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淝水之战的序曲:谢玄率5万北府兵,强势击败前秦10万大军

淝水之战的序曲:谢玄率5万北府兵,强势击败前秦10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澜说历史 访问量:209 更新时间:2024/1/17 6:23:14

北府兵是东晋南朝最强军队。公元377年,这支强军由陈郡谢氏的领军人物谢安谢玄等人,在京口一带组建,随即成为东晋抵抗北朝进攻的柱石。

一、前秦第一次南侵战争

要跻身强军之列,辉煌的战绩是硬标准。与历史上其他强军相比,北府军的战绩自然也非常过硬。谢氏北府军诞生之初,东晋的军事形势是相当严峻的。此前,后赵石勒攻逼山东淮北和河南,四川又被成汉所占,东晋的防线退至淮南、江北。其间虽有祖逖庾亮桓温等北伐,但面临北方新兴民族一波又一波强大的攻势,北伐的成果都没有最终巩固下来。东晋的国防压力始终严峻异常,特别是前秦统一北方后,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然而越是在这种时刻,越能显出北府军这支传奇军队的巨大威力和光辉。

公元378年,前秦天王苻坚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代国、姚羌等诸胡族势力,逐步夺取了东晋汉中、四川等地,形成西、北夹击东晋的战略态势。屡战屡胜的苻坚不听王猛死前的劝告,分兵数路从襄阳、彭城两个方向大举进攻东晋。

是为第一次南侵战争。

襄阳方面,秦将苻丕率7万大军进攻东晋的襄阳,加上诸路配合作战的部队,兵力达到17万人。襄阳是长江以北的重镇,守将朱序属于荆州刺史桓冲系统,但桓冲畏惧秦军势大,虽有主力7万,却不敢离开大本营上明(今湖北松滋)去救援襄阳。

朱序指挥部队坚守城池行有余力,甚至有时还能出城挑战。苻丕认为前秦军十倍于襄阳晋军,因此围而不战,企图困死襄阳。直到次年,在苻坚严令催逼之下才发力进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城中出现了叛徒,襄阳督护李伯护招诱秦军入城,襄阳因而沦陷,朱序本人被生俘送到长安,苻坚赞赏朱序为主尽忠的气节,封他为度支尚书。襄阳丢失之后,东晋在长江中游外围再没有稳固的战役支点,桓冲只好沿长江设防。

二、争夺彭城

在襄阳大战的同时,前秦调10万大军展开了对淮北方向的进攻,这里正是北府军的防区。战斗首先在彭城打响。前秦兖州刺史彭超率军5万围攻彭城,彭城守将戴禄手中仅有兵数千人。

彭城是淮北第一大重镇,是两淮地区的捍蔽,戴禄极力固守。 前秦同时分别进攻下邳、淮阴、盱眙,铁蹄踏遍淮北和淮南。

前秦的战略非常强势,以优势兵力在南北纵线上同时进攻淮北和淮南,让晋军无所适从,首尾不能相顾。

事实也是如此,眼见淮北淮南同时受敌,前秦军在每个方向上都是绝对优势的兵力,要想同时救援淮南淮北,对兵力寡弱的东晋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两下相权,东晋作出了抉择,先救淮南。晋将毛武生率军5万出镇扬州,加强了北府军方向的兵力,与前秦军相持于盱眙以南的淮南地区。

同时,谢玄紧急招募徐兖青三州流民,扩充北府军兵力,全军迅速增至5万余人。

远在淮北敌后的彭城非常艰难,淮南的救兵过不来,戴禄又不敢弃城。前秦彭超志在必得,反而不急于进攻,企图逼迫戴禄不战而降。

这时,奇变出现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突然进至泗口(今江苏淮阴西南)附近,来势汹汹,意图救援彭城。此时南边盱眙的攻守正酣,盱眙是淮南要津,对江南来说,保盱眙更重于保彭城,晋军何以突然舍盱眙而不顾,难道盱眙方向有变?

