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权力的游戏:诸葛亮纵容魏延和杨仪之争

权力的游戏:诸葛亮纵容魏延和杨仪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梧杉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1/1 13:45:05

提起魏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起先在刘表的手下担任偏将。可惜,刘表虽为宗亲,却徒有其名而已,实质上暗弱无能,压根没有重用过魏延。

当刘备在新野被曹操击败后,只得被迫前去投奔刘表的次子刘琮,而年幼懵懂的刘琮已决意要投降曹操,因此拒绝接纳刘备,那时的魏延就想过要投靠刘备。

可惜,因为当时错失了机缘,魏延没有能够得偿所愿,只得暂时投奔了盘踞在长沙的韩玄。

魏延很快发现,韩玄此人甚至还不及当年的刘表,更是一个从里糊涂到外的糊涂蛋。受此影响,魏延开始了消极怠工的岁月,就眼巴巴地等着心中的明主刘备刘玄德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魏延在搭救了老将黄忠之后,兴高采烈地拍马赶到刘备的军前。不过,一开始他仅被授予了牙门将军的职务,并没有真正进入刘备的法眼。

219年,久居人下许多年的刘备,终于夺得了汉中之地并自立为汉中王。在他的治下,蜀汉实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规模,具备了和曹操、孙权掰手腕的实力。

很快,刘备就将自己的全部人马进行了整合:

(一)荆州战区

由武将之首关羽统领,驻扎在荆州之地,主要负责对曹的东线作战,顺带还得监视东吴的孙权。

(二)中部战区

作为刘备的机动力量,张飞统辖这部分兵力驻扎于阆中。基本上,进可灵活支援荆州地区,也能支援汉中的前线,退可拱卫首都成都的安全。

(三)汉中战区

作为西线对曹的前出阵地,也是重要的粮草产地,这部分军力由魏延执掌,担负着镇守帝国北大门的重任。

这三大战区,按理说除了荆州以外,镇守汉中就是重中之重,像这种战略性任务,本来不应该落在魏延肩上的。毕竟,张飞无论从关系的亲疏程度和个人的威望能力来讲,似乎更应该担此重任。

但是,一向持重的刘备却偏偏任命了魏延来统领汉中战区,担任汉中太守并加封为镇北将军,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可见,刘备对于魏延的信任和认可非同寻常。而且,魏延本人也不辱使命,当即就立下了军令状: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不仅说得漂亮,而且做得也非常得力。在他的治理下,汉中的军事和生产能力都大幅度提升。而且,还多次成功地抵挡住了曹魏的攻击,仅被他斩杀的曹魏大将就有张郃郭淮和王双等人,牢牢地扼守住了蜀汉政权的北大门。

襄樊战役后,关羽的荆州战区全军覆没,自己也惨遭毒手。而且最重要的,关羽还把刘备辛苦得来的战略要地荆州也给丢了,导致了蜀汉势力的大幅折损。

彼时,已经登基称帝的刘备,借着这个由头开始向孙权发飙。刘备亲率张飞的机动力量和其余全部兵马,去找东吴报仇雪耻,多会荆州。

即便是在如此紧张的战势之下,刘备都没有调动魏延的一兵一卒,完全放心由他独自抵挡北方的强敌曹魏。

结果,夷陵之战刘备几乎全军覆灭,赔光了自己的绝大部分兵马,拖着仅存的半条命退守到了白帝城。

在白帝城中,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命诸葛亮统揽蜀汉政治和经济,命李严掌握蜀汉的军权。二人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作,辅保就禅延续蜀汉的国祚。

在关羽和张飞相继覆灭后,魏延的军团就成为了蜀汉帝国中最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当时魏延可称得上是蜀汉的第一名将,远比名头响亮的赵云等人要更具实权。

为了一人独揽军政,诸葛亮对于李严这个副手是咋看咋不顺眼,将他原本就不多的权力也一点一点的全部掏空。最后,甚至将李严这个堂堂的托孤重臣,派去前线督运粮草,俨然成了一名快递员。

即便如此,诸葛亮还不知道罢手,秉持着“挖好坑,埋上土”的原则,彻底击溃了李严的所有势力,牢牢掌控住了蜀汉的大权。

之后,为了获取所有的军权,尤其是魏延在汉中的军马,诸葛亮借机南征而故意小题大做,下令将魏延调离汉中的大本营。返回成都后,魏延只得协同诸葛亮一同前去南方,平定势力并不强的孟获

