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弃妇被残忍赶出家门,刘驾写下这首诗,描写其心理,却千古流传

弃妇被残忍赶出家门,刘驾写下这首诗,描写其心理,却千古流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34:53

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古代一直是农业大国,提倡“男耕女织”,就是男人在外下地耕作,女人在家织布裁剪,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就是这么回事。

久而久之,大家仿佛认为男的在外干活重要些辛苦些,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女的只是在家辅佐一下,操持一下家务之类的,从而便形成了“男尊女卑”这类的思想。

古时,大家普遍都认为男的尊贵女的卑微,甚至连女性自己也是这样觉得,自己只能靠男人养活。古时,一个男人娶几个女人都没问题,一般大户人家的男人都是“三房四妾”。

有些大户人家则更是霸道无比,看中哪个女人直接花钱买来或者通过自己的势力权力使其成为自己的女人,不管女人有没有丈夫或情人,简直把女人当商品来交易买卖。

“公子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写得便是这样的情况;“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则更是如此,好像古时女子命运永远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都是被男人所操控。

还有最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就是女子年轻时候活力漂亮美丽,男子很高兴地娶回了家;过了些年,她慢慢失去原来的美丽漂亮,还有更多年轻漂亮的女子。男子便“喜新厌旧”,残忍地将其抛弃,赶出家门,这种情况在古时那是屡见不鲜。

晚唐有一位名叫刘驾的现实主义诗人,非常痛恨这样的情况,他还专门为那些被抛弃、被赶出家门的“弃妇”作了下面这首诗,以表达对弃妇的同情以及对负心之人的批判:

《弃妇》晚唐·刘驾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

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

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昨日惜红颜,今日畏老迟。

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自己家的车正在门前等待着自己,准备上去,内心却更悲伤。这是此诗开头,由此主人公因而悲痛欲绝展开了下的种种回忆。

见到路两旁的花开了,就好像我才稼过来那样。以过去欢快地嫁过来时,和现在悲伤地被抛弃而离开作了鲜明的对比,表明弃妇极度悲痛难过。

自己又想起来了养的那蚕已成了茧,织的绢素还在那织锦机上。自己既能养蚕,也能织绢素,体现出了既勤俭持家,也热爱劳动。到了现在,却因容颜的老去而把我抛弃。内心极度苦涩,自己并没有什么地方做错啊,却被抛弃、赶了出来,成了一名弃妇。

来的新妇人笑我的容貌,不会打扮自己,只会做些家务。诗人用了反语的手法,讽刺了那时的男人只光注重女人的容貌,不注重女人的品德品质。

男人们啊,都是之前怜惜女人,只因看中了她那美丽的容貌,现在却嫌弃我们女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容貌一天不如一天,就要将我们赶出家门、抛弃掉。

回想时来的时候媒婆为我们俩说好的百年好合的姻缘,如今想来,依旧萦绕于耳畔。但经历了种种,还有今天的被赶出了家门,成为了弃妇,我满心的痛苦应该去何人诉说?

也是之前的美好姻缘与现在的悲凉境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此时女子内心苦苦的愁闷,又找不到适合的人去诉说,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可谓是自己早已悲痛万分了吧。

综观全诗,此诗细腻描绘了一位弃妇被赶出家门的那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无微不至,由眼前看到的到心里想到的,全部都描写了出来,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极其高超的写作手法。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可女儿也免不了时间的流逝,再鲜艳的花瓣也最终摆脱不了枯萎凋谢的命运,更何况是水做的女儿们。所以,请男人们善待她们,如果爱,请深爱。不仅要爱她美丽动人的容貌,更要爱她纯真善良的内心和如水一般的骨肉。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标签: 刘驾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杜荀鹤其诗自成一体,这首《春宫怨》内含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杜荀鹤

    杜荀鹤少有壮志,据史书记载,杜氏一门三代近百口人聚居在一起,而他和他弟侄都有自己的读书堂,可见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正是为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又兼从小就萌生雄心壮志,所以奠定了其日后“致君尧舜”之志。然大唐末世,仕途阻塞,直到46岁那年,才以第八名的成绩登第。这之前,他曾游遍各地投谒,但都湮没无闻。这首《

