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硬怼关二爷!樊城之战曹仁挡住关羽猛击,如此表现还有谁能做到?

硬怼关二爷!樊城之战曹仁挡住关羽猛击,如此表现还有谁能做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亚冲 访问量:100 更新时间:2023/12/24 13:49:01

北伐樊城,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辉煌的战果让年近花甲的老将关二爷获得了空前的名誉和声威。《易》云:亢龙有悔。当人或物处于巅峰之时,应当保持警惕,否则必然盛极而衰,如同烟花一样,在片刻的灿烂之后立马沉寂。可惜,关二爷喜欢读《春秋》而不读《易》,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樊城久攻不下,东吴用计使关羽放松警惕从而把荆州几乎所有的兵力调往前线。接着,曹操援兵到,关羽败退,而后方的盟友东吴又突然发难,白衣渡江成功占领荆州。关二爷退无可退,最终落入东吴之手,死在了自己一生最痛恨的“吴狗”刀下。想必关羽一定是死不瞑目。

曹操和孙权默契地一番配合,将这位旷世名将逼上绝路。双方如果“论功行赏”,一般认为吕蒙白衣渡江应当居首功,毕竟江东玩得这出“川剧变脸”成功麻痹了二爷,如果关二爷在荆州留下足够的兵力,荆州丢不掉,即便前线战事失利,二爷照样有资本卷土重来继续威胁樊城。也有人认为首功应当归徐晃,毕竟徐晃军队是直接在正面击败关二爷的一股力量。但很少有人提到驻守樊城的曹仁,实际上这场战斗的核心关键人物非曹仁莫属。试想,关二爷兵锋正盛,被他收编的盗匪居然已经渗透到了许都附近,樊城的状态可谓千钧一发。但守将曹仁顶住了压力,甚至在战斗中击伤关二爷。第一波援兵于禁庞德被二爷全歼,如果换做一般人早就心态炸了,但曹仁却丝毫不慌乱,坚持等到了徐晃的第二波援兵。

但凡曹仁有一丝松懈,或者一丁点疏忽,樊城绝对会落入关二爷之手。到那时,徐晃的援兵便毫无意义,吕蒙也不敢玩什么“白衣渡江”。此战,曹仁厥功至伟。

曹操帐下名将无数,如果将曹仁换成别人是否能挡住关二爷的猛攻?或者说,除了曹仁之外还有谁能在关二爷的猛烈攻击下撑到援兵到来?

张郃是首先被排除的对象。虽然张郃武艺出众,统兵能力也丝毫不逊色,甚至在诸葛亮北伐时期成为蜀汉的头号大敌。但论行军打仗,他和关二爷、张三爷这类天赋型选手还是差距不小。关羽和张郃没有正面交过手,因此难以直接比较。但在正史上,作为各自军队的主帅,张飞和张郃正面硬碰硬过,张郃被张飞完败,而且败得相当惨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此战中,张郃作为守城一方主将,对驻守地区地理优势的了解尚不如敌方,这是第一个问题;蜀中地势险峻,张郃只需固守待援即可,但他偏偏要和张飞出城野战,结果被张飞利用地利偷袭。因此,张郃的指挥和张飞根本不是一个级别。而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分析,关羽的军事能力要稍强于张飞,这样看来张郃对上关羽更是没有打赢的可能。

张辽倒是能够和关羽一战。张辽属于武艺和谋略兼备的武将,深得曹操信任。他的代表作应该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即最为简明的概括。孙权亲自带领十万大军北伐,结果在合肥一带被张辽大破之,从此张辽声名鹊起。战败的孙权,则被当代历史票友戏称为“孙十万”。张辽用兵敢于用奇兵,而且把握战机的能力相当强。关羽进攻樊城时,具体兵力应该在五万左右,对张辽来说这种规模的敌军还是能够轻松应付的。即便无法击退关羽,以张辽沉稳的性格和出色的将略,保证樊城不失应该没啥问题。

徐晃自然也是没啥问题的。毕竟在整个“杀死关羽”的游戏中,徐晃是唯一一个在正面战场击败关羽的将领。让他去守樊城必然不在话下。

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是难以挡住关羽的、夏侯惇且不说,他以勇猛而非才略著称,让他独当一方怕是有些托大。夏侯渊的确是大将之才,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这样的主帅能和他们打成一片,能够凝聚军心。但缺点是容易暴露在敌军的打击范围中。夏侯渊最后也因此而死,定军山一战夏侯渊本来可以防守得更好,但他非要和士兵一起修筑工事,结果被黄忠逮了个正着,一刀结果其性命。可以想象,如果夏侯渊驻守樊城,以他的性格来说肯定会主动出击和关羽拼命,这是关羽最希望看到的情形。由于关羽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一旦夏侯惇出战,关羽可以直接在野战中歼灭之,直接省了攻城的力气。

至于曹洪曹休等虽然名气不小,但和关羽相比依旧差距明显,能否挡住关羽的进攻未可知。而许褚作为曹操的保镖,是个战斗力高超的练家子,却于统兵方面一窍不通,故而不可能被曹操派去独当一面。

