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血战参合陂:后燕慕容垂和北魏拓跋珪强强对决,为何会遭遇惨败?

血战参合陂:后燕慕容垂和北魏拓跋珪强强对决,为何会遭遇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志强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1/22 16:49:36

拓跋珪历经重重苦难方才复国,且刚复国就面临灭国之灾相比,慕容垂复国的难度可谓是易如反掌。 慕容垂出自历史同样源远流长的鲜卑慕容部。三国时代,拓跋部迁居漠南,慕容部迁居辽西,在同一时期和中原王朝开始打交道。和拓跋部相比,慕容部接受汉化的时间较早,汉化的程度也较深,慕容垂的爷爷慕容廆在西晋末年称霸辽东,父亲慕容皝在337年建立前燕,哥哥慕容俊在352年占领河北。其后,前燕通过历次战争称雄关东,和前秦两分中原大地,一直到370年被前秦灭亡。 短短几十年,慕容氏从辽东一隅走向中原大地,这离不开慕容家族的不懈奋斗,慕容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慕容垂继承了家族勇猛善战的血统,且身怀谋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迅速成长起来,建立了无数军功,他在342年随父大败高句丽,在344年又随父大败鲜卑宇文部。350年,当慕容俊趁后赵大乱进军河北时,他亦功勋卓著。369年,当东晋桓温大举北伐前燕时,他又在坊头大败晋军。然而,慕容垂于国有功,却遭猜忌,最终,他被迫流亡前秦,转为苻坚效力,一直到383年的淝水之战后,才寻机摆脱苻坚的控制,回到河北,纠集族人,发起复国运动。慕容垂在384年建立后燕时,已经59岁了(拓跋珪方才14岁),但他志气不衰,运用谋略,和前秦顽强战斗,最后把前秦的军队赶出河北,定都中山,为后燕走向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86年8月,拓跋窟咄率领刘显的大军进犯北魏,北魏诸部人心动摇,拓跋珪派使者冒险南下,抵达中山,向慕容垂提出了十万火急的援助。眼下,拓跋珪的死对头是拓跋窟咄,拓跋窟咄的后台是刘显,刘显的后台是慕容永。慕容永则是慕容垂的死对头。在慕容垂看来,如今时局动荡,群雄争霸,让慕容永控制北魏,从侧翼压制自己,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百害而无一利。于是,慕容垂决定出兵援助拓跋珪,后燕—北魏军事联盟由此形成。

386年的中国北方形势图

利益联盟 拓跋珪在危急时刻向慕容垂求援,除了受现实的军事形势影响外,历史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早在拓跋什翼健时期(338—376年),代国便和前燕结盟,奉行政治联姻的外交政策,拓跋什翼健先后迎娶慕容皝的妹妹、女儿为王后,慕容皝则迎娶拓跋什翼健的侄女为王后,故而,拓跋珪以拓跋什翼健孙子的身份,向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垂求援,亦是向自己的亲戚求援。 闲言少叙,回归正题。386年10月,拓跋珪在无尽的煎熬中等到了慕容垂出兵的消息。慕容垂派儿子慕容麟领兵六千北上,有效牵制了拓跋窟咄的行动。与此同时,慕容麟派使者穿越拓跋窟咄的防区,给拓跋珪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拓跋珪得到消息后,从弩山迂回到高柳,与慕容麟合兵一处,重新赢得国内诸部的支持,迅速扭转了战争局势。拓跋窟咄见大势已去,不敢迎战拓跋珪,于是仓皇逃往刘卫辰处,却不料刘卫辰不仅不收留自己,还杀了自己。其后,拓跋珪吞并拓跋窟咄的军队,既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战后,拓跋珪送走慕容麟,并通过慕容麟向慕容垂表示了感激之情。两个月后,慕容垂派使者封拓跋珪为上谷王,授予拓跋珪西单于的印绶。拓跋珪接受慕容垂的封赏,便意味着他成了慕容垂的臣属,北魏成了后燕的附属国。不过,拓跋珪年纪虽小,却政治早熟,他毅然拒绝了慕容垂,坚持以代王的身份与慕容垂结盟。对此,慕容垂没有强迫拓跋珪——一个比自己小45岁的孩子,或许,慕容垂通过拓跋珪看到了自己为事业奋斗的影子,他对拓跋珪发自内心地感到欣赏和赞许。 万事开头难,拓跋珪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建国之年,使北魏成功保持独立地位,具备了对外扩张的基础。387年,拓跋珪和慕容麟再次联合,向刘显发动了复仇之战。刘显在去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不敌北魏和后燕联军,在马邑南边的弥泽大败亏输,落荒而逃,只好投奔慕容永。拓跋珪乘胜吞并刘显的部落,使匈奴独孤部重新回归北魏的统治之下。

