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惧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亦唐历史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3/12/7 13:12:29

每逢新春佳节,稍微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有在大门两侧张贴门神的传统习俗。

门神的形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至今广为流传的两位门神则是初唐的两位开国名将。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在唐太宗李世民还未登基称帝前这两位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可以称得上是股肱之臣。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更是专门建造了一座凌烟阁,以此表彰为大唐帝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勋大臣。

但是这两位大将军为何能够以门神的形象流传后世?难道仅是因为他们的勇武或是功勋名爵吗?

这其中还掺杂着一段鲜血淋漓的宫廷政变,埋藏着一位千古一帝内心深处的恐惧。

古时曾有一句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真正是所言非虚,平民老百姓的家庭里面即使日子过得苦点累点。

但是家人之间的亲情却是十分牢靠的,两兄弟之间大多也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但是帝王家却是截然相反的,出身其中的人不论男女,只要抱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那么就必然会失败,甚至于惹来杀身之祸。

这一切都是因为利益使然,试想如果只要杀死几个人,就能得到整个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那么想必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这么去做的。

即使需要杀死的是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乃至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在皇帝宝座前,一切的亲情,道德都好像是一个笑话,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后,李世民领兵南征北战,剿灭了诸多割据势力,诸如窦建德王世充等枭雄人物。

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和运筹帷幄,最终大唐一统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可谓是功不可没,他百战百胜,在军队和民间声望非常的高。

甚至在军队间流传着“只知秦王,不知唐皇”的说法。

但恰恰是李世民突出的能力和赫赫战功令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感到深深的不安。

正所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世民光芒太盛自然也就引来了父亲李渊对他的猜忌,毕竟作为一个帝王来说最忌讳的莫过于对自己地位存在威胁的人或物。

而太子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未来承继大宝的地位,联合三弟李元吉在父亲李渊面前对李世民极尽诋毁。

李渊对李世民本就有所猜疑,这一下可真是火上浇油,愈发不可收拾。

而李世民本身也不是什么圣人君子,他也是从血海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自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本人常年带兵作战,深谙兵家风林火山之真谛,最浅显的一个道理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所以他悍然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提前布置了一批士兵由尉迟敬德带领埋伏在玄武门内。

而在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进宫进入玄武门后,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便率领士兵把二人及其随从团团包围。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建成还想对李世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拖延时间,不料李世民竟然直接弯弓搭箭正中李建成的额头。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此时李元吉已经吓傻了,而他们手下的随从则冒死为李元吉杀开一条路来让他先跑。

李元吉略微回过神来便赶紧策马狂奔,而李世民显然不打算留下后患,即使是亲兄弟也要斩草除根,于是他策马在后紧追不舍。

后来尉迟敬德赶了上来,亲手用弓箭射死了李元吉。并且还用快刀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割下挂在马上。

而此时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为啥玄武门从头到尾就尉迟恭在出力呢?同为左膀右臂的秦琼跑到哪里去了呢?

在那个时期称得上是“虎有伤人意,人有害虎心。”

太子在军队的根基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深厚,但是他坐镇东宫,是名正言顺的一国储君,所以手下还是收纳了一批敢死之士。

而这支部队的带队将军名叫薛万彻,本来是隋朝的将军,后来天下大乱转投入李建成的幕府之中。

他骁勇善战,熟读兵法。这在李建成集团中是属于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李建成非常的赏识薛万彻,对他委以重任。

平时太子系和秦王系双方阵营的人马早就已经是剑拔弩张,只差一根导火索就马上要明刀明枪的干一仗了。

而玄武门之变正是火星子,一下子就点燃了两处炸药堆。

当时玄武门之内喊杀震天,门外的人都隐约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太子在宫中党羽众多,当下就有人飞马去东宫搬救兵。

而东宫的部队早就已经严阵以待,只等将军下令就能马上开拔投入战斗。薛万彻收到消息后紧急下令部队杀向玄武门救援太子。

正所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李世民帐下谋臣如雨,对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实力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了防范李建成的东宫部队破坏计划,李世民便下令让秦琼率领一支数百人的部队阻击赶往玄武门的太子府援兵。

而根据史料记载,薛万彻和秦琼带领的人马杀得难分难解,而且因为人数占有优势,甚至一度反攻秦王府。

直到尉迟敬德骑着马来到乱军之中,高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示众,薛万彻才彻底死心,他见大势已去便率领手下数十骑遁入深山,而其它士兵见到自己为之效命的主公都已经授首,也就缴械投降,战斗这才终止。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非常的震惊和恐惧。

