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欧阳询楷书4大用笔要领,句句实话,那层窗户纸,就这样被捅破了

欧阳询楷书4大用笔要领,句句实话,那层窗户纸,就这样被捅破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忘川水 访问量:1830 更新时间:2023/12/24 13:53:44

古人说:用笔千古不易。我们在进行书法学习时,为了表现出笔画的形态质感,首先要掌握用笔的技巧,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关于用笔技巧方面的介绍,前人阐述的比较难懂一些。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高手总结的欧阳询楷书4大用笔要领,简单明了,那层窗户纸,就这样被捅破了。

欧阳询的楷书之所以备受大家推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度的观念强,用笔规范且规律性强,适合后世去效仿学习。我们在进行学习时,首先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管写得怎么样,心中先要有一个用笔的概念。比如说,起笔处是顺入还是逆入,收笔的地方是要体现出方折还是圆转,这些都需要有个明确的概念。如果不熟练的话,下笔前可以先在心中默念两遍,然后再落笔去实现。一般来讲,起笔处,顺入成方,逆入为圆。而在收笔处呢,折笔见方,回锋为圆。只有将这些交代清楚,再加上果断的用笔,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笔画形态。

在临习欧阳询的楷书时,笔锋不只是在纸面上进行平面运行,提和按的技巧要格外注意。说白了,提笔主要是为了调整笔锋,按笔则是为了将笔锋的力量充分的体现在纸面上。提和按交代明白了,首先能保证中锋行笔,利于写出笔画的质感,另外,行笔的路线也比较清晰,更利于表现出笔画的形态,不至于含糊不清。

藏锋,就是在行笔过程中将笔锋包裹在笔画之中,看不出笔锋的锋芒。露锋,就是将笔锋暴露在笔画之外,以显精神。正像古人说的那样:“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书写时,要藏锋和露锋搭配使用。藏锋以含其气韵,露锋以显精神。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潇洒挺拔,气韵生动。

欧阳询的楷书由于笔画独立,所以笔势上的连带关系表现的不是那么直接。可是,我们在实际的临写过程中,要用心体会其中暗藏的连笔势。当然了,笔势的连贯和正确的用笔是分不开的,只有用笔得法且熟练,才能体现出笔势来。

以上,就是关于欧阳询楷书用笔要领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的要点,不仅仅是适用于欧阳询的楷书,放在别家身上,甚至是别的书体上,也是同样有效的。还是那句话,方法贵在活学活用,实践才能出真知。

标签: 欧阳询

更多文章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其影响之大,可以说仅次于《兰亭序》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欧阳询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品,刻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原石在陕西麟游,由于它受到历代学书者的喜爱,被捶拓的次数太多,所以原石被磨损得非常严重,已经面目全非了。这一碑石的拓本流传下来的有不少,其中以明代李琪所藏的宋拓本

  • 《书法问集》1374、自学欧阳询一年多,进步怎么就这么慢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欧阳询

    如果你自学欧阳询一年多,但觉得进步很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加速进步:深入学习欧阳询的作品:除了练习欧阳询的字体,还需要深入学习欧阳询的作品,了解他的书法风格和特点。通过分析和研究欧阳询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笔法、结构和艺术表现,进而在书写中更好地体现出欧阳询的风格。找准问题并针对性练习:仔细

  • 《书法问集》1357、假如字和欧阳询楷书一样,那么有可能获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欧阳询

    如果你的欧楷与欧阳询的楷书非常相似,这无疑是一项令人称赞的成就。然而,是否能获得书法比赛或评奖活动的奖项,涉及到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评委的标准和喜好:书法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通常会有自己的标准和喜好。他们可能注重作品的创新性、独特性、艺术性、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尽管你的作品与欧阳询的楷书相

  • 《书法问集》1371、如何区分欧阳询楷书的版本,版本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欧阳询

    区分欧阳询楷书的版本,欧阳询的楷书版本可不是某中拓本。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时代背景:欧阳询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根据时代背景可以将欧阳询楷书分为唐代作品和后世的传世作品。传世文献:有一些文献记载了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等。通过研读这些文献,可以了解欧阳询的书法特点和

  • 唐僧为何翻译《心经》?欧阳询的《心经》是伪作吗?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欧阳询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流传14种,比较流行的有鸠摩罗什和玄奘翻译的两个版本。而唐僧玄奘的《心经》版本260字,流传最广。关于《心经》的流行还有一个故事,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

  • 乾隆第11子,不走仕途爱书法,苦学赵子昂欧阳询,终成一代名家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欧阳询

    另外,贵为乾隆之后的成亲王,在学习书法方面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清朝不比现在,科技不发达,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只要你愿意,谁的字帖你都能看到。而成亲王呢,完全不必为此事担忧,皇宫内珍藏着那么多的字帖,并且都是原帖,学习起来当然方便的多了。当然了,条件再优越,如果自身不努力的话,也不可能取得书法上的成

  • 写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为何在开元钱背铸一字?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李绅

    说起李绅铸钱的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他写的《悯农》诗,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那李绅为什么要铸钱,并主张在钱的背面加铸一个汉字呢?这说来话长,与唐武宗在会昌年间推行的灭佛

  • 为啥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会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作者,后来变成了贪官,这是为什么?要说能引起全农民共鸣的的诗,莫过于《悯农》了,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字一句都无一透露出农耕社会劳动人民的艰苦,那么能写出此诗的想必作者也是一个非凡任务,其实此人名字叫李绅,他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可惜后来走上

  • “双面怪“悯农李绅:一面“粒粒皆辛苦“,一面日屠300只鸡,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李绅

    “锄禾日当午”诗作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又为农民打抱不平,"悯农诗人"李绅为人到底如何?李绅其人你未必熟悉,但他的诗文却享誉中外,留名千古,甚至被选为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中国讲究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然而纵观历史,却有许多文品人品极不相符的人,比如蔡

  • 说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最后竟这样,语文老师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直接让作者李绅,在群星璀璨的大唐王朝,即便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白居易等人之下也无法掩盖他的光芒。而在这首诗中,农民的辛勤劳作,质朴语言之下,更是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揭露的就是统治阶级对农民劳动果实的残酷剥削。字字泣血,更是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