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高乾劝高欢称帝,为何高欢不接受,反而出卖高乾

两朝风云高乾劝高欢称帝,为何高欢不接受,反而出卖高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驿站哦 访问量:1853 更新时间:2024/2/9 23:40:21

高欢是北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权臣,他不仅在覆灭尔朱军事集团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对东西魏的分裂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北齐皇室的奠基人。可以说在北魏末年和东魏时代,高欢是北方军阀中最为顶级的存在,也是有着篡国登基称帝的机会的。当时高欢的部属,也是族叔高乾就劝过高欢称帝,但高欢却没有接受。事后当高乾与北魏孝武帝元修出现矛盾时,高欢却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元修,最终高乾被元修赐死。对于这个事情,很多读历史的人不理解。高乾劝高欢称帝也是为了他好,为何反倒被高欢出卖呢?

要解读这个问题,得从尔朱军事集团被覆灭后,复杂的北魏政治和军事形势出发。由于孝庄帝元子攸刺杀了尔朱荣,遭到了尔朱军事集团的反扑,最终被俘处死。元子攸的死也引发了尔朱军事集团的内讧,他们因为瓜分政治利益的关系而分裂,开始了内部军事对抗。高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脱离尔朱军事集团,并打起了反攻尔朱集团的旗号。由于高欢能力的卓越,受到了很多反对尔朱氏的地方军阀的支持,也有很多尔朱集团内部的军队宣布脱离。这给高欢覆灭尔朱氏奠定了基础,最终尔朱氏也在与高欢的战争中败亡。

高欢灭掉尔朱氏后,拥立了平阳王元修为皇帝,处死了尔朱氏立的节闵帝元恭和自己早先所立的后废帝元朗。当时高欢虽然灭掉了尔朱氏,但是实力与之前的尔朱荣相比还是大有不如的。虽然实力最强的尔朱兆等人被杀了,但从尔朱军事集团里面脱离出来的很多军阀都割据自立。

除了高欢本人外,京畿北面大都督斛斯椿也是剿灭尔朱氏的重要功臣。他抢在尔朱氏兵败前脱离战阵杀回洛阳,诛杀了尔朱氏在洛阳的党羽,成为元修即位后依托的重要功臣。他与高欢争权,联合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和王思政劝说元修除掉高欢,并控制了元修身边的近卫军。

在洛阳以外,高欢还有很多竞争对手,比如割据关西的宇文泰、在尔朱荣时代就与高欢不和的贺拔胜、贺拔岳兄弟。这些人都原本和高欢一样,是尔朱军事集团下面的军阀。尔朱荣死后,尔朱军事集团发生内讧,这些军阀们就找机会纷纷割据自立。尔朱军事集团被高欢消灭后,这些军阀便成了自为阵的土皇帝。野心大一点的如高欢、斛斯椿便在洛阳开始争权,而其他的也在各地扎下根基,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当时高欢虽然是拥立元修最大的军阀,却没有能力压制这些各地的军阀势力,所以必须要吸收和拉拢更多的军阀。

高乾是高欢拉拢的重要军阀,两人堪称是死党的关系。高乾出身渤海高氏,和高欢是同一大家族,虽然血脉上关系已经淡薄了,但高欢仍旧按照家族的规矩称其为叔父。高乾也是乘着六镇起义的机会崛起的,他率领河北流民在河济造反,并接受葛荣的官爵。由于在六镇起义前在朝廷当过官,还与孝庄帝元子攸暗中有所来往,所以关系上非常不错。于是元子攸就派人招降了高乾,并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尔朱荣平定六镇起义后,猜忌高乾的实力,以其曾起兵造反为由剥夺了官职。于是高乾卸甲归田,回乡隐居起来。

元子攸刺杀尔朱荣后,尔朱军事集团反扑洛阳,高乾立刻起兵讨伐。尔朱兆攻入洛阳,弑杀元子攸后,高乾便奉封隆之为大都督,代理冀州事务,并为元子攸举哀,三军尽皆带孝。然后高乾又登上高坛,进行誓师出征,展开了与尔朱军事集团的战争。当时高欢在山东举兵声讨尔朱集团,并出兵到冀州。双方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决定合兵讨伐尔朱氏,于是高欢与高乾同帐共寝,以渤海高氏族规尊其为叔父。后来这支军队成为剿灭尔朱氏军事集团的主力,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高乾及其兄弟也成为高欢属下最为重要的势力。

