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获的藤甲兵那么厉害,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

孟获的藤甲兵那么厉害,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召新 访问量:3269 更新时间:2024/1/29 5:00:36

藤甲兵在《三国演义》中出场,那可是威风无比。

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

藤甲军的威力主要来自于藤甲:首先是防御力极强,刀枪不入;其次可以作为渡河工具,在河流众多的西南地区,大大增加了部队的灵活性,那也是孟获的最大牌外援兼杀手锏,这谁顶得住啊?

果不其然,蜀军和藤甲军作战,被打得大败,大将魏延都被打自闭了。最终还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已想好了对策。通过诈败的方式把藤甲军引入盘蛇谷之后用火攻,大败藤甲军并顺势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不得不说,诸葛亮虽然获胜,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那藤甲军这么厉害,诸葛亮后来为不再组建一支呢?

首先是制作时间和原料问题。藤甲的制作工序,可以说是十分繁琐。要用特定的藤,还要在油里浸上很久,取出晒干后再浸,反复几十遍才可以。这么看来短时间肯定是造不出藤甲来的。

诸葛亮还能等上很久再进行北伐吗?而且这制作的藤生长于特定的山涧,产量肯定也不高,要是想大规模批量生产恐怕原料不够。

其次是技术传承问题。藤甲是很厉害,但关键是诸葛亮不知道如何制作。盘蛇谷一战,藤甲兵大量死亡,他们本身就人数不多,这下更没知道咋做藤甲了。

现在诸葛亮又腆着脸来要藤甲制作秘方?二话不说,肯定不给!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引进藤甲兵。这个办法肯定行不通,我觉得被引进来的藤甲兵会直接反叛投降魏国……

最后是气候差异问题。藤甲是热带使用的装备,优质藤条制作,透气性好,还能渡河。可诸葛亮平南回军之后是要北伐,跟魏国作战。看看诸葛亮北伐的主要作战地点,大部分都是在陕西,甘肃等地,属于中国北部。

虽然不是特别靠北,也属于中温带了,呼呼的西北风一吹,冬天肯定也是很冷的。这天气穿藤甲?还打仗呢,光冻就冻死了。而且我极怀疑藤甲的性能会被寒冷天气大大干扰,就算勉强穿上性能也不是那么好了。

总而言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就像藏獒在青藏高原很猛,但是不能用在平原地区当警犬一样。所以,藤甲虽然是个好装备,但着实不是诸葛亮的菜呀!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三国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忠心耿耿为蜀汉效力的蛮人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东方寻历史标签:孟获

    三国小人物志0067: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说起孟获这个名字,但凡是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典故——七擒孟获。应该说,“七擒孟获”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攻心战”的典范故事。一方面大大凸显了蜀汉主帅诸葛亮

  • 蜀汉大势将去,刘禅为何不南迁至孟获处谋求生机?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孟获

    导语:蜀汉政权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顾具体情况,死板硬地执行北伐中原的既定计划,不知所措。不能灵活地联系国内和国际形势,他是无情的。他一厢情愿地把复辟汉朝视为世界的普遍秩序,而忽略了北方社会生产建设已经恢复和发展的现实。国家资源的不断消耗,进而导致政权内部各种矛盾的爆发,最终在内外危机的共同打击下,

  • 孟获是个文官!罗贯中写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背后,想要表达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孟获

    文/四季文史《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集各种传说和故事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虚构的,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关羽战黄忠、三英战吕等。当然也有一些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如火烧赤壁、官渡之战、水淹七军等。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了突出他的形象,

  • 蜀汉灭亡时,南蛮王孟获为何没有派兵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晞雨凝香标签:孟获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以“七擒七纵”之计令南蛮王孟获心服口服,诚心归顺朝廷。但是,在蜀汉危急存亡的生命关口,为何孟获不派兵救援呢?其一:公元225年,诸葛亮降服了孟获,而蜀汉灭亡的时间是在264年,二者时差达三十九年。虽然历史未有孟获生卒之期的记载,但其能在南中之地闯下如此威信,可见

  • 被历史夸大的“七擒孟获”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孟获

    据记载,诸葛亮为平定南方以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边地叛乱,进而为北伐中原奠定坚实的战略后方,亲率主力人马进行南征。七次抓到匪首孟获,又七次将其放回,美其名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最后,孟获心悦诚服,表示永不反叛,蜀汉的民族问题得到圆满而彻底的解决。“七擒七纵”的故事再次向我们展示了老诸先生在战略上的运筹帷

  • 真的服了吗?蜀国危在旦夕,孟获为什么不支援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碾压了南王孟获,还在精神上降伏了孟获和南中的百姓,从此诸葛亮可以安心地进行北伐。但是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也非常惹人怀疑,如果孟获真的服了诸葛亮和蜀汉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在蜀国被灭的时候率兵去支援蜀国呢?首先,孟获和南中的势力一定是臣服于诸

  • 蜀汉灭亡之时,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钧儒说史标签:孟获

    公元223年,是蜀汉帝国建立的第三年。这一年,对蜀汉帝国来说是极其艰辛的一年。对外,蜀汉开国君主刘备被东吴名将陆逊击败于夷陵,不仅彻底失去了荆州这个北伐的重要根据地,还丧失了大半精锐部队;对内,荆州、益州、东州三大政治派系矛盾重重,尤其是益州人,他们自刘备入蜀后就一直被打压。因此,益州许多豪强均对新

  • 诸葛亮七擒孟获,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获

    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兵征讨,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都一起参战,诸葛亮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在征讨孟获的时候,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但是,记载了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在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非常精彩。这些武将中

  • 三国末,蜀汉灭亡之际,孟获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孟获

    公元263年,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形势危急之时,归附蜀汉的南中蛮族却没有来救援,蜀汉最终灭亡,那孟获为何不来救援呢?其实,南中各族与蜀汉的关系并不亲近,归附仅仅是不捣乱,而不是什么都要听你蜀汉的。公元225年,南中发生叛乱,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南下,七擒七纵首领孟获,使蛮族归心,自此愿意依附蜀汉。

  • 孟获到底是夷人还是汉人,七擒孟获史书中有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孟获

    “七擒七纵孟获”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孟获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身着皮草、孔武有力的“野蛮人”形象。但有意思的是,关于“七擒七纵”是否真实存在却存在争议,而且孟获有可能根本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人!史书中关于孟获的记载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