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魏延凭借着自己的军功和威望,养成了固执己见的习惯,经常与丞相诸葛亮的意见相左。

诸葛亮越来越认为,自己无法完全驾驭魏延,除非,从他手中夺回军权。因此,诸葛亮开始在军队中大肆安插亲信,以求制约魏延的势力,马谡杨仪等人,就是在此期间开始进入到军中任职。

诸葛亮的此举,无疑更加剧了魏延对诸葛亮的怨恨,两人甚至到了决裂的程度。

平定孟获以后,诸葛亮为了兴兵北伐曹魏,进一步降低魏延在军中的影响力,升任魏延担任了丞相司马兼凉州刺史。这是老套路,典型的明升暗降,明白人都能看懂。

客观来说,魏延是当时蜀汉后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军事将领。除了统兵作战,魏延的指挥方略也颇有见地,比如“兵出子午谷”的谋略,就非常大胆,非常新颖。

这步棋,虽存在着一些冒险的因素,但也未尝不是一步好棋。最起码,总好过诸葛亮一次次的兵出祁山,毫无新意可言。

不过,诸葛亮本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从来就没有真心信任过魏延,长期将他置于尴尬的境地。

234年,诸葛亮在自己最后一次北伐曹魏时,长期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病榻上,诸葛亮背着魏延而召见了杨仪等人,秘密做出相应的政治安排和军事部署。

杨仪,字威公,曾在荆州的关羽帐下任职,担任军中功曹。关羽派遣其前往成都办差时,偶然之下,杨仪因策论高深而被刘备看中,遂留任成都并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在诸葛亮当政后,杨仪成为了参军署府事,一步步获得诸葛亮的青睐,成为了身边的近臣。据《三国志·杨仪传》记载:

“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不过,杨仪这个人虽谈不上是阴险小人,但心胸的确不够开阔,平时就和魏延意见甚大,势同水火。

果然,诸葛亮死后,杨仪立即就假借诸葛亮的遗命,要求魏延离开主力军,亲率少部人马负责断后。而杨仪自己,却计划护送诸葛亮的灵柩返回成都。

魏延自然不服,拒绝杨仪的调遣并发生纷争。两人开始兵戎相向,蜀军差点儿发生了分裂,在姜维、马岱等人的协助下,杨仪最终诱杀了魏延。

除掉了魏延以后,杨仪自己也没有太好的下场。当他还朝后,自以为自己功勋卓著,再造山河,可以接替诸葛亮来总揽蜀国朝政。

可惜,诸葛亮早已深知杨仪的真实能力,安排了蒋琬等人接班。杨仪的美梦落空,只被加封为中军师,但没有多少实权。据《三国志·蜀书》记载:

“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不久后,杨仪开始牢骚抱怨。费祎等大臣上奏刘禅弹劾杨仪不臣,后主将杨仪贬为庶民并流放。杨仪在途中继续发泄自己的情绪,终被问罪下狱后自杀。

文史不假认为,无论是魏延还是杨仪,二人尽管表面不和,但对于蜀汉政权的忠诚度都是没有问题的。

魏延善于军事,杨仪善于政治。对于这个最基本的特点,诸葛亮不会不清楚,他之所以还任由魏延和杨仪二人相互置气,相互怨恨。说到底,还是为了平衡权力,还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欢迎关注!

标签: 杨仪

更多文章

  • 魏延墓前真的跪着诸葛亮?杨仪的一句话证明丞相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杨仪

    关张赵马黄,魏延泪两行~蜀国诸将,当属文长最冤。魏延本是蜀国虎将,生前有五虎将压着毫无排面,死后还得被定义为反贼,受千夫所指。这一切跟诸葛丞相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因此还衍生出了这样的传言,说魏延墓前跪着三个人的石像,其中一个就是诸葛亮!魏延墓前真的有诸葛亮的下跪石像吗?魏延死后,骄纵的杨仪仅仅是昙花一

  • 魏延死后,杨仪踩着魏延首级说了7个字,刘备若知道必定气得吐血

    历史人物编辑:威记聊历史标签:杨仪

    魏延死后,杨仪踩着魏延的首级说了7个字,刘备若知道必定气得吐血。魏延可以说是蜀汉里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也算得上是背黑锅最重的人物之一。《三国演义》将历史上的魏延进行了严重的扭曲,导致了魏延被一黑到底。实际上魏延很早就跟随刘备南征北伐,这与三国演义里的描述大相径庭。并且魏延这个人的军事才能真的是很高的

