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死守孤城近一年,张巡杀掉爱妾当军粮,得以进入历代帝王庙

死守孤城近一年,张巡杀掉爱妾当军粮,得以进入历代帝王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奇界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1/26 19:20:11

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历史上敢于赴死的人不在少数,不见得都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勇士不仅要敢于赴死,还要能承担责任,在国破山河碎时,虽不能救天下,但起码能守一城。

笔者今天要说的张巡就是这样的人,一个真正的勇士,不仅能视死如归,还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挽救了大唐的文明。

张巡是唐中宗景龙二年人,也就是公元708年,那个时候是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当皇帝,当时的天下还算不错,张巡又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

但他并非一个纨绔子弟,他不仅是一个富二代,而且还是个非常勤奋刻苦上进的富二代,公元741年,33岁的张巡就高中进士,这是非常年轻有为的。

他和哥哥监察御史张晓,两人名震一时,张巡高中后被派到河北当了县令,把一个县治理的非常好,被召回长安述职,当时朝廷中杨国忠是权臣。

是金子总要发光,但这次代价太大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东都洛阳被攻陷,安禄山称帝,国号“大燕”,附近的州县官吏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天下大乱。

当时张巡在鹿邑当县令,天下大乱,张巡如何自处?他连抱杨国忠的大腿都不愿意,更不会投降安禄山这种叛贼,张巡随即组织兵马,抵抗安禄山的军队。

公元757年初,张巡转战到了睢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此时的天下的危机万分,长安、河北已被攻陷,河南的大半也被占领。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仅剩下江淮一带,如果睢阳再丢掉,江淮的门户将洞开,江淮一马平川,很容易就会被攻陷,唐朝将失去反击的基地和财力。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派大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人马,共计十几万人,兵临睢阳城下,此时的睢阳城被十几万人马围的是水泄不通,成为一座孤城。

当时城中有张巡和许远两位主将,好在两人都力主坚守,第一天,敌军攻城20多次,张巡指挥死守,战士个个勇不可当,许远主动推举张巡当主帅指挥一切。

当时守城的将士只有7000人左右,十几万的敌军不停轮番攻击,最后改为围困,一直到城中粮食断绝,在坚守了10个月后,城中已经到了吃老鼠、吃麻雀的地步。

后来直到老鼠麻雀都吃吃光了,张巡杀掉了自己的爱妾,煮熟后分给将士吃,这在《旧唐书》中有记载,许远也杀掉了自己的奴仆,分给将士吃。

大家可以想象,被吃掉的人肯定不止爱妾和奴仆两人,至于还吃掉了哪些人,大家可以自己脑补。

在坚守了近一年之后,睢阳城池被攻破,7000余人只剩下400多人,至于城中的百姓,几乎已经死绝了,张巡殉国。那么张巡如此死守,不惜牺牲全城人的性命,到底值不值呢?

值不值?这个问题千年来被无数人思考过,笔者也难以评价,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张巡的死守换来了什么?

在睢阳张巡牵制了叛军十几万的兵力,在睢阳城被攻破的一个月前,唐朝军队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也组织好了抗击的力量,对于唐朝来说,等于是挽大厦于将倾。

于是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给张巡的儿子封了官,把张巡的画像挂入了凌烟阁,到了明清时期,张巡更是被推崇,进入了历代帝王庙,受香火供奉。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张巡

更多文章

  • 为固守睢阳,张巡食人三万,他究竟是英雄还是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张巡

    历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多历史事件的结果并不能预料,有可能某个小人物的举动就机缘巧合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当我们平心静气思忖后却会发现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又有着历史大势上的必然性。就像天宝年间的雍丘县令张巡,在彼时他也不过只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微末小官,但是当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一场涤荡王朝的安史之乱开始

  • 公道自在人心,为守孤城吃光百姓,这样的张巡做的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张巡

    公元1645年,这一年是明弘光元年,也是清顺治二年,五月南京城危在旦夕,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南明的礼部尚书钱谦益,正在酝酿着投河殉国。结果世人皆知,他连个妓女都不如,钱谦益纵身一跃,却发现湖水有些凉,慌忙爬上船来,一个以忠孝仁义著称的钱谦益,就这样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第二天他就率领文武百官,跪迎清军

  • 是非功过颇多争议,如何看待张巡守睢阳?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张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忆昔二首》中的句子,反映了玄宗时期的盛世景象。唐玄宗李隆基是典型的“半世明君”,掌政前期尚能励精图治,将大唐推向顶峰。后半程表现却判若两人,听信谗言重用胡人安禄山,酿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成为盛唐转衰的节点。张巡守

  • 贺兰进明和许叔冀对张巡见死不救,他们各怀鬼胎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张巡

    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一仗,也是延续唐朝国祚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最终虽然以安庆绪和尹子奇的叛军获胜而告终,但却足足阻挡了叛军南下达到十个月之久,为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调整平乱策略,重新夺去长安和洛阳两京创造了战机。而张巡和许远率领不足七千人镇守睢阳,也让江淮免于被叛军攻陷,使得唐军有了稳

  • 张巡:在历史长河中璀璨闪耀的星辰

    历史人物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张巡

    城上风威冷,城头鼓声绝。将军锦鞯归,士卒荷戈列。残兵斗未罢,日暮沙场热。泪眼望旌旗,心中为谁切。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其中睢阳之战可以说是最悲壮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双方军队规模庞大,而战争的结果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始末。

  • 张巡智勇双全,扭转乾坤

    历史人物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张巡

    白骨累累草连天,战血犹腥乱史编。一朝成败难寻觅,唯有鬼神泣壮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骇人听闻的食人记录,唐朝末期就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食人事件。据传说,当时的唐军将领为了给士兵们提供足够的粮食,竟然将活人粉碎作为军粮。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极端贫困。故事的主角是唐

  • 辽后述律平诛大臣为先帝殉葬,大臣不服问她为何不死,她断腕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述律平

    公元926年,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葬礼上,太后述律平大开杀戒,想让众大臣为太祖殉葬。汉臣赵思温辩驳道:“先帝最离不开的人是太后,您何不以身殉葬?”述律平一时无言以对,众大臣喜出望外,以为逃得一命。突然,述律平脸现厉色,她奋然拔出腰间金刀,毫不犹豫地砍下了自己的右手……述律平原名“月理朵”,其先祖据传

  •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草原上彪悍的女强人,辽国特殊的权力模式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述律平

    述律平的一生有多彪悍?辽代开国皇帝是她丈夫,可南征北战里她出谋划策,开国没她不可。皇位延续上她也说一不二,因为不喜欢大儿子,就废除大儿子太子位,立二儿子当皇帝,二儿子死后,大孙子不经她同意,擅自登基,她就派小儿子率大军去讨伐,小儿子太废物,竟然打输了,于是立马要自己上马,平了大孙子这“逆贼”。最后还

  • 最狠心的太后述律平,断臂之后铁腕执政,临死前还与孙子争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述律平

    在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驾崩,但当时协助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的女人却登上了权利的顶峰。—述律平。述律平在执政之后,却担心大臣们会心有不服,便想出一个计谋来,她在朝会上问先朝的大臣们,你们想念先帝吗?大臣们就算是为了表忠心也会是想啊,令他们没料到的却是,他们这次的马屁拍歪了,但凡是说想念的,述律

  • 都说一念转即天地宽,却为何天高海阔,容不得柳宗元思乡肠断?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开篇这首诗,是柳宗元第二次被贬,出任柳州刺史时期的一篇诗作,此时的柳宗元,已是40过半,须发见白。回望他这一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反复穿插交织,总是在看见了希望之时,转瞬就将他击落谷底。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