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他的《隆中对》中开篇是这样说的:“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说曹操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战胜袁绍,关键在于人谋,从侧面指出了谋士的重要性。我们所熟悉的谋士有郭嘉、贾诩、司马懿、诸葛亮、法正等等,他们都在三国时期大放异彩,这都得益于他们遇到了一位明主。其实在三国时期还有很多谋士智慧不输于郭嘉、法正等人,只可惜未遇明主,最后销声于历史长河之中。本期要讲的就是刘璋手下的一位谋士,名叫郑度。
郑度是广汉郡人,在益州牧刘璋手下担任州从事,是刘璋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他曾经为刘璋献了一计,刘璋不仅没有采纳还罢了他的官职,导致益州逐渐沦陷,郑度悲愤不已选择隐居,终身都没有再出来为官,这一切还要从刘备入蜀说起。
建安十六年,曹操率军进攻汉中张鲁,益州与汉中接壤,刘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心中十分忧虑,他手下的谋士张松就建议结交刘备,让法正迎接刘备入蜀。可惜张松和法正心中早已叛离刘璋投靠刘备,刘备入蜀得到大量物资后不仅没有帮助刘璋,反而觊觎益州,后来事情败露张松被杀,两人彻底撕破了脸,刘备便直接与刘璋开战。
当时刘备攻陷了雒城,谋士郑度就建议刘璋说:“刘备虽然攻城夺地,但是兵力不多,粮食也不足,不如将巴西、西梓的百姓赶到涪水以西,然后把仓库里的粮食全都烧掉,然后建高墙,墙外建深沟,然而闭门不出与刘备对峙,不出百日,刘备粮草不济必然逃走,到时候我们再杀过去,必然可以活捉刘备。”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计策,而且实施起来并不困难,当刘备得知这个计谋后非常痛恨郑度,吓得赶紧去问法正,法正却说:“不用担心,刘璋肯定不会采纳他的意见。”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璋听到这个计谋后不仅没有采纳,还对身边的人说:“我只听说过抵御敌人来安定百姓,没听说过驱赶百姓来躲避敌人的。”于是将郑度罢官,不久之后,刘备大军势如破竹将益州占领,郑度心灰意冷,从此隐世不出,所以历史上关于郑度的记载也就少之又少了。
但单从这一件事就已经可以看出郑度的才能,在那个群雄逐鹿,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刘璋这种近乎懦弱的仁义必然是不能成大事的,这就是刘璋身边的谋士相继离开的原因,法正、张松、孟达、李严都曾是刘璋部下,但都选择投靠了刘备,后来还得到了重用。就如同现在的企业,如果管理者没有魄力,又不通言路,底下的员工即使再有才能也没有施展的空间,最后只能选择离职或者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