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游记中的袁守诚,是玉帝的化身吗?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是玉帝的化身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帅 访问量:2396 更新时间:2024/1/6 1:22:30

袁守诚袁天罡的叔父,善于算卦。他曾帮一个渔夫算卦,结果渔夫每天都知道哪里下网能捕到鱼,但是渔夫要给他一尾鲤鱼。泾河龙王知道后很生气,他变成一个书生,和袁守诚打赌,算第二天下雨的时间和雨量。

袁守诚算对了,但是泾河龙王为了赢,私自改了玉帝规定的下雨时间和雨量。玉帝得知后,下令斩泾河龙王,由魏征执行。

泾河龙王没办法,求助李世民,李世民答应救他。他和魏征下棋,以为这样就能阻止魏征杀泾河龙王。但是,魏征打了个盹,就在梦中杀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冤魂不散,遂去向李世民索命。李世民因此受到惊吓,病重而死。

袁守诚到底是谁?为何他如此厉害?是不是和玉帝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我看到很多回答。有人说,袁守诚在天上很厉害,修为很高,是玉帝的贴身秘书;还有人说,袁守诚就是玉帝的化身;更有甚者,则又说起了老一套,袁守诚是工具,泾河龙王是棋子等等。

我个人不这么认为。

尽管西游是古典名著,但其受众基本上都是底层老百姓。老百姓能识字的都不多,想完整看完一本书恐怕都不容易,他们了解故事,更多的方式,是通过听人评书或者直接看舞台戏剧。

你说这种情况下,作者可能赋予西游很深奥的东西吗?可能在文字后面说争权夺势、下棋布局吗?

西游成书,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书中很多故事,都有源头,只是故事越传越丰富,到最后吴承恩再整理编辑,写入西游中。袁守诚和泾河龙王的事,也有源头和演变。

唐人张族的《朝野佥载》中,记载过唐太宗入冥府之事。里面提到一人“生人判冥事”以及“六月四日事”。什么人什么事呢?不知道,但能让李世民这个真龙进地府,断不会是小事。

同时代还有一篇《唐太宗入冥记》,也是记载唐太宗游地府的事儿。

唐代还有一位牛僧录,写过《玄怪录》,里面有一篇《叶天师》,说的是宝藏之龙和道士叶静开的故事。宝藏之龙犯了死罪,化为白衣老者,求道士救他,并强调一定是午日午时,道士恐怕忘了,还特意在柱子上写下来。

同样是白衣,同样是龙,同样求救……这与唐太宗强邀魏征下棋,而径河龙王终被魏征梦中所斩,算得上是“意同而文不同”。这种相似点,是可以看得出演变痕迹的。

唐代李复的《续玄怪录》中,也有一个龙下错雨的故事。不过,这个龙多下了十九尺的雨,不过没被杀,是被罚八十杖。

总之,无论是李世民游地府、魏征生人判冥事,还是泾河龙王化身白衣男子,下错雨被罚、以及求人救命之事,早在唐代都有。可以说,西游记里泾河龙王和袁守诚的事儿,涉及人物和故事结构,都是沿袭之前的。

西游作者了解唐代的故事,他把这些故事稍加整理,写入到西游中,再正常不过。鲁迅也说过,吴承恩熟于唐人之事,西游里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也很多。

吴承恩写唐僧取经,总得有个理由,这些故事符合他的小说设定,所以拿来编辑后放入西游中,这也很容易理解。

这种情况下,你说袁守诚是玉帝秘书,说袁守诚就是玉帝化身,甚至说泾河龙王是棋子,不是扯淡吗?不可能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引子似的故事,这段故事里的人物和故事,也都是为剧情而打造。

故事有点曲折,再加入一点神魔之事,老百姓爱看,就这么简单。

如果人物多一些,故事复杂一些,就是作者暗示玉帝、如来等人“争权夺势,尔我诈,下棋布局”,那老百姓能看懂吗?如果写得简单,一句“唐僧自幼爱佛,所以决意去西天取经”,那也太无聊了。

看三国也罢,水浒也罢,西游也罢,看看人物故事就行了,真想欣赏,不妨看看其起源和演变,欣赏其中的诗词、文化,而不是整天想着“谁是谁棋子”“道家佛家谁占便宜了”。

标签: 袁守诚

更多文章

  • 袁守诚和袁天罡,现实和艺术中的既生瑜何生亮!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袁守诚

    唐朝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术士,一为袁天罡,二为李淳风。李淳风比袁天罡小五十来岁,但由于他俩寿命都很长,所以曾同处一个时代,更巧的是两人都曾预言武则天会当皇帝,两位相术大师都留下了传世之作,《推背图》、《乙巳占》都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唐朝能拥有两位相术大师实乃李唐王朝之幸,袁天罡还曾为李世民斩断山中龙脉,

