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拓跋宏孝文帝如何少年垂拱,独揽大政?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拓跋宏孝文帝如何少年垂拱,独揽大政?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带你观遍世界 访问量:176 更新时间:2024/1/24 23:08:27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少年垂拱

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宫 ,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亲李夫人,乃中山大族李惠之女。

拓跋宏未生之时,献文帝的嫡母冯太后临朝,献文帝皆听命于母后;拓跋宏降生之后,冯太后才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皇兴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年仅三岁的皇长子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孝文帝初即位,太上皇拓跋弘仍然总揽朝政。当时,北魏连年水旱,租调繁重,官吏贪暴,百姓流离,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延兴元年(471年)九月,青州高阳民封辩聚众千余人,自称齐王。十月,沃野、统万二镇敕勒族叛魏,朔方民曹平原率众攻破石楼堡,杀军将;十一月,司马小君起兵于平陵。延兴二年(472年)二月至三月,东部敕勒与连川敕勒相继谋叛,北入柔然;七月,光州民孙晏、河西民费也头聚众反。延兴三年(473年)二月,北魏朝廷发布诏令,规定凡县令能肃清一县“劫盗”的,兼治二县,同时享受二县令的待遇;能肃清二县“劫盗”的,兼治三县,三年后升迁为郡太守。二千石官吏也是这样,三年后升迁为刺史。太上皇拓跋弘揽政数年,还先后采取了一些奖励廉吏、严惩贪污、减轻租赋、劝课农桑等相应措施,但都收效不大,局面一直没有多大改变。据统计,仅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471年至480年)的十年之中,北魏王朝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拓跋宏刚满十岁时,太上皇拓跋弘突然去世(传闻是被冯太后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二次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太和。拓跋宏在位初期,嫡祖母冯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措施。冯太后足智多谋,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才能,自太和元年(477年)以后,开始在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识地进行汉化。太和七年(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诏班制俸禄;太和九年(485年)、十年(486年),冯太后又以拓跋宏的名义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孝文帝拓跋宏自幼在冯太后的抚育、培养下长大成人,对祖母十分孝敬,性又谨慎,自太后临朝专政,他很少参决朝政,事无大小,都要禀承冯太后旨意

独揽大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在冯太后的长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他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长了实际才干,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九月,冯太后病逝。孝文帝哀伤至极,大哭三日。他痛哭失声地对臣下说:“朕自幼承蒙太后抚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无不谆谆教诲。 ”又在诏书中说:“朕幼年即帝位,仰恃太后安缉全国。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又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习古道。一想起太后的功德,朕怎能不哀慕崩摧?内外大臣,谁又不哽咽悲切?”从此以后,孝文帝独自挑起了改革的重担。同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孝文帝继承了先辈们汉化的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藉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

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他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颁布五品诏,诏令规定:宗室远属不是太祖拓跋珪孙和异姓封任的都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子、男不变。名称虽易,但品秩如前,公为第一品,侯第二品,伯第三品,子第四品,男第五品。又命令群臣议五行之次,采纳秘书丞李彪等人的建议,以为晋承曹魏为金德,北魏应承晋为水德。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车裂、腰斩,改为枭首、斩首和绞刑三等,把夷五族、夷三族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临终仍心怀“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之志 ,后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文,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参考资料:《魏书·卷七上·帝纪第七》

标签: 拓跋宏

更多文章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迁都洛阳彰显其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你好朋哥标签:拓跋宏

    作为两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君王,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统治下,他迁移首都洛阳,推行汉化,彻底扭转了五胡乱华之后,胡汉两族纷争不断的北疆局势,同时也让北疆各民族与汉族文明相结合,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跋宏的许多事迹都是被后世所记载的,这一章就是关于他的国都迁移到洛阳

  • 两朝风云元恂本已被废为庶人,为何拓跋宏仍要将其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被废除皇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后囚禁在河阳。可一年之后,拓跋宏却不念父子之情

  • 一樽毒酒赐死陪葬-痴情男儿拓跋宏对幽皇后冯润的最后一抹温柔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为了强化自身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打着南征齐国的旗号,率领贵族和大臣,把北魏的国都从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了中原的核心洛阳。在洛阳,北魏上下充分吸取中原的先进文化,国力迅速发展了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为何不选邺城而选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位期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改变了五胡乱华后北方因胡汉矛盾而频繁陷入内乱的局面,使得北方少数民族顺利的和汉族文化融合,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拓跋宏身上很多功绩都只得后人大书特书,本章节便选取了迁都洛阳一事进行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到洛阳,不仅是迁都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拓跋宏

    公元490年,北魏冯太后薨,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行汉化改革。四年之后,孝文帝下令由平城迁都至洛阳,改变了过去与中原遥遥相望的形势。迁都不仅有利于从中心地带对整个国家进行控制,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旧部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迁都之令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对北魏历史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件。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出生到伤亡,结局如影随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老蜗牛标签:拓跋宏

    在我国古代南北朝将近170年历史年间,最有作为的皇帝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莫属。然而这位极具雄才大略又少有污点的贤明君主,一生却充满悲情色彩。拓跋宏,汉族名字叫元宏,是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公元467年,14岁的北魏皇帝拓跋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也叫拓跋宏。拓跋宏刚出生,他的结局人生也正式拉开帷幕。北魏开国皇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正式亲政后推行了什么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正式亲政后推行了汉化改革,也称太和改制,其中,包括官僚体制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在官僚体制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对所有官员实行俸禄制,而后改革官制,经济方面,拓跋宏推行均田制和创建三长制将土地进行了划分和管理,文化方面,他实行彻彻底底的汉化制度,其中包含讲汉语,用汉字、改姓氏和

  • 两朝风云拓跋宏改革矫枉过正,门阀制度为北魏埋下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非常开,被认为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先河,解决了北方自五胡乱华以来的胡汉矛盾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受到后世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推崇。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这场改革也不是完美的。它虽然让北魏社会产生了巨大变革,重新走

  • 高纬想要除掉北齐大将斛律光,宰相出主意,赐给他一匹马就行了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斛律光

    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十七史百将传·卷八》这是《十七史百将传》中对斛律光的描写。在北齐历史中,好皇帝屈指可数,昏君暴君层出不穷。当时的人生在北齐这个时代,真是一生的悲哀,要遇到数不清的昏君暴政。斛律光这位名臣就处在这个时代,他一心想要匡扶北齐社稷,最终却被昏君奸臣害死。斛律光,高

  • 我国古代箭神排行榜!后羿斛律光榜上有名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斛律光

    中华民族历来就善骑射,而说到我国古代的神箭手,也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他们箭法精良,或为民除害,或建功立业。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我国历史上箭法高超的几个英雄。提起后羿,人们想到的就是后羿射日,他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物,而且是尧帝的师父。传说那个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土地都被烤焦,导致一些怪兽猛禽在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