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颢没想到,一首《黄鹤楼》被武汉人塑造了不同传奇:晴川桥之旅

崔颢没想到,一首《黄鹤楼》被武汉人塑造了不同传奇:晴川桥之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漫漫的旅行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3/12/24 3:17:10

“青川历过汉阳树,芳草有茂鹦鹉岛”。触手可及。

崔浩可能没有想到,他的一首《黄鹤楼》让白为之停笔,并盛赞“眼前有景,崔浩却在这里作诗”。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写下这首诗九百多年后,一座名为“晴川”的亭子矗立在长江之滨;

1300多年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也出现了一座名为“晴川”的桥。

“晴川”二字真美,无论是晴川阁还是晴川桥,在磅礴的江河之上,在雄伟的城池,在波涛汹涌的天空下,仿佛有一朵碧莲,一片荷叶,包容着往事风雨。

现在的现代的。

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晴川阁是汉阳最值得一游的地方,但离晴川阁不远的晴川桥可以说是武汉所有桥梁中最“优雅”的桥。

3500多年来,荆楚大地发生了无穷无尽的变化。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武汉,之所以如此繁荣、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它的质感强,而桥梁是武汉最挺拔的脊梁。

据了解,武汉因桥梁众多而被誉为“桥都”,也被称为“桥梁博物馆”。

长江穿城而过,汉江绕城而过。

千百年来,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武汉“两河三镇”的城市格局,留下了“中华第一角”的南岸嘴。

南岸嘴,被誉为“中华第一角”,是长江与汉江汇合形成的冲击带,是一个天然的弧形区域。

老武汉人称它为“城市之眼”、“长江之心”。

在这里,晴川大桥也仿佛一只眼睛,让这座城市如梦似幻。崔浩的诗词穿梭古今。

汉江上,长江畔,江水日夜奔腾,带来不一样的日出月落,风云变幻。武汉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一段都市传奇。

连接汉口纪家嘴和汉阳南安嘴的青川大桥是武汉第三座汉江公路大桥(据说是第四座,请科普一下),又称“江汉三桥”。

大桥全长989.75米,主跨302.93米,上跨280米。是一座跨江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

但这座桥最美的画面是在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时,它在汉江上划出一道弧线,犹如夜晚的一道彩虹,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夜色,又名“彩虹桥”。

青川大桥虽不如长江大桥雄伟,犹如一条横卧长江的巨龙,但也不如它渺小。

长江虽湍急,汉江亦滚滚。青川大桥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证明在诗意的名字下,其优美的造型有着极为奔放的个性。

在武汉,无论是人还是物,就连气候也是如此豪迈。青川大桥是武汉城市环境创新的重要品牌之一。

始建于1997年12月20日,2000年底竣工,是城市观光不可错过的建筑之一。

从汉阳到青川桥,可以直达汉口市区,古老的龙庙就在眼前。

它的建成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南岸嘴、汉正街、六渡桥等老城区的面貌,而且对汉正街、六渡桥商圈的经济流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促进了桂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

积极的影响。

标签: 崔颢

更多文章

  •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达到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崔颢

    在文化圈有一句名言叫“文无第一”,对于如浩瀚烟波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此话不无道理。像那唐诗宋词,每一行都能晕染满纸烟霞,每一句都能飞出冰河铁马;再像那散丽骈偶,人生智慧由此启迪,豁达情怀因此遄兴。每一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风华绝代之处。然而不幸地是,“文无第一”这种事儿只能

  • 谁是七律第一?单项冠军崔颢,全能冠军杜甫,最具流量奖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崔颢

    说起诗词艺术,公认的是唐代水平最高的。唐诗中七律被称为最精巧完美体式,被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历史岁月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品,在我国七律诗中到底谁是七律第一呢?历代诸多评论家中,崔颢 《黄鹤楼》被认为是七律第一,大部分时间占据头把交椅。按照七律诗体的标准,这首诗格律不是那么严谨,但是气势磅礴,意境深

  • 唐朝这三位诗人(崔颢、李绅和元稹)为何为后世所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崔颢

    作者:阿赖耶识幼时背诵的唐诗,沉醉于诗词的世界里,长大后去看那一段历史,原来人品和才能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一)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崔颢的《黄鹤楼》,而崔颢凭借着这一首诗,流传千年。而崔颢此人出身唐朝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在崔颢51年的生涯中

  • 崔颢的《黄鹤楼》连“诗仙”李白都叹为观止,不愧为七律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崔颢

    唐朝是我们国家诗歌大繁荣的时期,整个诗坛星光熠熠,其中影响最大的诗人当首推“诗仙”李白,但是就算才如李白面对崔顥写的《黄鹤楼》也只能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自叹不如。那么崔颢的这首让李白都自叹不如的诗歌到底有什么神奇魅力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全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 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自打脸?不打防疫针,未必不出天花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崔颢

    鲁迅最有意思的两首诗,都是借用古人的诗这个坛子,装入新酒。第一首我前面跟大家一起欣赏过了,就是《替豆萁伸冤》,当时影响很大。后来郭沫若也写了一首类似的词,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遭到不少人痛骂。今天跟大家欣赏他的一首被称为有杂文力道的诗,诗题直接就是《剥崔颢黄鹤楼诗》,全诗如下: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

  • 陆上女神陈靖姑:被誉为“妇女儿童保护神”,与妈祖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陈靖姑

    神是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非常少,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往往只能被迫承受,毫无反抗之力,他们就给自己创造出了一个能够保佑平安的神,把希望寄托在神上面。在福建就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女神,一个专门保护海面的平安,一个专门保护陆地的平安,前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她的名号,她就是妈祖。后者的名

  • 元稹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妻子韦丛,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韦丛

    如果要说唐朝众多的诗人中谁最为风流?相信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来,那便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元稹,关于他的风流爱情故事,可谓是比比皆是,据说他在还很年轻的时候便是在一座寺庙里认识了崔莺莺,两个一见之下便暗生情愫,不过后来这段恋情也不了了之,元稹为此还在二十多年后写过一首《春晓》来纪

  •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思念亡妻韦丛,写下一首词,传唱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遥山书雁标签:韦丛

    那年的元稹,只是一个秘书省的校书郎,位卑俸少。“谢公最小偏怜女”,那年的她,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千金,却走出自己富贵的生活,未曾去想过“自嫁黔娄百事乖”,也并未嫌他穷途潦倒,无怨无悔地走进了他的生活,勤劳贤惠在他的左右,不以千金小姐自恃。他知道,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一切的爱恋与感激

  • 元稹虽然比较多情,但他写给爱妻韦丛的这首诗,却是极为深情!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韦丛

    元稹虽然很多人对他比较反感,认为他就是一位滥情的诗人,虽然表面上看似很深情,每当写好了一首极为感人的爱情诗后,立马又去追求另外一位女子,这也使得很多对于认为,他根本就是专情,只是比较滥情而已。其实无论怎么去评价他的爱情,但是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却是同样的能够感受得出来元稹应当说,还是比较的深情,如果不

  • 戎昱见和亲盛行,写下一首五律进行讽刺,没想到得到唐宪宗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戎昱

    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亲”政策长盛不衰。据史书记载,第一次和亲发生在周襄王时期。周襄王想要伐郑,于是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一同伐郑。此后几千年,和亲之事便常见于史书。汉初刘邦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和亲之举。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实力大减,和亲的举措也越来越多,肃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