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凌烟阁画像二十四人,秦琼程咬金都在上面,为何没有刘文静

李世民凌烟阁画像二十四人,秦琼程咬金都在上面,为何没有刘文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宠物小星球 访问量:115 更新时间:2024/1/23 4:54:28

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时期,李世民以秦王身份将一大批的能臣勇将汇聚于摩下,这些不同出身、不同地域、不同政治背景的贤能之士均为其做出了贡献。在登基称帝后,这些谋臣勇将继续效力太宗,促进了盛世局面的出现。贞观十七年二月戊申,太宗令图像开国功臣和贞观重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但是为何在这些人之中最初跟着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文静裴寂都没有,反而魏征这种后投降李世民的上去了呢?

关于功臣名单,《旧唐书·长孙无忌传》3载,分别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微、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璃、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勃、秦叔宝二十四人。

李世民幕僚集团的人员为此次奖赏的主体。这些人员在武德年间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各方割据势力,并在玄武门之变的筹备、策划、执行中出力甚多,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太原元谋在此次奖赏中占得比例很少。特别是裴寂、刘文静等高祖李渊的左膀右臂均榜上无名,其实最主要有个原因就是他们未参加玄武门之变。除了魏征外,其他人或多或少均与玄武门之变存在联系。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登上储位前的最后一搏,凌烟阁功臣中绝大多数人员在玄武门之变的筹备、策划、执行中出力甚多。从史书记载来看,参与玄武门之变者十三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瑾、秦叔宝、程知节,张亮。

这十三人均荣列凌烟阁功臣之列。其他凌烟阁功臣,可分为两类:原为秦王幕僚集团的人员,如唐俭、李靖、刘弘基、虞世南,虽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其作为秦王的幕僚,势必是支持李世民夺储。其他人员,如萧璃、柴绍、李孝恭、李勃、刘政会等人虽亦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在政治倾向中是偏向李世民。

魏征原为太子李建成部下,在玄武门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是所有人里面最为特殊的。虽说这里面只有魏征特殊,但是魏征作为玄武门之变以后投降李世民的代表入选,也是象征李世民能够包容宽容以前的废太子的支持者们,所以说之所以裴寂刘文静没能入选主要是因为他们主要功劳不包含玄门又是李渊的亲信,李渊嘛,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是魏征能入选则是拉拢人心了。可以说李世民的思考非常周全,也基本上甩开了父亲的光环建立了自己的贞观之治。

标签: 刘文静

更多文章

  • 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此事真的和李世民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分享时尚标签:刘文静

    刘文静在李渊起兵争夺天下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从突厥为李渊借来上千精兵,更是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可以说刘文静是李渊建立唐朝的元老级人物。但李世民机缘巧合下与刘文静相识更早,二人畅谈天下局势,都是惺惺相惜,都有起兵争夺之心,不过人单力薄,最终决定权还在李渊手中。后来又经过刘文静介绍认识斐济,三人商量

  • 揭秘元谋功臣刘文静的真正死因,与李世民无关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刘文静

    武德元年,李世民、李文静和裴寂等十七人被定为“太原元谋功臣”,其中这三人有“恕二死”的特权,而另外十四人有“恕一死”的特权。不过,到了武德二年,刘文静就被李渊下令处斩了,在临死之际,刘文静一声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那么,刘文静的死果真冤枉吗?一直以来,刘文静的死都被想当然的定性为是李渊

  • 刘文静之死与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刘文静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乃是中国唐朝时期一场极其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场政治事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发展,其实还影响后世封建历史1000多年。对于这场政治事变的主角,都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还有诸多配角,也都是唐太宗的得力干将,而这件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在公元626年之后,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

  • “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刘文静死前仰天长叹空悲切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刘文静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在李渊阴谋起兵过程中,刘文静、裴寂等人积极参与,特别是刘文静最早提出起兵“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的非常之计。为此,《资治通鉴》将太原起兵的谋划之功归于刘文静。在起兵后,刘文静代表李渊出使突厥与其联合出兵,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唐刚

  • 唐朝将军李怀光:警惕性有多高?皇帝刚赐他免死铁券,随后就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李怀光

    导语:乱花渐欲迷人眼,权利也可以迷乱人的心智,封建时期由于是高度的皇权集中制度,所以帝王身处高位,诚惶诚恐,他们总担心有人想要谋夺他的皇位,因此为了保证手中的权利不受的影响,帝王做过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帝王为了保障皇位的长久延续所以会加强军事训练,在将领带兵打仗的过程中,时间长

  • 唐代大将李怀光,皇帝赐他丹书铁券,他却当场闹情绪起兵造反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李怀光

    说到丹书铁券那是免死的象征,证明拥有此券的人对皇上对国家的功劳是相当大的,皇帝为了赏赐这些人,要不加官进爵,要不赐金银马匹,赏赐免死铁券的相对很少。李怀光是个忠臣,自小学武,参军就连当时的名将郭子仪都对他大加称赞李怀光治军很严,是个很刻本的人,所以郭子仪很放心军权在他的手里。李怀光发迹的时候是在李隆

  • 李怀光在奉天解围立下大功,为何会起兵反叛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李怀光

    奉天之围可以说是唐德宗李适一生最为黑暗的时刻,也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在陷入奉天之围期间,李适很唐朝朝廷遭到了朱泚叛军的围攻,形势岌岌可危。幸好当时内有名将浑瑊指挥军队拼死抵抗,外有各地军队到奉天勤王,这才让李适逃出生天。在解救奉天的勤王军队中,李怀光可以说是第一功臣。正是因为他带着朔方军及时赶到,

  • 唐德宗赐铁劵,为何李怀光却怒而造反?意外之乱暴露中唐三大顽疾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李怀光

    建中四年的大唐像是被诅咒了似的,接连出现离奇的兵变事件。先是泾原军因为嫌弃伙食太差,突然发动叛乱并攻陷了长安,唐德宗被迫流亡奉天。接着平叛大军的主力朔方军又突然反了,唐德宗又被迫逃亡梁州。自安史之乱以来,朔方军一直是朝廷最倚重的边军,历任节度使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郭子仪。这一年,郭子仪刚刚去世才两年,朔

  • 唐朝驸马薛万彻,娶了李世民的妹妹,却不会夫妻之事,太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薛万彻

    唐初猛将如云,有如李靖般文武双全,有如李勣般谋略千里,但是有一猛将,身为李世民的妹夫,能领千军万马,杀敌万千,他就是薛万彻。当初薛万彻迎娶公主时,不知如何行夫妻之事,还闹了一个笑话。 且说隋朝大将薛世雄,奉命东征窦建德,不料半路染上风寒,一病不起,遗憾去世。他的三个儿子都勇猛无比,跟在父亲的老战友罗

  • 名将薛万彻对房事一无所知,李世民用了一法让他高兴的回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薛万彻

    薛万彻出身将门,父亲是隋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隋末为涿郡(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太守。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世雄在河间之战中败于窦建德率领的河北义军,惭恙发病,不久便去世了。薛万彻自与兄长薛万均随父亲客居幽州,兄弟二人都因武艺出众受到涿郡守将罗艺的赏识。后二人与罗艺一齐归附唐高祖李渊,授车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