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胡乱华、冉闵和乞活军,所谓民族英雄的真相

五胡乱华、冉闵和乞活军,所谓民族英雄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迟传龙 访问量:2598 更新时间:2024/1/2 9:08:56

有小伙伴点名要写这个,说是网上文章讲得云里雾里,搞得都分不清冉闵的本来面目了。

确实如此,关于冉闵这个人,首先是他被扣了好几个高帽,首当其冲就是民族英雄这个大帽。如果说冉闵是民族英雄,这话给他听了,恐怕他自己都要惊诧莫名,因为他压根就没那个想法。

想解释清楚这段往事,必须得先交代一下时代背景。

五胡乱华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史书记载混乱,更替政权多,且北方一直为外族执掌,所以一说到南北朝,必不可免会往民族矛盾上扯,这也是个一直以来的敏感区和深水区。

但真相是用民族矛盾来看南北朝并不妥,其主线其实是反压迫。

五胡乱华是哪五胡?匈奴、羯、鲜卑、羌和氐,这五支民族现在还有吗?早没了,他们现在都是汉族一份子,汉族来源除了华夏族就是这些内迁中原的胡族,所以南北朝也被称为第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

注:现在四川还保留着羌族自治区,但实际上他们跟南北朝那个羌族没啥关系,要说血缘,藏族关系还近点。

南北朝不仅是乱世,也是现代汉族开端,用今天眼光来看,能说这是民族矛盾吗?充其量是人民内部矛盾。

即便以当时背景而言,也谈不上民族矛盾。氐人李特和南匈奴刘渊建国,打响了五胡乱华第一枪,但他们初衷只是为了摆脱西晋高压统治。

李特认老子为祖,刘渊则直接拉刘禅当亲戚,追封阿斗为帝,而他俩建立的国号,不约而同都叫“汉”。我们一个叫成汉,另一个则叫汉赵,晋书里一律称之为伪汉。

换句话说,李特和刘渊这意思,都认为自己在复兴大汉。

两个外族人,认汉人为祖,自封汉皇帝,你觉得这算弃暗投明呢,还是挑起民族斗争?

李特为啥选老子,因为成汉在四川,那地方流行五斗米教,是道教的发源地。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乱世,其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兴起,道教冒出来了,有了宗教就有了神权。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一个是哲学,一个是信仰,换句话说,道教把老子神化了,老子不再是人而是神。

那么,皇帝和神究竟那个大,就成了很令人头疼的问题。

东汉最后几任皇帝,都是处理不好这个麻烦,最终导致了黄巾教徒起义,进而天下大乱,东汉覆灭的本质,并不尽然是外戚和官宦的影响,更大主因是道教。

这些不多解释了,总之在四川那个道教氛围浓厚的地方,成汉以老子为祖,又任用了一个修道士殷长生为国师,立道教为国教,他能反对汉人吗?

更别说成汉汉赵国号都是汉,他们自认汉皇帝,难道自己反对自己?

所以说五胡乱华本质不是民族矛盾,而且说到民族问题,根子在西晋这边。

从西汉开始,打汉武帝之后,汉朝国力突飞猛进,科技更是一日千里,打胡族跟打儿子一样。当时北方外族也就一个,匈奴,匈奴把几乎所有其他民族都降服了,于是汉朝人就把所有胡族统统视为了敌人。

匈奴覆灭后,这些胡族虽然归顺了东汉,但一直得不到信任,东汉末年缺钱,最根本原因就是在长达百年的汉羌之战中,耗光了银子。

耗归耗,国力差异还是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原政权,远远凌驾于各胡族之上,而且制定了极其严苛的法律,其中代表就是江统的《徙戎论》。

可以说《徙戎论》是导致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简单归纳一下,江统认为胡族都是人面兽心,永远别把他们当人看,建议把胡族迁至最偏远地区,永远不能进入中原核心。

西晋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然后一迁就迁出了五胡乱华。

西晋政府对胡族的压迫,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今天主人公冉闵建立的魏国(我们叫冉魏),其实继承自后赵,而后赵则是羯族建立的政权。