  • 魏延被杀后,杨仪说出一句话太嚣张,诸葛亮差点被气活过来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杨仪

    刘备死后,整个蜀汉几乎就是诸葛亮的舞台。他主张北伐,因此六次出岐山,但都没有北伐成功,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的死,直接让蜀汉集团陷入混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魏延和杨仪之间的权力之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最后是造反,被马岱所杀,但正史中的魏延似乎并没有造反。遵命,使者自发。”他将

  • 魏延惨死后,杨仪踩其首级说了一句,若是刘备得知定会气吐血!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杨仪

    三国之中,那些将领大多战死沙场,英勇牺牲。但是,也有一些将领死的很惨,死的很冤,蜀国将领魏延就是其中之一。里面有一本蜀国所有刑臣的传记,里面出现了魏延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魏延是蜀汉的功臣,怎么会是蜀汉的罪臣呢?这显然是冤枉的。最后魏延也是含冤而死。他的政敌杨毅依旧没有出气,还踩着他的脑袋大声咒

  • 魏延死前狂喊4字,杨仪听完冷笑,马岱听罢手痒,司马懿听完偷笑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杨仪

    (说历史的女人——第138期)今天我们来谈谈魏延,此人在三国中的地位有点尴尬,如果单纯论武力,魏延只能位列二流,不过在二流之中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魏延却又不是一员单纯的莽夫型武将,他的统兵治军能力非常优秀,对于他个人而言是优于他的个人勇武的。除此之外,魏延历来在众多小伙伴中也是争议颇大,根据粗略统

  • 一石二鸟之计:诸葛亮死后魏延被诛,杨仪自裁,蜀国失去两个能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杨仪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名将魏延和名臣杨仪的命运息息相关。魏延被杨仪下令诛杀,落得个身首异处,死无全尸的下场。可是,魏延刚死不久,杨仪就被朝廷罢黜为平民流放,又被治罪下狱,最终落得个自尽的下场。这两个生前就横竖不对眼,时常爆发激烈争执的人,都在诸葛亮病逝后相继离世。那么魏延与杨仪最终的凄凉下场,究竟

  • 魏延造反谁之过?诸葛亮的失算,杨仪的阴谋,费祎姜维的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杨仪

    魏延造反谁之过?诸葛亮的失算,杨仪的阴谋,费祎和姜维的无能,还没逃到汉中,就在途中被杨仪派来的追兵所杀。这件事,有人认为魏延叛逆,也有人认为魏延只是过度反抗。我们不禁要问,魏、杨政治纷争引发的军事政变,到底是谁发动的?一、诸葛亮的处置先说说诸葛亮的处理吧。史书说,诸葛知道自己有病,杨幂和杨毅等三人交

  • 诸葛亮离世,杨仪听从嘱咐做一件事,司马懿夜观天象后:不许出兵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杨仪

    导读:诸葛亮离世,杨仪听从嘱咐做一件事,司马懿夜观天象后:不许出兵大家好,今天讲的是三国史,关于诸葛亮的真正死因,一直是众说纷纭,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多次吐血,可见诸葛亮早已经身患重恶疾。书中还写到孔明食小事烦,岂能久乎!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军师,什么事情都需要他裁定主意,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使得他心力

  • 魏延和杨仪矛盾已久,诸葛亮为何不阻止,以致身后矛盾激化魏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杨仪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丞相,也是蜀汉的军事统帅。病逝于五丈原(今宝鸡旗山)。诸葛亮一生辛勤劳作,为刘备谋求生存。蜀汉建立后,他一生谋求国家发展。在他的治理下,蜀国这个当时最弱小的国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这不得不说明诸葛亮治国之道,而诸葛亮也以其卓越的政绩成为后世领袖学习的楷模。那么,诸葛亮以

  • 杨仪奉命杀了魏延,最终竟然选择了自杀!诸葛亮:我真是错看了你!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杨仪

    前言:说实话,杨仪最终落得个自杀的悲惨结局全然同其他人没有关系,要怪就怪杨仪自身过于贪得无厌、心胸狭隘。除此之外,我个人并不喜欢杨仪,尤其是对于杨仪在蜀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速除魏延”的做法,这完全就是借此时机,公报私仇。无论是陈寿老先生的《三国志》,亦或是罗贯中老先生的《三国演义》,都没有确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