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岑参似乎来过此地汾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似乎来过此地汾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陌上如玉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3/12/21 19:19:06

一幅精美的图案,我拍下汾河的水之清,雪之韵,河之温柔。欣喜瑞雪迎春,欣然要去汾河观赏雪景。昨夜的那场雪点缀着龙城的表里河山,汾河两岸上下一白别有云天。清晨过汾河,雪花依旧徐徐飘落。拉菲香榭,绿地焕彩,小桥玉树琼花不用剪裁。忽而想起唐代诗人岑参送友人的佳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既飞雪,可现在是阳春二月,汾河披上一层奢华的面纱,洁白无瑕。白雪又来的那么迅捷,一夜之间染白了龙城太原,装扮着这儿美丽的家园。保利香槟国际、首开国风琅樾是太原小店的两个小区,这儿有女儿和儿子的两个家,依着星河湾。择居也许喜欢这儿,不在乎贫穷以及多么富有。此刻也许池冻也许云横,祥云湖上冰清玉洁。目力所极的只有眼前的雾凇,挂着的玉树琼花,完全可与山海关外的吉林雾凇岛相媲美。汾河晚渡本离西山不远。隔着汾河看到的只有宏伟的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馆。雪花掩映着那硕大的蘑菇圆的鸟巢,白皑皑的,银饰宇域、玉秀尘埃。清晨从星河湾过汾河,天桥上一览雪花飘落,那儿就是那年二青会的主会场,红灯笼体育馆。那是二零一九年的八月八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隆重开幕,这儿人山人海。可今天这儿却冷冷清清的,铺地如银耳目一新。偶尔的有一两个人也和我一样,也喜欢雪,才信步来这河堤福地。也许因为是礼拜天,所以人们都想蛰在床上多睡会儿,也许太原的人久住此地习以为常,不会因雪银而惊喜。

一觉醒来已是清晨七点,掀开落地窗帘,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我要去汾河,早两天前就有的念想,因为汾河雪景是难得的遇见。错过了也许不会再来,好不容易又迎来了一次雪落汾水,能不去一览风姿。也因为情人节临近,选择了晨拍的路线,也许雪地上有情侣在拍婚纱照,雪融情海。从星河湾拉菲香榭过汾河,去红灯笼体育馆,再沿汾河西的岸边步行去祥云桥。也许我只喜欢横跨汾河的桥,一桥一景,桥见太原。汾河上有二十几座桥,靠两条腿不可能走近所有的桥,所以就想着还是先去祥云桥。从嘉节村到汾河边有一座拱形的桥,被誉为网红的桥。红灯笼体育中心位于龙城北路的一隅,红灯笼意为皇冠。汾河像皇冠上的明珠,衔接两岸的这座步行桥成了网红,被人们誉为皇冠桥。站在桥上没有车粼粼的感觉,只有一河的静怡,流水声轻。

汾河的公园绵延很长,随处可见的是松竹石柳,各有各的个性。松之姿或耸或垂,不媚不亢、铁骨铮铮。与石相撞在园内,两物相映成趣,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而此刻无需雪化,也许神姿正需要雪花掩映。汾河的竹也只是点缀,翠枝千寻。汾河垂柳也在春风中荡漾,一任风去摇曳。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姿也许指日可待。迎目园内石上镌刻着王瀚的凉州词,不知凉州是那儿,但凉州词的作者却是太原人氏。汾河也许是他的故乡,他也和我一样的心情。戎守沙场,夜饮美酒,仍在怀念自己的故乡汾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词似乎有点凄凉。其二更是春意阑珊,在那儿他还想着花季时节的中原。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瀚的凉州词在石上,在松间,在雪色的映衬下更觉得声情并茂,余音萦绕在汾河岸畔水边。走近皇冠新桥,那儿矗立着三尊石像,你也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你若从公园里走出来,就一定会想到他们是谁,那儿镌刻着边塞的风情。那儿被誉为诗人广场,唐代的王之涣王昌龄、王瀚被誉为颇有名气的边塞诗人。他们皆是太原人氏,黄金屋语称他们为并州三王。三王名不虚传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王诗韵各有千秋,难以忘却那龙城飞将曾在沙场驰骋,留下的一世英名,可羡的文风。走上皇冠新桥,我心里还在默默地吟诵着那几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戎马关山,凭轩涕流。

