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费祎身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为何会突然遇刺?

费祎身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为何会突然遇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鹏元 访问量:4890 更新时间:2024/1/17 6:09:35

费祎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合称“四相”,一度执掌蜀国朝政。而费祎之死,却是蜀国中期一件惊天的刺杀案,其对蜀国影响深远。

它标志着蜀国一个贤相时代结束的,从此蜀国內治无人,后主刘禅开始宠信宦官,朝政腐败,加上姜维数次北伐,空耗国力,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说到费祎其人,他是江夏鄳[méng]县人,年轻就显露头角,刘备立刘禅为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可见那时费祎就和刘禅交往过密,算是太子的人。

费祎

后来,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而还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足见诸葛亮对其的器重。之后,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北伐时为中央军队保护总监,又转为丞相府参谋长。当时魏延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也十分重用费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与蒋琬对等借以互相牵。蒋琬死后,费祎被后主刘禅重用,以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管理国政。

而说到费祎之死则与一场刺杀事件有关。整个刺杀事件的过程是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正月,蜀汉政权第三任执政者费祎,在其驻地汉寿(即葭萌关)举行岁首大会,大宴群臣。席间,正当费祎喝得有些醉意时,左将军走了过来向他敬酒,在费祎仰头喝酒的瞬间,左将军突然从怀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朝费祎的胸膛狠狠地刺去,费祎惨叫一声当场身亡。这个左将军就是郭循(脩)。

说到郭循(脩)其人,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魏氏春秋》记载,郭循(脩)一向有功绩德行,著名于西州。在一次对蜀汉战事中被姜维所俘,降蜀汉后受刘禅封为左将军。然而郭循(脩)一直不愿成为蜀臣,更想找机会刺杀刘禅,平日利用向刘禅道贺的时机,一边拜贺一边趋前,希望接近刘禅,却总是被其侧近阻隔,难以得手,于是郭脩决定另觅刺杀对象。

于是,就是借机利用年会的机会刺杀了蜀国的执政者费祎。当然,郭循(脩)杀害费祎后,没多久就被蜀国处死了。而在郭循(脩[xiū])杀害费祎七个月以后,魏国下了一道诏书,对郭循舍身成仁的举动表示嘉奖。

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 。

张嶷

费祎之死事件,一方面来说是费祎的性格缺陷所致。早先蜀国将领张嶷见大将军费祎的时候,发现费祎这人比较博爱,对于新降的人太过于亲近,于是张嶷写书给费祎说:

“昔日岑彭为大将,却被刺客所害。现如今你是大将军,位尊权重,应该以前人为鉴,多加防范。”

但是费祎不听,一如既往,后来费祎果然被魏降人郭循(脩)所刺杀。

而费祎之死令人疑惑就是,费祎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姜维。因为费祎在北伐问题上,与姜维意见不和,他经常裁制姜维,只给其一万兵力,令使姜维不能如意。而费祎死后,姜维再也没有人牵制着了,发动数次针对魏国的北伐行动。有此推断姜维是有作案动机的。

此外,郭循(脩)刺杀费祎是在正月,而曹魏方面下诏褒奖却是在八月。蜀汉执政者费祎的死讯属于当时的重大“国际事件”,曹魏方面应该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不可能8个月之后才知晓。倘若郭循是曹魏方面派来的刺客,费祎死讯一到,曹魏方面的褒奖诏书就应该随即下达,不可能拖延半年之久,这也令人费解。

而郭循(脩)刺杀费祎的时候,已经官至左将军,一个降俘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骤然升到如此显赫的地位,显然是有人提拔的,不然他没办法近距离接近费祎的。而郭循(脩)是被姜维俘虏的,他能被提拔,作为蜀国高层的姜维,自然有机会这么做的。

而《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其中“阴养死士”。

说姜维培养为自己卖命的敢死之士但并没有说他养死士做什么用。从郭循(脩)以身犯险的举动,是符合死士的行为。

上诉分析只能是猜测,可从另一方面说,姜维与郭循(脩)之前没有交情,如果他要刺杀费祎,姜维如果能让郭循(脩)为其死心塌地赴死呢?而且姜维阴养死士,完全不用利用郭循(脩)一个降将,用自己的人去刺杀。而且万一他将事情泄露出去怎么办?这些都是存疑的地方。

所以,费祎之死,史无详证,谜团重重。我们只能说姜维有作案嫌疑,并无实证。从目前资料来说,郭循(脩)其人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功名,仿效春秋战国的刺客们,才会刺杀费祎。而费祎死后,蜀国內治无人,国政日益衰落,姜维再也没有人节制,从而又开了姜维北伐的历史阶段。