高欢手下的军队主要是来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六镇起义被平定后投降尔朱荣的鲜卑族六镇军,另一部分便是高乾兄弟招募的河北汉军。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汉军绝大多数是比不上鲜卑军队的,而六镇的鲜卑军则又是其中的精锐。但高乾兄弟手下的汉军却是例外,战斗力比六镇鲜卑军还强。尤其是高乾的弟弟高敖曹所带领的那支,其战斗力号称冠绝天下。高敖曹也是当时北朝的第一猛将,网友们称其为南北朝第一猛将。史书上对他评价极高,被认为是可以和项羽比肩的绝世猛将,就连六镇的鲜卑军人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欢能够以少胜多打败尔朱军事集团,其中除了政治和战争指挥的因素外,高乾和高敖曹兄弟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高敖曹率军冲杀,其战争之勇猛让横扫北魏的尔朱氏军队纷纷溃败。因此在拥立孝武帝元修后,高乾受到了朝廷的重视,被高欢推举为司空。元修坐稳皇位后想要摆脱高欢的控制,便与斛斯椿等人密谋出兵剿灭高欢。当时高乾是高欢放在洛阳朝廷的眼睛,监视着元修等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元修便打算拉拢高乾。高乾一边和元修等人虚以委蛇,一边暗中把消息通报给了高欢,并建议他废了元修称帝。

高欢当时并没有同意这个建议,仍旧上书提议高乾为侍中,并想把门下省交给高乾。但这个上书没有被朝廷通过,高乾又不明白高欢的想法,便自请为徐州刺史,打算带兵离开洛阳。在高乾将要出发时,元修将自己拉拢高乾的事情派人传话给了高欢。高欢大怒,便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文书很来往文件送给了元修。于是元修让高乾与高欢的使者对质,高乾破口大骂元修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最终在两面夹击之下,高乾被元修赐死。元修又派东徐州刺史潘绍业杀死高敖曹。高敖曹提前得到高乾被害的消息,率军埋伏了潘绍业,然后投奔了高欢。

对于高欢在这个事件中的决策,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表示难以理解。即便是不同意高乾称帝的想法,高欢为何会出卖高乾呢?高乾本来就是高欢的死党,两人联合才控制了朝廷。高欢这样做明显是坑了高乾,也使自己的势力产生内耗,似乎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从上述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剿灭尔朱军事集团的过程中,高欢和高乾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面对元修和斛斯椿反高的政治压力,高乾和高欢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高乾提出了称帝这一大胆的想法,而高欢却没有立刻同意,还要高乾留在洛阳当侍中,这就让两人出现了裂痕。

高乾提出称帝,实际上并不是要高欢真的称帝,而是借此洗脱自己与元修有暗中交往的嫌疑,也是为了试探高欢的真实想法。高欢不同意称帝,并不是说他不想称帝,而是称帝的时机不成熟,能够阻止他称帝的政治对手还比较多。除了洛阳的斛斯椿和元修外,关西的宇文泰,贺拔岳兄弟,都是他在政治上极大的阻碍。当时他和元修已经貌合神离了,元修和斛斯椿以南征为由暗中准备军队,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如果这个时候高欢打起了称帝的大旗,必然被群起而攻之,所以他不能同意高乾的意见。

但同时高欢却又反对高乾离开洛阳,非得把他放在朝廷这个火山口上,这就让高乾很失望了。洛阳当时全部被斛斯椿所控制,一旦北魏朝廷和高欢发生战争,高乾就是活生生的人质。高乾肯定不想继续面临这种危局的,所以才提出了出任徐州刺史的想法。如果高乾顺利离开,他不但摆脱了身在洛阳的危机,而且在国内形势上占据先手。徐州虽然是北魏和南梁的前线,却是北魏内战的大后方。不论元修和高欢谁胜谁败,处于徐州的他都占据先手。而且高乾有高敖曹这支精锐军队在手,军事上的主动权也更强。

