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裴旻的剑法当真是唐朝天下第一?作为剑圣的他,为何没那么出名

裴旻的剑法当真是唐朝天下第一?作为剑圣的他,为何没那么出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4/2/5 23:04:59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诗仙,他的诗歌冠绝全唐。其实李白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身份,那就是剑客。他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是李白在《侠客行》中所写的一句话,显然十分霸气。那么李白哪来的底气,可以如此霸气呢?原来这哥们是个著名的剑客,诗句里的事情,说不定他真的干过。

毕竟李白是一个风流才子,喜欢到处游山玩水,世俗压根羁绊不住他。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一定得中午出门,为啥?因为早晚会遇到各种山贼。

那时候的治安跟现在没法比,现在你想自由行,随便走到哪儿都没事儿。可是那时候山里到处是贼,这一点也不夸张。因此李白游山玩水的时候,顺便杀几个贼人,一点毛病都没有。

可是问题来了,李白哪来这么厉害的剑法?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十分低调的剑圣裴旻老爷子了。裴旻是李白的老师,号称天下第一剑客。李白得到他的真传,剑法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

一、裴旻号称唐代三绝之一,为啥不出名?

唐代有哪三绝?在唐文宗时期,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李白的诗、裴旻的剑、张旭的草书。这三绝在当时其实都很出名,但是裴旻的名气显然在后世比不上李白和张旭。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读李白的诗,稍微大一点,有兴趣研究书法的,自然能接触到张旭的草书,哪怕不研究书法,也肯定听闻过书法界的大拿张旭。

可是现代人有几个会去练习剑法呢?这玩意儿在冷兵器时代,本身就不吃香。因为舞剑大概率是花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真的不多。

剑的杀伤力,远远比不上砍刀这一类的武器。所以早在冷兵器时代,佩剑就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不是真的靠剑法去克敌制胜。

因此裴旻的剑法再出众,流传的过程中,也早就失传了。再加上后世没多少人家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习武练剑,因此裴旻的名气自然就比不上李白和张旭了。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裴旻在唐朝时期的地位,就凭这哥们曾经教出了李白这么一个牛掰的学生,那也值得后世铭记了。

二、裴旻这位剑圣,可不是什么花架子。

舞剑真的只是花架子吗?很多人都知道,剑法一般只流行于戏曲之中,真正用剑的高手,历史上并不多。没见过哪个攻城略地的先锋大将,是用剑冲上城楼的。

所以说裴旻的剑法,真的也只是花架子吗?那可真不是这样,他号称剑圣,自然是有原因的。裴旻舞剑的确十分耀眼,常常被皇帝请去表演。

没办法唐玄宗是个发明戏曲的皇帝,所以特别欣赏裴旻高超的剑术,甚至会将这些剑术引用到戏曲当中去。

裴旻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想请大画家吴道子画壁画超度亡魂。可是吴道子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希望看看裴旻舞剑。

过去只有皇帝看得到,吴道子对此早就眼馋了。裴旻的剑法亮出来以后,几乎吓傻了周围几千名观众。长剑抛出数十丈之高,裴旻依旧能用剑鞘接住,并且直接让长剑入鞘。

除了剑术表演,裴旻在军事上的成就也不低。他曾镇守在北平,和奚人、契丹和吐蕃都打过仗,而且官至左金吾大将军。

由此可见,裴旻的剑法高超,那是完全可能用在实战之上的。他本人战斗能力比较强,这才在唐朝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

三、我们熟知的裴将军,指的就是裴旻。

中国古代至少有八圣人,其中七位圣人都比较著名。

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兵圣孙武、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书圣王羲之等等都是比较著名的圣人。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较高造诣,至于剑圣裴旻,大家似乎非常不熟悉。其实大家不熟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裴旻的名字不太好认。

其实裴旻还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代号,那就是裴将军!一提到裴将军,很多喜好唐朝文学的朋友,肯定是非常熟悉了。

颜真卿曾经写过《赠裴将军》,这里的裴将军,就是裴旻!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这首诗主要讲的就是裴旻带领大军在边疆建功的一个过程,可谓是气势磅礴。在颜真卿眼中,裴将军就是唐朝的卫青霍去病,有他在边关镇守,外敌压根就不敢靠近。

而且裴将军的剑法高超,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功成名就的时候,完全可以登上凌烟阁,成为给大唐王朝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功臣。

王维的《赠裴旻将军》,指的也是裴旻。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王维就更直接了,他不光夸裴旻剑法高超,而且射箭的能力也很强。行军打仗中有如神助,可见裴旻在唐朝军事界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王维和李白是非常不对付的两个人,或许是因为玉真公主的关系,使得王维对李白十分讨厌。但是王维却没有因为李白的关系,对裴旻产生厌恶的情绪,反而大加赞赏。由此可见,裴旻是有真材实料的。

总结:剑圣裴旻教出了李白这样的徒弟。

都说剑圣裴旻是天下第一剑,其实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李白,号称天下第二剑。

师徒俩占据了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可见裴旻的剑法到底有多高超了。正是因为有高超的剑术傍身,李白才敢游遍大江南北。

也正是因为李白走遍了大江南北,才会留下那么多美丽的诗篇。所以说,读李白的诗,不可不知裴旻的存在。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裴旻

更多文章

  • 剑来:假想敌只有裴旻显然不够,还有谁会成为陈平安的目标?