因此,放眼整个曹营,能在樊城和关羽维持对峙之势者,只有曹仁、徐晃、张辽三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三国时的曹魏名将夏侯惇、曹仁,谁的武功厉害?谁带兵打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曹仁

    夏侯惇和曹仁,皆是曹操的嫡系核心将领,也是最受曹操信任的心腹爱将。从正史来讲,不论是武功,还是统兵作战能力,曹仁都要略胜夏侯惇一筹。但是,夏侯惇在曹营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绝对的曹营第一将。曹操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的养孙,由此,成了沛国谯县(现安徽亳州)曹氏宗亲。而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所做注

  • 曹魏最被低估的一代名将:能力不输曹仁,战功仅在张辽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曹仁

    曹操麾下大将有一个重要来源,那就是他的本家曹氏和夏侯氏,其中杰出者有曹仁、 曹洪 、 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并称的八虎骑,八人之中以夏侯惇地位为尊,其次是曹仁,其余曹真、曹休和夏侯尚三人是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夏侯渊则有点特殊:第一,除去去世较早的曹纯,夏侯渊是第一代最晚封侯之人;

  • 三国最被高估的武将,虽有“七进七出”,其实不过曹仁、甘宁等辈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曹仁

    三国武将,众说纷纭。焦点人物有吕布、赵云、张飞、关羽等几十个武将。有意思的是,这些焦点武将扎堆于三国前期,到了三国后期,人才凋零,拿得出手的武将不过魏延、姜维、邓艾那么几个,在蜀国相继失去五虎大将,魏国相继失去五子良将的寂寞岁月里,有一个武将,逆天而上,使一条钢鞭,七进七出,杀得数百魏将闻风丧胆,也

  • 曹仁即是宗室又是名将,那他的后代为何没走进曹魏政治中心?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曹仁

    我们先来看下曹丕的后代处境。曹泰的待遇还算是不错,世袭了父亲的爵位。史书记载,子泰嗣,官至镇东将军,假节,转封甯陵侯。不过,他属于有名无实,虽然官位摆在这里,但是他手里并没有多少的权力。至于进入曹魏的政治中心,自然是想到不敢想。曹泰至少还是有名无实,曹泰的弟弟就更惨了,他们只是被封为列侯。史料记载,

  • 关羽徒有虚名?正史中吊打曹魏五子良将,逼得曹仁差点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曹仁

    现在有一个观点,说关羽只是徒有虚名,杀颜良靠的是偷袭,文丑根本不是关羽杀的,而是曹操杀的,其他的战绩更是一塌糊涂,有何资格位列五虎将之首?还不如张飞,至少张飞还曾独立带兵打败过张郃,在入蜀之战中表现也颇为抢眼。 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关羽仅仅是靠刘备二弟的身份因此在蜀汉地位如此崇高,恐怕也难以服众吧;

  • 周瑜、曹仁正面硬刚,刘备袭取荆南四郡,关羽绝北道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曹仁

    赤壁之战,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曹操退回北方。但紧随其后的南郡之战,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交战方联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程普、关羽、张飞、甘宁、凌统、吕蒙等。曹军以曹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满宠、李通等,前后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也是精彩非常。此战是周瑜人生的最后一战,

  • 同样是重要的战略据点,曹仁为何放弃了江陵,却唯独要死守樊城?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曹仁

    #三国风云录#曹仁是曹操最信任的亲族将领之一,在赤壁之战后,他负责防守荆州方向上的敌军。在这个方向上,曹仁先后与周瑜、关羽进行了艰苦的争夺,最终守住了襄樊防线,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从曹仁的战斗历程可以看到,同样是进行防御战,他放弃了江陵,却死守樊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曹仁守江陵与樊城的经

  • “襄樊之战”究竟是关羽主动北伐,还是曹仁先动手被反推?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曹仁

    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这是一次规模和影响都非常大的战役,包括曹操集团、刘备集团、江东集团三方势力,直接改变了刘备所领荆州的归属,破坏了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以及与江东集团的外交关系,间接引发了“夷陵之战”。小编认为“襄樊之战”的影响其实要远大于“夷陵之战”,应该是所谓三国三大战

  • 曹仁的军事才能被低估了?不,是被高估了|三国27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曹仁

    导读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以奉法守令著称,在曹魏集团中威望很高。曹丕就很崇拜他,在曹彰北征乌丸前,曹丕曾以魏太子的身份写信告诫曹彰:"为将奉法,不(应)当如征南邪!"让曹彰以曹仁为榜样。而曹植对曹仁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帝之股肱”的重量级人物。据此,有人认为曹仁是曹操麾下

  • 三国武圣关羽,如何逼得曹仁差点弃城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醉人心标签:曹仁

    当时关羽采用“水淹七军”的战略,擒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可谓说是大获全胜。然后就带上大小将士上了战场,想要攻打樊城。此时的樊城周围大水奔流,从城墙地处一直涌进城里来。水势非常大,曹军为了应对水势日夜不暇,一直不停地挑土搬砖,想要修补城墙。但是水流实在太急,还是堵塞不住。经过了几天之后,曹军有些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