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风亮节的“诗骨”陈子昂,有哪些轶事流传于世?

高风亮节的“诗骨”陈子昂,有哪些轶事流传于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丑丑鱼游戏 访问量:4581 更新时间:2023/12/12 14:08:22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文学家,字伯玉。是梓州的射洪人,也是今天的四川人。

因为曾经担任右拾遗,又被后世之人称之为陈拾遗。陈子昂年轻的时候就很杰出,生在富裕之家,年少的时候相当侠士,因此不爱读书。后来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努力读书,因为对政治有着空前的热情还有远大的抱负理想,陈子昂在他24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在当时被武则天看中,就授予他麟台正字之职。皇上也多次召见他,询问陈子昂对于国家政事的看法,陈子昂的话很多都很恳切而且又率直的。后来被提升为右拾遗。但是因为他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因为根据当时的局势,对于武则天的一些举措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是又不被采纳和听取,最后还因为被当成是逆党而被武则天关进了监牢。

陈子昂在26岁、36岁时两次跟从军队去了边塞,对边塞的防御也很有天赋。在那个时候,陈子昂也写下许多诗篇,这些诗歌反映当地百姓的痛苦,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因为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忧郁。但是在陈子昂东征之后,在他38岁的时候因为服侍父亲,就辞官回到了家乡,但是不久之后他的父亲还是死了,之后陈子昂被人指使让当地的县令段简迫害,冤死在了狱中,那个时候的陈子昂才只有四十二岁,就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陈子昂被称为什么

在中国,有作为的文人都会被人们赋予一个称呼,应该说是尊称。陈子昂被称为什么?他被世人称作“诗骨”。

一般来说,人们对一个人的称呼,是根据这个人的性格、作品以及他的事迹来叫的。所以,人们称陈子昂为“诗骨”,是跟他的性格、事迹以及作品分不开的!

就他的作品来说,陈子昂是早于李白他们的诗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在诗文方面虽然没有李白他们那么突出,但是,他处于的是唐朝开始时期,当时正在进行诗文改革,所以,他的诗文是后面人的写作依据。他的诗文中可以读出澎湃之情,也可以读出潇洒之气,总之,他的诗文可以传达出正能量。所以有人评价他的诗文是风骨铮铮。

就他的性格来说,他是属于从边远地区走出去的官员,可是他在那些官宦面前表现出的是不卑不亢,甚至是对于当时的皇帝也是如此。当时正是武则天在位时期,他对武则天推行的新政,只支持对的,错误的就反对,这也表现出了他的骨气,他的严正和对是非的坚持!

就他的事迹来说。他刚刚到京城时,由于没有什么熟人,所以他一直都没进入仕途,后来,他花千金买了琴,吸引了很多人来他家,然后在很多人面前,将那千金的琴给砸坏,以此来表明他自己从仕途的决心,这也使他瞬间就成为名人,从此走入了仕途。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才的,高风亮节之人,正因此,人们才会称他为诗骨。

陈子昂的故事

陈子昂的故事是这样的。陈子昂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写了很多的篇章。陈子昂有一件事情很出名。在武则天时期,有一名御史在办公的时候,途经驿站,最后被杀死了。凶手被抓后,真相水落石出,原来一个姓徐的男子为父报仇杀了这名御史。

徐姓男子的父亲曾经在这名御史手下当官,后来被这名御史处死了。因此这名徐姓男子想为父报仇,他认为在驿站中工作是最有机会接触到这名御史,于是进了驿站工作。有的人认为应该处死凶手,因为他杀死了朝廷命官,有的人认为应该放掉凶手,因为他是为父报仇,朝廷以忠孝治天下,自然需要放过这名为父报仇的孝子。

陈子昂当时写了一篇文章,辩证分析了这件事情,他的文章一出,很多人不再争论了,案子终于有了审判的依据。后来,朝廷还把他的这篇文章当做判案的典范。

陈子昂后来辞官回家,回到家以后,因为家财遭到当地县令的诬害,将陈子昂抓入监狱,陈子昂在监狱中郁郁而死。陈子昂的故事便到此结束。

陈子昂当时是朝廷的御史,虽然他是辞官在家,但是还挂着官衔,一个县令是不敢来诬告一个朝廷命官的。据喜欢陈子昂的故事的后人分析,应该是陈子昂得罪过朝廷重臣武三思,武三思指使县令诬陷陈子昂,并将其害死。陈子昂虽然去世很早,但是却留下了一百多首诗篇,成为了中国的诗词创作大家。

陈子昂的雅号

因为摔琴而被京师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知晓的陈子昂,他的诗作也被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被人们相互传阅。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人作诗云:“伯玉摔琴书万卷”,所以有人认为陈子昂的雅号是“摔琴先生”,当然这只是少数人的想法,更多的人称他为“诗骨”。

称他是“诗骨”也要由他摔琴开始说起,因为摔琴的事情,他被更多的人认识,诗作也开始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传阅。在他24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并上书武则天,对当时的朝政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并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从此而一展宏图。成为朝廷命官的他,诗作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研读,有人就他的诗风展开的定论,说他的诗足显风骨,志存高远,有着峥嵘的沧桑感,所以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做“诗骨”。

