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达到目的!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达到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冠华 访问量:2875 更新时间:2024/1/23 17:50:21

在文化圈有一句名言叫“文无第一”,对于如浩瀚烟波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此话不无道理。像那唐诗宋词,每一行都能晕染满纸烟霞,每一句都能飞出冰河铁马;再像那散丽骈偶,人生智慧由此迪,豁达情怀因此遄兴。每一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风华绝代之处。

然而不幸地是,“文无第一”这种事儿只能发生在读者身上,对于辛勤耕耘的原作者而言,写出的作品能与大家媲美甚至超越大家,那必然是至高的艺术追求。恰好李白就有这样深刻而又畅快的经历!

在《全唐诗》中,崔颢的《黄鹤楼》始终以“唐人七律第一”的记录保持至今,不仅唐人对此诗赞誉极高,就连当代的超级计算机都对其无比偏爱!据诗词爱好者的大数据统计,按照古文典籍、名家评点、论文频率等多方面的统计,《黄鹤楼》在近五万首诗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而且分数远超第二名。下面再次欣赏一下这首唐人第一。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固然这首诗相当有名,但位于武汉的名胜古迹黄鹤楼本身名气也不小,李白就曾赴黄鹤楼游览。李白有个十分风雅的习惯,那就是每到一处风景,都要留下一点墨宝,面对如此雄伟的黄鹤楼,李白当然要倾吐一番了。

然而李白却发现,崔颢写的《黄鹤楼》已早早刻在了显眼位置,这下诗仙可气坏了,天才怎能容忍满腔才情被人践踏?相传李白曾留下一首打油诗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无功而返,这绝对不行!为此李白一共写下了三首诗,全部与黄鹤楼有关联,接下来小解一一贴出。其一《金陵凤凰台》,别看凤凰台是在南京,其实这是李白为能与黄鹤楼媲美而作,写作时间就在他辞行武汉之后。

《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中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也是很多诗词爱好者张口就来的挂嘴之句。不过李白此诗未免有模仿崔颢之嫌,比如最后三字“使人愁”就是完全拷贝的,但是在立意与情境上,李白的愁更加高级!

其二:《黄鹤楼送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更是风靡各大语文教材,自小学就开始背诵,堪称妇孺皆知。很明显,这首诗是李白就崔颢之于黄鹤楼而写下的,不过在流传度上比《黄鹤楼》更广,而在意境上,李白虽为言一字“苦”、一点“愁”,而孤独寂寥的情绪就扑面而来,称其胜过崔颢还算合理。

其三:《鹦鹉洲》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题目直接引用鹦鹉洲,内容紧贴此地展开,李白可能是要以专注细节而击败对手吧。这首诗的名气不大,其中也无经典之句,不过仔细品读之下,还是能感受到太白的孤独的。通读之后,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待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奋起直追呢?

参考书目:《全唐诗》

标签: 崔颢

更多文章

  • 谁是七律第一?单项冠军崔颢,全能冠军杜甫,最具流量奖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崔颢

    说起诗词艺术,公认的是唐代水平最高的。唐诗中七律被称为最精巧完美体式,被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历史岁月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品,在我国七律诗中到底谁是七律第一呢?历代诸多评论家中,崔颢 《黄鹤楼》被认为是七律第一,大部分时间占据头把交椅。按照七律诗体的标准,这首诗格律不是那么严谨,但是气势磅礴,意境深

  • 唐朝这三位诗人(崔颢、李绅和元稹)为何为后世所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崔颢

    作者:阿赖耶识幼时背诵的唐诗,沉醉于诗词的世界里,长大后去看那一段历史,原来人品和才能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一)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崔颢的《黄鹤楼》,而崔颢凭借着这一首诗,流传千年。而崔颢此人出身唐朝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在崔颢51年的生涯中

  • 崔颢的《黄鹤楼》连“诗仙”李白都叹为观止,不愧为七律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崔颢

    唐朝是我们国家诗歌大繁荣的时期,整个诗坛星光熠熠,其中影响最大的诗人当首推“诗仙”李白,但是就算才如李白面对崔顥写的《黄鹤楼》也只能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自叹不如。那么崔颢的这首让李白都自叹不如的诗歌到底有什么神奇魅力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全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 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自打脸?不打防疫针,未必不出天花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崔颢

    鲁迅最有意思的两首诗,都是借用古人的诗这个坛子,装入新酒。第一首我前面跟大家一起欣赏过了,就是《替豆萁伸冤》,当时影响很大。后来郭沫若也写了一首类似的词,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遭到不少人痛骂。今天跟大家欣赏他的一首被称为有杂文力道的诗,诗题直接就是《剥崔颢黄鹤楼诗》,全诗如下: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

  • 陆上女神陈靖姑:被誉为“妇女儿童保护神”,与妈祖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陈靖姑

    神是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非常少,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往往只能被迫承受,毫无反抗之力,他们就给自己创造出了一个能够保佑平安的神,把希望寄托在神上面。在福建就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女神,一个专门保护海面的平安,一个专门保护陆地的平安,前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她的名号,她就是妈祖。后者的名

  • 元稹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妻子韦丛,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韦丛

    如果要说唐朝众多的诗人中谁最为风流?相信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来,那便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元稹,关于他的风流爱情故事,可谓是比比皆是,据说他在还很年轻的时候便是在一座寺庙里认识了崔莺莺,两个一见之下便暗生情愫,不过后来这段恋情也不了了之,元稹为此还在二十多年后写过一首《春晓》来纪

  •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思念亡妻韦丛,写下一首词,传唱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遥山书雁标签:韦丛

    那年的元稹,只是一个秘书省的校书郎,位卑俸少。“谢公最小偏怜女”,那年的她,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千金,却走出自己富贵的生活,未曾去想过“自嫁黔娄百事乖”,也并未嫌他穷途潦倒,无怨无悔地走进了他的生活,勤劳贤惠在他的左右,不以千金小姐自恃。他知道,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一切的爱恋与感激

  • 元稹虽然比较多情,但他写给爱妻韦丛的这首诗,却是极为深情!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韦丛

    元稹虽然很多人对他比较反感,认为他就是一位滥情的诗人,虽然表面上看似很深情,每当写好了一首极为感人的爱情诗后,立马又去追求另外一位女子,这也使得很多对于认为,他根本就是专情,只是比较滥情而已。其实无论怎么去评价他的爱情,但是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却是同样的能够感受得出来元稹应当说,还是比较的深情,如果不

  • 戎昱见和亲盛行,写下一首五律进行讽刺,没想到得到唐宪宗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戎昱

    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亲”政策长盛不衰。据史书记载,第一次和亲发生在周襄王时期。周襄王想要伐郑,于是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一同伐郑。此后几千年,和亲之事便常见于史书。汉初刘邦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和亲之举。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实力大减,和亲的举措也越来越多,肃宗李

  • 晚唐诗人方干故里与“严子陵钓台”所在地,这个河湾太美,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时代树暴走V标签:方干

    芦茨湾处峡谷、平湖、孤屿、悬崖、瀑布、奇松于一身,既有山水和谐,山势峻峭,水色澄碧,山居民风,渔村风情等特色,景色十分迷人;晚唐诗人方干故里与“严子陵钓台”隔江相望,著名的旅游景点“江南龙门湾”、“白云源”风景区使您流连忘返。芦茨村汇集了鸬鹚老街、芦茨风情小镇和盘山石壁等风景。其中,鸬鹚老街和芦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