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家族最牛的五位大将,没有他们,司马炎想统一天下?

司马家族最牛的五位大将,没有他们,司马炎想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研墨香 访问量:4047 更新时间:2024/1/13 13:59:07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单打独斗肯定最后难成大事。司马家族之所以笑到最后统一三国,并不只是运气的问题,一者是自身的实力,二者其实也是有很多人支持司马家族。那时候司马家族就得到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的支持,有了这些大将支持,司马家族才能牢牢的控制魏国军政大权,进而夺取天下!

邓艾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当时,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

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二钟会

钟会是三国后期魏国重要的策臣与谋士、制定伐蜀计划并参与灭蜀之战的智将。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又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后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钟会无不插手。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欲据蜀自立,遂打压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却因部下的兵变而失败,自己也死于乱军。

三卫瓘

卫瓘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重臣、书法家。卫瓘出生于儒学官宦世家,高祖卫暠在汉明帝时是著名的儒士。父亲卫觊,任曹魏尚书。由于家庭的影响和父辈的熏陶,卫瓘青少年时就以“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受到邻里、亲朋的称赞。他10岁时丧父,从小便磨炼自立的能力。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

四羊祜

羊祜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后羊祜抱病回洛阳,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五杜预

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西晋灭亡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灭吴功成之后,他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司马家族最后夺取了天下,让整个三国最终落下帷幕,虽然很多人并不是特别喜欢三国这个结局,但是历史就是如此。过程中不论你取得多少成绩和辉煌,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标签: 司马炎

更多文章

  • 司马炎效仿刘邦分封司马诸王,为何导致八王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司马炎

    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西晋的灭亡的大患是从司马炎分封诸王开始的。正是因为司马炎分封了诸王,才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在正常持续的内乱中,西晋的精锐军队被消耗殆尽,国家也从巅峰跌落,进而给了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创造了良机。因此可以说从司马炎封王,便给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拉开了中原和北方大地数百年乱局的序

  • 他是司马炎的傻儿子,他因不懂男女之事,导致司马炎爱妃怀孕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司马炎

    历史总是让人无奈,但是历史也同样有趣,大家都知道晋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存在,因为八王之乱带来的五胡乱华,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其实司马炎建立晋朝初期还是非常优秀的,奈何命运不眷顾,司马炎生了个傻儿子,这个傻儿子就是司马衷。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说是司马炎毁了晋朝,而是司马衷毁了

  • 日本国宝级书家空海大师,其行草书酣畅淋漓,颇有王羲之风度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羲之

    日本国宝:空海行草书《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六十三行),纵27.6厘米;横202.4厘米。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本卷乃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所撰写的中国唐代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开题”,为空海亲笔所书。所谓开题,就是将佛教经典的题名加以解释,并阐述其大要。空海就密教的立场,从“显略”

  • 王羲之后裔,盐帮十八渡,精致的红色古道长

    历史人物编辑:颖之星语标签:王羲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小将镇,因宋朝有名将孟强,人们立庙祭祀,故名小将。小将镇有个村庄名叫结溪村,原结溪乡所在地,1992年并入小将镇,村旁的莒根溪又叫结溪,村以溪名。2019年,里家溪和结局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结溪村。里家溪早期吕氏始居,因此原名吕家溪,王氏迁来后,发展较快,地处山脚,沿溪而居,因此

  • 王羲之的经典名言: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所有贤能的人都来了,年少年长的也都聚集到这里了。这是互文的写法,意思就

  • 王羲之以鹅换书的另一种说法,王羲之的后代多受道教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王羲之

    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王羲之曾经为一位道士书写道教经典的哲学经书《道德经》,以换取这位道士的一笼鹅。通常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王羲之行为脱俗,他不顾及自己的社会地位,任一时之兴,竟用自己的艺术服务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道士。王羲之之所以喜欢鹅,传统的解释是,鹅颈优雅的姿态启发了他的用笔。可现代学者陈寅恪还指

  • 陶渊明最有名的一首田园诗,简简单单,治愈世人16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徐恩衡标签:陶渊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俄乌的炮火,忽然就响了起来。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只停留在课本上的战争,瞬间就成为了现实。看着其他国家的水深火热,看着满屏的“愿世界和平”,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人生一世,何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其说“逃离”,不如说是另一种“寻觅”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颇丰,人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朝各代对他也是有很多的评论,宋代的王安石曾评论陶渊明说:“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陶渊明的诗词清新秀丽,语言自然流畅,他的作品类型多种多样。他在饮酒诗,田园诗,散文辞赋中造诣极高。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陶渊明: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永远栖居在精神世界中,诗意盎然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农民工,被包工头通知让其穿好工装迎接领导视察,心中感到不爽,于是便辞工回乡,可又不会种田,成天喝酒,经常地酩酊大醉,醒了便转转山,看看花,家也不管,钱也木有,子女挨饿,所以妻子抱怨道:嫁你算是倒八辈子的霉了。可惜的是,他不会写诗,也不会写文,啥事不管,对家庭完全地不

  • 《桃花源记》并非人间仙境,文中3个细节,揭露陶渊明的恐怖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陶渊明

    《饮酒》: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陶渊明20岁那年就开始官场生活,但一直都是做着低级官吏,29岁那年,又出任祭酒,不久又辞职归家。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同年十一月,程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