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拓跋珪年少滞留长安的经历,对其有何帮助?对北魏发展有何意义?

拓跋珪年少滞留长安的经历,对其有何帮助?对北魏发展有何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冯嘉慧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4/1/19 7:20:10

在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便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汉族百姓在西晋的统治下实力严重下滑,这给了胡族入侵中原的机会,让中国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而这些民族在中原生活的时候,也在和汉族百姓的交流中逐渐汉化,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不过长期分裂的状态对于中国北方的发展十分不利,直到前秦大帝苻坚依靠自己的出色领导能力先后击败了北方各割据势力,这才让中国北方重回统一。而苻坚本人对于汉族文化的倾心更是让前秦的制度更加接近之前的汉族政府,这让中国北方的政治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而在这个时候,曾经代国的皇室后裔拓跋珪正羁留在长安城内,因此年幼的他对于前秦的政治制度有着很深的了解,也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经历对这位年少雄主的政治理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北魏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拓跋珪波折的年少时代

拓跋珪作为鲜卑拓跋部的后裔,其祖父什翼犍是代国的统治者。在其建国之后的时间里,代国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发展,这和其本人缺乏政治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在这段时间里,前秦皇帝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迅速崛起,其在先后吞并了周边的几个国家之后,对于北方的代国也虎视眈眈。

后来前秦军队在苻洛的带领下对代国发起了进攻,而代国的军队与身经百战的前秦军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其很快就被前秦所击败,而其首领什翼犍也被前秦所俘虏。在击败前秦之后,对于如何处理代国的皇室在前秦内部存在着一定的讨论。

北魏前重臣燕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如果代国的皇室继续留在之前的国境之内的话,对于前秦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因此苻坚任命之前代国的两名部落首领分别掌管其部分国境,而将代国的皇室迁移到前秦都城长安,待到他们成年之后,再送回原国境。

当时年仅六岁的拓跋珪便跟随自己的祖父一道被迁移到了长安城中生活,由于苻坚为人豁达,其对于亡国的贵族一向十分优待,因此拓跋珪等人也得到了不错的对待,其不但能够保持较好的生活条件,而且还能够接受到极好的教育,这让拓跋珪对于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且在长安城中,还有许多与拓跋部有联系的前秦勋贵,比如前秦大将军慕容垂就是拓跋部的姻亲,其与拓跋珪也有一定的往来。在苻坚于淝水之战失利后,拓跋珪就是跟随慕容垂生活的,其后其也是接受了慕容垂的命令去到之前代国的国境发展。而慕容垂作为当世豪杰,其无论在文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拓跋珪在跟随其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于其之后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拓跋珪的汉化政策

在拓跋珪成年之后,其返回了代国的领土,并成为了拓跋部的新领袖。这位年轻的领导人在中原地区,尤其是长安羁留多年的经历让他对于汉族的农耕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如何发展新建立的北魏政权这个问题上,拓跋珪和自己的祖辈之间产生了显著的不同。

首先是相对于之前游牧的生活方式,其更加希望建立起一个稳固的都城,也就是后来的平城,并以此为根基来进行发展,这在之前的拓跋部中是很难想象的。当时拓跋珪的设想在《魏书》中有如下记载:

后太祖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以题机巧,征令监之。召入,与论兴造之宜。

而反观当时另一位政权领袖赫连勃勃,其就拒绝了下属的建都提议,认为这样将不利于防守,这两人的差别也让北魏和大夏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建国之路。

而中原文化带给拓跋珪的另一个影响则是其对于拓跋部政治形态的思索。拓跋珪在接触了更加先进的农耕文明之后,其便希望将自己的部族进行改良。因此在其掌权之后,便做出了"离散部落"的决定。即将之前分散的多个部落全部取消,让所有百姓都归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而之前的部落首领们也要接受政府的管制。

这样的政治改革显然是不适用于游牧生产的,但是其确实进行农耕生产的必需过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拓跋珪在建立北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汉化改革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长安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而且人格魅力出众的苻坚于慕容垂等人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个继承了汉化思想的年轻人所建立的北魏,最终也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的北方霸主。

在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的政局十分混乱,各个民族交替统治中原地区让北方的汉族政治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国家依然保留了他们本身的政治制度,这让北方迟迟难以得到统一。

而苻坚的出现让这样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其对于汉族文化十分喜爱,并致力于建立起一个以汉族政治体系为基本的新政权。他的这一决定让汉族文化得到了发展的可能,当时大量汉族文人齐聚长安,让本以凋敝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复兴。而当时拓跋珪作为前代国皇族正生活在长安城中,其自小便受到了汉族文化的熏陶,这让他对于汉族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与苻坚,慕容垂等人中豪杰的接触更让他有了高远的政治理想。

这让他重新回到代国,成为部族新领袖的时候对于之前拓跋部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兴建的都城平城成为了北魏发展的基础,而将部落离散,组织农业生产的决定在北方一众政权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为其后人平定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书·燕凤传》