但高欢是不愿意高乾退守徐州的,这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行为。如果高乾退出,高敖曹必然带领军队跟随,这使得高欢麾下军队实力大损。如果高欢和元修内战的过程中,高乾从徐州出兵北上,必然会威胁到高欢在山东和河北的大后方,因此他更不愿意出现渔翁得利的情况。高欢出卖高乾,目的就是逼迫高乾和元修翻脸,不论双方谁胜谁败,对他都是极有利的。而元修也担心高乾再度投入高欢阵营,所以不能放高乾活着离开洛阳。可处死了高乾,却是元修最大的昏招。这使得高敖曹率领精锐投奔高欢,渤海高氏彻底与洛阳朝廷为敌。

高欢有了高敖曹的帮助,军队的力量大幅度提升,占据了对洛阳方面的绝对优势。元修赐死高乾后,也暴露了其反复无常和出尔反尔的嘴脸。这却让很多支持元修的门阀士族止步,在双方的战争中处于观望态势。可以说赐死高乾是得不偿失的,元修不但没有控制住局势,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洛阳方面的军队本就处于弱势,再失去门阀士族的支持,凭什么和高欢作战?而高欢得到高敖曹后,成了渤海高氏势力最大的军阀,得到很多河北和山东士族的支持。于是他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逼迫元修西逃投奔宇文泰,北魏就此分裂为东西魏。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拓跋宏孝文帝如何少年垂拱,独揽大政?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少年垂拱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宫 ,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亲李夫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迁都洛阳彰显其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你好朋哥标签:拓跋宏

    作为两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君王,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统治下,他迁移首都洛阳,推行汉化,彻底扭转了五胡乱华之后,胡汉两族纷争不断的北疆局势,同时也让北疆各民族与汉族文明相结合,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跋宏的许多事迹都是被后世所记载的,这一章就是关于他的国都迁移到洛阳

  • 两朝风云元恂本已被废为庶人,为何拓跋宏仍要将其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被废除皇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后囚禁在河阳。可一年之后,拓跋宏却不念父子之情

  • 一樽毒酒赐死陪葬-痴情男儿拓跋宏对幽皇后冯润的最后一抹温柔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为了强化自身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打着南征齐国的旗号,率领贵族和大臣,把北魏的国都从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了中原的核心洛阳。在洛阳,北魏上下充分吸取中原的先进文化,国力迅速发展了

  • 两朝风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为何不选邺城而选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位期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改变了五胡乱华后北方因胡汉矛盾而频繁陷入内乱的局面,使得北方少数民族顺利的和汉族文化融合,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拓跋宏身上很多功绩都只得后人大书特书,本章节便选取了迁都洛阳一事进行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到洛阳,不仅是迁都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拓跋宏

    公元490年,北魏冯太后薨,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行汉化改革。四年之后,孝文帝下令由平城迁都至洛阳,改变了过去与中原遥遥相望的形势。迁都不仅有利于从中心地带对整个国家进行控制,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旧部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迁都之令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对北魏历史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件。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出生到伤亡,结局如影随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老蜗牛标签:拓跋宏

    在我国古代南北朝将近170年历史年间,最有作为的皇帝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莫属。然而这位极具雄才大略又少有污点的贤明君主,一生却充满悲情色彩。拓跋宏,汉族名字叫元宏,是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公元467年,14岁的北魏皇帝拓跋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也叫拓跋宏。拓跋宏刚出生,他的结局人生也正式拉开帷幕。北魏开国皇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正式亲政后推行了什么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正式亲政后推行了汉化改革,也称太和改制,其中,包括官僚体制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在官僚体制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对所有官员实行俸禄制,而后改革官制,经济方面,拓跋宏推行均田制和创建三长制将土地进行了划分和管理,文化方面,他实行彻彻底底的汉化制度,其中包含讲汉语,用汉字、改姓氏和

  • 两朝风云拓跋宏改革矫枉过正,门阀制度为北魏埋下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非常开,被认为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先河,解决了北方自五胡乱华以来的胡汉矛盾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受到后世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推崇。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这场改革也不是完美的。它虽然让北魏社会产生了巨大变革,重新走

  • 高纬想要除掉北齐大将斛律光,宰相出主意,赐给他一匹马就行了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斛律光

    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十七史百将传·卷八》这是《十七史百将传》中对斛律光的描写。在北齐历史中,好皇帝屈指可数,昏君暴君层出不穷。当时的人生在北齐这个时代,真是一生的悲哀,要遇到数不清的昏君暴政。斛律光这位名臣就处在这个时代,他一心想要匡扶北齐社稷,最终却被昏君奸臣害死。斛律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