皇冠桥下雪花遮掩着曾经的水清清世界,站在桥上南瞻通达桥烟波浩渺,北眺祥云桥直上云霄。眼前的红灯笼体育场宛若一枚偌大的蘑菇圆,白雪世界、锦上添花。两年了,这是我第二次走近红灯笼,雪花掩映着一级一一级的台阶,体育中心气宇轩昂。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瑞雪迎春,满目祥瑞御驾免年吉祥。这儿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宁静、一尘不染的风花雪月。根本分辨不出树木的品类,只看到万千枝条遮掩着灯笼的孔孔皆明。走近那火炬,仿佛圣火烈焰腾腾,那火种来自一百八十万年前的类人猿遗址西侯度。在这儿我看到汾河西路的标志,太原(南)绕城高速,这儿的鸟巢正对着汾河水面,丝丝涟漪泛着春波,汾河寒冰已渐渐消融。

沿着汾水行走,那儿有几尊铜的雕塑,相传是桐叶封弟。也分辨不出那儿是向北那是向南。一点三公里的河西走廊,也只有我一个人的行踪。公园里的轻音乐播放着和旋的弦律,柔和的感觉。耳畔轻声细语,脚下嘎吱嘎吱的喳踏行。我在欣赏着那碑文,成王与叔为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莫想到成为真的,龙城成为唐叔虞的封地,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前面不远就是祥云桥,那耸立着的三根白色弯塔铁柱竖在那儿,形成三维变化的结构组合。斜拉的悬索承载着祥云飞桥、桥以高擎的火炬矗立在龙城大街上成为太原城的新地标。其实它与太原市徽一样,双塔凌霄与祥云桥衔接着汾西汾东,一样的代表着太原的蒸蒸日上。站在桥上我拍下流水声轻,拍下松姿雪莹,拍下汾河两岸的一缕缕树色氤氲。祥云桥应运而生,筹建之日正逢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火炬之光映红汾河两岸。五色祥云缭绕于红灯笼会馆上空,因而就把汾河上的那座桥命名为祥云桥。桥是记忆、桥是纽带,桥是龙城的辉煌。桥是城市变迁的线索,桥是沟通提升建设的命脉。徬晚站在祥云桥上,斜阳的余晖照在桥上,长虹卧波,别有云天,犹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此刻站在桥上,远处白雪皑皑,脚下水光潋滟,丛林玉树琼枝仿佛玉树临风,映衬琼楼玉宇。祥云公园欣欣的成了儿童乐园,冬去春来、犹有瑞雪点缀。星河湾酒店假山石叠韵,别墅豪宅彰显龙城富贵繁华。一条星河街,宝马香车美色才俊。只是不知此地何以群英荟萃,也许汾水孕育地灵人杰。

走过了星河湾,香檀一号、二号、不知道何以以香檀命名。也许富贵以香为主,檀木也以香名贵,一场瑞雪让香檀又成了香雪海。这儿成了人们羡慕的别墅,它地处龙城三角州,近临汾河岸。一周遭的行走我用了近三个多小时,微信运动的行程显示两万余步。骆驼皮靴也因为融雪中走的太多,不知是渗水还是出汗,略有些湿,也不去管它。且停亭中且停亭,小憩祥云不为己。看过桐叶封弟,才知道何以香檀一号华屋名贵。

文已到此,人也到了平阳路口,跨过大街对面就是首开国风琅樾。女儿女婿外孙要我和他们一起去长治路的海底捞午餐,美食固然味美色香,然而我还是禁不住写下此文,作为汾河的系列见闻。也许我还写下汾之水上面的诸多的桥,那也得等着我走近那些桥,才会有感有得。

因雪生情,因桥有感,因三维结构组合的祥云桥,三足鼎立,三晋的传奇也不仅仅是桐叶封弟。太原古有八景,也许祥云凌霄会成为太原的新八景,新坐标享誉中外。游人游兴,乐此不疲,我只能写到这里,也只能拍下这汾河岸边的美。美不尚收。

