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宋“万里长城”-檀道济

刘宋“万里长城”-檀道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搞笑的哈皮哥 访问量:255 更新时间:2024/1/23 9:27:53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刘宋的建立者,刘寄奴,当年挥师北上而战无不胜,诚然离不开刘裕的文治武功,但是麾下那些名将的光芒,也注定无法被掩埋,比如王镇恶(前秦王猛之子),比如那位战功赫赫却功高震主而死的檀道济,自号刘宋万里长城,笑刘义隆自毁长城,果然之后刘宋进入守势,刘义隆后悔不已,而这位名将,又有着怎样辉煌的一生呢?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因为父母早亡而跟随哥哥长大,对哥哥嫂子很孝敬,而且从小就透露出一种重视礼数的样子,很严肃。404年,跟随两个哥哥投奔了名声在外的刘裕,当时刘裕以为刘牢之报仇的名义起兵,很多人跟随,攻克荆州后檀道济因为有功而将军参事,后来在平定地方割据势力过程中再次立功而让重视人才的刘裕注视到,转任南阳太守,后来刘裕分封功臣(跟随自己起兵的将领),檀道济被封为县侯,之后的卢循起兵(孙恩的旧部),檀道济更是大显神威,先后击破了郭寄生,苟林等人,而且每次作战都能身先士卒,又能够协调麾下文武的关系,所以贤能之名开始传播,之后又打败了徐道覆,被封为安远护军,而且刘裕进行了改革,檀道济这样出身不是很好的人也有了爵位(之前的五等县候晋升四等),可以说是寒门贵子的典范,之后跟随刘裕的儿子刘义符作战,在其麾下担任司马,一路兢兢业业而让刘裕甚为满意(给儿子留人才),同时也是锻炼檀道济,毕竟人才在哪里都会发光,之后檀道济又参加了平定荆州的战役,讨伐司马休之,可以说是积累了丰富的战功,后来刘裕北伐,檀道济更是作为其中一路主将,和王镇恶等人一起进军,可见刘裕对他的重视。416年,檀道济从淝水出发,随后一路北上,向许昌进发,途中大多都不战而降,就算有抵抗也不过是以卵击石,更是在许昌之战中指挥得法,不仅攻克许昌,更是消灭了敌军很多有生力量,俘虏了敌军两位主将;之后继续北上,途中很少遇到抵抗,衮州刺史投降,随后攻克洛阳,途中遇到投降的四千多人,有人建议直接屠杀,檀道济则认为,百姓是无辜的,于是放他们回家,因此赢得了民心拥护,迅速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之后跟随其他军队一起进攻潼关,攻克长安。之后担任了镇虏将军,作为刘义符的心腹不断升迁,而且避免了和王镇恶等人一样陷入内斗,最终安然撤回了健康,这就是有人支持的好处。后来刘裕称帝,檀道济摇身一变就成了开国功臣,被封为县公(留给刘义符晋升,不然封无可封),之后檀道济不断被委以重任,更是担任了四镇之一的镇北将军,国之柱石。之后刘裕更是床上托孤,任命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助刘义符,后来刘义符的所作所为让很多朝臣不满,要废除他,檀道济镇定自若的指挥了这次事件,更是在刘义隆没来的时候稳定局势,因此文帝登基后册封他为武陵郡公。

刘义隆是个比较激进的皇帝,一直想着北伐,431年,和北魏在黄河一带拉锯着,双方互有胜负,在洛阳的金墉,虎牢被攻克,滑台被威胁的时候,檀道济临危受命带兵出征北伐,在到达寿张后和北魏相遇,大破之,之后转战高粱亭,阵斩敌军主将,再次大获全胜,之后进军济水,前后奋战二十多天,大战十几张而最终寡不敌众,但是檀道济无愧名将之称,带领军队在历城逼退了北魏军队,之后还朝而被封为司空,镇守寻阳。但是这时候的檀道济已经不能和当年相比了,刘义隆本来就一直忌惮他,作为开国功臣,两朝老臣,更是军功显赫,手握军权,威胁太大,因此北伐的一开始就被想过用他,后来战事失利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无奈之举。之后刘义隆身体不好,自然想想着谋划身后事,这时候的檀道济威望过高,而且几个儿子都有才气,可以说是朝廷“心腹大患”,毕竟有兵有声望,还有继承人,妥妥有了造反的资本,何况谢诲之前车之鉴,让刘义隆不禁有些犹豫,毕竟主弱臣强,对刘宋江山威胁太大了。后来435年,刘义隆病重,檀道济就被召唤入京,436年,刘义隆再次大病,这时候就有些害怕了,直接把檀道济逮捕而关进牢狱审问,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诏书上说他和谢诲关系不错,肯定协同了谢诲的谋反,更是骄傲自大,罔顾先帝(刘裕)的恩宠和信任,总之林林总总罗列了很多原因,而核心只有一点,就是你威胁到了江山的延续,之后把他的儿子,侄子等亲信八人抓捕后处死,更是秘密派出心腹臣子去处理檀道济的亲信,毕竟执掌军队多年,党羽无数,只能是斩草除根,于是很多军中有本事的人都被牵连,檀道济被捕的时候生气的把帽子摔倒地上,说他们“自毁万里长城”,确实所言非虚。后来刘义隆一直都怨恨檀道济,还一直给人家泼脏水,甚至在檀道济死后多年,还把河南重镇丢失怪罪给他,也是厉害了。由于朝廷舆论引导,这位国之重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叛逆,作为反面教材,直到多年后国难思良将,孝武帝才恢复了他的名誉,可惜那又有什么用呢?斯人已逝,谁又能挽救刘宋呢?