拓跋珪的雕像 388年,拓跋珪北征库莫奚人,西征解如部,皆大获全胜。389年,拓跋珪偷袭高车人,又大获全胜。紧接着,拓跋珪西征叱突邻部,又一次大获全胜。正当拓跋珪节节胜利之时,贺兰部坐不住了。拓跋珪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贺兰部给予他莫大的帮助,不过,贺讷、贺染干兄弟并不愿意看到拓跋部做大,即使拓跋珪是他们的亲外甥。眼见诸部被拓跋珪武力征服,贺兰部不免有唇亡齿寒之感,当贺讷兄弟得到拓跋珪进攻叱突邻部的消息时,当即决定出兵增援叱突邻部。贺讷兄弟还没来得及赶到叱突邻部,便在路上遇到了凯旋的拓跋珪,拓跋珪知道舅舅们不怀好意,痛快地放下亲情,指挥军队迎战贺兰部,击退了舅舅们。 390年,拓跋珪西征高车人,不出意外地大获全胜,如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与此同时,拓跋珪着手解决贺兰部的问题,这年,他第三次联合慕容麟,向贺兰部、纥突邻部、纥奚部发起进攻,大败三部联兵。贺兰部经此败后,实力大损,刘卫辰趁火打劫,派军队进攻贺兰部,贺讷兄弟为摆脱困局,被迫向亲外甥请降,拓跋珪见舅舅们已经服软,于是出兵击退刘卫辰,接受了舅舅们的投降。纥奚部和纥突邻部的首领们见贺兰部投降拓跋珪,也放弃抵抗,先后投降拓跋珪。至此,拓跋珪基本统一鲜卑诸部,把北魏打造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 拓跋珪借助慕容垂之力,一方面成功牵制住慕容永,稳定了自己的后方;一方面加快了北魏内部的统一。慕容垂亦借助拓跋珪之力,一方面成功牵制住慕容永,稳定了自己的侧翼;一方面加快了征服中原的进程。387年,慕容垂占领山东。388年,丁零人翟辽在黎阳建立魏国,是为翟魏,从此,翟魏占据河南东北部,和后燕展开了长期战争。在后燕—翟魏战争中,后燕—北魏军事联盟为后燕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使后燕避免了两线作战。 拓跋珪和慕容垂合作共赢,都迅速强大起来,但这种军事联盟纯粹是利益联盟,双方只能共患难共强大,当双方强大到一定地步时,便会形成“一山难容二虎”之势,这时,军事联盟就会变成“两虎竞食”。历史不断在重演,拓跋珪和慕容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在走向强大的同时,又暗中磨刀霍霍向对方,撕破脸皮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慕容垂的漫画形象 明争暗斗 话说拓跋珪降服贺兰部后,贺兰部的实力依然不俗,于是,拓跋珪便把贺兰部迁到北魏的东部,企图把贺兰部作为防范后燕的屏障。然而,贺兰部并不甘心失败,贺讷和慕容垂暗中勾结,策划利用慕容垂对抗拓跋珪。慕容垂也有意利用贺讷牵制已经做大的拓跋珪,于是封贺讷为归善王。贺讷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却遭到了弟弟贺染干的嫉妒,贺染干渐起杀心,谋划取代哥哥为王。391年,贺讷粉碎贺染干的阴谋后,兄弟俩的关系完全破裂,举兵相攻。随后,贺兰部的内乱把北魏、后燕都牵扯进来。 按说,贺兰部归北魏统治,这场内乱应该由拓跋珪处理才对,但是归善王贺讷在名义上又归后燕统治,慕容垂也有处理之权。这次,一向喜欢先发制人的拓跋珪迟迟不见动静,慕容垂顺水推舟,派慕容麟征讨贺兰部。慕容麟在牛都击败贺染干,帮贺讷解决内患后,并没有停止进军,而是继续向贺讷所在的赤城发动进攻。显然,慕容垂志在吞并贺兰部,削弱北魏的实力。 慕容麟在赤城击败贺讷后,拓跋珪见利用后燕削弱贺兰部的目的已经达成,于是果断出兵赤城,救援贺讷,击退了慕容麟。拓跋珪和慕容垂明争暗斗,昔日强大的贺兰部沦为悲惨的牺牲品,从此,贺兰部再也没有能力反抗拓跋珪,贺讷彻底变成拓跋珪的舅舅——一个地位尊崇,却没有统兵之权的舅舅。至于贺染干,他沦为慕容麟的俘虏,被带到中山,也彻底失去了统兵之权。