    历史人物编辑:赵帅博爱美食标签:裴旻

    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在左右强势崛起之前,浩然剑术以裴旻为最,在属于他的年代里,其凭借超绝的剑术与邹子的算术和天师府的道术并肩而立,号称“天下三绝”,盛名闪耀了一个时代。哪怕是初露锋芒的左右也曾以裴旻为标的,想要问剑浩然剑绝,以此来验证自身剑术的高低,可惜的是这两位当世剑术巅峰高手终究无缘一

  • 《古董局中局》许愿见老朝奉,一个鉴真一个造假,两人正式站到对立面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与蜜标签:鉴真

    在电视剧《古董局中局》中,许愿见到了传说中的老朝奉,本以为许一城的死只是和国宝有关系,但现在来看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鉴真一个造假,许愿和老朝奉正式站到了对立面,这也标志着整部剧的冲突在此刻完全展现出来。在许愿见老朝奉这一场戏中,我们得知了老朝奉和许一城还有一段交集,曾经的老朝奉跟随许一城的身边造

  • 唐朝时期的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如何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鉴真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在绵延流长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有过矛盾和冲突,但总体上还是积极友好的时期更多一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也是中日交流史中最为密切的一段时期。于是,“遣唐使”就成为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两国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从公元7世纪初开始,截止9世纪末结束,日本在两百多

  • 鉴真:课本中一带而过的和尚,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鉴真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4个月前,日本爆出一条新闻。说是,封印着九尾狐的杀生石突然碎了,九尾狐可是非常厉害的妖怪,据说,800多年前,日本12万大军围攻九尾狐。最终是靠鉴真和尚留下的法器才将它彻底封印,变成了杀生石。这个故事我们原来分享过。现在杀生石破了,而鉴真的名字,也突然被网友们又想了起来。这是

  •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唐朝官府的通缉就已经指明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鉴真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在诸多方面都到达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各个宗教的发展也是如此,鉴真作为唐朝盛世的见证者,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无疑是整个唐朝最好的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使得信徒广布,而外面的国家也是对佛教崇拜无比,那当年的鉴真为何不顾弟子众人的反对,坚持要去日本弘扬佛法,他带走了什么,一直让后世之人诟

  • 鉴真和尚为了东渡日本,徒弟圆寂,眼睛失明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鉴真

    提到著名的和尚,很多人想到的是唐僧,这要归功于《西游记》的传播。唐僧不远万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天竺取回了真经。今天咱们不说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咱们聊一聊另一位高僧去日本传经的故事。鉴真东渡日本的唐招提寺里面有个盲僧的塑像,这个盲僧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鉴真和尚。鉴真和尚少时出家,精通

  • 中医百科知识:被日本人称为“汉方医祖”的是谁?答案:我大唐高僧鉴真:鉴真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鉴真

    中医百科知识:被日本人称为“汉方医祖”的是谁?答案:我大唐高僧鉴真:鉴真,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医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卒于广德二年(764)。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天宝元年(742-753年))鉴真接受日本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鉴真是我国第一位

  • 娄师德、魏元忠、狄仁杰为武则天重臣,却为李治提拔,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魏元忠

    武则天最重视的是人才,然而在其执政的时候,她最看重的三个人,娄师德、魏无忠和狄仁杰却都是唐高宗李治提拔出来的,为何李治要提拔这三个人呢?这件事很巧合,三人被提拔,与李治重视军队建设有关。因为李治登基的时候,国内的形势并不乐观,边疆不够太平,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因为畏惧,边境势力稍微收敛一些,到了李治上

  • 王及善只做了10天宰相,为何只知道驱赶驴?荒唐的历史可不少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王及善

    一、驱驴宰相王及善。王及善这个人是非常不出名的,但是好歹人家做过宰相,因此值得一提。他是武则天时期的文昌左相,也就是宰相的意思。不过这哥们只做10天宰相就去世了,属于没命享受官运的那种类型。但是这10天的经历,却让咱们的王宰相,名留青史。王及善是个很挑剔的人,虽然从小就生长在富贵人家,但是这哥们从来

  • 宰相杜景俭,暗讽武则天阴阳颠倒,为何武则天反而夸赞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杜景俭

    圣历二年(公699年)秋,神都洛阳的皇家御花园中没了春日的绚丽多彩,一片秋风落叶的景象。女皇武则天悠闲的漫步在这秋色之中。当她走到一棵梨树旁时,突然表情变得凝重起来,因为映入眼帘的这一幕,让她实在无法理解。一束鲜艳的梨花竟然在这秋风渐凉的季节里盛开了。武则天当即传诏(制)在上阳宫召见宰执大臣。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