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免死金牌真的能够免死吗?看看大唐名将刘文静的下场就知道了

免死金牌真的能够免死吗?看看大唐名将刘文静的下场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原侃历史 访问量:4743 更新时间:2024/1/6 9:45:46

欢迎大家点击上方关注历史小蛀虫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如果喜欢,请记得点赞、关注,并留下宝贵的建议

刘文静,唐朝开国名将,如果他不被李渊处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必有他的一席之地。由于他最早追随李渊起兵反唐,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唐朝建立之后,他是得到“恕二死”特权的三人之一,也就是说刘文静得到了两块免死金牌。但世事无常,在最关键的时刻免死金牌却失去了作用,他也因酒后失言被杀,这到底是为何?

刘文静风流倜傥,才识渊博,很有谋略,他与另一位被赐“恕二死”特权的裴寂是好友。当他初次结识李渊之时就觉得李渊胸怀大志,将来必成大器。他对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赞赏有加,认为李世民是人中龙凤,将来必不居于人下。

因此他与李世民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常同好友裴寂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品评古今英雄人物。在当世年轻一辈中,尤其对李世民的评价最高,他对裴寂说:“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裴寂也深表赞同。

时年李渊在太原任职,因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而获罪,李世民豢养死士,准备图谋天下。但当时担心李渊不同意反隋,就拉李渊的好友裴寂入伙,裴寂对反隋也表示支持。

后来刘文静协助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的暴政,建立大唐王朝,刘文静也因战功卓著,被封位宰相、进位鲁国公。李渊为了表彰在开国大业中功勋卓著的几人,赐予他们“恕二死”的特权,刘文静就是其中之一。手握两块免死金牌,就相当于多出了两条生命,那么他为何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因酒后失言被杀?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嫉妒之心,大唐开国名将刘文静也不例外。他虽然与裴寂是好友,但是自认为自己的才能胜过裴寂,而裴寂的官位赏赐却比自己高,所以心中暗生不快。

有一次酒后,积压在内心的苦闷终于可以宣泄出去,他拔剑砍向屋内的柱子,声称要杀裴寂。这本是酒后失言,不料却被他失宠的小妾听到,这位小妾怀恨在心,就将这件事宣扬了出去。李渊与裴寂听到后刘文静的酒后之言,认为刘有谋反的嫌疑,就要将他处死。

李世民与刘交好,多次为刘文静求情,但是裴寂横加阻挠,给李渊进谗言,说刘文静阴险狡诈,此次如不处死,必然心生怨恨,以后必反。李渊听信了裴寂之言,要将刘文静处死,刘文静拿出了自己的免死金牌,但是无毫无作用。帝王一心想要处死之人,即使有免死金牌护体,也无济于事。究其原因,就是帝王权力至高无上,他一心想杀的人,无论何种理由,也无法避免。

刘文静做为大唐开国名将,为大唐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坐拥两块免死金牌,却因酒后失言,朋友失义被杀,不免让人感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帝王权力至高无上,他们下定决心想杀之人,即使有再多的免死理由也无济于事。

标签: 刘文静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凌烟阁画像二十四人,秦琼程咬金都在上面,为何没有刘文静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刘文静

    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时期,李世民以秦王身份将一大批的能臣勇将汇聚于摩下,这些不同出身、不同地域、不同政治背景的贤能之士均为其做出了贡献。在登基称帝后,这些谋臣勇将继续效力太宗,促进了盛世局面的出现。贞观十七年二月戊申,太宗令图像开国功臣和贞观重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但是为何在这些人之中最初跟着李世民

  • 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此事真的和李世民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分享时尚标签:刘文静

    刘文静在李渊起兵争夺天下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从突厥为李渊借来上千精兵,更是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可以说刘文静是李渊建立唐朝的元老级人物。但李世民机缘巧合下与刘文静相识更早,二人畅谈天下局势,都是惺惺相惜,都有起兵争夺之心,不过人单力薄,最终决定权还在李渊手中。后来又经过刘文静介绍认识斐济,三人商量

