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欧阳询 《九成宫碑》临帖,该怎样还原碑刻中残泐的字迹∣观其移山

欧阳询 《九成宫碑》临帖,该怎样还原碑刻中残泐的字迹∣观其移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晋公子 访问量:2326 更新时间:2024/1/21 1:59:23

一、观

欧阳询的结构技法来说,欧楷痩硬挺拔的视觉效果往往是在对比当中被凸显出来的。

我们对比一下今天要写的这个“观”字与从前写过的“贞观六年”的“观”字:

从这对比图上看,右边一个“观”字,它的声符“雚”,圈出的一撇一竖都要明显长于左边一字。

只有把左竖右移,把“隹”字形的结构收得更窄,才能突出长撇的视觉效果,于是字形便显“瘦”了;同样的,只有把“隹”的四横往上收,才能显出左竖的长度,于是字形的重心变高了。正是这两点,凸显了欧书的痩硬清健。

二、其

三、移

这个“移”字,残泐严重。要恢复字形本来的面目,我们需要思考两对关系:其一是,声符“多”当中的两个“夕”,其位置如摆布;其二是,义符“禾”与声符“多”之间的空间关系怎么安排。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九成宫碑》中的“侈”字来做参照: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恭公碑》中的“移”字来做参照:

我根据上面两个字形恢复起来的“移”字,字形是这样的:

四、山

— THE END —

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九成宫碑&晋公子原创

标签: 欧阳询

更多文章

  • 9岁小朋友临摹欧阳询,专家:这只是复印机而已,并不算艺术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欧阳询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书法艺术一直都被称之为艺术瑰宝,尤其是毛笔字,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格,草书,行书,隶书等等。相信大家小学的时候,学校一定一定也有让大家学习过毛笔字,但是好像现在的学校并没有这门课程了,现在的业余课程大多成为了唱歌跳舞之类的。记得前几天一位朋友准备结婚,想要找人帮忙写一副对联,都找不到一

  • 欧阳询楷书4大用笔要领,句句实话,那层窗户纸,就这样被捅破了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欧阳询

    古人说:用笔千古不易。我们在进行书法学习时,为了表现出笔画的形态和质感,首先要掌握用笔的技巧,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关于用笔技巧方面的介绍,前人阐述的比较难懂一些。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高手总结的欧阳询楷书4大用笔要领,简单明了,那层窗户纸,就这样被捅破了。欧阳询的楷书之所以备受大家推崇,最重要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其影响之大,可以说仅次于《兰亭序》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欧阳询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品,刻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原石在陕西麟游,由于它受到历代学书者的喜爱,被捶拓的次数太多,所以原石被磨损得非常严重,已经面目全非了。这一碑石的拓本流传下来的有不少,其中以明代李琪所藏的宋拓本

  • 《书法问集》1374、自学欧阳询一年多,进步怎么就这么慢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欧阳询

    如果你自学欧阳询一年多,但觉得进步很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加速进步:深入学习欧阳询的作品:除了练习欧阳询的字体,还需要深入学习欧阳询的作品,了解他的书法风格和特点。通过分析和研究欧阳询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笔法、结构和艺术表现,进而在书写中更好地体现出欧阳询的风格。找准问题并针对性练习:仔细

  • 《书法问集》1357、假如字和欧阳询楷书一样,那么有可能获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欧阳询

    如果你的欧楷与欧阳询的楷书非常相似,这无疑是一项令人称赞的成就。然而,是否能获得书法比赛或评奖活动的奖项,涉及到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评委的标准和喜好:书法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通常会有自己的标准和喜好。他们可能注重作品的创新性、独特性、艺术性、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尽管你的作品与欧阳询的楷书相

  • 《书法问集》1371、如何区分欧阳询楷书的版本,版本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欧阳询

    区分欧阳询楷书的版本,欧阳询的楷书版本可不是某中拓本。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时代背景:欧阳询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根据时代背景可以将欧阳询楷书分为唐代作品和后世的传世作品。传世文献:有一些文献记载了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等。通过研读这些文献,可以了解欧阳询的书法特点和

  • 唐僧为何翻译《心经》?欧阳询的《心经》是伪作吗?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欧阳询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流传14种,比较流行的有鸠摩罗什和玄奘翻译的两个版本。而唐僧玄奘的《心经》版本260字,流传最广。关于《心经》的流行还有一个故事,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

  • 乾隆第11子,不走仕途爱书法,苦学赵子昂欧阳询,终成一代名家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欧阳询

    另外,贵为乾隆之后的成亲王,在学习书法方面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清朝不比现在,科技不发达,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只要你愿意,谁的字帖你都能看到。而成亲王呢,完全不必为此事担忧,皇宫内珍藏着那么多的字帖,并且都是原帖,学习起来当然方便的多了。当然了,条件再优越,如果自身不努力的话,也不可能取得书法上的成

  • 写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为何在开元钱背铸一字?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李绅

    说起李绅铸钱的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他写的《悯农》诗,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那李绅为什么要铸钱,并主张在钱的背面加铸一个汉字呢?这说来话长,与唐武宗在会昌年间推行的灭佛

  • 为啥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会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作者,后来变成了贪官,这是为什么?要说能引起全农民共鸣的的诗,莫过于《悯农》了,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字一句都无一透露出农耕社会劳动人民的艰苦,那么能写出此诗的想必作者也是一个非凡任务,其实此人名字叫李绅,他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可惜后来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