悠然题记,首开国风琅樾

标签: 岑参

更多文章

  • 大雪纷飞中岑参写下此诗,初读总觉有些不对,细想才知这是真性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岑参

    唐代有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自然不必多说,七绝圣手说的就是他;高适则是笔力雄健,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何等快意;而王之涣则仅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能在边塞诗人中占一席之地。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岑参,是这四大边塞诗人中最具奇思妙想的一位,那句“

  • 《经典咏流传第五季》重磅来袭,张卫健激情演唱岑参经典名诗

    历史人物编辑:黄昏烟雨斜檐标签:岑参

    2023年3月3日,《经典咏流传第五季》重磅登场电视一套,为观众朋友们奉献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值得一提的是,经典传唱人张卫健再次登上舞台,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一生大笑能几回》,听完此曲,听众仿佛穿越到当年盛世的凉州城,令人荡气回肠,雄心万丈。张卫健演唱的这首《一生大笑能几回》,改编自盛唐诗人岑参的

  • 岑参的2首边塞酒宴诗,肃杀世界,难挡他气壮山河的豪放!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岑参

    岑参是名气很大的边塞诗人,1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他名垂千古。岑参写边塞的肃杀,气壮山河的豪放,今天要读的是岑参的2首边塞酒宴诗,肃杀世界,难挡他气壮山河的豪放!1、《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

  • 朋友去边关杀敌,岑参赠诗一首,尽显英雄豪情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岑参

    唐诗之中,离别诗是一个重要的重要的题材。一方面,离愁别绪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唐人本来就有折柳赠诗送友人的习俗。中国历史上的离别诗,大部分都是以伤感为基调的,这就是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诗也不例外,李商隐就曾经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然而,蓬勃奋发的盛唐,

  • 韦应物:我出身名门望族,妥妥的官二代,没想到却混得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韦应物

    科举制度自从问世以来,无数读书人十年寒窗,就是为了能够吃上国家饭。但也有那么一小撮人,出身富贵,完全不用经历十年苦读的艰辛,凭借着祖上的功名就能轻松入职。韦应物,就是这小撮人中的一个,你就说命有多好。(一)公元737年,韦应物出生于长安的一个官宦之家。当时长安城有两大名门望族:杜氏和韦氏,杜牧就属于

  •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长安人,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闻名。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诗人已年逾四十七岁,初夏诗人升迁外郡,秋来十分思念诸弟,于是写下了《新秋夜寄诸弟》这首诗。尤其是诗中“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你可曾读过?“两地

  • 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都曾在文脉厚重之地苏州做过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韦应物

    古代到江南做官,身段与仪态都很重要。要会吟诗作赋。这大抵没有问题。一个书生熬到进士,那些场面上的功夫不会太差。朝廷的盘算,总有他的道理。江南这个地方,历来是朝廷的粮仓。但最关键的,是个文雅、知书达理的所在。但像苏州这样的文脉厚重之地,并不是一般文人能够镇得住的。唐朝时,朝廷先后派了3个重量级的诗人在

  •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赏,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韦应物

    写作背景韦应物出生于京兆的望门贵族,韦氏家族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韦应物14岁时因门荫(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补右千牛,15岁在玄宗身边做侍卫,当时他豪纵不羁,横行乡里“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早上去赌局,晚上寻歌姬)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直到23岁,安史之乱后,

  • 韦应物:从京城恶少到山水田园诗人的华丽转身,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韦应物

    韦应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能入选教育部统一教材中的诗文,无疑是各类题材中最顶级的人物了,这首诗也正是如此,它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是小学生必背的诗词,由此,只要上过学的,都肯定知道一个名字,韦应物。一阵春雨过后,沿河的小草显得愈发地

  • 韦应物进退两难之作,第三联令人佩服不已,尽显读书人之担当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韦应物

    人生最难得的是什么?诵读古文我们时常发现古代文人最难得的就是知音。知音不是简单地站在你背后支持你的人,而是能够触摸到你的灵魂并与之形成共鸣的人。这种人多吗?说实话并不多,要不伯牙也不会在子期去世以后绝弦,从此再不弹奏音乐,只因知音难觅。本期我们介绍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写给友人的一首诗。在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