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手握6万荆州兵,关羽为何无法攻破襄阳和樊城?曹仁的实力很强大

手握6万荆州兵,关羽为何无法攻破襄阳和樊城?曹仁的实力很强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守望者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4/3/14 20:19:39

导语:

关羽攻打襄阳和樊城,正常战役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个月。打一座城池,三个月打不下来,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更何况,曹操两次增员,守将曹仁也不比关羽差,双方的兵力更没有悬殊可言。

当年陈友谅带领60多万大军,围攻只有2万人马的洪都南昌,守将朱文正也坚挺了83天之久,相差30倍的实力,也能顶上3个月时间,更别说曹仁手里有四五万人马,足以和关羽的荆州兵人马旗鼓相当了。

01关羽北伐没有后援,这是不能获胜的原因之一。

我们去查三国历史,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关羽北伐极有可能是自己主动发起的,也就是说这一场大战役,没有经过刘备的允许。

这在历史上是兵家大忌,因为关羽是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是刘备的属下。如果下属动用六七万人马,却不向长官提前打个报告的话,那情况是非常糟糕的。

首先,刘备完全没有反应时间,他压根就不知道关羽那边的战况如何。所以他只能根据自己这里的情况来考虑到底要不要出兵相助。其次,关羽的这个行为,已经深深触怒了刘备。作为一方之主,刘备对整个集团应该有绝对的控制权,关羽的分公司也绝对不能例外。再者,关羽只能考虑荆州这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刘备必须要着眼于整个集团的利益。当时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他哪里还有力气去支援荆州呢?刘备和关羽已经做到了互相不清楚对方情况的地步。这是非常危险的局面,关羽不事先告诉刘备,而是在战争打起来以后,才让人送信给刘备。这直接导致了刘备无法提前出兵帮助关羽。

从益州到荆州,千山万水,那不是朝发夕至就能敢到的,所以关羽只能是孤军奋战。不管是从兵力上来说,还是从后援粮草上来看,关羽这一战,都没有获胜的可能。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三国志》

打仗不仅仅打的是战斗力,更是后援力量的比对。曹仁那边有曹操不断增兵相助,所携带的辎重粮草也绝不会少,而关羽这边,连根毛都没有,不输也是怪事了。

02曹操不断增兵相助,属于是车轮战对付关羽了。

当关羽北伐樊城的时候,曹操那边是什么反应呢?他的反应非常大,因为曹操甚至觉得关羽完全可以北伐成功。

一旦襄阳和樊城被攻破,那么曹魏的腹地就都露在了关羽大军的面前,到时候曹操要不迁都也是难事了。

所以曹操做了以下各种挣扎,以此保证樊城和襄阳不被攻破。

首先曹操吩咐于禁和庞德带着七军人马,前往荆州支援曹仁。于禁这边带来的人马大概是7万人,曹仁手里有5万人,12万人对付关羽6万荆州兵,这算非常重视了。其次曹操与孙权暗中勾结,孙权这边早就对荆州垂涎三尺。这个时候曹操能与之联盟,一起灭了荆州,这对孙权来说不是坏事,所以就有了后来吕蒙偷袭荆州的事情。再者曹操后续又派遣了徐晃带领大军前来支援曹仁。因为于禁七军被大水给冲垮了,于禁自己也投降了,曹操算是孤注一掷,将所有希望都交给了徐晃。由此可见,曹操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甚至比汉中之战都要大。汉中之战最后居然变成了鸡肋,而襄樊之战,绝对不能输。

汉中对曹操没那么重要,但是对刘备相当重要,这是入川的大门。而襄樊对刘备没那么重要,但是对曹操相当重要,这是进入中原的重要关卡。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

这么多援兵前来对付关羽,背后又有孙权在插刀子,关羽自己这边还谁都不肯帮忙,这不是让关羽自己作死吗?四方面对手的进攻,关羽只能在车轮战下战败了。

03曹仁也不是吃素的,其能力不比关羽差。

要是论攻城略地,曹仁或许还真的比不上关羽。但是要是论守城的能力,曹仁绝对不比关羽差,甚至说可以强于关羽。

当时曹仁的局面可谓是相当尴尬,关羽的荆州兵将其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打不下这座城池,所以就只能靠围城打援来逼死城内的人。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三国志》

曹仁的处境很惨,因为没有粮草供应,城内早就出现了混乱。吃不上饭的局面早晚要出现,到时候兵马乱了,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所以曹仁这个时候高超的指挥艺术就体现出来了。他不断给自己的手下人鼓劲儿打气,并且开始精心安排粮食的分发,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而且曹仁的勇气非常大,他不仅和士兵们有着一样的生活待遇,而且在对付关羽的时候,总是能够身先士卒,作为表率。所以最后城里就算只剩下了几千人马,这些人还是愿意甘心跟随曹仁对敌。

狼怂怂一个,羊怂怂一窝。曹仁正是这些狼里面的最勇敢的头狼,他手底下的士兵也自然会为曹仁卖命。我认为他这里应该是借鉴了曹操望梅止渴的事情,不断给手下人打鸡血给希望,也就是所谓的画大饼,最终才能战胜对手。

总结:关羽的失败,是内外交困的结果。

关羽之所以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是分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的原因,一个是外部的原因。