  • 崔莺莺和张生原型是谁?一部戏曲揭露元稹的爱恨情仇,渣男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崔莺莺

    导语:崔莺莺和张生原型是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一部戏曲揭露元稹的爱恨情仇,渣男形象《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明朝时期的一部戏曲作品,里面的崔莺莺一女子形象可谓搜在的十分生动形象,孟列夫在《中国古典戏剧的改革》中指出:“崔莺莺无限钟情和奋不顾身,嫉妒和痛苦,孝顺和不屈服——这样多侧面的妇女形

  • 张生对崔莺莺薄情寡义,始乱又终弃,什么爱情?幌子而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瞭望标签:崔莺莺

    《莺莺传》和《西厢记》名字不同,作者不同,主人公却是相同的,记述的都是一个故事;就像《水浒》和《金瓶梅》说的都是潘金莲和西门庆故事一样,情节相似,结局不同。崔莺莺是官二代,但已经是"破落户"之女,因为父亲是前朝的官员,不是现任官员。即便如此,身上依旧具备了平民百姓子女所不可能具备的大家闺秀的气质。所

  • 以崔莺莺和霍小玉的人物形象为例,探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崔莺莺

    《莺莺传》和《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的两颗明珠,流传广泛,影响深远。陈寅恪称《莺莺传》为“戏曲中之大国巨制”“亦是贞元朝之良史料,不仅为唐代小说之杰作”,明代少室山人胡应麟对《霍小玉传》也是大加褒赏称“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本文通过对崔莺莺和霍小玉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发展以及所处

  • 张生与崔莺莺如何偶遇,又因何生情,又陷何困境?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崔莺莺

    《西厢记》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5本21折。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19岁,针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

  • 古装剧中的吐蕃公主,丝尔妮明艳、崔莺莺高雅、顿珠娇俏灵动

    历史人物编辑:狗子的日常标签:崔莺莺

    古装剧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异邦美女,她们或能歌善舞,或性格潇洒明媚,或身份神秘莫测,比如说《还珠格格》里的含香和塞娅,比如说《班淑传奇》里的楼兰王女等,为古装剧增添不少异域风情,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古装剧中的吐蕃公主or少女有哪些吧。《锦绣良缘》中文颂娴扮演顿珠,她虽然是吐蕃大论王爷之女,却因为从小跟着外公

  • 《莺莺传》中崔莺莺为何送上门来?元稹省略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崔莺莺

    《莺莺传》讲述了一段发生于贞元年间的爱情悲剧,一般认为作于元稹娶韦氏之后的贞元二十年。故事中的张生时年23岁,容貌俊美意志坚定,未曾近过女色,但并非一个忘情之人。张生游学到蒲州借宿于普救寺之时,恰好新寡的远房姨母崔氏带着家人和钱财暂居寺中。蒲州守将去世,底下士兵作乱于城中。因为张生和一个将领有交情,

  • 《西厢记》的崔莺莺,为什么能住在庙里,还敢和张生搞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章哥说买房标签:崔莺莺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西厢记》的崔莺莺,为什么几个女的能住在庙里,而且还敢和张生搞对象?甚至还生米做成熟饭了,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大胆子,请示过佛祖了吗?《西厢记》的意思就是崔莺莺住在庙里的西厢房,张生住在东厢房,同在

  • 李裹儿想做一件改变历史的事,为何不但没成功,反而成了历史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李裹儿

    #安乐公主#唐朝想“改变游戏规则”的女人非常多。从初唐到盛唐,唐宫里就有很多女人试图这样做。比如,武则天就改变了游戏规则,女人当了皇帝。韦后虽然没能当上皇帝,但她在唐中宗一朝中,却把持了朝政。武惠妃也撼动了朝政,竟让唐玄宗杀掉了他的三个儿子,包括杀掉太子。张良娣也一度把持了朝政,差点实现了换太子的目

  • 唐朝第一美人李裹儿,心如毒蝎,称哥哥为奴才,还毒死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李裹儿

    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盛世,唐朝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才子,也出现了诸多的美女,例如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诗才和美貌俱佳的鱼玄机。却还有一位被史书赞称为“光艳动天下”的绝世美人,很少为人所知,她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官方盖章的唐朝第一美人。第一美人的诞生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