就现今而言,陈子昂的作品被大家拿去传阅的现存的共有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蓟丘览古》和《登幽州台歌》等。他的诗没有齐梁时期以及唐代宫廷诗人的那种低迷颓废之感;也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没有内容,只是简单的堆砌。相反的,他的诗用词清丽、选词质朴却又别具一格,诗风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将心中所想,眼前所见相结合,抒发心中的真挚情感,是对齐梁文学绮靡文风的一个重大的改革,其诗作对盛唐诗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更因为诗作具有“汉魏风骨”而被称之为“诗骨”。

标签: 陈子昂

更多文章

  • “我们六大政治家”之一的李德裕,凭的是什么能跟张居正等人并列

    历史人物编辑:小松的工地生活标签:李德裕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王侯将相,他们个个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朝廷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但对他们的功绩后人一直没有定论。直到近代以来,作为思想家的梁启超,提出了我们六大政治家的说法。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但有一位唐朝的宰相也被列入其中,他到底是谁呢?他有怎样过人的本

  • 李德裕作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跟张居正等人并列凭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李德裕

    作为近代历史上最有名的思想家之一,梁启超这个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他特别喜欢提出什么几大言论。比如说,四大文明古国的言论就是梁启超提出来的。相较于四大文明古国,梁启超还提出了古代中国六大政治家的说法。为了说明自己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说法,梁启超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去说明自己为什么将这六个人给单独列举出来。

  • #历史[超话]#李德裕呈献《丹扆六箴》李湛游荡寻乐,毫无节制,和一群卑劣的小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李德裕

    #历史[超话]#李德裕呈献《丹扆六箴》李湛游荡寻乐,毫无节制,和一群卑劣的小人物亲密地厮混在一起,每个月上朝不超过三天,帝国最高级的官员都难得一见。824年二月八日,浙西道观察使李德裕呈献《丹扆六箴》(扆,音yǐ〔以〕。屏风):一为《宵衣箴》,讽刺皇帝上朝太晚、次数太少;二为《正服箴》,讽刺皇帝穿戴

  • 李德裕两度拜相,撑过了“牛李党争”,没有撑过“食万羊”的预言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李德裕

    李德裕是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因为父亲李吉甫是中书侍郎,所以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不过李德裕并不喜欢参加科考,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才得以进入仕途的。从小李德裕就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凡资质,包括唐宪宗在内的许多人都被对他非常赞赏,唐宪宗还时常把他抱坐在自己的膝上。入仕后,因为父亲李吉甫升

  • “誉满天下”与“谤满天下”,谈谈大唐六朝名臣李德裕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李德裕

    引言“幼有壮志,苦心力学”,门荫入仕,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与“牛李党争”纠缠不清,集清名与污名于一身的大唐名相李德裕。李商隐称他为“万古良相”,叶梦得赞他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梁启超誉他为我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可谓清名标史。唐宪宗时,李德裕补任校书郎,后因父亲李吉

  • 李德裕平泉记忆组诗内涵创新之一诗一景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李德裕

    “一诗一景”格的真正成型和发展是在唐代,这一高潮是经历了汉魏六朝文人自然山水观的转变、空间审美情趣的升华和文学表现技艺的成熟之后才迎来的。这里无意对上述文学史的历程加以梳理,前贤的论著己经为今日之研究奠定了相当丰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园林别业风气盛行众所周知,唐代士大夫乐于构筑私家园林别业的风气日益上

  • 李德裕:唐朝最后的名相,事业未竟,下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李德裕

    初唐的雄风与盛唐的豪迈总为人津津乐道,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少有人及。然而在这长达一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也曾有数代君臣为重振大唐而努力。开成五年,唐武宗李炎继位,锐意进取的他将当时的淮南节度使调任回朝,担任宰相。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评价此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这就是与唐武宗开创了“会昌中兴”的

  • 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何困死于“食万羊而终”的预言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德裕

    作为“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人物的李德裕,是李商隐笔下的“万古良相”,也是经历了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四朝的宰相,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和张居正等五人齐名,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文学家。可是就这样一位力挽狂澜的改革先锋,却经历了朝中争斗反复被贬一生官

  • “狂草”之美——以张旭、怀素为例

    历史人物编辑:白浪情标签:张旭

    (书法美学随笔)作者:卢忠仁(教授)“狂草”,是草书的一种,人们叫“草书的草书”。中国狂草书法的代表是唐代张旭、怀素,他们的狂草达到了中国书法的极致。下面就张旭、怀素的狂草作一点评说。△ 怀素《自叙帖》(部分)一、中国书法、草书与狂草1、中国书法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包括书体笔法、结构章法。中国

  • 三幅草书被拍卖1200万,业内人士说比草书大师张旭光写的好!

    历史人物编辑:永一文化标签:张旭

    近日,在一场拍卖会上,三幅草书以1200万的高价被竞拍而出,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三幅草书的书写精妙之处比草书大师张旭光还要出色,那么,这三幅草书究竟是如何让人们如此着迷呢?首先,需要了解草书的特点。草书是一种书法艺术的形式,它最早是由中国的佛教文化所影响的,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