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羲之后裔,盐帮十八渡,精致的红色古道长

王羲之后裔,盐帮十八渡,精致的红色古道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颖之星语 访问量:249 更新时间:2023/12/7 2:13:43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小将镇,因宋朝有名将孟强,人们立庙祭祀,故名小将。

小将镇有个村庄名叫结溪村,原结溪乡所在地,1992年并入小将镇,村旁的莒根溪又叫结溪,村以溪名。

2019年,里家溪和结局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结溪村。

里家溪早期吕氏始居,因此原名吕家溪,氏迁来后,发展较快,地处山脚,沿溪而居,因此改名为里家溪。

结局山村地处半山腰,干旱缺水,常常“接竹引水”,因此初名“结竹山”,后谐音为“结局山”。

结溪村民以王姓为主,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后裔。

王羲之家族原属山东琅琊王氏,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康(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王羲之家族因此随之南迁。

公元351年,羲之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此迁居会稽郡。

公元355年,王羲之从会稽郡城绍兴辞职,隐居于剡县之金庭,即现在的嵊州市金庭镇羲之村,写字牧鹅。

王羲之育有七子一女,人丁兴旺,家族不断扩大,后裔分布各地。

新昌境内的王氏人家,多为王羲之五世孙王超之后裔,王超之南朝梁武帝时任武毅将军,原居剡县,因游剡溪,上溯至澄潭,爱慕山水,遂卜居,后裔分出图山、天姥两大支。

从里家溪村沿溪而下,至沃洲镇赤岩村之间的峡谷中,溪流两岸的陡壁与平地相互交错,因此过溪时需要经过石步墩往来两岸,每跨过一次溪,就是一渡,共计十八次跨石过溪,故名十八渡。

旧时曾是私盐贩子为了躲避苛税,跋山涉水远道而行之路,因此称为盐帮十八渡古道。

十八渡古道,地处深山峡谷中,连续跨越溪流两岸,风景就在山水之间,适合赏景玩水拍照。

从里家溪村南岸,走古道登山而上可至结局山村。

结局山村的王氏人家,从山脚的里家溪分迁而至,宋代时已成村落,地处半山腰之台地缓坡,地形宽敞,远望如天空之境。

避世而居,群山连绵之间,如私藏之山水画卷。

结局山村,是盐帮古道的重要节点,继续沿古道登山而上,可至东岇山顶的小村落,上陈山村。

古道历经岁月,日复一日,精心打造成路,至今保存完好,两边石子,中间由红色小石板铺设而成,红色岩石铺成的红色古道,山顶延伸,悠远。

颖之走过古道无数,如此精致之路,实属第一。

盐帮古道,现在是风景,旧时却是负重前行的辛酸泪。

苛税猛于虎,私盐贩运者为了躲避苛税,被迫跋山涉水远道而行,每一步,都艰难而漫长。

一代代盐帮汉子的脚下,走出了赫赫有名的盐帮古道,如今成为了驴行者的经典线路,以另一种欢快的形式,释放古道新光彩。

那是一段隐逸在青山绿水间的沧桑岁月,哪怕是倚着现在的风轻云淡,也能感受到昔日的风尘滚滚。

山顶的上陈山村,典型的高山村落,不通公路,如今村中已经无人居住。

颖之游历山水,目睹消失的山村无数。

和平年代,人口从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从农村涌入城镇,乡村沦落。

倘若战端一开,生灵涂炭,历史轮回,何处是家园。

从东岇山顶往南下山,可至青宅村,再往沃洲镇长诏水库方向。

沃洲镇水帘村的外大坑自然村北侧,地处东岇山麓的山脚下,有一个水帘洞,称为东岇山水帘洞。

水帘洞之水,与源于清斗潭和朱母岭的两水相汇,下游在里赤坑与源自罗坑山之水相汇于长诏水库。

里赤坑溪上有一座荒废的古桥,名叫福寿桥,绿草苍苍,小桥流水,在水一方,适合来这里拍古装。

2017年8月至2018年初,52集古装宫廷剧《东宫》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拍摄期间,曾到福寿桥取景拍摄。

彭小苒饰演的曲小枫和陈星旭饰演的承鄞,就是在古桥初见。

《东宫》播出后,新昌人把这座福寿桥称为“初见桥”。

颖之云游山水,见过古道无数,其中最令人神往留恋的两条最美古道,都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内。

一条名叫安山古道,从新昌县镜岭镇溪西村,经小泉溪村,至安山村或建国村,全程5公里左右,美得可以封神,颖之一见倾心!

