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郊对唐诗的贡献:一首母子之爱,一首父子之爱,一首夫妻之爱

孟郊对唐诗的贡献:一首母子之爱,一首父子之爱,一首夫妻之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强 访问量:1089 更新时间:2023/12/19 3:42:50

盛隽瑰丽的唐诗词包含着人世间所有的爱意,“卢姬少小魏家,绿鬓红唇桃花”的爱情令人心驰神往,“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的手足情令人百感交集,而其中最为真挚的母爱是出自孟郊的手笔,一首《游子吟》发人肺腑,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引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写于孟郊50岁之际,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孟郊集一生所感,才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颂母之作,一件缝衣小事却传达出了浓浓的母爱。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孟郊还有另外两首作品是歌颂父爱和夫妻感情的,同样经典无比。

《杏殇》(节选)

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

岂若没水凫,不如拾巢鸦。

浪鷇破便飞,风雏袅相夸。

芳婴不复生,物空悲嗟。

应是一线泪,入此春木心。

枝枝不成花,片片落翦金。

春寿可长,霜哀亦已深。

时洗芳泉,此日洗泪襟。

孟郊自序:“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是诗。”可见杏殇之意是说杏的花苞掉落,用以比喻婴儿夭折。这首诗共有74句凡370个字,提起伤心事孟郊不由得就写下了长篇,我们简单节选其中一段赏析。

这是孟郊的真实经历,因此诗中字字皆泪语。白发老人独守空家,“哀哀”与“戚戚”两个复字悲词前后呼应,尽显孟郊之伤痛,况且古代以子为重,男子无后是一件深受世人白眼的大事,这使孟郊近乎绝望了。

“枝枝不成花,片片落翦金。”又是一句叠字打头的伤心句子,孟郊以杏花的衰败来隐喻丧子的苦痛。然而这“枝枝”与“片片”不仅言杏花凋落之多,它们更有其他用意:此并非孟郊第一次丧子,前面早有过二子夭折,这已是第三枝了……过分地说,孟郊或许有些习惯了这种悲痛,才能写下如此悲绝却平淡的话语。

在诗歌最后,孟郊喊出了至为死寂的一句:“且无生生力,自有死死颜。”是啊,晚年孤苦无依的孟郊早已不能拥有蓬勃的生机活力,唯有厮人将逝的那份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这份独特情形下的父爱无法用语言讲清楚,只有心中默默理解才行。

孟郊对诗坛的贡献还有一种爱,那即是夫妻之爱,虽是歌颂轰轰烈烈的爱情,但诗语却质朴自然,别具一格。

《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这首诗也可以称为奇诗,因为共有10句的诗,却一连使用了9个“结”字,句式近于复沓,让人似有重复拖沓之嫌,而且“结”仿佛与“爱”不怎么有缘,那么孟郊是如何构建出神来之笔的呢?

然而,这也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多“结”具有咏叹的效果,读起来仿若一唱三叹,有浓浓的民歌风味,不仅寄予了对爱情的美好想象,更点燃了读者心中爱情的火焰。

唐诗宋词之所以令人如此着迷,爱情题材的作品功不可没,它们热烈奔放,它们缱绻缠绵,它们落寞忧伤,然而孟郊笔下的爱情则显得平淡许多,他的“结”实际上是为了深,即便相隔千里也能互相吸引,直到白头偕老,平平淡淡才是真。

孟郊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很正的爱情观,那就是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和世俗的牵绊,两人的相爱是“结心肠”,是基于感情,是纯洁的存在。这种爱在任何时代都似乎是“另类”,毕竟物欲横流的世俗之中很少有人会选择这样去做。

孟郊果然是诗坛圣手,一首母子之爱,一首父子之爱,一首夫妻之爱,涵盖世间所有最真挚的爱意,或许这才是诗歌的真正意义所在。

标签: 孟郊

更多文章

  • 孟郊经典的爱情诗,共10句却连用9个“结”字,与《游子吟》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孟郊