后赵建立者石勒出自羯族贵族,还是那种顶级贵族,好几个部落首领。羯族原属于匈奴,后来随着南匈奴降汉,南匈奴日子过得都不咋滴,刘渊都闹起义了,羯族就更惨。

有多惨?石勒虽然是部落领袖,但在西晋政府这边,他就是编户。所谓编户,就是编户齐民,简而言之光头老百姓,石勒不仅要缴纳赋税,还要服兵役。

最惨的是因为他没钱,最后还被西晋官兵绑去当奴隶卖了,所以石勒的发家史,可以用从奴隶到皇帝一句话来总结。

部落首领都落到这种地步,西晋政府的民族政策也就可想而知。

理解了时代背景,也就能理解那句话,五胡乱华本质上是反压迫,如果不是过不下去,谁跟谁有那么大仇。

而且西晋政府特别无能,其自废武功比起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原来讲过笑话,西晋骑兵就是出来搞笑的,八王之乱的时候,晋军骑兵怎么打都打不过对方步兵,最后只好下马战斗,然后打赢了。

所以你说这叫骑马的步兵,还是步战的骑兵?

更搞笑的是,骑马打不过对方,然后在战马身上绑上一堆刀枪剑戟,赶着马让它们单独冲锋,结果又打赢了。

也就是说,晋军骑兵的作用,还不如在马上绑根枪。

冷兵器时代骑兵有多大作用,咱这里就不解释了,我过去说得够多了,西晋为啥会搞这么一个幺蛾子,根子出在诸葛丞相身上。

西晋好几个皇帝都是丞相的疯狂粉丝,忠实的弩射拥护者,所以晋军只重视步弓弩,长期忽视骑射。

这话要给诸葛丞相听到,非得气活过来。他老人家搞连弩,那是没办法,四川不产马,而且都是山地,你以为丞相只喜欢走路,不喜欢骑马啊。

本来中原科技与胡族相差非常大,西晋政府瞎折腾也没什么,只要射得好,弩兵一样横扫天下,可偏偏当时出了两件事。

第一是三国乱世大量中原人外出逃难,随着人员流失,很多先进技术也传到了外面,最主要就是炼钢。没错,西汉打匈奴最大法宝就是,西汉是炼钢,而匈奴只会炼铁。

第二则是南北朝出现了一个划时代发明,马镫。

注:很多朋友都不明白,这里顺道解释,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马镫,但那是单马镫,只是为了上马方便,双脚马镫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发明出来的。

马镫对骑兵有多重要,我觉得也不用解释了,于是此消彼长,胡族很快拉近了军事上与西晋的差距,但西晋政府还不自知,反而变本加厉,准备大迁特迁所有搬到内地的胡族。

不出事才叫见鬼。

很多文章都说石勒羯族杀人如麻,杀了不少汉族百姓,这话对也不对。石勒起家的确杀了很多人,但他的目标并非针对汉人。

因为石勒打一开始,就是个流寇,换句话说强盗滴干活,打家劫舍、杀人放火那是本职工作。有一说一,当时有钱人都是汉人,石勒就算想找个胡族富豪打打牙祭,也没地儿找去。

不是我为他辩解,他真不是刻意挑起民族冲突。

石勒的政权核心,最早有18个人,也叫十八骑,都是他的铁杆亲信。这十八骑当中,可以确定为汉人的,至少有三个(其实根本不止三个,只是其他人信息太少,难以证实)。

这三人叫逯明、吴豫、郭敖,都是石勒重臣中的重臣,核心中的核心,如果再加上石勒的救命恩人、左膀右臂郭敬,说石勒核心骨干一般是汉人都不过分。

冉闵则是另一个例子,祖上出自乞活军。乞活乞活,乞求活命,虽然名字看着像叫花子,但实际上这支军队来源是西晋正规军。

八王之乱后,304年南匈奴刘渊趁机建国,自立为帝,南匈奴被老曹安置在河内,势力逐渐延伸至了整个并州,刘渊的国都,就在离石(今山西吕梁)。

刘渊这一闹腾,可把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吓坏了,他先找刘渊干了一架,大败。既然打不过,那怎么办?逃呗。

于是司马腾率着部下两万多人举家南迁,为了逃避西晋政府追责,司马腾自称乞活,借口并州大旱,他们南下找吃的。司马腾死后,乞活军失去首脑,也就真沦为了流民集团,打个比方就是,很像三国时期的青州军。

