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绵竹之战诸葛瞻战败,到底是能力不行,还是实力所限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败,到底是能力不行,还是实力所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真相史料馆 访问量:4316 更新时间:2024/1/17 19:31:36

公元263年,魏国实际掌权人司马昭认为刘禅昏庸无能,蜀汉朝政混乱,姜维北伐又屡遭败绩,蜀汉“国小民疲,资力单竭”,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决定发起灭蜀之战,以提高自己声望,为篡魏做准备。

此战司马昭共出动了十六万大军,兵分三路伐蜀:第一路是征西将军邓艾所部三万多人,负责进攻甘松、沓中,以牵制在这一带屯田的姜维;第二路是雍州刺史诸葛绪所部三万多人,兵出武街、桥头,切断姜维和汉中的联系;第三路则是伐蜀的主力部队,有十万余人,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经斜谷、骆谷直扑汉中。

由于刘禅没有听从姜维的劝告增加汉中的守卫力量。因此战争初期魏军进展顺利,连续攻占了阳平关和南郑,夺取了汉中大部,汉中蜀军只能据守汉城、乐城、黄金围等少数据点,坚守不出。

不过姜维还是找到机会摆脱了邓艾,并用计骗过诸葛绪,成功地率军撤到了剑阁,并同刘禅派来的右车骑将军廖化、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部汇合,坚守剑阁。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钟会虽然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却屡攻不克,战事一时陷入僵局。

邓艾见到这个情况,决定走阴平小路,从江油直取涪城,绕到姜维背后,迫使姜维回援,或者直取成都,逼降刘禅。为此邓艾从军中精选,从阴平出发,一路上披荆斩棘,翻越了七百多里小路,成功抵达江油,并将其攻占。

接到报告的刘禅大惊失色,命诸葛亮的儿子,时任卫将军的诸葛瞻率军迎击邓艾。诸葛瞻率军匆匆赶到涪城。尚书郎黄崇劝他继续进军,扼守险要,避免邓艾杀入平原。但是诸葛瞻并未听从,而是留驻涪城。

结果邓艾大军杀到,诸葛瞻出师不利,退守绵竹。邓艾追击而至,两军展开决战。魏军初战不利,被蜀军击退。邓艾激励将士“存亡之分,在此一举”,并要处死后退的将领。魏军因此奋力死战,蜀军大败,诸葛瞻等人战死疆场。随后邓艾兵进成都,刘禅投降。

诸葛瞻兵败,主要原因是实力不如邓艾。

诸葛瞻兵败,很多人认为是他没有听从黄崇的劝说抢占隘口,导致大败,是他能力有问题。不过从当时情况看,诸葛瞻很难赶在魏军之前堵住隘口。

刘禅是在得知魏军攻克江油以后才命诸葛瞻出兵迎敌。而江油距离平原不过百余里路。诸葛瞻调动部队并赶到涪城时,魏军很可能已经出了山口,或者是即将抵达。此时蜀军继续前进,有很大概率在半路和魏军遭遇。

蜀军精锐都由姜维统帅在剑阁一线,诸葛瞻所部是成都等地的守军,战斗力较差。如果仓促在野外遭遇魏军精锐,很可能一战即溃。

所以诸葛瞻在涪城等待魏军这个决定,并不能因为最后他失败就全盘否认。他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不足。

按照《晋书·段灼传》的记载,邓艾偷渡阴平大约带了近两万人。

蜀地阻险,山高谷深,而艾步乘不满二万。

此外钟会得知邓艾从阴平小路抄袭姜维后路以后,又派将军田章等人从剑阁以西的小路出发,增援邓艾。田章等部一路击破蜀军三校,抵达江油,和邓艾汇合。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田章这一路魏军兵力有多少虽然没有记载,不过他一路上能击破蜀军数千人,而且还被邓艾任命为先锋,应该兵力和战斗力都不错。这样算起来,魏军的总兵力大约在两万人左右。

而蜀汉全国上下军队总数不过十万左右。在邓艾偷渡阴平时,这些蜀军有四五万人是由姜维统帅驻守剑阁,抵挡钟会;在汉中的各据点中,至少有一万多蜀军;驻守巴西等地,防止钟会走米仓道入川的蜀军,至少也有数千。

