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固守睢阳,张巡食人三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屠夫?

为固守睢阳,张巡食人三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屠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露瑶 访问量:403 更新时间:2024/1/18 7:22:54

历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多历史事件的结果并不能预料,有可能某个小人物的举动就机缘巧合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当我们平心静气思忖后却会发现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又有着历史大势上的必然性。

就像天宝年间的雍丘县令张巡,在彼时他也不过只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微末小官,但是当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一场涤荡王朝的安史之乱开始后,就是这个微末小官却凭借一己之力固守睢阳最终阻遏了叛军南犯,保证了唐王朝东南地区的安稳,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不朽之功。

在我们后人看来,张巡保卫睢阳行为是谓家国大义,令人钦佩;可是在这背后,张巡为了守城,却又有吃掉了三万多人的事实,其行径似乎又有悖于伦理道德。那么张巡到底是英雄还是恶魔呢?

县令张巡

张巡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不同,天性聪慧又喜爱学习。在别人家孩子还在田间奔跑时张巡就已经开始读书识字;在别的孩子上地干农活的时候,张巡已经开始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就连交的朋友都是有学识的长辈。考上进士后,张巡被安排到一个小县当县令。

体验过普通百姓生活的张巡深知百姓生活所需,一上任就给百姓们带来了许多利民的政策,将自己管辖范围治理得井井有条。唐玄宗听说了张巡的治理才能,就将他调往长安为官。

当时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已经不理朝政很长时间,朝廷的大小事务都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做主。而杨国忠本人才能并不出众,只是依靠着杨贵妃的宠爱加上拍马屁的功夫才放了朝廷大官,成为李林甫的心腹。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成为了第二个李林甫,每日享受着其他人的拍马屁不亦乐乎,而且本人锱铢必较,一点听不得别人的反对之声。

张巡刚进长安没多久就有人来劝他投靠杨国忠,这样才能在朝廷中长治久安。饱读圣贤书的张巡自然不同意,于是被杨国忠报复下放到真源当县令。

到了真源后张巡并没有感到难过,反倒是因为远离是非地而开心,于是在真源一边发展民生,一边扫黑除恶,很快就将真源百姓的生活提高了一大截。

安史之乱

大唐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到了唐玄宗这里就已经兵强马壮。前半生的唐玄宗一心治理国家、任用贤臣,将唐朝的各个领域都发展到了顶峰。不仅经济空前繁荣,就连各民族都十分团结。或许是为自己亲手创造的开元盛世所自豪,又或许是之前的生活太过劳累,晚年的唐玄宗逐渐走下神坛,将大唐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战乱。

唐朝刚刚将周围的少数民族都并入版图后,为了更好地保卫整个国家的安危,在不同区域设计了节度使,有点类似于周朝的分封。万一有战乱发生,节度使可以直接出兵,不需要提前报告。

刚开始一切都如想象中的一样,各节度使在保卫边疆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可时间一长加上后来很长时间的太平盛世,对于节度使的权利并没有太多限制,许多节度使就有了更大的野心。

尤其是当时的军人都是为了钱财才当兵,为了让自己手下人马更多,许多中央的军人都跑到了各个节度使手下当兵。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加上佣兵自重,节度使逐渐掌握了自己区域内的所有权利。

宰相李林甫在位期间还好,虽然心眼小容不下他人,可也知道轻重,直到自己的权利来源于唐玄宗,更来源于这个太平的世道。所以李林甫一边把持朝政,一边又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等到杨国忠上台后大唐彻底开始乌烟瘴气,商人重利的本性暴露无遗。文人们不满节度使手里的权利,节度使不满文人们的做派。尤其是安禄山凭借着自己的舞蹈和钱财不仅收买了皇帝身边的人,还买收到皇帝和杨贵妃的喜爱。