  • 揭秘元谋功臣刘文静的真正死因,与李世民无关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刘文静

    武德元年,李世民、李文静和裴寂等十七人被定为“太原元谋功臣”,其中这三人有“恕二死”的特权,而另外十四人有“恕一死”的特权。不过,到了武德二年,刘文静就被李渊下令处斩了,在临死之际,刘文静一声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那么,刘文静的死果真冤枉吗?一直以来,刘文静的死都被想当然的定性为是李渊

  • 刘文静之死与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刘文静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乃是中国唐朝时期一场极其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场政治事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发展,其实还影响后世封建历史1000多年。对于这场政治事变的主角,都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还有诸多配角,也都是唐太宗的得力干将,而这件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在公元626年之后,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

  • “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刘文静死前仰天长叹空悲切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刘文静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在李渊阴谋起兵过程中,刘文静、裴寂等人积极参与,特别是刘文静最早提出起兵“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的非常之计。为此,《资治通鉴》将太原起兵的谋划之功归于刘文静。在起兵后,刘文静代表李渊出使突厥与其联合出兵,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唐刚

  • 唐朝将军李怀光:警惕性有多高?皇帝刚赐他免死铁券,随后就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李怀光

    导语:乱花渐欲迷人眼,权利也可以迷乱人的心智,封建时期由于是高度的皇权集中制度,所以帝王身处高位,诚惶诚恐,他们总担心有人想要谋夺他的皇位,因此为了保证手中的权利不受的影响,帝王做过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帝王为了保障皇位的长久延续所以会加强军事训练,在将领带兵打仗的过程中,时间长

  • 唐代大将李怀光,皇帝赐他丹书铁券,他却当场闹情绪起兵造反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李怀光

    说到丹书铁券那是免死的象征,证明拥有此券的人对皇上对国家的功劳是相当大的,皇帝为了赏赐这些人,要不加官进爵,要不赐金银马匹,赏赐免死铁券的相对很少。李怀光是个忠臣,自小学武,参军就连当时的名将郭子仪都对他大加称赞李怀光治军很严,是个很刻本的人,所以郭子仪很放心军权在他的手里。李怀光发迹的时候是在李隆

  • 李怀光在奉天解围立下大功,为何会起兵反叛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李怀光

    奉天之围可以说是唐德宗李适一生最为黑暗的时刻,也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在陷入奉天之围期间,李适很唐朝朝廷遭到了朱泚叛军的围攻,形势岌岌可危。幸好当时内有名将浑瑊指挥军队拼死抵抗,外有各地军队到奉天勤王,这才让李适逃出生天。在解救奉天的勤王军队中,李怀光可以说是第一功臣。正是因为他带着朔方军及时赶到,

  • 唐德宗赐铁劵,为何李怀光却怒而造反?意外之乱暴露中唐三大顽疾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李怀光

    建中四年的大唐像是被诅咒了似的,接连出现离奇的兵变事件。先是泾原军因为嫌弃伙食太差,突然发动叛乱并攻陷了长安,唐德宗被迫流亡奉天。接着平叛大军的主力朔方军又突然反了,唐德宗又被迫逃亡梁州。自安史之乱以来,朔方军一直是朝廷最倚重的边军,历任节度使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郭子仪。这一年,郭子仪刚刚去世才两年,朔

  • 唐朝驸马薛万彻,娶了李世民的妹妹,却不会夫妻之事,太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薛万彻

    唐初猛将如云,有如李靖般文武双全,有如李勣般谋略千里,但是有一猛将,身为李世民的妹夫,能领千军万马,杀敌万千,他就是薛万彻。当初薛万彻迎娶公主时,不知如何行夫妻之事,还闹了一个笑话。 且说隋朝大将薛世雄,奉命东征窦建德,不料半路染上风寒,一病不起,遗憾去世。他的三个儿子都勇猛无比,跟在父亲的老战友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