但不管怎么说,这支军队的根基是西晋正规军,不仅由汉人组成,而且与刘渊为首的胡族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两边打过好多次架。

石勒后来归降了刘渊,羯族本来就是南匈奴属下,他们成了政府军,而乞活军则成了流寇。官兵当然要剿匪,何况这两家本来也是同行,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为了抢地盘早打过无数次。

石勒仗着刘渊支持,乞活军一度被打得很惨,连娃娃兵都要上战场。冉闵他爹叫冉良,十一岁就参加了战斗,但很不幸,第一次上阵就被俘虏了。

石勒抓到这个小孩之后,大为惊叹,把他交给侄子石虎收养。冉闵他爹是石虎的养子,算起来冉闵喊石勒就是曾爷爷。

石虎对冉良很好,并不当外人看待,还给他起了个新名字石瞻。319年刘渊次子刘曜平定内乱,于长安登上帝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晚了一步的石勒勃然大怒,于是率部脱离匈奴,也建立了一个赵国,史称后赵。

328年前后赵在高候大战,石瞻也就是冉亮再次被俘,这次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刘曜老实不客气地砍了他脑袋。石虎感伤之下,便把幼年的冉闵接过来,带在身边抚养,冉闵虽然名义上是石虎养孙,实则有养育之恩。

当然,这时候的冉闵叫石闵。

这就是说,石虎不仅收了敌对汉人为养子,还视如已出,并没有区别对待,虽然石虎杀人无数,但说他故意针对汉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这方面论述很多,比如后赵汉官很多,石虎时代还打破惯例,任用汉人为封疆大吏,比如李农,他也是乞活军将领出身,被石虎授予司空兼营州牧。

营州就是辽宁,那可是后赵一等一重要藩镇,因为要防范辽东鲜卑。

既然冉闵身为石虎养孙,摇身一变成了羯胡贵族,后来又为什么颁布那条著名的“杀胡令”,要把羯族斩尽杀绝呢?

这都是阴差阳错,一系列的阴差阳错。

首先是石虎,石虎总结了西晋王室的经验教训后,自作聪明地给予三个年长的儿子同样权力和地位,美其名曰大家都有好处,就不会内斗。

结果却是自相残杀得更厉害,最后石虎病死的时候,只得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年仅十岁的石世继位。

石虎的意思很简单,小孩不懂事,不至于找兄弟们下手。

石世虽然不会主动下手,但别人就憋不住了,石虎次子石遵在冉闵的帮助下杀回邺城,又从小皇帝手里抢来了帝位。

冉闵与石遵的协议是,他帮石遵夺位,然后石遵立他为太子,但石遵一当上皇帝就后悔了。

不仅反悔,石遵还起了杀心,授命禁军伺机捕杀冉闵。禁军不中用,而冉闵又很能打,结果是谋杀不成,反被冉闵借机会一个反扑,把石遵给拿下了。

一开始冉闵想得挺简单,既然我胜利了,石遵要依约封他为太子,然后自己去当太上皇。

没想到羯胡贵族们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死活就不肯奉冉闵为帝,理由也很简单,你毕竟是养子,石家还有那么多亲儿子呢。

据考证羯族来自乌兹别克塔什干,原属于康居,也就是唐朝昭武九姓里的石国,康居被匈奴征服后,羯族跟着搬到中原,在外貌上,羯胡跟汉人有很大差异。

要不为啥不认冉闵,长得都不一样。

一时间反对冉闵的呼声此起彼伏,羯族贵族纷纷奔走联络,石虎的另外几个儿子还扯起了反旗,号称要进京勤王。

京城动荡不安,谁也不知道明天啥样,包括冉闵自己。

羯族人都是一根筋,根本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技巧,那有这么公开反对的,表面上要迷惑敌人,这样背后才有操作空间。而冉闵虽然是汉族人,但他自幼生活在羯族家族,若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比羯族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冉闵就发布了那条著名的命令,直接说:“你们谁跟我同心就留下,不同心就离开。”

羯胡贵族们也不含糊,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纷纷打包袱告辞。与此相反,大量汉民纷纷涌入邺城声援冉闵。

