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尉迟敬德大闹宴席,唐太宗说了什么?竟让对方性情大变,成为智臣

尉迟敬德大闹宴席,唐太宗说了什么?竟让对方性情大变,成为智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百娱乐谈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3/12/7 8:56:53

《资治通鉴·唐纪十》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内晏安,四夷宾服,大唐初显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庆善宫,宴请百官。席间,君臣兴致颇高,又是宴乐,又是赋诗,又是一同欣赏《秦王破阵舞》、《九功之舞》。

但随后发生的一场冲突彻底败坏了这场宴会的氛围。

引发这场冲突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功的尉迟敬德。因为居功自傲,尉迟敬德的脾气很坏,宴会上,见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几杯酒下肚,他勃然大怒冲过去吼叫起来:“你有什么功劳,胆敢位居我上?”

想来坐在上席的这位也不是随便捏的软柿子,见尉迟敬德如此张狂,他没有硬顶回去,却也没有就此给尉迟敬德让位。

这其实是一种僵持,言下之意,你尉迟敬德固然有狂的资本,但我也有坐在这上席的理由。

看到这一幕,坐在邻座的任城王李道宗害怕事态失控,连忙凑过去劝谕和解。哪里知道,尉迟敬德竟挥起硬拳,当场把任城王打的血流如注,一只眼差一点报废。

好家伙!此时的尉迟敬德张狂简直如虎狼,顾全大局、好意劝和他不买账,李姓同宗王他居然也不买账。

那他还能买什么账?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后,唐太宗的反应很有意味,虽然龙颜大怒,但他没有当场训斥尉迟敬德,而是拂袖而去,罢宴了。

试想一下,如果唐太宗当场发了飙,而尉迟敬德的张狂又没有及时收住继续发酒疯的话,唐太宗很可能因为盛怒要了他的命。

拂袖而去这个动作,说明唐太宗很有威严,但威严的同时心里还是爱护尉迟敬德的。

熄灭一个人的张狂,冷处理有时候比硬打压更具威慑效果。见唐太宗拂袖而去,尉迟敬德心头一怔,跟着就被瓢泼冷水浇醒了。

这时候,唐太宗重新出现在了尉迟敬德的面前,并且说了一段极敞亮,而且叫人不寒而栗的话——朕见汉高祖诛杀功臣,内心很是痛恨这种做法,因此想与卿等共保富贵,使子孙绵延不绝。然而卿等身居高位却数次犯法,于是知道韩信彭越被诛杀,并非汉高祖的罪过。国家纲纪,在于赏与罚,即使是非分的恩遇也不可以数次得到,希望你好自为之,修身约束,不要留下后悔!

遇到一个好君王,是一个臣子的福分!刘邦虽然并非嗜杀之君,但对功臣也没有做到推心置腹、治病救人。反观唐太宗,这段话很显圣明君王的风范,前车之鉴很敞亮地摆在你面前,叫你不寒而栗是肯定的,但他同时也诚挚地给你开出了药方,只要你按照药方来,荣华富贵肯定可保,如果你还是不能幡然醒悟,脱胎换骨,那就休怪了。

聊这段历史,多数的视角都在讲尉迟敬德随后的陡变——由一个居高自傲的功臣变成了一个惧而束己的智臣,其实这里不仅有尉迟敬德的悟性,也有唐太宗的德性。

但即便君王再有德性,臣子再有悟性,君臣博弈也不是一席话就能彻底落地了,一针见血之后,君王肯定还要不停地敲打,而臣子也必须一直如履薄冰下去。

唐太宗和尉迟敬德之间就是这样。

其中有两件事在历史上很有名。

一次,唐太宗要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五十五岁的尉迟敬德。

唐太宗这一手同样很高明,一方面是示恩,另一方面却也是看尉迟敬德是否谦恭。

如果尉迟敬德接纳了,那就说明他脚底下踩的不再是薄冰了。

还好,尉迟敬德的醒悟是彻底的,听到唐太宗这么说,尉迟敬德立刻跪地叩首,先谢恩,再拒绝——臣妻室虽然出身卑微,但与臣共贫贱、同患难已几十载。再者,臣虽不学无术,但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道理,所以迎娶公主一事,实在非臣所愿。

唐太宗听了,微笑颔首,不再提嫁公主事。

另一次,唐太宗无中生有地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卿要谋反,这是为什么?

尉迟敬德没有辩解,而是一口承认,臣谋反是实!

说完,尉迟敬德就脱下衣服放在地上,一边叫唐太宗看他身上的伤疤,一边说,臣跟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存有的都是刀箭伤痕。如今天下已经安定,难道还要怀疑臣谋反吗?