    提起孟郊,就无法绕过那一首传唱千古的《游子吟》,游子之心天地可鉴,慈母之爱催人泪下。能够写出如此真挚的文字,这与孟郊愁苦的人生遭遇是分不开的。屡试不第,仕途艰辛,异乡漂泊,中年丧子,一系列的不幸接踵而至,这让孟郊对人生百态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个人的命运看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样地,囚于愁困

  • 你还记得《游子吟》那首诗吗?长大后的孟郊,却不是什么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孟郊

    我们都知道,古代诗人之所以要写诗词,无非就是想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于身世以及周遭环境的愤懑。所以就有那么多诗人、词人涌现出来。其实那些会写诗词的人,他们往往就是一些曾经在皇宫之中呆过或者是一些在仕途上不大顺畅的官员写的。正所谓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只是通过笔墨来书法自己不满的情绪。而在古代那种尔

  • 蒋士铨这首写母爱的诗,堪比孟郊的《游子吟》,使人潸然泪下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孟郊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母爱了。自古以来,写母爱的诗歌很多,最早的当属《国风》中的《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中歌颂了母亲的勤劳、善良、明理

  • 孟郊:万家灯火之时,最是想家的时候——一首游子吟,半世囿科举

    历史人物编辑:遥山书雁标签:孟郊

    “你有过万家灯火之时不知去往哪里的经历吗,能想象吗?” 在距离我们已很遥远的年代,在那个花团锦簇的大都市里,也有一个彷徨无依的瘦弱身影。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高门之内春意洋洋,莺歌燕舞,高门之外风气凛然,寒意阵阵。那风中的人缘何哭泣?只因不知归于何处。诗人孟郊,穷愁

  • “诗囚”孟郊,为何仕途之路极为坎坷,转而文学成就突出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孟郊

    唐朝李观曾言: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孟郊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一位出色的文学创作者,其诗作格外突出,专门描写世态炎凉以及民间疾苦,因此有诗囚的称号。在少年时期隐居在嵩山一带,后来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直到四十六岁才得以考中进入朝堂为官,担任溧阳县尉。这使他的政治抱负

  • 孟郊:中年中进士,却一生穷困坎坷,还有比我更悲惨的公务员吗?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孟郊

    下面这首诗,相信三岁小孩都会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年轻的小伙儿即将出远门,不知道啥时候回家,老母亲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受冻,将那衣服的针线缝得密不透风。啊!这令人感动的母爱!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不是年轻小伙了,而

  • 母亲的爱,都缝在了一针一线里-《游子吟》孟郊

    历史人物编辑:草莓与九笙标签:孟郊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同于压抑的《列女操》,这首《游子吟》给的感觉是温情、温暖、温馨,特别感。孩子要出远门了,临行前妈妈给他缝补衣裳,就这么一个日常琐事,写出了普天之下儿女对母亲难以言喻的骨肉情深。来也真的是巧,家里不论是谁出远门,上学也

  • 1000多年来,《游子吟》感动了无数人,很少人知道诗人孟郊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竹林七叙侃历史标签:孟郊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1000多年来感动了无数中国人。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公元751年,孟郊出生在今浙江德清县。父亲是当了一个小官,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从小,他就性格孤僻,几乎不与别人交流和往来。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让他看到了底层百姓生活有多艰难,朝廷的腐败以及世态的炎凉。于是青

  • 孟郊的人格精神:古心自鞭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孟郊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唐复古文学思潮影响下的重要诗人。中国诗歌发展到盛唐,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达到了一个颠峰。这给中唐诗人造成了“盛极难继”的局面。面对这种困境,中唐诗人在困苦彷徨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出路。而孟郊独辟蹊径,致力于诗歌的复古,且能以古为新,复中求变。

  • 会做官的人格局有多高?看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有醍醐灌顶之感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娄师德

    公元696年,吐蕃大破唐军,武则天一怒之下削去副将娄师德的官爵。娄师德不悲反喜,大笑着对仆人说:“不错,不错,正合我意!”众人不解,暗想娄师德是不是疯了?696年,娄师德被任命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与王孝杰一同征讨吐蕃。当年三月,素罗汗山之战爆发,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率娄师德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