北魏骑兵俑 赤城之战后,北魏和后燕撕破脸皮,联盟瓦解,拓跋珪转而和昔日的敌国西燕联盟,利用慕容永牵制慕容垂。不过,拓跋珪和慕容垂并没有立即开战,而是继续各自未竟的事业,为未来不可避免的大战做准备。391年冬天,拓跋珪以雷霆之势北征柔然人,获得胜利后,掉头南征拓跋家族的世仇刘卫辰,一举攻占刘卫辰的老巢悦跋城,占领河套地区。随后,拓跋珪对刘卫辰的五千个族人不论老少,进行了无差别屠杀,替爷爷拓跋什翼健报了灭国之仇。其后,拓跋珪一边对外征讨,一边对鲜卑诸部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的政策,不仅在形式上统一鲜卑诸部,也在实质上统一了鲜卑诸部,彻底结束了北魏建国时便存在的传统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态。 即使刘卫辰已死,拓跋珪对铁弗匈奴人的怨恨也没有消失。拓跋珪得知刘卫辰的儿子刘勃勃逃到薛干部后,命令薛干部的首领太悉佛交出刘勃勃,而太悉佛拒不服从命令,招惹了拓跋珪。393年,拓跋珪利用太悉佛外出征战之机,率军直捣太悉佛的老巢三城,对三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太悉佛来不及救援三城,只得投靠后秦皇帝姚兴。在此之前,太悉佛已经把刘勃勃送到后秦,使刘勃勃再次幸免于难。日后,刘勃勃在姚兴的扶持下日渐强大起来,并在406年建立夏国,又改姓赫连,就是后话了。 拓跋珪忙得不可开交,另一边的慕容垂也没有闲着,他在392年亲征翟辽(死于391年)的儿子翟钊,先后在黎阳和滑台击溃翟魏的军队,翟钊兵力耗尽,只好投靠慕容永,至此,享国四年的翟魏灭亡,慕容垂把后燕的势力扩张到了河南。393年,慕容垂调转矛头,对一直威胁自己的慕容永发动了进攻,慕容永向拓跋珪告急,拓跋珪派五万骑兵支援慕容永,屯兵秀容。394年,北魏军还没来得及和后燕军交战,慕容垂就攻破长子,擒杀慕容永,灭亡西燕,把后燕的势力扩张到了山西。