标签: 费祎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所推举重臣费祎被刺杀身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费祎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然而最后却是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形式。在这三个国家中毫无疑问魏国的实力是最强的,蜀国更是多次和魏国进行战争,以完成恢复汉室的愿望。在经历过夷陵之战的失败后,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年少的刘禅扛起了蜀国的大旗,不过他这个君主就有些不合格了,为了使国家能够正常运转,刘备特地在临终时交代

  • 历史钩沉:费祎之死与五胡乱华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费祎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中,如果要评选出“最黑暗的时代”,那么魏晋南北朝这360年一定能进入前三。篡位成功的司马家建立的晋朝,名义上是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大一统王朝。但是弱的一比。国祚不长,又充斥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的黑天鹅事件。门阀贵族衣冠南渡,依旧歌舞升平。苦的是沦为两脚羊的草民百姓。这样的沉沉黑夜

  • 改变蜀汉政治走向的郭脩刺杀费祎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费祎

    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费祎是个人行为,临时起意。偶发事件无任何人幕后指使。费祎遇刺以后对蜀汉的影响是巨大的,自此以后蜀汉再无贤相在朝,蜀汉的对外战略从守内改为进攻。这场三国时期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应该说明的是,费祎遇刺之离奇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和比较公认的说法。也就是说,无主谋,无结果,无

  •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三国时期的费祎,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费祎

    费祎,蜀汉四相(四英)之一,是继诸葛亮,以及蒋琬之后,蜀汉的顶梁柱。在费祎主政期间,蜀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且,因为费祎为人谦恭真诚,虽居高位,且不自傲,深得同僚和蜀汉百姓的拥戴。在延熙十六年,蜀汉举行岁首大会之时,费祎被刺身亡。对于“费祎不死,蜀汉不灭”的观念,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

  • 有人说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费祎究竟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费祎

    众所周知,蜀汉作为三国势力之一,其实力在三国当中可以说一向是比较弱的。相对于雄踞长江天险的东吴,以及兵多将广占据北方的曹魏来说,当时仅仅占据西南一隅的蜀汉可以说是实力孱弱。但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蜀汉进行了数次北伐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存空间。而在诸葛亮死后费祎便从他手中接下了蜀汉,而在费祎管理

  • 毌丘俭被灭族?朝中大臣修改法律特赦其闺女,晋时毌丘家获赦免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毌丘俭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2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十九章:毌丘俭被灭族?朝中大臣修改法律特赦其闺女,晋时毌丘家获赦免�“淮南二叛,拗口的姓氏,几乎灭了高句丽,他的行军碑文出土”,这些细节结合到一起,直指一位魏国大将——毌丘俭。话说他虽然因叛国被处以极刑,但他的后代在乱世之中,

  • 诸葛亮把八卦阵传给姜维,为何他一次没用过?廖化一句话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廖化

    诸葛亮把八卦阵传给姜维,为何他一次都没用过?廖化一句话道出真相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中就出现了一位谋士就是诸葛亮,他辅佐刘备在仅有几万人马的情况下打下了一片江山,他临终时候才选取姜维为传人。话说姜维和诸葛亮也是缘分,两人本是敌人,在诸葛亮奉命去攻打天水关的时候,遭到了姜维的顽强抵抗,最后诸葛亮一看,哎

  • 姜维尽得诸葛亮真传,为何却始终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说了实话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廖化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收服的曹魏降将,后来诸葛亮发现姜维是一个将才,便开始重点培养他。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为了继续北伐大任,诸葛亮临终前将大事托付给了蒋琬,董允,费祎等人,还把自己生平所学传授给了姜维。姜维在拿到诸葛亮兵书之时,刚好33岁,但姜维真正意义上开始北伐则是在大将军费祎死后。

  • 史上最能熬的大臣,一生熬死了11位皇帝,三国武将廖化都比不过他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廖化

    众所周知,三国中有一个很长寿的名将,便是廖化,他一个人熬死了大批的武将,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五代十国有这么一个人物,算是非常长寿的,他一生熬死了11位皇帝,此人便是冯道。在大唐末期,瀛洲有一老农名为冯氏,他喜得贵子后给他取名为冯道,希望自己儿子长大后能够成才,以匡扶社稷为己任,做一个优秀的人才,结果冯道

  • 姜维得到诸葛亮的兵法,为何仍挽救不了蜀国?廖化一句话揭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廖化

    说到谋士,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诸葛亮的身影。诸葛亮为刘家天下奉献一生,最终难逃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于公元234年在军中病逝。他的去世,不仅让北伐大军滞留途中,更是导致蜀汉首都内混乱一片,朝政败坏。当然这都是后话,他在临终前将朝政大事托付于蒋琬,董允,费祎等重要大臣,军中大事则是交给了得到自己兵法的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