个中缘由说起来一点都不奇怪,石遵虽然忽悠了冉闵,但他在羯族贵族,尤其羯士这个群体中威望很高。

魏晋以来户籍制度,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士家和兵户,兵户就是职业军人,士家也就是读书人,俗称世家门阀。石勒建立后赵后,为给本族人谋福利,新增添了一个羯士,意思是羯族人专属户籍,享受的权利就是原来的士家和兵户合二为一。

羯士有很多特权,比如邺城禁军都由他们担任,当年石遵不费吹灰之力夺得邺城,就是因为禁军拥护。

禁军们纷纷出城投奔石遵,拦都拦不住,小皇帝石世自知大势已去,只得投降。

从这件事看有两点,一是羯族兵不爱守规矩,说走就走,自由主义思想严重,石世这个正经皇帝他们都不放在眼里,更别提冉闵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太子。

二则是石遵倒台之后,邺城禁军自发组织了一支3000人敢死队,打算攻入皇宫救出石遵,但没打过冉闵,全军覆没。

既然打不过,那老子就走,外面还有好几个石虎儿子,张开双臂等着拥抱他们。

汉人为什么跑来拥护冉闵呢?这个更简单,这些都是乞活军。冉闵反叛,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乞活军将领李农。

石虎死后,李农也被排挤出了权力中枢,而且一样有人想要他的命。执政太后想拿下他的兵权,李农只得拥兵自守,事实上跟反叛差不多,还跟小皇帝派去的军队打过一架,也正是因为军队被派去征伐李农,才给石遵造成了趁虚而入的机会。

同是后赵失意人,外加冉闵的乞活军出身,所以这俩人很自然走到了一起。

在李农的鼓动下,冉闵终于下定决心大开杀戒,下令杀绝邺城内的羯族人,并宣布改回汉姓,恢复姓冉。

实际上他一开始并没改成冉姓,而是姓李,并认李农为义父,但很快又闹崩了,李农没当两天义父,就被冉闵割了脑袋。

冉闵这个杀胡令,本质上并非杀胡,他只是除掉敌人,而他的敌人,显然都是羯胡贵族。

说白了这其实是一种试图左右逢源的行为,只是左边不要他,他只能选择右边。如果羯胡人支持他,或者说多少有点政治技巧,都不至于闹成这样。

TMD你们居然不认老子,那老子干脆杀光了你们这帮畜生,这是典型的因爱生恨。

这就跟《天龙八部》里,马夫人因为求欢不得,准备杀了段正淳一样。如果你以此认为冉闵是民族英雄,那马夫人是不是就成了女权斗士,metoo克星?

为啥冉闵要整这么残酷的手段,前面不都说了,自打道教出现之后,老子就被神话了,老子是神,那还有啥顾忌。

这是开玩笑,其实原因就一句话,头脑简单,冉闵从来都不以思虑缜密见长,他就是个莽夫。

讲道理冉闵根本算不上好皇帝,更不值得大书特书,虽然乱世中判定皇帝能力,并不能以治理为主,但无论如何,用以暴制暴这种残酷手段来维持统治,都离明君差着十万八千里。

所以冉闵一直都在史书里默默无闻,如同历史中的一朵浪花,并未引起注意。

谁把他翻出来了呢?清末文人,辛亥革命前,文人中兴起一股风潮,开始追思岳飞和郑成功。

追思这两人很简单,岳飞打金兵而郑成功打后金,都跟女真人有关,这是很明显借助古人来鼓励人们驱逐清王室。

在岳飞和郑成功之后,冉闵就是搬出来的第三人,但这个例子极不合适,先不说所谓五胡现在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所谓五胡乱华,其实也是反压迫斗争,并不能归于民族矛盾。

所以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南北朝的真正意义是,这是汉族形成开端,我们都是中国人。

不要因为有过杀戮就是仇敌,黄帝炎帝还打过架,那次朝代更替,不是杀得血流成河?