另一条就是盐帮十八渡古道,精华路段就在:沃洲镇赤岩村—小将镇里家溪村—结局山村—上陈山村—青宅村。

标签: 王羲之

更多文章

  • 王羲之的经典名言: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所有贤能的人都来了,年少年长的也都聚集到这里了。这是互文的写法,意思就

  • 王羲之以鹅换书的另一种说法,王羲之的后代多受道教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王羲之

    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王羲之曾经为一位道士书写道教经典的哲学经书《道德经》,以换取这位道士的一笼鹅。通常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王羲之行为脱俗,他不顾及自己的社会地位,任一时之兴,竟用自己的艺术服务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道士。王羲之之所以喜欢鹅,传统的解释是,鹅颈优雅的姿态启发了他的用笔。可现代学者陈寅恪还指

  • 陶渊明最有名的一首田园诗,简简单单,治愈世人16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徐恩衡标签:陶渊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俄乌的炮火,忽然就响了起来。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只停留在课本上的战争,瞬间就成为了现实。看着其他国家的水深火热,看着满屏的“愿世界和平”,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人生一世,何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其说“逃离”,不如说是另一种“寻觅”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颇丰,人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朝各代对他也是有很多的评论,宋代的王安石曾评论陶渊明说:“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陶渊明的诗词清新秀丽,语言自然流畅,他的作品类型多种多样。他在饮酒诗,田园诗,散文辞赋中造诣极高。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陶渊明: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永远栖居在精神世界中,诗意盎然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农民工,被包工头通知让其穿好工装迎接领导视察,心中感到不爽,于是便辞工回乡,可又不会种田,成天喝酒,经常地酩酊大醉,醒了便转转山,看看花,家也不管,钱也木有,子女挨饿,所以妻子抱怨道:嫁你算是倒八辈子的霉了。可惜的是,他不会写诗,也不会写文,啥事不管,对家庭完全地不

  • 《桃花源记》并非人间仙境,文中3个细节,揭露陶渊明的恐怖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陶渊明

    《饮酒》: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陶渊明20岁那年就开始官场生活,但一直都是做着低级官吏,29岁那年,又出任祭酒,不久又辞职归家。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同年十一月,程氏妹

  • 陶渊明的理想之境,到底存在吗?《桃花源记》为什么成了谜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陶渊明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想象世界,是不存在于世间的,就像网红李子柒给大家营造的“世外桃源”,大家只看到了她展现美好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她后面所付出的艰辛。《桃花源记》不但读来甚美,还反映了东晋的社会现象,在一个污浊的世界里,陶渊明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给自足的理想境界,如“世界大同说”一

  •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真实的样子无人知晓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田园诗人,而且他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无数人都在以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作为榜样,虽然大部分人都不敢真的辞官归隐,但把陶渊明作为偶像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李白,更是发扬光大了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直接说自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现代陶渊明隐居山林,与女弟子结婚生子,十六年后他们现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陶渊明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思蜀》现在大都市当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已经很难有时间抽出空闲来看一看头上的天空,越来越远离自然,每天都在忙于生计,生怕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倒。然而,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隐士的说法,他们一身本领,受够了世间的束缚,出离尘世,隐居山林,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这似乎只是停留在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坐船进去要“三天三夜”,就在云南

    历史人物编辑:一书中梦标签:陶渊明

    序言:一位东北中年商务人员说到:“云南确实是个神奇的地方。这几年,我经常因公出差入滇。所到之处,用手机记录了一些如画风光。偶尔亮相,曾作巜旅夜书怀》叹之! 暮年游云南, 夜宿点苍山。 浏览手机照, 张张令人叹。 倘若少年游, 安得故乡返? 借你三分地, 换我半世欢! 可见其景色之美啊!”一、云南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