  • 诗僧齐己最经典的一首诗,寓意深刻,内含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齐己

    齐己工于咏物。传说某年冬季,暴雪过后,齐己清晨出门,就被眼前一片白雪吸引,前方几枝报春腊梅的淡雅芳香引来报春鸟绕其欢歌不绝。此情此景,齐己深受感动,回寺庙后,就写下了这一首《早梅》《早梅》唐代: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首联诗

  • 丑女原来拥有如此美好人生,先丑后美又消失,李欣汝昙花一现

    历史人物编辑:精致女时尚标签:李欣

    导语:李欣汝起点那么高,为什么不红?李欣汝的长相还是很有特色的。她的眼睛是眼角上扬中间较宽的的杏眼。她的眉毛呈柳叶形状而且比较粗。而她的嘴唇长得也是不厚不薄,有点像花瓣。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鼻子鼻头比较尖,而且向前突出,影响了美感。李欣汝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她换上古装有一种特别的古典气质。这大概是因为她

  • 李欣上位后,华润置地扩编5833人

    历史人物编辑:房财经标签:李欣

    房财经网 3月29日,华润置地公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中,收入2070.61亿元,同比下降2.41%;毛利542.91亿元,同比下降5.09%;毛利率26.22%,2021年为26.97%。净利润323.7亿元,较上年373.95亿元,下降13.44%;归母净利润280.91亿元,较上年324.01

  • 华润置地项目质量与销售频受质疑,李欣压力山大

    历史人物编辑:互联网分析师于斌标签:李欣

    编辑 | 虞尔湖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时至2023年,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褪去,随着国家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落地,国内经济回暖,很多行业也逐渐复苏。不过,房地产行业似乎显得有些积重难返,至今难言已经恢复元气。而对于龙头企业华润置地而言,除了行业依然不够景气外,现在也是其多事之秋。例如,4月

  • 人面不知何处去,崔护题诗的地方,桃花又开了

    历史人物编辑:武侠一芬芳标签:崔护

    ‬西安有个长安县长安是很多中国人的盛世记忆,一种符号式的存在。西安有个长安区,现在虽然已经和城六区融为一体,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西安人提起来,依然会说长安县,俨然不同的存在。但长安县还真是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地方。‬那个叫王莽的村子,桃花很有名周末,天气好,出去走走,去山里,是很多人的选择。环山

  • 才子崔护进京赶考,与一女子一见钟情,2年后凭一首诗抱得美人归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崔护

    唐中和年间,才子崔护在长安南郊一户人家的大门上即兴题诗一首,结果险些害得这家姑娘丧命。这天,崔护进京赶考。正值暮春时节,他走得口干舌燥,鼻窍生烟,可周围没有一个喝水歇脚的地儿。正寻思着上哪里讨碗水喝时,忽一抬头,望见前方桃花丛中有户人家,于是快步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是位姑娘,她面若桃花,肤如凝脂。崔护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读崔护《题都城南庄》有感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崔护

    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相遇,使得崔护怀想了整个春夏秋冬,可是来年又是桃花盛开,伊人却已不在,物是人非事事休,过去的一切都已化作江河远去,从此不复来处。虽然只是寥寥四句短诗,但每一句都仿佛一段美好的故事,让故事中的人从此沉湎于想念中难以自拔。诗人误入那座桃花源,偶然遇见了那个令他思念了整个春夏的女子,一年

  • 崔颢没想到,一首《黄鹤楼》被武汉人塑造了不同传奇:晴川桥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漫漫的旅行标签:崔颢

    “青川历过汉阳树,芳草有茂鹦鹉岛”。触手可及。崔浩可能没有想到,他的一首《黄鹤楼》让李白为之停笔,并盛赞“眼前有景,崔浩却在这里作诗”。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写下这首诗九百多年后,一座名为“晴川”的亭子矗立在长江之滨;1300多年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也出现了一座名为“晴川”的桥。“晴川”二字真

  •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达到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崔颢

    在文化圈有一句名言叫“文无第一”,对于如浩瀚烟波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此话不无道理。像那唐诗宋词,每一行都能晕染满纸烟霞,每一句都能飞出冰河铁马;再像那散丽骈偶,人生智慧由此启迪,豁达情怀因此遄兴。每一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风华绝代之处。然而不幸地是,“文无第一”这种事儿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