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襄樊之战”究竟是关羽主动北伐,还是曹仁先动手被反推?

“襄樊之战”究竟是关羽主动北伐,还是曹仁先动手被反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烟花谈历史 访问量:4520 更新时间:2024/3/14 20:08:10

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这是一次规模和影响都非常大的战役,包括曹操集团、刘备集团、江东集团三方势力,直接改变了刘备所领荆州的归属,破坏了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以及与江东集团的外交关系,间接引发了“夷陵之战”。小编认为“襄樊之战”的影响其实要远大于“夷陵之战”,应该是所谓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关于这一次战役,大多数人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作为主动进攻的一方,是履行《隆中对》的一个重要步骤,曹仁等人是防守一方。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曹仁或者说曹操集团才是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关羽防守反击成功后,趁势围攻襄阳、樊城。《三国志》对“襄樊之战”的开始的记载确实是比较模糊,小编下面就来说一说后者的可能性。

“襄樊之战”前后的相关事件

要想了解“襄樊之战”的起因,就不能忽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前后发生的一些事件。一般将“襄樊之战”的开始时间定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秋季,这是关羽主动出兵北伐的时间。而在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之间(即公元217年到219年),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进行了一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是影响力非常大的战役——“汉中之战”。在建安二十四年春夏之间,刘备成功击杀夏侯渊,又挫败赶赴汉中战场的曹操援军,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虽然刘备此战被评价“得地而不得民”,但汉中本身的战略价值就非常高。《隆中对》中所说“跨有荆、益”的“益”,直到“汉中之战”之后才算完成。而其中的“荆”则需要攻取襄阳才算完整,所以关羽进行“襄樊之战”也被视为履行《隆中对》的第一步条件。

除了“汉中之战”以外,在建安二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还有一些事情与“襄樊之战”有关。在建安二十三年,陆浑人孙狼因为不堪“汉中之战”的徭役起义,呼应关羽;同年十月,宛县人侯音不堪徭役起义,呼应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一月,曹仁消灭侯音,平定宛县叛乱;然后到同年七月,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人支援曹仁,这代表双方已经交战,“襄樊之战”正在进行。这些就是“襄樊之战”前后大概的背景。

《三国志》当中的蛛丝马迹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当中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看上去确实是关羽主动挑起战事,而且时间也很明确,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那么为什么会有曹仁主动进攻关羽,关羽随后反击围攻襄、樊这种观点呢?主要来源于《三国志》中其他人传记的一些蛛丝马迹。小编下面上一些原文。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三国志·魏书·温恢传》:“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

其中《武帝纪》中曹仁讨关羽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一月侯音叛乱之前;《庞德传》中庞德与曹仁讨关羽的时间是在平定侯音叛乱之后,距离“襄樊之战”有半年的时间,不过这个时间并不清楚,所以说服力不如《武帝纪》;而《温恢传》中的“水生”很有可能是距离“襄樊之战”不久的秋水上涨,如果是这样的话,根据《温恢传》的记载,曹仁这个时候是孤军在外的状态,并非《曹仁传》中固守樊城,所以得出曹仁主动出兵进攻关羽被反推,进而被围困在樊城的观点。

另外还有一件事,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曹仁手中兵力只有几千人,外加襄阳的吕常有一些兵力,也不会太多。襄、樊与关羽所治的南郡相接,兼有汉水运输之利,曹仁的兵力实在太少,令人生疑。所以有人认为曹仁在主动进攻关羽的时候,在外野战或者攻城战的时候出现大量的有生力量的消耗,以至于在“襄樊之战”中兵力捉襟见肘。只不过《三国志》为其隐讳不记载。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曹仁调出军队给庞德,驻守在樊城以外,结果被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连锅端。所以说服力也比较低。

“襄樊之战”有没有关羽报复反击的可能?

由于《三国志》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出现了“襄樊之战”是关羽报复反击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也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比如有人认为“讨”字仅仅是作为“正统”一方对“叛逆一方”的军事活动,可能是主动进攻,也有可能是被动防守。仅以《武帝纪》中举例,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韩遂马超等人举兵反叛,曹操“遣曹仁讨之”,又下命“坚壁勿与战”。有人以此判断“讨”并非只有进攻的意思。然而这里的“讨”虽然战术层面上不代表进攻,但是从战略层面上还是主动压制关中联军,并且关中联军起兵在前,曹仁讨伐在后。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中关羽在建安二十三年并没有主动北伐的动作,如果仅仅是负责防备江汉战场,何必用一个模糊的“讨”字呢?

