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魏阵营的大将中,张辽绝对是佼佼者,五子的传记,张辽都得排第一。对比之下,臧霸自然不如张辽威震逍遥津那样的能力以及名气,但是你要说他默默无闻,未免也太小看臧霸了。吕布手下的将领们,郝萌造反被曹性砍死,曹性后来下落不明(小说里射伤夏侯惇一只眼睛,然后被反杀),背叛吕布的侯成,宋宪,魏续归降曹操后,也后记不明。还有高顺,陈宫不愿意投降被斩,陈登早就是曹操的人了不能算,所以混得最好就是张辽和臧霸了。在曹魏二次入选太庙时,外姓将领中张辽第三,臧霸第七。
但是,张辽和臧霸是有根本区别的,张辽在曹营的起点要比臧霸低得多,为何?因为张辽是妥妥的吕布降将,之前还经历过丁原,何进,董卓才转到吕布的手下,当然这不能怪张辽,这些领导本身不行呀,但是毕竟容易让新领导印象不好。更何况,张辽当年可是和高顺一起打败了来支援刘备的曹操宗室大将夏侯惇,好在夏侯惇打仗差点,作为帅才大局观和气度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还是靠张辽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归服曹操不久,就从中郎将升任禆将军。特别是张辽和夏侯渊讨伐反叛的昌豨时,由于久攻不下,军粮将尽,是张辽只身上山,劝服了昌豨。曹操知道后,还责张辽“此非大将法也。”
可以想象,曹操骂归骂,一个能为他赴汤蹈火的武将,换成哪个领导心里能不乐开花?从此拉开了张辽战功累累的序幕,包括后来著名的威震逍遥津之战。而且,张辽也受到了曹操,曹丕两带人的恩宠,可惜在三路伐吴时,张辽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张辽能在名将众多的曹营中崛起,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军事能力,才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当然,臧霸也是有能力的,但是综合来说,不如张辽,或者说逊张辽一筹,因为单单从起点来说,臧霸要稍微高一点,而且活跃的时间也比张辽久一些,可以说是吕布手下之最了。
臧霸和张辽的区别是,张辽是大将,臧霸可是泰山的地方武装,往大了说算是一个小小的诸侯,身边聚集了吴敦,孙观兄弟,尹礼等人,臧霸为帅,并归附吕布对抗曹操。吕布败亡后,臧霸先是逃匿,被曹操给找了出来,还“见而悦之”《三国志.臧霸传》,连张辽都没有类似的记载,单此一点,就比张辽起点高。而且,曹操又让臧霸找出吴敦,孙观等人,相当于是带股加入的曹营,曹操还把青徐一带交给了臧霸。当然,臧霸也没有辜负曹操,官渡之战,臧霸几次进入青徐对付袁谭,曹操才能专心和袁绍决战。官渡后,臧霸还主动要求把家人们都送入邺城,以安曹操之心。
此后,臧霸和张辽多次军事合作,一次是讨伐陈兰,臧霸负责阻击来援救的东吴宿将韩当,并取得胜利。随后,孙权再派数万人来援,还是被臧霸打得大败,于是张辽顺利的攻下陈兰。这一战自然比不了逍遥津,却也证明了臧霸的实力。第二次合作是,张辽和臧霸二人讨伐孙权,但是路遇大雨,军队不安,臧霸于是劝张辽等曹操的命令再行撤军,不要自作主张。张辽回去后,把臧霸夸了一顿,曹操称善可见二人关系不错。第三次合作,是曹丕三路伐吴,曹休,张辽,臧霸等人为东路军,直接威胁东吴统治腹地。由于张辽病重,这一战主要是臧霸打的,前期很顺利,甚至打到离建邺不远的徐陵(京口),由于东吴援军云集和中路军失利,还是撤军了。另外,此战还折了老部下尹礼。
所以,臧霸并不是默默无闻,只是光芒被张辽掩盖了而已,他还曾经一度对曹休说,假如给他数万人,能横行江表,可见他对自己军事能力的自信。另外,除了能力略输张辽一筹外,给臧霸的事业造成限制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臧霸毕竟是草莽出身,统管着青州军,在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之时,青州兵哗变,臧霸没能妥善处理,反倒是被贾達解决了,这件事,多少也影响了曹丕对他的重用。后来,臧霸被调入朝廷任执金吾,在魏明帝时期,还带行太尉之事进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