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古代一直是农业大国,提倡“男耕女织”,就是男人在外下地耕作,女人在家织布裁剪,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就是这么回事。
久而久之,大家仿佛认为男的在外干活重要些辛苦些,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女的只是在家辅佐一下,操持一下家务之类的,从而便形成了“男尊女卑”这类的思想。
古时,大家普遍都认为男的尊贵女的卑微,甚至连女性自己也是这样觉得,自己只能靠男人养活。古时,一个男人娶几个女人都没问题,一般大户人家的男人都是“三房四妾”。
有些大户人家则更是霸道无比,看中哪个女人直接花钱买来或者通过自己的势力权力使其成为自己的女人,不管女人有没有丈夫或情人,简直把女人当商品来交易买卖。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写得便是这样的情况;“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则更是如此,好像古时女子命运永远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都是被男人所操控。
还有最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就是女子年轻时候活力漂亮美丽,男子很高兴地娶回了家;过了些年,她慢慢失去原来的美丽漂亮,还有更多年轻漂亮的女子。男子便“喜新厌旧”,残忍地将其抛弃,赶出家门,这种情况在古时那是屡见不鲜。
晚唐有一位名叫刘驾的现实主义诗人,非常痛恨这样的情况,他还专门为那些被抛弃、被赶出家门的“弃妇”作了下面这首诗,以表达对弃妇的同情以及对负心之人的批判:
《弃妇》晚唐·刘驾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
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
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昨日惜红颜,今日畏老迟。
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自己家的车正在门前等待着自己,准备上去,内心却更悲伤。这是此诗开头,由此主人公因而悲痛欲绝展开了下文的种种回忆。
见到路两旁的花开了,就好像我才稼过来那样。以过去欢快地嫁过来时,和现在悲伤地被抛弃而离开作了鲜明的对比,表明弃妇极度悲痛难过。
自己又想起来了养的那蚕已成了茧,织的绢素还在那织锦机上。自己既能养蚕,也能织绢素,体现出了既勤俭持家,也热爱劳动。到了现在,却因容颜的老去而把我抛弃。内心极度苦涩,自己并没有什么地方做错啊,却被抛弃、赶了出来,成了一名弃妇。
来的新妇人笑我的容貌,不会打扮自己,只会做些家务。诗人用了反语的手法,讽刺了那时的男人只光注重女人的容貌,不注重女人的品德品质。
男人们啊,都是之前怜惜女人,只因看中了她那美丽的容貌,现在却嫌弃我们女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容貌一天不如一天,就要将我们赶出家门、抛弃掉。
回想时来的时候媒婆为我们俩说好的百年好合的姻缘,如今想来,依旧萦绕于耳畔。但经历了种种,还有今天的被赶出了家门,成为了弃妇,我满心的痛苦应该去向何人诉说?
也是之前的美好姻缘与现在的悲凉境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此时女子内心苦苦的愁闷,又找不到适合的人去诉说,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可谓是自己早已悲痛万分了吧。
综观全诗,此诗细腻描绘了一位弃妇被赶出家门的那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无微不至,由眼前看到的到心里想到的,全部都描写了出来,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极其高超的写作手法。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可女儿也免不了时间的流逝,再鲜艳的花瓣也最终摆脱不了枯萎凋谢的命运,更何况是水做的女儿们。所以,请男人们善待她们,如果爱,请深爱。不仅要爱她美丽动人的容貌,更要爱她纯真善良的内心和如水一般的骨肉。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