过很多以少胜多的仗。王平身经百战,不怕生死,忠心耿耿,正是有了他曹魏在实现作战计划时频频受阻,让蜀汉得以喘息的机会。王平也很会治兵,他所管的军队,个个严守纪律,这得以于他严苛的治军之法,其程度不亚于诸葛大仙。
很多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后头还有一句,这就就是没有名气但很实用的“蜀汉无大将,王平堪大任”。由于王平的功劳,最后他被封了侯,他死后,其子继承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