再扣除留守南中、永安的蜀军和各地州郡的地方部队,诸葛瞻能调动的部队应该也只有一两万人,兵力还没邓艾所部多。加上这部分蜀军战斗力也较差,诸葛瞻能力也比邓艾差一些,最后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不能抵挡,实力差距是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增加自己威望,决定向蜀汉发起进攻。司马昭命钟会率主力10余万攻打汉中,而邓艾率军3万进攻沓中,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率军3万进攻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向汉中的退路。钟会的进攻很顺利,除了汉城、舒城的蜀军据城死守外,汉中大部分都被顺利攻占。而邓艾虽然击败了姜维,不过姜维还

  • 诸葛亮那么厉害,邓艾为何轻松打败诸葛瞻呢,廖化一句话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诸葛瞻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第一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后来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前后夺占荆州和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 诸葛亮收了俩徒弟,他们表现为何平平?就连诸葛瞻的水平也不咋地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诸葛瞻

    诸葛亮虽然是千古名相,但是这位老哥用人不咋地,好像也不是什么历史秘密。他的用人水平,跟他的大老板刘备,完全不能比。虽然才华出众,可惜用人不当,最终导致北伐无功而返。没办法,人无完人,诸葛亮已经是趋近于完美的人物了,哪能处处都沾光呢?那么诸葛亮用人上犯了哪些错误呢?他收的两位徒弟马谡和姜维,各自有怎样

  • 诸葛瞻七万大军打不赢邓艾几千兵马,后人说他丢诸葛亮脸合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时知事标签:诸葛瞻

    三国是东汉后期的一个朝代,当时的许多人都有着要成为卫青霍去病的梦想,比如关羽张飞等人,他们跟着刘备一起创业,成为了蜀汉的开国大臣。其中以诸葛亮为最为特殊的存在,他本身就是来自于一个特殊的家族,据说当年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投靠魏蜀吴三个国家,将来以确保天下统一的时候不会失去机会,就是这样聪明的诸葛亮家族,

  • 诸葛瞻临死之前,痛骂姜维的3句话,道尽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皓然文化标签:诸葛瞻

    如果说到三国后期,哪一位官二代最令人敬佩,我想应该会是诸葛瞻。作为卧龙诸葛亮的儿子,智商是根本不用怀疑的。再加上又有着黄月英的教导,诸葛瞻从小就精通书法绘画,才思敏捷,记忆力又极好,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诸葛瞻便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到243年,诸葛瞻已经17岁,还娶

  • 诸葛瞻从小就聪明机智,被人称为神童,为何诸葛亮却说:难成大器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诸葛瞻

    公元234年,统领着蜀汉北伐军在五丈原屯田的诸葛亮,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用颤抖的手写了几封遗书,其中有一封就写给了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在给兄长的这封信中,诸葛亮除了重叙思念之情外,还对未来有所展望,他说:“诸葛瞻今年已经八岁,特别聪明可爱,但我害怕他太过早熟,将来不成大器……”字里行间,体现了诸

  • 诸葛瞻8岁聪明伶俐,被人称为神童,诸葛亮却临终预言:不成大器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诸葛瞻

    公元234年,诸葛亮蜀汉北伐军进驻五丈院深知自己可能回不来,于是留下了几封字迹颤抖的绝笔信,其中一封是写给他在苏州的兄弟诸葛瑾。这封信不仅重申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展望了未来。信中诸葛亮说:诸葛瞻他今年八岁了。他非常聪明和可爱,但我担心他太早熟了,将来也不会成为什么大人物……”这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

  •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之后,诸葛亮是不是绝后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之后,诸葛亮也没有绝后,因为诸葛瞻还是有儿子活下来的。 诸葛亮之后 在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一共有两个儿子,诸葛乔和诸葛瞻。不过,这个诸葛乔本是诸葛亮长兄诸葛瑾的儿子,是过继给诸葛亮的养子,后来诸葛瑾的子孙在东吴被族杀,所以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又重新做回了诸葛瑾之后继续香灯。诸

  •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率7万雄兵打邓艾2000残兵,为何还会战败

    历史人物编辑:浪迹文史标签:诸葛瞻

    引言诸葛瞻,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诸葛瞻并没有七万将兵,邓艾也不仅仅有

  •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把绝学传外人姜维,不传儿子诸葛瞻,诸葛瑾晓得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诸葛瞻

    三国的故事丰富精彩,跌宕起伏,其中更有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在三国的早期时候,就有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而在三国的后期,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位英雄在祁山附近斗智斗勇,斗兵斗将,斗谋斗术,而作为弱势的蜀国,诸葛亮带着数量远少于魏国司马懿所带的兵马,却能把司马懿打得经常龟缩死守,而诸葛亮却能一直占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