秦将彭超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但是不管晋军耍什么花招,彭城之围坚决不能撤。当务之急,是摸清晋军的虚实,他迅速派出了斥候探听清况,结果报回来,是谢玄的北府军!

彭超久在山东镇守,也听说过北府军的名声,但两军还未交手,不知究竟战斗力怎么样。彭超加紧彭城外围的防务,决心在彭城打一个歼灭战,把城内守军和谢玄的北府军统统吃掉。

谢玄也摆出一副不救彭城不撤的拼死劲头,他派小将田泓下水潜游,偷偷进城告知戴禄援兵已到,不料田泓被围城的秦军截住,彭超威逼利诱田泓,让他在城下告诉戴禄晋军援军已被打退,田泓却在城下大喊,援兵已经来到泗口,城中一定要固守。彭超一怒之下杀了田泓。

此时又一个消息传来,谢玄已派北府大将何谦率兵偷袭留城(今江苏沛县附近)。留城是彭超大军的后勤补给中心,所有粮秣辎重都在那里,留城一旦失守,自己将退无所据,彭超不敢怠慢,立即率军驰援留城。

事实上,这又是谢玄的诡计。

彭超赶到留城后扑了个空,何谦所部虚幌一枪,早已杀奔彭城。城下前秦兵力不多,晋军内外夹击成功破围,稍后又放弃彭城,大军迅速南返固守淮南。

这一系列战术动作干净利落,把前秦军打的晕头转向。从全局来看,谢玄的真正目的只在于救出彭城的有生力量,在淮南受敌的情况下,固守彭城事实上已没有意义。谢玄成功进行了战役欺骗,可以说在两淮遍地狼烟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三、北府兵以少胜多

彭超眼睁睁看着晋军破围南返,一脸尴尬地占领了彭城这座空城。此时秦将俱难攻下了下邳,淮北全境沦陷。彭、俱两军会合,与襄阳方向赶来的援军一同南下,合力进攻淮南重镇盱眙,盱眙顶不住压力也被攻下。仗打到这个份上,再像彭城之战那样玩虚招已无条件,秦晋两军只能硬碰硬地打了。

前秦军乘胜进围三阿(在今扬州西北),谢玄率北府兵自扬州出击救三阿,两军遭遇,北府兵大破俱难的骑兵,前秦骑将都颜当场阵亡。俱难、彭超再整大军来战,又被北府兵击败,只好退守盱眙。谢玄一鼓作气,与三阿守军合兵一处猛攻盱眙,再次大败秦军。秦军退守淮阴,北府军穷追不舍,又打下淮阴,阵斩秦军大将邵保,秦军接连败退,一直逃回彭城才勉强稳住阵脚。淮南大战遂告结束。

淮南的胜利,有力遏制了前秦南侵的势头,北府军以5万余兵力逆推秦军10余万人,表现堪称惊艳。前秦在襄阳和淮南一胜一败,显然灭亡东晋的条件还不成熟,于是没有贸然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直到382年,苻坚打理了内部一系列矛盾后,方始再次调集大兵进攻东晋。

标签: 谢玄

更多文章

  • 他是李白的偶像,身为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谢灵运为何总是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谢玄

    王羲之唯一的女儿叫王孟姜,这也是一位才女。父亲王羲之深深垂爱,发誓要给女儿找个好丈夫,结果就选中了刘畅。刘畅是谁?出身如何?历史上居然没有给出任何交代,这可真是有趣。能够成为琅琊王氏的女婿,想必刘畅的出身不简单。刘畅和王孟姜婚后生活甜美,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刘瑾颇有才思,名噪一时。不过真正让他们夫妻

  • 新版本《真英雄》游戏 李世民和谢玄领衔此版本被削弱武将大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三国游戏标签:谢玄