另外是对《温恢传》中的质疑。“水生”可以是秋水上涨,也可以是春水上涨,有人认为温恢所说是春水上涨,曹仁正在平定宛县的叛乱,所以说是悬军在外。但是首先宛县叛乱在建安二十四年一月就已经平定,然后曹仁、庞德返回樊城,也就是说春水上涨时期曹仁的军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樊城。第二宛县属于樊城的后方,曹仁在宛县活动也不应该称为“悬军”。第三“水生”是指春水上涨这个观点本身也是猜测,小编查询了关于汉水的资料(这方面小编也不懂,只能采用网络上的说法,也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可能有不准确之处还请指正),汉水发生大雨或者洪水的时间是在夏秋之际,而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正是在秋季,印证了这个说法。所以小编认为温恢所说的“水生”是春水的说法并不确定,这些质疑也不足以彻底否定曹仁主动出兵的说法。

综合上述的说法,小编认为“襄樊之战”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汉中之战”进行的同时,曹操令曹仁主动进攻关羽,目的可能是牵制刘备的精力;由于准备或者进行战争需要的民力物力太重,导致侯音的叛乱,曹仁不得不返回宛县平叛;之后曹仁又回到樊城,继续与关羽的战事。这种战事可能是大规模的进攻,也有可能是小规模的摩擦。关羽作为荆州都督,有便宜从事的权力,于是主动进行北伐,是一种报复性的反击,或者在防守战的胜利的基础上扩大战果。虽然这种观点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支持,但还是有存在的可能,可以作为对“襄樊之战”的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曹仁的军事才能被低估了?不,是被高估了|三国27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曹仁

    导读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以奉法守令著称,在曹魏集团中威望很高。曹丕就很崇拜他,在曹彰北征乌丸前,曹丕曾以魏太子的身份写信告诫曹彰:"为将奉法,不(应)当如征南邪!"让曹彰以曹仁为榜样。而曹植对曹仁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帝之股肱”的重量级人物。据此,有人认为曹仁是曹操麾下

  • 三国武圣关羽,如何逼得曹仁差点弃城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醉人心标签:曹仁

    当时关羽采用“水淹七军”的战略,擒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可谓说是大获全胜。然后就带上大小将士上了战场,想要攻打樊城。此时的樊城周围大水奔流,从城墙地处一直涌进城里来。水势非常大,曹军为了应对水势日夜不暇,一直不停地挑土搬砖,想要修补城墙。但是水流实在太急,还是堵塞不住。经过了几天之后,曹军有些扛不住了

  • 盘点三国四大守城名将,个个能耗死对方,曹仁上榜,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曹仁

    盘点三国四大守城名将,个个能耗死对方,曹仁上榜,第一当之无愧三国乱世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战役,每次战争总有人败,有人胜。三国时期,冷兵器尚属发展时期,攻城技术有限,相比之下守城是更划算的。三国之中也不乏一夫当关之守城帅才,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三国中四大守城名将都有哪些?四、文聘文聘,字仲业,是一位出色的曹魏

  • 关羽和曹仁,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战斗结果证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又是秋风标签:曹仁

    历史上关羽最有名的一战就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过实际上在水淹七军之前,关羽和曹仁其实打过一次,看这次交战结果就知道谁更适合独当一面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对汉中发起了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兵西征迎击刘备。而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在曹操西征的同时,他

  • 曹仁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到底是什么水平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曹仁

    说起来曹仁也是曹操手下元老级的人物了。曹操行刺董卓失败,逃离洛阳,回到老家陈留招募义兵,矫诏讨伐董卓时,曹仁就和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投奔曹操麾下,为他效力。而且曹仁能力也不错,所以经常独当一面。比如曹操东征徐州吕布时,就是曹仁留守许都。后来赤壁之战曹操败退江北以后,也是留下曹仁留守南郡,

  • 曹仁一支曾攀上外戚?也许你能理解曹操早期为何忠于灵帝建言献策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曹仁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45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章:曹仁一支曾攀上外戚?也许你能理解曹操早期为何忠于灵帝建言献策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顿丘令之后的官职是议郎。裴松之通过整理史料,发现曹操并非是由顿丘令直接入朝为议郎的。根据《魏书》记载,在曹操担任顿丘令刚满一年时(光和

  • 曹操命于禁去救曹仁,问谁敢为先锋,为何庞德第一个站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曹仁

    关羽击败曹仁包围樊城以后,曹操命于禁率军前去救援。在问谁敢为先锋时,庞德主动请战,并公然说要“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庞德敢第一个站出来,是因为他没见过关羽的身手,所以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庞德的武艺不错,此前在曹操收服庞德之战中,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人车轮大战庞德,还是没法将他拿下。最后曹操

  • 汉灵帝废宋皇后导致曹操被免官,曹仁是否遭到连累不得而知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曹仁

    光和元年(178年),中常侍王甫枉因为与勃海王刘悝结怨,诬告刘悝谋反,致使其下狱自杀,其王妃宋氏也因此丧命,而宋氏是汉灵帝宋皇后的姑母,所以王甫担心宋皇后会为姑母、姑父申冤,牵扯出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诬告宋皇后在宫中行巫蛊之术。宋皇后本不得宠,故而汉灵帝听信诬告,“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

  • 夏侯惇曹仁是曹操心腹将领,担负重任,他们的武艺能力谁高谁低呢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曹仁

    #三国风云录#在曹操的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是因为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造成的。但是,虽然曹操手下将领很多,可受到曹操信任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却很少。这是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他以武力起家,害怕兵权旁落。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说得明白,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安全,绝对不会放弃权力的。在这

  • 曹魏大司马曹仁,年轻时战功赫赫,晚年却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曹仁

    曹仁,曹操从弟。三国曹魏的名将。一提起曹仁,人们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跟随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攻败袁术,更是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在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在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看了《三国志》的人大多都认为他是仅次于夏侯惇的第二大将,后来成为了曹魏的第一大司马。在《三国志》中记载,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