内部的原因就很简单,那就是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此刻变得比较微妙。关羽是汉寿亭侯,一心向汉,而刘备是想要称王称霸的。这两个人走到这儿,是不是出现了理念上的争斗?我们不清楚,但是从这一战中刘备和关羽的表现来看,两人显然不对付。外部的原因则有点复杂了。一方面是曹操不断增兵,给关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兵力上关羽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另一方面孙权在江东地区,开始了偷袭荆州的准备。以至于后来关羽打不下樊城后,连老家都回不了。最终关羽在逃亡的时候,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知道,就算回到益州,他也没脸去见任何人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硬怼关二爷!樊城之战曹仁挡住关羽猛击,如此表现还有谁能做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曹仁

    北伐樊城,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辉煌的战果让年近花甲的老将关二爷获得了空前的名誉和声威。《易》云:亢龙有悔。当人或物处于巅峰之时,应当保持警惕,否则必然盛极而衰,如同烟花一样,在片刻的灿烂之后立马沉寂。可惜,关二爷喜欢读《春秋》而不读《易》,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樊城久攻不下,东吴用计使关羽放松警

  • 三国时的曹魏名将夏侯惇、曹仁,谁的武功厉害?谁带兵打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曹仁

    夏侯惇和曹仁,皆是曹操的嫡系核心将领,也是最受曹操信任的心腹爱将。从正史来讲,不论是武功,还是统兵作战能力,曹仁都要略胜夏侯惇一筹。但是,夏侯惇在曹营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绝对的曹营第一将。曹操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的养孙,由此,成了沛国谯县(现安徽亳州)曹氏宗亲。而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所做注

  • 曹魏最被低估的一代名将:能力不输曹仁,战功仅在张辽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曹仁

    曹操麾下大将有一个重要来源,那就是他的本家曹氏和夏侯氏,其中杰出者有曹仁、 曹洪 、 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并称的八虎骑,八人之中以夏侯惇地位为尊,其次是曹仁,其余曹真、曹休和夏侯尚三人是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夏侯渊则有点特殊:第一,除去去世较早的曹纯,夏侯渊是第一代最晚封侯之人;

  • 三国最被高估的武将,虽有“七进七出”,其实不过曹仁、甘宁等辈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曹仁

    三国武将,众说纷纭。焦点人物有吕布、赵云、张飞、关羽等几十个武将。有意思的是,这些焦点武将扎堆于三国前期,到了三国后期,人才凋零,拿得出手的武将不过魏延、姜维、邓艾那么几个,在蜀国相继失去五虎大将,魏国相继失去五子良将的寂寞岁月里,有一个武将,逆天而上,使一条钢鞭,七进七出,杀得数百魏将闻风丧胆,也

  • 曹仁即是宗室又是名将,那他的后代为何没走进曹魏政治中心?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曹仁

    我们先来看下曹丕的后代处境。曹泰的待遇还算是不错,世袭了父亲的爵位。史书记载,子泰嗣,官至镇东将军,假节,转封甯陵侯。不过,他属于有名无实,虽然官位摆在这里,但是他手里并没有多少的权力。至于进入曹魏的政治中心,自然是想到不敢想。曹泰至少还是有名无实,曹泰的弟弟就更惨了,他们只是被封为列侯。史料记载,

  • 关羽徒有虚名?正史中吊打曹魏五子良将,逼得曹仁差点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曹仁

    现在有一个观点,说关羽只是徒有虚名,杀颜良靠的是偷袭,文丑根本不是关羽杀的,而是曹操杀的,其他的战绩更是一塌糊涂,有何资格位列五虎将之首?还不如张飞,至少张飞还曾独立带兵打败过张郃,在入蜀之战中表现也颇为抢眼。 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关羽仅仅是靠刘备二弟的身份因此在蜀汉地位如此崇高,恐怕也难以服众吧;

  • 周瑜、曹仁正面硬刚,刘备袭取荆南四郡,关羽绝北道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曹仁

    赤壁之战,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曹操退回北方。但紧随其后的南郡之战,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交战方联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程普、关羽、张飞、甘宁、凌统、吕蒙等。曹军以曹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满宠、李通等,前后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也是精彩非常。此战是周瑜人生的最后一战,

  • 同样是重要的战略据点,曹仁为何放弃了江陵,却唯独要死守樊城?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曹仁

    #三国风云录#曹仁是曹操最信任的亲族将领之一,在赤壁之战后,他负责防守荆州方向上的敌军。在这个方向上,曹仁先后与周瑜、关羽进行了艰苦的争夺,最终守住了襄樊防线,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从曹仁的战斗历程可以看到,同样是进行防御战,他放弃了江陵,却死守樊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曹仁守江陵与樊城的经

  • “襄樊之战”究竟是关羽主动北伐,还是曹仁先动手被反推?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曹仁

    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这是一次规模和影响都非常大的战役,包括曹操集团、刘备集团、江东集团三方势力,直接改变了刘备所领荆州的归属,破坏了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以及与江东集团的外交关系,间接引发了“夷陵之战”。小编认为“襄樊之战”的影响其实要远大于“夷陵之战”,应该是所谓三国三大战

  • 曹仁的军事才能被低估了?不,是被高估了|三国27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曹仁

    导读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以奉法守令著称,在曹魏集团中威望很高。曹丕就很崇拜他,在曹彰北征乌丸前,曹丕曾以魏太子的身份写信告诫曹彰:"为将奉法,不(应)当如征南邪!"让曹彰以曹仁为榜样。而曹植对曹仁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帝之股肱”的重量级人物。据此,有人认为曹仁是曹操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