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不少文章为刘禅洗地,替刘禅站台,仿佛蜀汉二世而亡,并非刘禅无能,他无非就是个背锅侠而已。
蜀国之所以灭亡,都是诸葛亮姜维师徒北伐的过错,恨不得满世界来替刘禅喊冤似的,可是事实是这样吗?
口说无凭,我们且把刘禅跟一个跟他有非常类似经历的人来做一个比较,兴许可以掂量出这个后主皇帝到底是个啥样的货色。
这个类比的最合适人选自然就是曾为西川之主的益州牧刘璋。
事实就是,一样是富二代,同为二世祖,蜀汉后主刘禅其比起刘璋,确实要low很多。
先说刘璋,他爹刘焉在东汉末年本为避祸而出奔,然而因为侍中董扶之言而谋得益州牧,最令人诧异的是刘焉居然没费太大劲就得了西川之地,可以说是谋算得当,运气爆棚。
刘璋继承了这份基业,显然是个妥妥的富二代,他虽然爵非王侯,但作为西川扛把子,能南面称孤,所以他也属于实实在在的二世祖。
不过当时西川局势比较混乱,刘焉的地位并不牢固,他死得仓促并没来得及直接传位给刘璋,刘璋能上位完全是因为做人比较温和才得到拥立。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得位部分依靠自身表现争取而来,刘璋注定了就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再说刘禅,他爹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得到了西川和汉中之地,还建号帝王。有大片土地,还留了个皇帝的名号。
后主刘禅这个富二代可以说当得比较惬意。
而且刘备在预备夷陵之战之初,刘禅就以留守太子的身份主持成都的政务军务,公元223年,刘备一死,在诸葛亮蒋琬赵云等老臣的一力护持之下,刘禅自然顺利登基,他接班的过程可以说毫无疑义。
两相比较,刘禅的执政根基比刘璋实在好太多。
再说说个人受到的教育,刘禅,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太子,他得到的教育是非常好的,诸葛亮虽然不是帝师,但是却是钦命的相父,督导教育肯定极其严格。
刘璋的教导者基本属于寂寂无名,不用考虑。
再看看刘禅和刘璋获得的遗留家底丰厚程度,还有他们的个性表现。
刘备白手起家,一生征战,文臣武将都追随先主多年,军队部属更是百战之士,刘禅获得了两川和汉中之地,丞相诸葛亮以及一大帮跟着先主打天下的兵将。
即算夷陵战败,那些元勋老臣及后裔可是死死的忠于蜀汉,其中人才并不少,诸葛亮蒋琬费祎不消多说,宿将赵云魏延吴懿马岱王平,年轻一辈譬如张苞关兴黄崇赵统都不错。
刘璋就差了太多,本来刘焉就是搞投机获得益州牧,到了益州后凭借着朝廷的印信,然后用了点手段拢住了一帮人,他本身带过去的东州集团人确实有点少,为了建立军事政治的班底,因此所用的人多数都是益州本地集团的豪强,可以说根基很浅,十分缺乏恩信。
大家一直诟病刘璋为人有点偏软弱,其实真相就是,刘璋使用怀柔之策其实是逼不得已,因为他身边的人都在打小九九,不信,你看看刘璋势力这边智慧最高的几个人张松法正,都投靠了敌方。
如果刘璋再不施恩惠,估计更坐不稳位子。
再说软弱也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历史上真实的刘璋或许真的性格温和,但可真不是那种妇人之仁的类型。
他跟张鲁结仇就是因为他杀了张鲁母亲和弟弟,就是因为张鲁不听话要闹分裂。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顺路说一句,刘禅可是一点也不柔弱,该不让祭祀诸葛亮就很坚持原则,而且他头肥耳大,身体壮实,没任何弱项,但是他也弱,他弱在其它地方,他属于那种偏“智商”方面的弱。
当然,很多人要那乐不思蜀的典故来痛打刘禅,我觉得这倒不是刘禅的减分项,为了保命其实这到属于刘禅变聪明了。
但是,刘禅和刘璋这两二世祖,这两个典型富二代。怎么看刘禅都更像垮掉的一代,而对刘璋的评价,无非就是个性太软缺乏魄力而已。
最终的败亡原因就最能看出端倪。
刘璋败灭,固然由于因为跟张鲁的摩擦出现错误判断,导致引狼入室,给了刘备可乘之机。这个时刻,他的部下王雷累曾以命相谏,但是刘璋猪油蒙了心,就是昏头啦。
但是他至少在危机时刻做出了该做的决策,他在蜀中的力量得到了统一部署,最后固然因为力不能敌,不得已开城投降,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至于说他因为个人懦弱的缘故,放弃了郑度深沟高垒坚壁清野之策,那也完全是爱民之心,因为他个人较为仁慈,自然想要保全蜀中百姓。刘备灭刘璋,自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败露被杀算起到214年简雍劝降刘璋,也花了将近三年时间,还连带整死了刘备的心腹-军师庞统。
最后实在是因为刘备平推了过来,雒城坚守一年后失守,加上期盼的外援马超居然也归降刘备,成都再没有任何外援刘璋才放弃抵抗,这属于力竭而亡。
蜀汉败灭,完全属于刘禅驾驭无方,导致君臣不和,不是因为力量不够,因为如果姜维统一部署,蜀国最多也就失去汉中而已。
具备军事家素质的大将军姜维对军情判断大体准确,第一时间禀告了刘禅,让刘禅部署部队防守,而刘禅做了什么呢,居然听信黄皓的鬼巫之说,以为魏国不会过来进攻,不只完全无视姜维的建议,干脆就不让朝臣们知道此事。
司马昭灭蜀,总共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蜀汉灭亡之时,主力部队建制仍然完整,军事大脑姜维没有失误,只是被晾着。
这样一看,答案非常明显了,刘璋实力弱,但是集中力量力战到最后一刻,苦撑三年,在力量基本耗尽之后,为了保全成都而投降。
刘禅实力强,但是内部崩散,导致被敌乘虚而入,最后在蜀国仍然拥有十万大军的情况下投降了邓艾。蜀有山川之险,刘禅作为后人,完全可以依照前人刘璋的套路有样学样,守险不守陴,自然能在成都挨得更久,从而给姜维救援时间。
但他最终就是脆败,蜀国最终支持了不到三个月而亡。
三年VS三个月,如此一看,刘禅真的是差刘璋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