这一席话说得唐太宗流泪了。

有这样的敲打,君臣关系渐入佳境,唐太宗终于放心了,尉迟敬德更加束己了。

《资治通鉴·唐纪十六》记载: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去世,善终。

司马光评价说:“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宾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终,朝廷恩礼甚厚。”

十六年基本不跟人交往,在家自个玩自个的,这是活明白了。

——品读《资治通鉴》,给大家推荐这本《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这本书通过《资治通鉴》中的诸多事例,总结出了许多人生应该铭记的定律以及成功法则,观点通透,语言生动,是一本很好的枕边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小链接购买。

标签: 尉迟敬德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富不易妻,留下千古美名,他儿子却因贪色干了一件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开国名将中,尉迟敬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而在凌烟阁武将排名中,尉迟敬德则高居第二,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排名还在尉迟敬德之后,而与尉迟敬德齐名的秦叔宝、程知节,更是落后尉迟恭十几个位次,可见他在唐朝地位与

  • “门神”尉迟敬德:三次挽救李渊李世民性命,玄武门之变首席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尉迟敬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我们都知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皇帝当中,李世民作为一个军事才能非常出众的皇帝,不但能够带兵打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成就。而在李世民征战多年当中,能够让李世民全身而退,为他保驾护航的这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被世人称作

  • 尉迟敬德冲到李渊面前:太子齐王叛乱,均被诛杀!李渊:我交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一脸杀气地冲到李渊面前,李渊暴怒:“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毫不迟疑地拔出利剑,指向李渊道:“太子与齐王叛乱,均被诛杀,请陛下下诏命所有兵马听从秦王处置!”李渊看着横眉怒目的尉迟敬德,再看看他手中寒光闪闪的利剑,悔不当初!可眼前摆在李渊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顺从尉迟敬德,一条是和尉迟敬德

  • 李世民想将女儿,嫁与花甲暮年的尉迟敬德,为什么他还坚决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折手段地追逐名利,最后只会物极必反,不得善终,因此对于身外之物还是淡然处之为好。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位大臣叫尉迟敬德,他大李世民12岁,李世民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遭到尉迟敬德的拒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一是因为尉迟敬德对李世民非常的忠心,他的忠心是从归降李世民开始的。起初尉

  • 47岁尉迟敬德,暴揍李世民堂弟,李世民:我给你讲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尉迟敬德

    贞观六年,47岁的尉迟敬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差点把李世民的堂弟打到失明。李世民闻讯赶来,非但没有责骂,反而讲起了故事。尉迟敬德自恃功高,一开始并没有反应。李世民见此,也不紧不慢地讲起了《汉书》。尉迟敬德是一个粗人,不爱看史书。可听完李世民说的典故,他被吓得当场跪地求饶。-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

  • 门神尉迟敬德,本是降将,为何能够成为李世民心腹?原因只有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尉迟敬德

    隋末唐初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豪杰,后人将这段历史写成了小说《隋唐演义》。时至今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三国时期。小说中的唐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与瓦岗寨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历史乱世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尉迟敬德就是其中一位。尉迟敬德以高超的武艺、勇敢的精神和忠诚的品质,最终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

  •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武艺高强,为何没打过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有很大功劳的,与其它王朝相比,李渊这个开国皇帝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了。很多唐朝建立的战争都是李世民打的,可以说唐朝能够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是最大的,甚至是超过了李渊。李元吉是李世民的三弟,在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将他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给杀了,这一行为直接气的李渊退位

  •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为什么让尉迟敬德杀掉“房谋杜断”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尉迟敬德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当初同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非常靠前的房、杜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为何会有被杀的风险呢?一、房玄龄为李世民收罗人才隋朝末年,李渊率兵入关,

  • 尉迟敬德造塔不成,白发老人出手相助,得知老人身份李世民跪下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尉迟敬德

    天明寺坐落在马山口南端,默河东岸。始建于唐初,寺院规模宏大,香火盛极一时。督办此寺的监工,是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那么,这座寺院为何叫天明寺呢?相传隋朝末年,杨广无道,群雄并立,制据一方。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唐李渊派次子李世民统率大军,经内乡西攻长安,在洛阳被王世充拦截。李世民退守圣垛山,筑城立寨,两

  • 尉迟敬德本是「俘虏」,如果玄武门之变没有他结局或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说起尉迟敬德,首先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好搭档秦叔宝,二人同为门神,受后世老百姓祭拜。尉迟敬德本是刘武周麾下一员猛将,后归唐,转入李世民麾下,在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绩。天下既定,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展开了激烈的争储斗争,而尉迟敬德在其中的作用之重要,堪称玄武门之变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