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僧齐己最经典的一首诗,寓意深刻,内含千古名句!

诗僧齐己最经典的一首诗,寓意深刻,内含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三农生活阿远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3/12/4 18:21:27

齐己工于咏物。传说某年冬季,暴雪过后,齐己清晨出门,就被眼前一片白雪吸引,前方几枝报春腊梅的淡雅芳香引来报春鸟绕其欢歌不绝。此情此景,齐己深受感动,回寺庙后,就写下了这一首《早梅》

《早梅》

唐代: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首联诗人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写梅花在大地冰封,万木凋零的环境中,仍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欲折”一词生动地刻画了万木不堪承受风雪摧残即将被摧折的体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的环境下,梅花却独自吸取地下的暖气,萌芽含蕾,孕育了生命的复苏,“孤”“独”二字更衬托出寒梅在严寒风雪中与众不同的特性。

颔联是全诗的诗眼,数百年来被传诵为佳句。“前村深雪里”,嵌入一个“深”字,透出天寒地冻的时节,为“傲梅早开”做了铺垫,“昨夜”则从时间上衬托出梅花的神速,一夜之间,梅花乍开也暗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这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昨夜一枝开”的“一”字运用的更是传神之笔,虽然说梅少,却准确表达早梅之“早”的特点,其中对梅花凌寒独开特质的赞赏又溢于言表,透露出诗人对清新明丽春光和恬淡自然生活的由衷往。

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是从正面描绘了寒梅的芳香与姿容。“递”字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内蕴清幽,发出醉人的幽香,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窥素艳”,是说梅花从素朴淡雅中显出的鲜艳美丽竟然引得鸟儿也来窥视,由此可见梅花是等的受欢迎。

尾联展望未来。“应律”,与岁时节令相符。律本指乐律,《吕氏春秋》始将音律对应十二个月。“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此句是说,如果明年按时开花,一定会先开到望春台来,艳压群芳。同时也暗含诗人在当时科举失利,怀才不遇的境况下,希望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雄心壮志尽在其中。

《早梅》整首诗,语言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蓄地笔韵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格和素丽的风韵,生动细腻地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梅,是春天的象征,是生命坚韧美丽的象征。诗人寒梅雪夜绽放,风递幽香,在严冬引发生命律动,生动而富有情趣,表现了诗人不畏权势所屈,不媚俗流的傲然风骨。

标签: 齐己

更多文章

  • 丑女原来拥有如此美好人生,先丑后美又消失,李欣汝昙花一现

    历史人物编辑:精致女时尚标签:李欣

    导语:李欣汝起点那么高,为什么不红?李欣汝的长相还是很有特色的。她的眼睛是眼角上扬中间较宽的的杏眼。她的眉毛呈柳叶形状而且比较粗。而她的嘴唇长得也是不厚不薄,有点像花瓣。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鼻子鼻头比较尖,而且向前突出,影响了美感。李欣汝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她换上古装有一种特别的古典气质。这大概是因为她

  • 李欣上位后,华润置地扩编5833人

    历史人物编辑:房财经标签:李欣

    房财经网 3月29日,华润置地公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中,收入2070.61亿元,同比下降2.41%;毛利542.91亿元,同比下降5.09%;毛利率26.22%,2021年为26.97%。净利润323.7亿元,较上年373.95亿元,下降13.44%;归母净利润280.91亿元,较上年324.01

  • 华润置地项目质量与销售频受质疑,李欣压力山大

    历史人物编辑:互联网分析师于斌标签:李欣

    编辑 | 虞尔湖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时至2023年,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褪去,随着国家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落地,国内经济回暖,很多行业也逐渐复苏。不过,房地产行业似乎显得有些积重难返,至今难言已经恢复元气。而对于龙头企业华润置地而言,除了行业依然不够景气外,现在也是其多事之秋。例如,4月

  • 人面不知何处去,崔护题诗的地方,桃花又开了

    历史人物编辑:武侠一芬芳标签:崔护

    ‬西安有个长安县长安是很多中国人的盛世记忆,一种符号式的存在。西安有个长安区,现在虽然已经和城六区融为一体,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西安人提起来,依然会说长安县,俨然不同的存在。但长安县还真是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地方。‬那个叫王莽的村子,桃花很有名周末,天气好,出去走走,去山里,是很多人的选择。环山

  • 才子崔护进京赶考,与一女子一见钟情,2年后凭一首诗抱得美人归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崔护

    唐中和年间,才子崔护在长安南郊一户人家的大门上即兴题诗一首,结果险些害得这家姑娘丧命。这天,崔护进京赶考。正值暮春时节,他走得口干舌燥,鼻窍生烟,可周围没有一个喝水歇脚的地儿。正寻思着上哪里讨碗水喝时,忽一抬头,望见前方桃花丛中有户人家,于是快步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是位姑娘,她面若桃花,肤如凝脂。崔护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读崔护《题都城南庄》有感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崔护

    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相遇,使得崔护怀想了整个春夏秋冬,可是来年又是桃花盛开,伊人却已不在,物是人非事事休,过去的一切都已化作江河远去,从此不复来处。虽然只是寥寥四句短诗,但每一句都仿佛一段美好的故事,让故事中的人从此沉湎于想念中难以自拔。诗人误入那座桃花源,偶然遇见了那个令他思念了整个春夏的女子,一年

  • 崔颢没想到,一首《黄鹤楼》被武汉人塑造了不同传奇:晴川桥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漫漫的旅行标签:崔颢

    “青川历过汉阳树,芳草有茂鹦鹉岛”。触手可及。崔浩可能没有想到,他的一首《黄鹤楼》让李白为之停笔,并盛赞“眼前有景,崔浩却在这里作诗”。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写下这首诗九百多年后,一座名为“晴川”的亭子矗立在长江之滨;1300多年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也出现了一座名为“晴川”的桥。“晴川”二字真

  •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达到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崔颢

    在文化圈有一句名言叫“文无第一”,对于如浩瀚烟波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此话不无道理。像那唐诗宋词,每一行都能晕染满纸烟霞,每一句都能飞出冰河铁马;再像那散丽骈偶,人生智慧由此启迪,豁达情怀因此遄兴。每一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风华绝代之处。然而不幸地是,“文无第一”这种事儿只能

  • 谁是七律第一?单项冠军崔颢,全能冠军杜甫,最具流量奖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崔颢

    说起诗词艺术,公认的是唐代水平最高的。唐诗中七律被称为最精巧完美体式,被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历史岁月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品,在我国七律诗中到底谁是七律第一呢?历代诸多评论家中,崔颢 《黄鹤楼》被认为是七律第一,大部分时间占据头把交椅。按照七律诗体的标准,这首诗格律不是那么严谨,但是气势磅礴,意境深

  • 唐朝这三位诗人(崔颢、李绅和元稹)为何为后世所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崔颢

    作者:阿赖耶识幼时背诵的唐诗,沉醉于诗词的世界里,长大后去看那一段历史,原来人品和才能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一)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崔颢的《黄鹤楼》,而崔颢凭借着这一首诗,流传千年。而崔颢此人出身唐朝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在崔颢51年的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