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的服了吗?蜀国危在旦夕,孟获为什么不支援蜀国?

真的服了吗?蜀国危在旦夕,孟获为什么不支援蜀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道史说雅 访问量:314 更新时间:2024/2/4 21:54:19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碾压了南王孟获,还在精神上降伏了孟获和南中的百姓,从此诸葛亮可以安心地进行北伐。但是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也非常惹人怀疑,如果孟获真的服了诸葛亮和蜀汉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在蜀国被灭的时候率兵去支援蜀国呢?

首先,孟获和南中的势力一定是臣服于诸葛亮的,书中记载,一直到诸葛亮死,南中都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无论他们是出于感恩还是害怕,总之他们确实是服了。但是,诸葛亮一死,南中和蜀国的关系就非常紧张了,因为没人能再震得住他们,再者则是因为诸葛亮一死,蜀国的民族政策出现了大问题,导致两地之间矛盾激化,这时候南中不造反其实就已经很给蜀国面子了。

诸葛亮在平叛之后,使用的是“和彝”政策,不在那里驻军,大量使用彝人治彝,并且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引入到那里,这样一来可以稳定当地的民心,二来也可以为蜀国带来一部分的财政支出。

孟获确实非常服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是个神人,但就算他因为诸葛亮而忠心于蜀国,他也活不到蜀国灭亡的时候,因为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才灭亡。况且,诸葛亮一死,蜀国的民族政策开始变得苛刻,它成了一个只知道“取”,不知道“予”的霸道政权,南中各地常常会发生反叛,蜀国不得不两线作战,向南大量增兵防守,最后一任的庲降都督是安南将军霍弋,一直到蜀国灭亡,南线依旧驻守着万余蜀国士兵。

霍弋曾在蜀国危急时要求北上勤王,但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刘禅投降,霍弋得知司马家对刘禅不错,这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此后他一直作为南中都督——司马昭封的,驻守在南边。刘禅是决定了要投降了,所以才不许霍弋北上,霍弋都不被允许北上,就算“南蛮”想支援,也不会被允许的。

但是南中地区倒也不至于彻底反蜀,他们只是小规模的动乱,因为《三国志》记载,刘禅在蜀国即将灭亡时,还打算过要逃往南中,但是谯周告诉他: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刘禅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之时,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钧儒说史标签:孟获

    公元223年,是蜀汉帝国建立的第三年。这一年,对蜀汉帝国来说是极其艰辛的一年。对外,蜀汉开国君主刘备被东吴名将陆逊击败于夷陵,不仅彻底失去了荆州这个北伐的重要根据地,还丧失了大半精锐部队;对内,荆州、益州、东州三大政治派系矛盾重重,尤其是益州人,他们自刘备入蜀后就一直被打压。因此,益州许多豪强均对新

  • 诸葛亮七擒孟获,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获

    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兵征讨,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都一起参战,诸葛亮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在征讨孟获的时候,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但是,记载了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在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非常精彩。这些武将中

  • 三国末,蜀汉灭亡之际,孟获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孟获

    公元263年,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形势危急之时,归附蜀汉的南中蛮族却没有来救援,蜀汉最终灭亡,那孟获为何不来救援呢?其实,南中各族与蜀汉的关系并不亲近,归附仅仅是不捣乱,而不是什么都要听你蜀汉的。公元225年,南中发生叛乱,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南下,七擒七纵首领孟获,使蛮族归心,自此愿意依附蜀汉。

  • 孟获到底是夷人还是汉人,七擒孟获史书中有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孟获

    “七擒七纵孟获”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孟获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身着皮草、孔武有力的“野蛮人”形象。但有意思的是,关于“七擒七纵”是否真实存在却存在争议,而且孟获有可能根本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人!史书中关于孟获的记载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 蜀汉快要灭亡时,孟获为何不救援呢?

    历史人物编辑:探寻历史者标签:孟获

    南方部落也不是没有在蜀国战部队士兵,蜀整个军队的人数多于从南方成员部落10000个部队,该部队姜维在剑门关和战斗,蜀后军队的消亡杀!这是众所周知的后人作为非飞行军队。诸葛亮征讨南蛮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太低,云贵山区的土地是不容易的工作,大部分的渔猎,和养殖技术南蛮部落本身较弱,为了从根本上发展了一

  • 诸葛亮七擒孟获,其实并没有彻底平定南中,只是纲纪粗定!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孟获

    提起诸葛亮平定南中,大家就会想起诸葛亮七擒孟获,彻底降服了孟获,然后孟获立誓——南人不复反矣!之后诸葛亮就安心北伐,南中地区的人们过上了安详幸福的生活……其实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地区叛乱一直不断。诸葛亮南征《三国志·李恢传》中详细记载了各处的叛乱,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蛮族孟获那么简单

  • 《三国演义》刘备、孟获、司马懿等人,对比之下,谁情商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孟获

    三国演义里,情商高的人有刘备、贾诩、司马懿等人,至于谁情商更高,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今天要说一个冷门人选,那就是孟获。孟获堪称三国演义中高情商的天花板。 孟获虽然败给了诸葛亮,但这是智商被碾压,孟获反叛,按理来说是失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孟获失道仍然多助,叛乱这种诛九族的大罪,最终

  • 完胜既是完败,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种下的却是亡国的种子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孟获

    “七擒孟获”故事家喻户晓,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用了整整三回的文字描述“七擒孟获”故事,并引出了孟获、祝融夫人等人物,驱巨兽、火烧藤甲兵等事件。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 ,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

  • 诸葛亮七擒孟获前脚刚走,南中地区为什么依旧频繁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孟获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副经典对联,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和才干,进行了精准概括与总结。纵观诸葛亮一生,其才能功业在两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是精通用兵之道,二是治理民政。在蜀国创立过程中,刘备长期在前线负责指挥军事,诸葛亮则长期

  • 诸葛亮对孟获有恩,蜀汉灭亡时,孟获为何见死不救?他有苦说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孟获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总揽蜀汉政务,他对外主动与东吴修好,改善蜀吴之间的关系;对内休养生息,发展民生经济,他的种种做法只为北伐曹魏。打仗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定后方,只有后方稳定了,前线才能有效率的作战。可是蜀汉的后方并不稳定,甚至还有反叛的苗头。蜀汉的南边是南中,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彝族人民,他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