【2】《魏书·莫含传》

标签: 拓跋珪

更多文章

  • 北魏太祖拓跋珪的悲剧,前半生无敌沙场,晚年精神失常被儿子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拓跋珪

    通过连年征战,拓跋珪降服匈奴刘库仁和刘卫辰的部众,成为无敌于塞上的强盛大国。公元398年,拓跋珪称帝,建都平城,成了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倾心汉化,称帝后开始效仿汉族政治体制。促使拓跋部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跟以往的君王一样,为了更好的服众,他接受了汉人崔宏的建议,找了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声称自

  • 【三晋一百名人图】为什么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有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编辑:小叻影视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371-409)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王朝的建立者,使落后的鲜卑族一跃进入先进文明行列。对结束北方十六国长期混乱局面,走向统一,起了积极作用。文可订国制,武能拓四疆。原本业游牧,跃进封建行。拓跋珪,字涉珪,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王朝的建立者,史称道武帝。拓跋珪刚生下时,“保者以帝体重倍于常儿,窃独奇

  •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姨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自己的姨母,这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夫妻关系是严格受制于制度和伦理规范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历史上的传说,以及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汉族宗法制度中姻亲和亲戚关系的重要性。在传统汉族文化中,夫妻关系是属于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在宗法制度中,

  • 拓跋珪建立北魏的过程中,其母亲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拓跋珪

    在南北朝的乱世中,北魏之所以能够从北方的诸多政权中脱颖而出,这和北魏早期领导人出色的军事政治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北魏早期的即位帝王不但能够在战争中保持出色的战绩,而且很好地重建了其内部的政治秩序,使其从游牧民族逐渐转变为成熟的封建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北魏建立者拓跋珪自然是功不可没的,其在前秦失势之后迅

  • 两朝风云拓跋绍弑父不只因拓跋珪残暴,更重要是皇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辟了北朝时代,被认为是为北魏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英雄人物。由于在执政后期常服食一种叫“寒食散”的补药,导致他身体日渐虚弱,而性格也越发暴虐,最终使其被次子拓跋绍所杀,不到四十岁便英年早逝。对于拓跋绍选择弑杀拓跋珪原因,各种历史书上都有所记载。主流的意见认为,拓跋绍弑父是因为拓跋珪的残

  • 两朝风云拓跋珪以魏为国号,为何不继承祖上代王的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拓跋珪

    如果说刘裕建立宋国是南朝开始的标志,那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魏国便是北朝的中流砥柱。这两个国家分南北而对峙,以后有多次改朝换代,组成了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仔细查看北朝历史,却发现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拓跋珪建立的魏国被称为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国家。然而从鲜卑拓跋氏的历史来看,拓跋氏在祖上所采用的封号

  • 评历代帝王系列之北魏太祖拓跋珪:我眼中拓跋珪忘恩负义残忍暴虐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拓跋珪

    拓拔珪是鲜卑族人,北魏的开国皇帝,一代雄主,一生南征北战,降服草原诸部,灭慕容后燕逐鹿中原,战姚氏后秦欲霸天下。史书对拓拔珪的评价还是蛮高的。但我对拓拔珪的评价就是忘恩负义残忍暴虐。为什么我对拓拔珪有这样的评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为什么说拓拔珪忘恩负义?因为拓拔珪对帮助过自己的后燕恩将仇报

  • 刘裕北伐后秦,向拓跋嗣借道,军师:卞庄刺虎,让他们过去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拓跋嗣

    公元417年,这一年正是北魏的泰常元年,东晋的皇帝司马德宗派太尉刘裕北伐后秦,这是《魏书》中的描述,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东晋,太尉刘裕早己掌控了东晋的朝政大权,北伐后秦完全是刘裕的决策。刘裕兵分七路大军,水陆并进,自己亲率东晋军主力从彭城出发,乘水军战船自淮水、泗水入黄河,准备逆黄河西上进军洛阳,刘裕

  • 拓跋焘之耻:十万人围攻只有千人守军的小城42天,死伤万人没攻下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拓跋焘

    拓跋焘,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称得上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先扫夏国,继灭北燕,后平北凉。屡次出兵柔然、高车,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拓跋焘用了十五年时间统一北方各族,结束了十六国时的割据局面,与南方刘宋政权对峙。公元450年,拓跋焘也想要学苻坚一统天下,亲自率步骑10万南下攻宋。拓跋焘的

  • 魏太武帝拓跋焘:看遍南北朝百年历史,如今才识真英雄本色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拓跋焘

    (魏太武帝 拓跋焘)天赐五年,公元408年。这一年的北方草原之上,北魏王朝的皇宫里,一个叫做拓跋焘的孩子出生了。此时,刚刚降临人间的拓跋焘正被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抱在怀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啼哭。对拓跋珪来说,王朝的男婴,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这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孩子的父亲,是皇帝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