    在《真英雄》游戏进入到 2.98 版本之后,很多原来比较弱势的顶流武将都得到了加强,像上个版本比较弱势的李靖和徐达,在这个版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让他们获得了自身名气媲美的实力。但是也有很多原本非常强势的武将,在这个版本遭到大幅度的削弱,使得他们成为了游戏中的二流武将,风光不再。那么游戏中具体都有谁

  • 谢玄建立北府兵,是庶族崛起士族落寞的开端,陈霸先是最好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谢玄

    东晋王朝是偏安一隅的南方王朝,并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和志向。这个王朝的皇帝虽然都比较低能,但是诞生的宰相却十分精明能干。比如谢安桓温这些人都是当时一等一的精明之人,在他们的经营之下,东晋倒也是平稳度过了数十年的时光,一直到了谢玄当政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转变。谢玄原来是桓温的部下,后来逐渐掌握了政权以后

  • 大秦统一天下有白起,汉有卫青就连东晋都有谢玄,清朝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明鉴君标签:谢玄

    中国可谓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国家。论文,我们有唐宋八大家丰富我们的诗歌文化;我们有那九曲回廊下的佳人调弦播音用古琴抒发人文之美;我们还有那浓墨轻勾下的山水写意画,让曾经的美好定格在我们的笔下。文我们说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下武这一块。首先我们从大秦帝国说起,作为乱世中脱颖而出的未来的王朝老大。大秦

  • 历史人物:又一位谢将军——谢玄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谢玄

    大家对王谢二族想必是耳熟能详了,虽然这两家都是大姓,但谢家更晚一些,正是通过谢安、谢尚、谢玄这几代人的努力才成为了与王家并齐的著族大姓,完全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了。这其中,谢家出了两位将军,大大增强了谢家的实力,一位是谢尚,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谢玄了。谢玄,字幼度,所以也常称他为谢幼度。他是东晋时

  • 大器晚成的杜预被司马昭发现,还做了司马懿女婿,成就超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杜预

    杜预是三国后期的新星,只因生活在司马氏高压之下,受到父亲的牵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出来做官。然而司马昭发现了他,甚至把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他,从此,杜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成就超过诸葛亮。那么,杜预是位什么样的人?成真的超过诸葛亮吗?在东汉末年,由于关中战火纷飞,京兆杜氏一度背井离乡,一度衰落。族

  •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杜预

    杜预祖上是西汉非常著名的京兆杜氏,当时号称“城南韦杜离天尺三”,曾经出过父子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后来,这个家族逐渐沉寂了一百多年,到杜预祖父杜畿的时候才开始逐渐兴起。杜畿字伯侯,在很早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后妻,继母对杜畿非常冷酷,经常虐待他。杜畿却是始终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家人,成为远近闻名

  • 陶侃五十岁才发迹,偶然领兵上战场竟成名将,活到76岁才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陶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曹操和诸葛亮都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曹操是英武的一方霸主,而诸葛亮是心思缜密的谋臣。历史上却有另一个人,他被当时人称赞道:“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意思是说,这个人的才干结合了魏武帝曹操,以及诸葛亮的特长,东吴大将陆抗等人都比不上他。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

  • 陶侃是怎样一个人?和王敦之间有何恩怨?如何当上大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陶侃

    西晋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在任用大臣的制度上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看重家庭出身。凡是祖上做大官的人家,后代便很容易被任命各种官职,平民百姓的后代再有才能也很难做到高级官员的位置,而陶侃却是一个例外。陶侃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庭,非常聪明、勇敢,在西晋末年,他靠军功逐渐当上了大官,当司马睿还是琅琊王的时候

  • “搬砖”名将、陶渊明曾祖——东晋陶侃的励志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陶侃

    在今天,我们大家可能对于陶渊明比较熟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经诵读过。然而在东晋和后世的历史上,他的曾祖父陶侃远比他有名的多,而且也为东晋王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世对其评价很高,堪称人臣的楷模。为何小编会称他为“搬砖”名将呢,当下搬砖是一种网络词语,形容经济基础很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