标签: 冉闵

更多文章

  • 冉闵大帝的种族灭绝,是否真的是顺心民意?答案是很肯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禾西史说标签:冉闵

    说起冉闵大帝来,那就不得不说五胡乱华了,因为没有五胡乱华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冉闵大帝“杀胡令”的种族灭绝了,所以从实质的历史背景来看,冉闵大帝的种族灭绝,那肯定也就是跟五胡乱华有很直接的关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冉闵大帝的种族灭绝,是否真的是顺心民意呢?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答案是很肯定的吧。对于种

  • 冒牌的民族救星:“挽救汉族危亡”的冉闵,恰恰是他们的大灾星!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冉闵

    文/格瓦拉同志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兴,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魏政权皇帝冉闵,被有些网友吹捧为挽救汉族危亡的“民族英雄”和“大救星”。这个之前并不为人所广知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受到如此高的推崇,原因无非是他曾在国内颁布过一条备受争议的“杀胡令”,以屠杀胡人的方式来变相掩护汉人,保证汉民族的生存与延

  • 没有杀胡令,就没有北方汉人?事实让人失望,冉闵也是刽子手!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小魔王标签:冉闵

    冉闵,哦不,应该称他为石闵,毕竟在他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这个名字,而且他能够历史留名也得益于石这个姓氏!冉闵的爸爸,很早就认了石虎当爹,于是这一家子全部改姓了石,冉闵成了后赵帝国暴君石虎的养孙。石闵作战十分勇敢,后赵帝国残杀北方汉人的军功章里,有着石闵的那一份功劳,石闵杀的汉人绝不在少数!后来

  • 冉闵到底是“救世主”还是“暴君”?一道“杀胡令”的是是非非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冉闵

    在那个“五胡十六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几乎断裂的艰难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血腥年代”。当时,汉人都被大量残杀,妇女们被侮辱残杀。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当时北方的汉人数量锐减至600万,一度造成“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都挂满了上吊的人,就连城墙上也挂满了

  • 甘肃出土一件文物,学者感叹:保全汉人不是靠冉闵,而是靠此物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冉闵

    十六国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的大乱世,这时候的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时候的中原王朝已经灭亡,此时有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等政权。这个时期是非常乱的,即使是有些历史爱好者也搞不清这其中的各个王朝。虽然这时候王朝非常多,但是没有大一统王朝。

  • 冉闵:民族英雄还是嗜杀屠夫?临死前1句话,可叹可敬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冉闵

    都说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一点曹操、曹丕定然想不到,为之奋斗一生的江山会成就了司马懿一族。至于司马懿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孙会如此“不成器”,为司马氏一族饱受后世诟病而贻人口实。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建立晋。而在灭吴之后,他却日渐骄奢,荒淫,更为人不忿的是,明知晋惠帝是白痴一般,还坚持立为储君

  • 他亲手斩杀冉闵,还敢和东晋翻脸,一行政思想却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冉闵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二十九)慕容俊公元352年,冉闵遇害,他的冉魏也随之覆灭。而他留给汉人的最后一点遗产,就是传国玉玺。在冉闵被俘以后,燕国大军兵围邺城。在这最危急的时候,东晋派人前来联络邺城守将蒋干(不是盗书的那个),表示只要将玉玺献给东晋就会全力帮助他守城。而在蒋干将玉玺交出来以后,东晋也兑现了

  • 救民族于水火,却被骂残暴,武悼天王冉闵为何饱受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冉闵

    西晋灭亡后司马氏率众南下,建立了东晋政权,北方大片领土被游牧民族占领,史称东晋十六朝。胡人入主中原后,北方汉人备受屈辱,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在诸多游牧民族中,匈奴、鲜卑、羯、羌、氐的势力最大,也最爱搞屠杀,严刑之下北方汉人迅速减少,最低迷的时候仅有四百多万,可谓在灭绝的边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冉闵站

  • “一夫敌耳”的冉闵究竟是一代权臣还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冉闵

    近日网络上毫无预兆的刮起了一股“冉闵”风,可谓是小有名气。但是,笔者个人认为其中有些言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无论是利用他的过错来刻意的贬低他,又或者是有意的抬高的他的地位。其实,都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冉闵,并非是拯救汉族的救世主更不是毫无贡献的跳梁小丑。他就是一度想成为那个救世主的权臣和皇帝仅此而

  • 为什么有人称冉闵是民族大英雄?他都做过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冉闵

    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汉族,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建立者,他的一纸杀胡令让汉人得以生还。据史料记载公元300年,中华大地上汉人总数约有1900多万人,然而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战乱,中原汉人仅有400万,汉族四分之三被外族势力屠杀殆尽,华夏文明险些毁于一旦。冉闵以铁腕打击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