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雪纷飞中岑参写下此诗,初读总觉有些不对,细想才知这是真性情

大雪纷飞中岑参写下此诗,初读总觉有些不对,细想才知这是真性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安内史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3/12/5 1:01:30

唐代有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自然不必多说,七绝圣手说的就是他;高适则是笔力雄健,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何等快意;而王之涣则仅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能在边塞诗人中占一席之地。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岑参,是这四大边塞诗人中最具奇思妙想的一位,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大雪中的边塞之景写得华美而又壮美,令人拍案叫绝。

但这样才华横溢的岑参,却一生不得志,官最大的时候做到嘉州刺史,不仅后便被罢官,客死异乡。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岑参一首别具一格之作,名为《送崔子还京》。这是一首送别诗,初读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细想想才知这是真性情。

《送崔子还京》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写这首诗时岑参40岁,在远离长安在北庭做官,此时的他一心想回到长安。诗题中的崔子是他的好友,崔子突然接到长安的调令,要回京了。诗人在送别好友时,一面是为好友开心,另一面则是为自己被困异域伤感,于是便有了这首看似有点儿怪的诗。

诗的第一句,格调是欢快的。“匹马西从天外归”,那从长安给友人带调令的马儿就像是天外的飞马一般,从西边飞奔而来。诗人明明是在送别,却不写友人回长安,而是写长安过来的马儿,这是其创新之处。这7个字,极尽夸张之意,将这份意外的惊喜写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扬鞭只共鸟争飞”继续写马儿的飞快,送信官飞扬的马鞭,似是要和鸟儿比赛,看谁跑得快。这一句将这份喜悦夹杂在马鞭中,十分新颖。这开篇的两句,下笔飘逸俊爽,是大手笔之句。

但到了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由友人写到自己。友人的欢喜与此时自己的落寞,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送君九月交河北”点明这次送别是在9月份,地点是在交河的北边。这7个字,将前两句的豪气一下子收住,十分自然不露痕迹,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最后一句是全诗最妙的一句,“雪里题诗泪满衣”刻画的是此诗在大雪纷飞中站立的正是诗人。在这苦寒之地,九月里就已是是雪季。此时的他在雪中为友人写诗送别,不自觉已是泪洒满衣。这泪水是对朋友的不舍,更是为自己的处境伤感。

年少时初读此诗,颇为不解,总认为朋友有好的前程,诗人却似乎满怀羡慕之意,只顾为自己伤感。如今再细读此诗,才觉得真正的友谊就是不掩饰自己的悲喜,前两句中诗人为友人的欢喜是真,后两句中为自己的悲伤也是真,这大喜大悲间才是真性情。大家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和小编讨论!

标签: 岑参

更多文章

  • 《经典咏流传第五季》重磅来袭,张卫健激情演唱岑参经典名诗

    历史人物编辑:黄昏烟雨斜檐标签:岑参

    2023年3月3日,《经典咏流传第五季》重磅登场电视一套,为观众朋友们奉献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值得一提的是,经典传唱人张卫健再次登上舞台,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一生大笑能几回》,听完此曲,听众仿佛穿越到当年盛世的凉州城,令人荡气回肠,雄心万丈。张卫健演唱的这首《一生大笑能几回》,改编自盛唐诗人岑参的

  • 岑参的2首边塞酒宴诗,肃杀世界,难挡他气壮山河的豪放!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岑参

    岑参是名气很大的边塞诗人,1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他名垂千古。岑参写边塞的肃杀,气壮山河的豪放,今天要读的是岑参的2首边塞酒宴诗,肃杀世界,难挡他气壮山河的豪放!1、《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

  • 朋友去边关杀敌,岑参赠诗一首,尽显英雄豪情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岑参

    唐诗之中,离别诗是一个重要的重要的题材。一方面,离愁别绪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唐人本来就有折柳赠诗送友人的习俗。中国历史上的离别诗,大部分都是以伤感为基调的,这就是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诗也不例外,李商隐就曾经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然而,蓬勃奋发的盛唐,

  • 韦应物:我出身名门望族,妥妥的官二代,没想到却混得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韦应物

    科举制度自从问世以来,无数读书人十年寒窗,就是为了能够吃上国家饭。但也有那么一小撮人,出身富贵,完全不用经历十年苦读的艰辛,凭借着祖上的功名就能轻松入职。韦应物,就是这小撮人中的一个,你就说命有多好。(一)公元737年,韦应物出生于长安的一个官宦之家。当时长安城有两大名门望族:杜氏和韦氏,杜牧就属于

  •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长安人,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闻名。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诗人已年逾四十七岁,初夏诗人升迁外郡,秋来十分思念诸弟,于是写下了《新秋夜寄诸弟》这首诗。尤其是诗中“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你可曾读过?“两地

  • 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都曾在文脉厚重之地苏州做过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韦应物

    古代到江南做官,身段与仪态都很重要。要会吟诗作赋。这大抵没有问题。一个书生熬到进士,那些场面上的功夫不会太差。朝廷的盘算,总有他的道理。江南这个地方,历来是朝廷的粮仓。但最关键的,是个文雅、知书达理的所在。但像苏州这样的文脉厚重之地,并不是一般文人能够镇得住的。唐朝时,朝廷先后派了3个重量级的诗人在

  •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赏,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韦应物

    写作背景韦应物出生于京兆的望门贵族,韦氏家族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韦应物14岁时因门荫(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补右千牛,15岁在玄宗身边做侍卫,当时他豪纵不羁,横行乡里“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早上去赌局,晚上寻歌姬)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直到23岁,安史之乱后,

  • 韦应物:从京城恶少到山水田园诗人的华丽转身,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韦应物

    韦应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能入选教育部统一教材中的诗文,无疑是各类题材中最顶级的人物了,这首诗也正是如此,它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是小学生必背的诗词,由此,只要上过学的,都肯定知道一个名字,韦应物。一阵春雨过后,沿河的小草显得愈发地

  • 韦应物进退两难之作,第三联令人佩服不已,尽显读书人之担当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韦应物

    人生最难得的是什么?诵读古文我们时常发现古代文人最难得的就是知音。知音不是简单地站在你背后支持你的人,而是能够触摸到你的灵魂并与之形成共鸣的人。这种人多吗?说实话并不多,要不伯牙也不会在子期去世以后绝弦,从此再不弹奏音乐,只因知音难觅。本期我们介绍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写给友人的一首诗。在诗中

  • 我有小龙虾,能否慰风尘──《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历史人物编辑:兔菲爱动漫标签: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盱眙xū yí,江苏省淮安市的下辖县,历史悠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盱眙建县,至今2200余年。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盱眙曾写下《早发淮口望盱眙》。韦应物大概是唐德宗建中三年(783年)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