但是此时的李世民的实力已经强过李渊,李渊不得不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个没实权的太上皇。

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那把金灿灿的龙椅,但是毕竟是亲手杀死了骨肉兄弟,良心上受到伦理纲常的谴责。

传说他有一阵子天天做噩梦,梦见大哥和三弟化成厉鬼进宫找他索命,整夜被噩梦惊醒不能入睡。

然后尉迟敬德和秦琼便满身披挂手持武器站在门口守护李世民,一连数天李世民终于没有再做噩梦,自此也就有了大门两侧张贴春联的传统习俗。

标签: 尉迟敬德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大闹宴席,唐太宗说了什么?竟让对方性情大变,成为智臣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唐纪十》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内晏安,四夷宾服,大唐初显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庆善宫,宴请百官。席间,君臣兴致颇高,又是宴乐,又是赋诗,又是一同欣赏《秦王破阵舞》、《九功之舞》。但随后发生的一场冲突彻底败坏了这场宴会的氛围。引发这场冲突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

  • 尉迟敬德富不易妻,留下千古美名,他儿子却因贪色干了一件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开国名将中,尉迟敬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而在凌烟阁武将排名中,尉迟敬德则高居第二,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排名还在尉迟敬德之后,而与尉迟敬德齐名的秦叔宝、程知节,更是落后尉迟恭十几个位次,可见他在唐朝地位与

  • “门神”尉迟敬德:三次挽救李渊李世民性命,玄武门之变首席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尉迟敬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我们都知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皇帝当中,李世民作为一个军事才能非常出众的皇帝,不但能够带兵打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成就。而在李世民征战多年当中,能够让李世民全身而退,为他保驾护航的这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被世人称作

  • 尉迟敬德冲到李渊面前:太子齐王叛乱,均被诛杀!李渊:我交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一脸杀气地冲到李渊面前,李渊暴怒:“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毫不迟疑地拔出利剑,指向李渊道:“太子与齐王叛乱,均被诛杀,请陛下下诏命所有兵马听从秦王处置!”李渊看着横眉怒目的尉迟敬德,再看看他手中寒光闪闪的利剑,悔不当初!可眼前摆在李渊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顺从尉迟敬德,一条是和尉迟敬德

  • 李世民想将女儿,嫁与花甲暮年的尉迟敬德,为什么他还坚决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折手段地追逐名利,最后只会物极必反,不得善终,因此对于身外之物还是淡然处之为好。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位大臣叫尉迟敬德,他大李世民12岁,李世民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遭到尉迟敬德的拒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一是因为尉迟敬德对李世民非常的忠心,他的忠心是从归降李世民开始的。起初尉

  • 47岁尉迟敬德,暴揍李世民堂弟,李世民:我给你讲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尉迟敬德

    贞观六年,47岁的尉迟敬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差点把李世民的堂弟打到失明。李世民闻讯赶来,非但没有责骂,反而讲起了故事。尉迟敬德自恃功高,一开始并没有反应。李世民见此,也不紧不慢地讲起了《汉书》。尉迟敬德是一个粗人,不爱看史书。可听完李世民说的典故,他被吓得当场跪地求饶。-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

  • 门神尉迟敬德,本是降将,为何能够成为李世民心腹?原因只有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尉迟敬德

    隋末唐初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豪杰,后人将这段历史写成了小说《隋唐演义》。时至今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三国时期。小说中的唐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与瓦岗寨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历史乱世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尉迟敬德就是其中一位。尉迟敬德以高超的武艺、勇敢的精神和忠诚的品质,最终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

  •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武艺高强,为何没打过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有很大功劳的,与其它王朝相比,李渊这个开国皇帝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了。很多唐朝建立的战争都是李世民打的,可以说唐朝能够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是最大的,甚至是超过了李渊。李元吉是李世民的三弟,在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将他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给杀了,这一行为直接气的李渊退位

  •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为什么让尉迟敬德杀掉“房谋杜断”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尉迟敬德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当初同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非常靠前的房、杜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为何会有被杀的风险呢?一、房玄龄为李世民收罗人才隋朝末年,李渊率兵入关,

  • 尉迟敬德造塔不成,白发老人出手相助,得知老人身份李世民跪下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尉迟敬德

    天明寺坐落在马山口南端,默河东岸。始建于唐初,寺院规模宏大,香火盛极一时。督办此寺的监工,是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那么,这座寺院为何叫天明寺呢?相传隋朝末年,杨广无道,群雄并立,制据一方。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唐李渊派次子李世民统率大军,经内乡西攻长安,在洛阳被王世充拦截。李世民退守圣垛山,筑城立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