394年的中国北方形势图 决战参合陂 北魏—后燕联盟瓦解后,拓跋珪和慕容垂如同一战前的欧洲列强那样,疯狂地展开了军事竞赛,两国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395年5月,拓跋珪向慕容垂发起挑衅,慕容垂迅速回应,征集十万大军,以太子慕容宝、慕容麟等宗室为大将,向北魏发动了大举进攻。这年,慕容垂已经70岁,他身患重病,已经无力带兵远征,慕容宝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他希望慕容宝能通过此战灭亡北魏,建立大功,树立威信,为慕容宝日后继位和统治国家打下基础。 慕容宝领兵进入北魏后,在四个月内如入无人之境,一路西进,相继攻占平城、盛乐、五原,直抵河套地区。正当慕容宝踌躇满志,准备渡过黄河,向河(黄河,以下同)拓跋珪发动总攻时,得知了北魏各路大军的动向:拓跋珪在河西率领北魏军主力,对自己的西线发起了攻势;拓跋虔在河东率领五万骑兵,对自己的南线发起了攻势;拓跋仪在河北率领五万骑兵,对自己的北线发起了攻势;拓跋遵率领七万骑兵,对自己的后方发起攻势,切断了自己和后燕的联系。慕容宝的军事才能虽不如父亲慕容垂,但他明白自己轻敌冒进,中了拓跋珪的诱敌深入之计,已经进了拓跋珪的口袋阵! 这时,拓跋珪采用攻心战术,不断向后燕军宣传慕容垂已经病死的消息,不仅动摇了后燕将士的军心,也直接导致了后燕军内部的动乱,慕容宝和慕容麟兄弟由此互生猜疑。10月,如同惊弓之鸟的慕容宝烧毁所有战船,迅速沿原路返回,向中山方向撤军。 此时的拓跋珪方才25岁,却像一个经验老道的猎户,他把慕容宝视作手到擒来的猎物,让拓跋虔、拓跋仪、拓跋遵围追堵截慕容宝,自己在11月渡过黄河,紧随慕容宝之后,对慕容宝展开了谋划已久的狩猎行动。在参合陂,拓跋珪出生的地方,早已精疲力尽的后燕大军被北魏军追上,拓跋珪一声令下,北魏军对后燕军发动了进攻。哦,不是进攻,是屠杀。北魏军养精蓄锐半年多,精神抖擞,如同狼入羊群,后燕军全线溃败,慕容宝等待着几千骑兵侥幸逃离战场,其余后燕军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投降被杀,生还者寥寥,几乎全军覆没。

参合陂之战 396年3月,身体刚有所好转的慕容垂为挽回参合陂惨败带来的损失,强拖着老弱之身远征北魏。后燕军在慕容垂的指挥下,在闰3月击杀因胜而骄、疏于防范的拓跋虔,乘胜占领平城。拓跋虔神勇无敌,善用槊,是拓跋家族中的一员猛将,他的死给北魏带来了极大震撼,一时间,北魏人心动摇,拓跋珪亦方寸大乱。 或许是苍天又在帮助拓跋珪度过人生的难关,当慕容垂从平城北上,抵达参合陂,看到后燕将士堆积如山的尸骸后,难掩心中的悲愤,口吐鲜血,疾病发作,并很快转重。慕容垂,这个在迟暮之年复兴燕国的大英雄,再也不能征战沙场了,他心怀不甘,从参合陂率领大军南返,在平城修养十天后,又继续南返。396年4月,慕容垂卒于上谷之沮阳,享年71岁。 慕容垂死后,后燕由盛转衰,北魏转危为安。拓跋珪意气风发,向中原望去,自他386年改称魏王起,他便不再满足于只做草原霸主,入主中原,才是他十年来不懈奋斗的方向。接下来,拓跋珪会如何做呢?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拓跋珪

更多文章

  • 慕容垂是不是为拓跋珪在乱世中崛起帮了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看我型穿搭标签:拓跋珪

    想当初,前秦帝国征服了拓跋部之后,通过扶植两大匈奴部族(刘卫辰、刘库仁)的方式,来压制各大鲜卑部族(拓跋部、贺兰部),在长城以北地区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坚自至朔方,以卫辰为夏阳公,统其部落。——《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建国三十九年,昭成暴崩,太祖未立,苻坚以库仁为陵江将军、关内侯,令与卫辰分

  • 拓跋珪年少滞留长安的经历,对其有何帮助?对北魏发展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拓跋珪

