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姜维本应共同为蜀国效力,为何两人矛盾很深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姜维本应共同为蜀国效力,为何两人矛盾很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韶彬 访问量:1858 更新时间:2024/2/15 21:05:56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封建统治中,即使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也需要靠不断的战争来夺取和巩固政权。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国家利益可谓是尽心尽力,在一众能臣去世后,蜀国却是风雨飘摇。此时,姜维挺身而出,扛起蜀汉大旗,但为什么诸葛亮的儿子想要除掉姜维?

诸葛瞻从小缺少父亲教导,虽然聪明过人但是自以为是

诸葛瞻是诸葛亮年老时得到的一个儿子,因为儿子年幼,自己又经常在外行军打仗,所以诸葛亮对这个孩子十分疼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因为儿子尚且年幼,就曾给亲人写信,信中写道:“我的小儿子年纪很小,将来恐怕很难有成就”。诸葛亮这么写,是因为自己常年不在家,缺少对儿子的管教,虽然儿子看起来早熟,但是不曾干正事,这让他感到担忧。

没有父亲的亲自教导,并不代表他没有遗传父亲的智慧。诸葛瞻从小就会弹琴,读书作画,才思敏捷。等他在朝廷中担任官职之后,朝廷出台的好政策,全被民众归功到他身上。民众怀念诸葛先生,看见诸葛瞻就像看见第二个诸葛亮一样。这种事逐渐增多,正如父亲担心的那样,诸葛瞻变得自以为是。

虽然聪明过人,但是终究没有父亲的传承,诸葛瞻没有诸葛亮那样的优秀才能。在亲眼看到蜀国的衰弱之后,盲目的把问题归结在姜维身上。姜维是诸葛瞻的前辈,当姜维在沙场上征战时,诸葛瞻还在襁褓之中,二人的阅历和年龄的差距导致了思考层面的不同,自负的诸葛瞻看姜维很不顺眼。

在朝中可靠的老臣相继死去之后,刘禅再也没有了约束,忍不住轻信宦官之言。公元258年,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朝政。刘禅弟弟一直厌恶他的所作所为,在宦官取得刘禅信任后,被刘禅疏远。

此时,众多大臣也开始依附宦官。黄皓什么都不懂,都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诬陷朝中统领大军的将军,在他折腾之下,蜀国国力日渐衰弱,朝中人心涣散。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可以凭借父亲的名声,在刘禅面前劝谏,铲除宦官势力,但他一直未做到这点。

大将姜维为国征战11回,军事能力很强无奈被羸弱的国力拖垮

相比之下,姜维还在为国征战,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先生遗志,总共北伐11次,尽力拯救无可救药的蜀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蜀国军队保守秘密不办丧事,成功撤退回蜀地,然后姜维任右监军,统领诸军。公元238年,姜维出师伐魏,但是在南安受到魏军阻拦,僵持之下无奈退兵。公元244年,第2次北伐,姜维派出王平进攻魏国,曹爽大败,几乎就要打入关中,但还是功亏一篑。

公元247年,第3次北伐也算是小有收获,姜维在陇西地区击败魏国将军,收服了胡人王。公元249年,第4次北伐因为走漏了消息,最终无功而返,之后第5第6次北伐也没有成果。直到第7次,姜维才取得取得战果,攻取两个县城。

之后,公元256年,姜维再次出兵斩魏军数万人,打败雍州刺史,但是因为魏军的增援速度太快,又不得不撤退。第9次北伐,蜀军迟迟等不到援军,军队伤亡惨重。最后两次出战基本也没有收获,失望而归。

纵观姜维的征战史,造成他艰辛苦战的根源是蜀国羸弱的国力。如果国家能有力量支持他北伐,那凭借姜维的军事实力还是可以攻下魏国一部分领土。总的来说,姜维的北伐之战是正确的选择,如果选择安心休养生息,不给魏国制造压力,蜀国会灭亡的更快。毕竟,当时蜀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远远不如其他两国,不北伐根本就是坐等被瓜分的命运。

诸葛瞻军事能力不足还对姜维颇有成见,死前都在抱怨他

《三国志》记载,诸葛瞻在景耀五年上奏弹劾姜维将军,指出他喜欢打仗,国家都被他拖垮了,建议罢免他的职务。刘禅是和平派也想除掉姜维,但是前线战事吃紧,身边没有能比得上姜维的将军,于是保持沉默。

景耀六年,诸葛瞻率领部队在绵竹与邓艾对峙,本来可以借助地势坚守阵地,但是他非要出兵决一死战,结果在死在战场上。绵竹沦陷,刘禅投降。诸葛瞻在战死前还悲愤地说,对内不能制裁宦官,对外不能制裁姜维,我有罪过。死前都要抱怨姜维,可见他对姜维成见之深。

总结:

诸葛亮聪明一世但对孩子的教育不太重视,导致诸葛瞻认为自己聪明,目中无人。姜维将军和他年龄差距大,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层面不同,二人交流困难。无能的诸葛瞻还把蜀国衰弱归结于姜维,不惩治宦官,蜀国灭亡也在意料之中。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手握七万兵马,为何在绵竹之战输给了邓艾两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诸葛瞻

    三国末,蜀魏大战,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前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领七万蜀兵集结与绵竹,与邓艾两千人决战于绵竹,结果却是蜀军大败,基本全军覆灭,诸葛瞻及其长子诸葛尚等众多蜀将均战死,这是为何?诸葛武侯的儿子真的是废物吗?蜀魏兵力分析诸葛瞻七万对邓艾两千人是《三国演义》写的,但史实并非如此,若诸葛瞻真

  •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败,到底是能力不行,还是实力所限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魏国实际掌权人司马昭认为刘禅昏庸无能,蜀汉朝政混乱,姜维北伐又屡遭败绩,蜀汉“国小民疲,资力单竭”,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决定发起灭蜀之战,以提高自己声望,为篡魏做准备。此战司马昭共出动了十六万大军,兵分三路伐蜀:第一路是征西将军邓艾所部三万多人,负责进攻甘松、沓中,以牵制在这一带屯田

  • 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不能抵挡,实力差距是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增加自己威望,决定向蜀汉发起进攻。司马昭命钟会率主力10余万攻打汉中,而邓艾率军3万进攻沓中,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率军3万进攻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向汉中的退路。钟会的进攻很顺利,除了汉城、舒城的蜀军据城死守外,汉中大部分都被顺利攻占。而邓艾虽然击败了姜维,不过姜维还

  • 诸葛亮那么厉害,邓艾为何轻松打败诸葛瞻呢,廖化一句话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诸葛瞻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第一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后来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前后夺占荆州和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 诸葛亮收了俩徒弟,他们表现为何平平?就连诸葛瞻的水平也不咋地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诸葛瞻

    诸葛亮虽然是千古名相,但是这位老哥用人不咋地,好像也不是什么历史秘密。他的用人水平,跟他的大老板刘备,完全不能比。虽然才华出众,可惜用人不当,最终导致北伐无功而返。没办法,人无完人,诸葛亮已经是趋近于完美的人物了,哪能处处都沾光呢?那么诸葛亮用人上犯了哪些错误呢?他收的两位徒弟马谡和姜维,各自有怎样

  • 诸葛瞻七万大军打不赢邓艾几千兵马,后人说他丢诸葛亮脸合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时知事标签:诸葛瞻

    三国是东汉后期的一个朝代,当时的许多人都有着要成为卫青霍去病的梦想,比如关羽张飞等人,他们跟着刘备一起创业,成为了蜀汉的开国大臣。其中以诸葛亮为最为特殊的存在,他本身就是来自于一个特殊的家族,据说当年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投靠魏蜀吴三个国家,将来以确保天下统一的时候不会失去机会,就是这样聪明的诸葛亮家族,

  • 诸葛瞻临死之前,痛骂姜维的3句话,道尽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皓然文化标签:诸葛瞻

    如果说到三国后期,哪一位官二代最令人敬佩,我想应该会是诸葛瞻。作为卧龙诸葛亮的儿子,智商是根本不用怀疑的。再加上又有着黄月英的教导,诸葛瞻从小就精通书法绘画,才思敏捷,记忆力又极好,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诸葛瞻便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到243年,诸葛瞻已经17岁,还娶

  • 诸葛瞻从小就聪明机智,被人称为神童,为何诸葛亮却说:难成大器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诸葛瞻

    公元234年,统领着蜀汉北伐军在五丈原屯田的诸葛亮,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用颤抖的手写了几封遗书,其中有一封就写给了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在给兄长的这封信中,诸葛亮除了重叙思念之情外,还对未来有所展望,他说:“诸葛瞻今年已经八岁,特别聪明可爱,但我害怕他太过早熟,将来不成大器……”字里行间,体现了诸

  • 诸葛瞻8岁聪明伶俐,被人称为神童,诸葛亮却临终预言:不成大器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诸葛瞻

    公元234年,诸葛亮蜀汉北伐军进驻五丈院深知自己可能回不来,于是留下了几封字迹颤抖的绝笔信,其中一封是写给他在苏州的兄弟诸葛瑾。这封信不仅重申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展望了未来。信中诸葛亮说:诸葛瞻他今年八岁了。他非常聪明和可爱,但我担心他太早熟了,将来也不会成为什么大人物……”这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

  •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之后,诸葛亮是不是绝后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之后,诸葛亮也没有绝后,因为诸葛瞻还是有儿子活下来的。 诸葛亮之后 在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一共有两个儿子,诸葛乔和诸葛瞻。不过,这个诸葛乔本是诸葛亮长兄诸葛瑾的儿子,是过继给诸葛亮的养子,后来诸葛瑾的子孙在东吴被族杀,所以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又重新做回了诸葛瑾之后继续香灯。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