杨国忠在与安禄山争风吃醋的过程中逐渐激怒了安禄山,之前就别有用心地讨好皇上,成为了三个重要地区的节度使后安禄山起了反叛之心。

睢阳之战

离开长安后安禄山起兵造反,一路打到了长安。若是放到唐玄宗之前的皇帝在位,安禄山绝不可能这么顺利就掌握了半壁江山。可唐朝已经太长时间没打仗了,朝廷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大臣,这才让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许多人没打就已经投降了,其中就包括张巡隔壁县令令狐潮。

别看令狐潮面对安禄山直接投降,可面对张巡却显得十分勇猛,一再攻打张巡所在的雍丘。张巡只能依靠着手中的两千老弱病残拼命抵抗。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手,双方都进入到了焦灼阶段。

城中粮食快用尽了,张巡就假装在南城集合。令狐潮以为张巡要发起主攻,于是集合所有人马迎战。没想到看到令狐潮人马都去了南城后,张巡派人将粮食抢了回来,还放了一把火毁坏了所有带不走的食物。

令狐潮看到己方起火十分愤怒,于是派人向城墙上射箭泄愤。张巡想到军中弓箭也快没了,于是扎了几个稻草人穿上黑衣放到城墙上。令狐潮不明真相令将士们射箭,几次之后张巡得到了十万支弓箭。

明白自己上当了令狐潮就不再派人射箭,张巡直接将稻草人换成真人下城偷袭,杀了令狐潮不少人。后来张巡的粮草被切断,不得已之下才前往睢阳抵御安禄山的叛军。

为了拿下睢阳这个要地,安禄山派了十万军队攻城,而张巡才有七千多人。就是凭借着七千多人,张巡抵御了敌人几百次进攻,杀了几万的敌军。可再优秀的将领也没法解决粮草问题,附近的贺兰进明袖手旁观,城外根本无法突围,城内的士兵已经饿得皮包骨。

张巡为了能让士兵吃上饱饭将自己的小妾和仆人杀了分给将士们,有了这个先例大家也就开始吃敌人的尸体,有时也吃城内百姓的尸体,最严重时甚至会杀了城中老弱病残充饥。坚守了十个月后,睢阳沦陷,张巡等人也死在了敌军刀下。此时的睢阳完全一副人间炼狱的场景。

张巡的功与过

在安史之乱结束后,便立马有人唾弃张巡杀人吃肉的行为。可张巡不仅被追赠大都督、邓国公的,就连他的画像却被放入凌烟阁之中。

原因自然是张巡的功劳远大于过错。张巡的吃人是不得已为之,而且吃得大都是敌人和死人,在当时的战况之下有些百姓本就是病死的,也不是被张巡所杀。

就被围困的局势而言,张巡所行只是被迫而为之,而且一个史实是无论是从《新唐书》还是《旧唐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确定睢阳的人口事实上并没有三万之多。

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古人有语“论迹不论心”,有语“观其行,察其言”。事实上,对于张巡的评价同样适用此论。

张巡守住睢阳十个月,就保证了大唐的经济命脉没有落入安禄山手里,江南地区丰富的金钱和物资给唐朝的军队提供了许多帮助。大军被牵绊在睢阳,朝廷才有空收复长安等失地。

换句话说,有了张巡在睢阳坚守,才有了后来打败安禄山军队的财力和物力。或许张巡吃人是一件挑战我们底线的行为,可他的出发点却是整个国家。若是整个唐朝真的陷入安禄山手中,浩劫将再次降临在整个人间。

总结:

张巡的过错令人发指却也值得理解,贡献大却也不能掩饰他的过失,可他的爱国之心和军事才能却令人们十分敬佩。对于张巡的评价,应该设身处地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标签: 张巡

更多文章

  • 公道自在人心,为守孤城吃光百姓,这样的张巡做的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张巡

    公元1645年,这一年是明弘光元年,也是清顺治二年,五月南京城危在旦夕,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南明的礼部尚书钱谦益,正在酝酿着投河殉国。结果世人皆知,他连个妓女都不如,钱谦益纵身一跃,却发现湖水有些凉,慌忙爬上船来,一个以忠孝仁义著称的钱谦益,就这样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第二天他就率领文武百官,跪迎清军