    在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便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汉族百姓在西晋的统治下实力严重下滑,这给了胡族入侵中原的机会,让中国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而这些民族在中原生活的时候,也在和汉族百姓的交流中逐渐汉化,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不过长期分裂的状态对于中国北方的发展十分不利,直到前秦大帝苻坚依靠自己的出色

  • 北魏太祖拓跋珪的悲剧,前半生无敌沙场,晚年精神失常被儿子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拓跋珪

    通过连年征战,拓跋珪降服匈奴刘库仁和刘卫辰的部众,成为无敌于塞上的强盛大国。公元398年,拓跋珪称帝,建都平城,成了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倾心汉化,称帝后开始效仿汉族政治体制。促使拓跋部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跟以往的君王一样,为了更好的服众,他接受了汉人崔宏的建议,找了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声称自

  • 【三晋一百名人图】为什么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有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编辑:小叻影视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371-409)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王朝的建立者,使落后的鲜卑族一跃进入先进文明行列。对结束北方十六国长期混乱局面,走向统一,起了积极作用。文可订国制,武能拓四疆。原本业游牧,跃进封建行。拓跋珪,字涉珪,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王朝的建立者,史称道武帝。拓跋珪刚生下时,“保者以帝体重倍于常儿,窃独奇

  •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姨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自己的姨母,这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夫妻关系是严格受制于制度和伦理规范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历史上的传说,以及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汉族宗法制度中姻亲和亲戚关系的重要性。在传统汉族文化中,夫妻关系是属于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在宗法制度中,

  • 拓跋珪建立北魏的过程中,其母亲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拓跋珪

    在南北朝的乱世中,北魏之所以能够从北方的诸多政权中脱颖而出,这和北魏早期领导人出色的军事政治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北魏早期的即位帝王不但能够在战争中保持出色的战绩,而且很好地重建了其内部的政治秩序,使其从游牧民族逐渐转变为成熟的封建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北魏建立者拓跋珪自然是功不可没的,其在前秦失势之后迅

  • 两朝风云拓跋绍弑父不只因拓跋珪残暴,更重要是皇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辟了北朝时代,被认为是为北魏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英雄人物。由于在执政后期常服食一种叫“寒食散”的补药,导致他身体日渐虚弱,而性格也越发暴虐,最终使其被次子拓跋绍所杀,不到四十岁便英年早逝。对于拓跋绍选择弑杀拓跋珪原因,各种历史书上都有所记载。主流的意见认为,拓跋绍弑父是因为拓跋珪的残

  • 两朝风云拓跋珪以魏为国号,为何不继承祖上代王的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拓跋珪

    如果说刘裕建立宋国是南朝开始的标志,那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魏国便是北朝的中流砥柱。这两个国家分南北而对峙,以后有多次改朝换代,组成了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仔细查看北朝历史,却发现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拓跋珪建立的魏国被称为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国家。然而从鲜卑拓跋氏的历史来看,拓跋氏在祖上所采用的封号

  • 评历代帝王系列之北魏太祖拓跋珪:我眼中拓跋珪忘恩负义残忍暴虐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拓跋珪

    拓拔珪是鲜卑族人,北魏的开国皇帝,一代雄主,一生南征北战,降服草原诸部,灭慕容后燕逐鹿中原,战姚氏后秦欲霸天下。史书对拓拔珪的评价还是蛮高的。但我对拓拔珪的评价就是忘恩负义残忍暴虐。为什么我对拓拔珪有这样的评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为什么说拓拔珪忘恩负义?因为拓拔珪对帮助过自己的后燕恩将仇报

  • 刘裕北伐后秦,向拓跋嗣借道,军师:卞庄刺虎,让他们过去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拓跋嗣

    公元417年,这一年正是北魏的泰常元年,东晋的皇帝司马德宗派太尉刘裕北伐后秦,这是《魏书》中的描述,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东晋,太尉刘裕早己掌控了东晋的朝政大权,北伐后秦完全是刘裕的决策。刘裕兵分七路大军,水陆并进,自己亲率东晋军主力从彭城出发,乘水军战船自淮水、泗水入黄河,准备逆黄河西上进军洛阳,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