檀道济作为寒门子弟(九品中下三品),能够一跃成为大将军,离不开刘裕的改革和看重,因此他对刘裕很是佩服和忠心,可惜他很早就被打上了刘义符一派的标记,所以刘义隆对他一直有意见,后来更是因为怀疑他养寇自重,又怀疑他心怀不轨而把他干掉,只能说一切都依附于政治,而这位功名显赫的将军,最后死于自己人之手,而北魏拍手称快,可惜,可惜!

标签: 檀道济

更多文章

  • 弱不禁风一老将,屡败北魏胡狼兵 南梁名将韦睿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韦睿

    韦睿 (442年-520年9月20日),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出身望族门,少年以孝始名闻。初仕雍州主簿职,为官清正身自廉。南齐末年避祸乱,重回故乡守上庸。追随萧衍灭南齐,辅佐萧衍成梁帝。立国有功拜廷尉,封赏爵位都梁子。六十三岁始领兵,豫州击败北

  • 军事家韦睿,怎样带兵解钟离之围,展现军事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韦睿

    姚察曾言道:“韦睿起上庸以附义,其地比惔则薄,及合肥、邵阳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在当初南梁政权建立之时,这韦睿虽然并没能在战场上展露自己的出色才华,但他却坐镇后方,使得梁武帝无后顾之忧。面对南梁方面势力范围不断的扩大,北魏方面自然也不会做视不管,其中钟山王等人集结大量军队,对钟离发起围

  • 战时金戈铁马,闲时酒色双全 洒脱奔放行一生 南梁名将曹景宗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曹景宗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南梁新野曹景宗,世出将门为名将。幼善骑射喜围猎,少以胆勇闻乡里。初随显达伐北魏,奇兵两千破万敌。后辅萧衍建南梁,功进平西大将军。获封竟陵县侯爵,南梁开国一功勋。钟离汇合韦睿军,齐心协力败魏军。此战歼敌二十万,南

  • 给五胡十六国收官的北魏,原本只是给慕容家打工的?拓跋珪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拓跋珪

    五胡十六国,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不过没关系,有前秦和北魏这两位大佬给他们收官,也算是稍微能捋清楚点头绪了。前秦第一次一统北方,消灭了各路诸侯。可惜前秦天王苻坚不争气啊,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结果刚刚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这就要靠北魏来二次收场了。一、北魏是咋来的呢?这还要从它的前身代国说起。五

  • 雄主拓跋珪15岁就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为何会被儿子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拓跋珪

    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是北魏的建立者,从功绩方面来说,的确算是一代雄主。但是这位丰功伟绩的君王,年纪大了之后就开始作妖,刚愎自用猜忌臣子,对兄弟手足们也非常不怎么样,对于朝政也愈发的荒废。天赐六年,他的儿子拓跋绍发动宫变,拓跋珪遇刺驾崩,不到四十岁。要说也是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弑君弑父的

  • 拓跋珪提着1杯毒酒对刘贵人说:爱妃,喝下去,你儿子就是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拓跋珪

    公元409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提着1杯毒酒,进了刘贵人的寝殿。他一脸严肃地说:“爱妃,喝下这杯毒酒,你儿子就是太子!”刘贵人立刻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哭诉:“陛下,饶臣妾一命!大不了,您废了我!”谁知,拓跋珪不为所动,将毒酒灌了下去。拓跋珪本是十六国时期代国的皇族,代国覆灭后,他随母亲荷兰氏寄居于匈

  • 为何拓跋珪要娶亲生母亲的妹妹为妻?真不是垂涎小姨美色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拓跋珪

    谈秦说汉(426)为何拓跋珪要娶亲生母亲的妹妹为妻?真不是垂涎小姨美色这么简单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娶姨母这事按中原之礼仪来讲,是属于乱伦,甚至是大逆不道,但相对于当初连文字都不曾产生的鲜卑人来讲就不是个事,没啥大惊小怪的。按照正史的说法,拓跋珪是贪恋生母之妹妹的美色而娶之,实则是政治联姻。早期的鲜卑

  • 血战参合陂:后燕慕容垂和北魏拓跋珪强强对决,为何会遭遇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拓跋珪

    与拓跋珪历经重重苦难方才复国,且刚复国就面临灭国之灾相比,慕容垂复国的难度可谓是易如反掌。 慕容垂出自历史同样源远流长的鲜卑慕容部。三国时代,拓跋部迁居漠南,慕容部迁居辽西,在同一时期和中原王朝开始打交道。和拓跋部相比,慕容部接受汉化的时间较早,汉化的程度也较深,慕容垂的爷爷慕容廆在西晋末年称霸辽东

  • 慕容垂是不是为拓跋珪在乱世中崛起帮了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看我型穿搭标签:拓跋珪

    想当初,前秦帝国征服了拓跋部之后,通过扶植两大匈奴部族(刘卫辰、刘库仁)的方式,来压制各大鲜卑部族(拓跋部、贺兰部),在长城以北地区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坚自至朔方,以卫辰为夏阳公,统其部落。——《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建国三十九年,昭成暴崩,太祖未立,苻坚以库仁为陵江将军、关内侯,令与卫辰分

  • 拓跋珪年少滞留长安的经历,对其有何帮助?对北魏发展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拓跋珪

    在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便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汉族百姓在西晋的统治下实力严重下滑,这给了胡族入侵中原的机会,让中国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而这些民族在中原生活的时候,也在和汉族百姓的交流中逐渐汉化,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不过长期分裂的状态对于中国北方的发展十分不利,直到前秦大帝苻坚依靠自己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