  • 是非功过颇多争议,如何看待张巡守睢阳?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张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忆昔二首》中的句子,反映了玄宗时期的盛世景象。唐玄宗李隆基是典型的“半世明君”,掌政前期尚能励精图治,将大唐推向顶峰。后半程表现却判若两人,听信谗言重用胡人安禄山,酿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成为盛唐转衰的节点。张巡守

  • 贺兰进明和许叔冀对张巡见死不救,他们各怀鬼胎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张巡

    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一仗,也是延续唐朝国祚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最终虽然以安庆绪和尹子奇的叛军获胜而告终,但却足足阻挡了叛军南下达到十个月之久,为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调整平乱策略,重新夺去长安和洛阳两京创造了战机。而张巡和许远率领不足七千人镇守睢阳,也让江淮免于被叛军攻陷,使得唐军有了稳

  • 张巡:在历史长河中璀璨闪耀的星辰

    历史人物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张巡

    城上风威冷,城头鼓声绝。将军锦鞯归,士卒荷戈列。残兵斗未罢,日暮沙场热。泪眼望旌旗,心中为谁切。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其中睢阳之战可以说是最悲壮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双方军队规模庞大,而战争的结果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始末。

  • 张巡智勇双全,扭转乾坤

    历史人物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张巡

    白骨累累草连天,战血犹腥乱史编。一朝成败难寻觅,唯有鬼神泣壮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骇人听闻的食人记录,唐朝末期就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食人事件。据传说,当时的唐军将领为了给士兵们提供足够的粮食,竟然将活人粉碎作为军粮。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极端贫困。故事的主角是唐

  • 辽后述律平诛大臣为先帝殉葬,大臣不服问她为何不死,她断腕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述律平

    公元926年,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葬礼上,太后述律平大开杀戒,想让众大臣为太祖殉葬。汉臣赵思温辩驳道:“先帝最离不开的人是太后,您何不以身殉葬?”述律平一时无言以对,众大臣喜出望外,以为逃得一命。突然,述律平脸现厉色,她奋然拔出腰间金刀,毫不犹豫地砍下了自己的右手……述律平原名“月理朵”,其先祖据传

  •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草原上彪悍的女强人,辽国特殊的权力模式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述律平

    述律平的一生有多彪悍?辽代开国皇帝是她丈夫,可南征北战里她出谋划策,开国没她不可。皇位延续上她也说一不二,因为不喜欢大儿子,就废除大儿子太子位,立二儿子当皇帝,二儿子死后,大孙子不经她同意,擅自登基,她就派小儿子率大军去讨伐,小儿子太废物,竟然打输了,于是立马要自己上马,平了大孙子这“逆贼”。最后还

  • 最狠心的太后述律平,断臂之后铁腕执政,临死前还与孙子争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述律平

    在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驾崩,但当时协助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的女人却登上了权利的顶峰。—述律平。述律平在执政之后,却担心大臣们会心有不服,便想出一个计谋来,她在朝会上问先朝的大臣们,你们想念先帝吗?大臣们就算是为了表忠心也会是想啊,令他们没料到的却是,他们这次的马屁拍歪了,但凡是说想念的,述律

  • 都说一念转即天地宽,却为何天高海阔,容不得柳宗元思乡肠断?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开篇这首诗,是柳宗元第二次被贬,出任柳州刺史时期的一篇诗作,此时的柳宗元,已是40过半,须发见白。回望他这一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反复穿插交织,总是在看见了希望之时,转瞬就将他击落谷底。此时

  • 历史上的旅游达人(10)柳宗元14年被贬永州柳州,是“游记之祖”

    历史人物编辑:够气派一哥标签:柳宗元

    3月13日,星期一,多云,气温27°,空气湿度52%。昨天,游览美丽之冠、白鹭公园。在广西柳州,有祭祀柳宗元的柳侯祠,柳宗元的雕像,柳宗元的衣冠冢。后来人们把柳宗元也称呼为“柳柳州”。广西柳侯祠我们都熟悉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柳宗元是“游记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