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名将中,尉迟敬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而在凌烟阁武将排名中,尉迟敬德则高居第二,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排名还在尉迟敬德之后,而与尉迟敬德齐名的秦叔宝、程知节,更是落后尉迟恭十几个位次,可见他在唐朝地位与威望之高。
尉迟敬德之所以能在武将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对唐太宗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唐朝开国战争中,他多次舍生忘死救过李世民的性命,在平定王世充和刘黑闼时,李世民都曾身临绝境,若非尉迟敬德舍命护主,李世民小命难保。世人皆知,李世民最喜欢亲自上阵冲杀,看似冒险,其实他心里有底,因为有大保镖尉迟敬德在身边保驾。
另一个原因,就是尉迟敬德为人耿直正派,一身正气。他在李世民手下很少犯错误,除了因为脾气暴躁,在酒宴中跟任城王李道宗打架,其他官吏常见的徇私贪贿、排挤倾轧他人、谄媚阿谀等常见恶习,他是一样都没有。武将中非常普遍的好色之风,尉迟敬德更是连边都不沾。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尉迟敬德曾经面临一次美色诱惑。李世民为了表彰尉迟敬德的功劳,也为了进一步拉拢他,曾要把女儿嫁给他。李世民比尉迟敬德小十三岁,他本人相貌堂堂,他女儿自然年轻貌美。能娶到年轻貌美的公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如果他答应,从此既是功臣名将又是皇亲国戚,好处自然不必多说。
尉迟敬德早年出身贫苦,与发妻相依为命,曾共度过一段艰难时日。面对美色诱惑,尉迟敬德却心如止水,丝毫不为所动,一口回绝了李世民:“臣妻虽然丑陋,曾与臣一起共尝贫贱之苦。臣虽然没什么学问,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美德,不敢接受陛下好意”。李世民知道他的脾气,只得作罢。尉迟敬德富不易妻的事迹被记入史书,后人都对他敬佩不已,美名千古传扬
尉迟敬德是一条好汉,他儿子尉迟宝琳却是个不成器的东西。尉迟宝琳是他的长子,继承了他的鄂国公爵位,担任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等职务,是朝廷显贵。大概是从小溺爱过度,尉迟宝琳半点也没有遗传他父亲的英雄气概,反而堕落成一个浑身恶习的纨绔子弟。
《旧唐书》记载了尉迟宝琳的一件事。尉迟宝琳的女儿嫁给了奸臣许敬宗的儿子,两人是儿女亲家。许敬宗当时负责修编唐朝国史,尉迟宝琳想让他给父亲尉迟敬德多加美化夸大,竟然“以赂遗之”,给许敬宗送礼,让他“悉为隐诸过咎”,比如唐太宗曾经赐给长孙无忌一首诗赋,却被许敬宗安在尉迟敬德头上。后来唐高宗继位后,有人揭露了此事,唐高宗又让刘仁轨重新修编一次国史。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尉迟宝琳是个心术不正之徒。
最为恶劣的是,尉迟宝琳还有个恶习,非常贪色。只要美色当前,他必定心猿意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新唐书》记载,他还因为贪色干了一件丑事,成为一大丑闻。尉迟宝琳看上了一个良家女子,长的是姿容冶艳闭月羞花,是个大美人。于是他心痒难熬,想把人家收了房。他先是来软的,以金银富贵诱惑之,谁知人家不为所动,尉迟宝琳恼羞成怒,竟然霸王硬上弓,不由分说把人家强抢到家里作妾。
当时唐朝刚刚开国几十年,吏治还比较清明。有个姓刘的御史是个清官,他知道此事后立即上报唐高宗,揭露尉迟宝琳的不法行为,唐高宗也没当回事,让尉迟宝琳把民女送回去得了。尉迟宝琳却不死心,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找到高宗说情,“私请帝止其还”,高宗碍于面子,又同意让他留下民女。谁知捅了马蜂窝。
刘御史是个愣头青,他一看尉迟宝琳如此嚣张,唐高宗姑息纵容,义愤填膺,在朝堂上当众开炮:“法令是天下人的行为准则,陛下却随心所欲,用舍由情,尉迟宝琳为不法之事找陛下说情,陛下也敢答应,陛下今日从,明日改,让下面的人何所适从!就是民间百姓,也害怕失信于人,何况您是天子!”有理有据义正辞严,搞得唐高宗尴尬不已,赶紧下旨让尉迟宝琳把民女给送回去。尉迟宝琳的丑事由此传扬天下,还被记载入官修正史《新唐书》,流传后世被人耻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