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琼后人墓碑上记录了尉迟敬德一件丑事,原来猛将也难逃此等尴尬

秦琼后人墓碑上记录了尉迟敬德一件丑事,原来猛将也难逃此等尴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沧海笑 访问量:2757 更新时间:2023/12/7 12:49:58

引言: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也被后世敬仰。他手下有两位猛将是众所周知的,一位是秦琼,一位是尉迟敬德

秦琼和尉迟敬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猛,两人又同时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对于李世民来说两人缺一不可。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李世民曾经因为害怕而无法入眠,于是秦琼与尉迟敬德在他寝宫门前站岗,他才安心地睡去。从这里可以体现两人是有多么的重要。

尉迟敬德有“万人敌”的称号,在李世民被单雄信所追杀的时候,尉迟敬德从天而降,把单雄信刺落马下,把李世民救下。单雄信是一个非常牛的人,而尉迟敬德能将单雄信轻松刺落马下,可见尉迟敬德的是很厉害的。

秦琼是李世民身边的“单挑王”,有谁不服,秦琼出马也只能甘拜下风。就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人的实力哪个更高,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秦琼和尉迟敬德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直到1995年秦琼之子秦怀道墓志铭的出土,才揭露了两人之间的源远以及实力,因为在秦怀道的墓碑中出现了“秦琼生擒尉迟敬德”的话语,后来尉迟敬德被拜为马军总管,秦府三统军等职责。虽然尉迟敬德身兼数职,很是被器重,但是因为他是被秦琼生擒,后被李世民劝降的,所以秦琼的实力在他之上。

公元619年的美良川之战,也是唐朝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战胜武周军。从这次战争之后,唐朝重振雄风,改变了曾经唐朝屡战屡败的趋势,战局被扭转。秦琼在这次战役中秦琼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更是对秦琼更加看重,甚至可以说秦琼可以食自己的肉而啖之。

美良川之战唐朝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秦琼的实力相当强大,而尉迟敬德的武功也不容小觑,两人的实力不相上下。虽然墓志铭中记载是秦琼生擒尉迟敬德,但是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李世民劝降尉迟敬德是真的,但是真的是秦琼生擒吗?毕竟尉迟敬德仅一招就将单雄信刺落马下。

本来秦琼对李世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尉迟敬德到来后,秦琼的地位似乎下降了。因为尉迟敬德不仅战功显赫,而且屡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单挑单雄信,斩杀李元吉等,如果没有尉迟敬德,可能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就是刀下亡魂了。

对于自己的救命恩人,李世民当然是感激不尽,而秦琼在这些关键的时刻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所以后来的他让李世民很是失望。这也是为什么尉迟敬德能够排在第七而秦琼只能排在二十四的原因之一。

就像上学的时候,你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然后突然班上转来了一个比你还要优秀的学生,然后老师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你被冷落之后,心里难免会生怨恨。所以秦琼与尉迟敬德的关系也渐渐出现了裂痕。

结语:尉迟敬德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他居功自傲,就连皇亲国戚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在史书中也记载了很多他不光彩的事情。尉迟敬德目中无人,行事高调,也可能源于内心的自卑,毕竟他被李世民劝降是不争的事实。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标签: 尉迟敬德

更多文章

  • 和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杜同封一千三百户,凌烟阁却无其名!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用以瞻怀唐初开国功臣。时间再回溯到十八年(武德九年)前,唐太宗论功封赏: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徐世绩

  •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惧

    历史人物编辑:亦唐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每逢新春佳节,稍微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有在大门两侧张贴门神的传统习俗。门神的形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至今广为流传的两位门神则是初唐的两位开国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在唐太宗李世民还未登基称帝前这两位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可以称得上是股肱之臣。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更是专门建造了一座凌烟阁,以此表彰为

  • 尉迟敬德大闹宴席,唐太宗说了什么?竟让对方性情大变,成为智臣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唐纪十》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内晏安,四夷宾服,大唐初显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庆善宫,宴请百官。席间,君臣兴致颇高,又是宴乐,又是赋诗,又是一同欣赏《秦王破阵舞》、《九功之舞》。但随后发生的一场冲突彻底败坏了这场宴会的氛围。引发这场冲突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

  • 尉迟敬德富不易妻,留下千古美名,他儿子却因贪色干了一件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开国名将中,尉迟敬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而在凌烟阁武将排名中,尉迟敬德则高居第二,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排名还在尉迟敬德之后,而与尉迟敬德齐名的秦叔宝、程知节,更是落后尉迟恭十几个位次,可见他在唐朝地位与

  • “门神”尉迟敬德:三次挽救李渊李世民性命,玄武门之变首席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尉迟敬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我们都知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皇帝当中,李世民作为一个军事才能非常出众的皇帝,不但能够带兵打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成就。而在李世民征战多年当中,能够让李世民全身而退,为他保驾护航的这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被世人称作

  • 尉迟敬德冲到李渊面前:太子齐王叛乱,均被诛杀!李渊:我交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一脸杀气地冲到李渊面前,李渊暴怒:“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毫不迟疑地拔出利剑,指向李渊道:“太子与齐王叛乱,均被诛杀,请陛下下诏命所有兵马听从秦王处置!”李渊看着横眉怒目的尉迟敬德,再看看他手中寒光闪闪的利剑,悔不当初!可眼前摆在李渊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顺从尉迟敬德,一条是和尉迟敬德

  • 李世民想将女儿,嫁与花甲暮年的尉迟敬德,为什么他还坚决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折手段地追逐名利,最后只会物极必反,不得善终,因此对于身外之物还是淡然处之为好。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位大臣叫尉迟敬德,他大李世民12岁,李世民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遭到尉迟敬德的拒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一是因为尉迟敬德对李世民非常的忠心,他的忠心是从归降李世民开始的。起初尉

  • 47岁尉迟敬德,暴揍李世民堂弟,李世民:我给你讲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尉迟敬德

    贞观六年,47岁的尉迟敬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差点把李世民的堂弟打到失明。李世民闻讯赶来,非但没有责骂,反而讲起了故事。尉迟敬德自恃功高,一开始并没有反应。李世民见此,也不紧不慢地讲起了《汉书》。尉迟敬德是一个粗人,不爱看史书。可听完李世民说的典故,他被吓得当场跪地求饶。-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

  • 门神尉迟敬德,本是降将,为何能够成为李世民心腹?原因只有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尉迟敬德

    隋末唐初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豪杰,后人将这段历史写成了小说《隋唐演义》。时至今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三国时期。小说中的唐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与瓦岗寨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历史乱世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尉迟敬德就是其中一位。尉迟敬德以高超的武艺、勇敢的精神和忠诚的品质,最终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

  •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武艺高强,为何没打过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有很大功劳的,与其它王朝相比,李渊这个开国皇帝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了。很多唐朝建立的战争都是李世民打的,可以说唐朝能够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是最大的,甚至是超过了李渊。李元吉是李世民的三弟,在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将他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给杀了,这一行为直接气的李渊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