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南北朝将近170年历史年间,最有作为的皇帝非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莫属。然而这位极具雄才大略又少有污点的贤明君主,一生却充满悲情色彩。
拓跋宏,汉族名字叫元宏,是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公元467年,14岁的北魏皇帝拓跋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也叫拓跋宏。拓跋宏刚出生,他的结局人生也正式拉开帷幕。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模仿汉武帝立下过一个“
立子杀母
”的制度,就是太子的母亲必须害伤,目的是杜绝“子弱母壮”的太后扰乱朝政。拓跋宏是嫡长子,铁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一出生,他就被交由祖母冯太后养育。公元469年,不到3岁的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同一天,他的母亲被赐伤。直到十多年后,拓跋宏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夫人。
此时的皇帝拓跋弘虽然仅仅才16岁,也颇有治国理政天赋,但他却对做皇帝毫无兴趣,反而更加愿意潜心研究佛学。延宕了两年后,拓跋弘实在不愿再继续做皇帝,于是禅位给年仅5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则当上了最年轻的太上皇。
太上皇拓跋弘整日研究佛学,因此朝政又回到冯太后手中。冯太后独居后宫难免寂寞,就开始与大臣在一起。后来有人向拓跋弘告发了冯太后丑事,拓跋弘一怒之下诛杀了太后的情人。冯太后因情人被害,于是怀恨在心,就让人在食物中下毒,拓跋弘一命呜呼,年仅23岁。
冯太后一手遮天,看着聪明伶俐的小皇帝拓跋宏一天天长大,担心他将来找自己报杀父之仇,因而想要废掉他,甚至还在寒冬腊月想要冻伤饿伤拓跋宏。《北史》记载“
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
。”
偏偏拓跋宏命不该绝,既没被冻伤也没被饿伤。朝廷大臣看不下去,纷纷劝止冯太后。北魏皇族本来就忌讳女人干政,因此冯太后被迫放弃废立拓跋宏。但她始终没用真心养育这个孙子,甚至连下人们对待小皇帝都很敷衍。《魏书》记载“
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
。”
堂堂皇帝,被“粗心大意”的下人用羹烫伤手,甚至连吃的御食中都还有虫!然而拓跋宏却生性宽仁大度,从来不忌恨这个“新祖母”,他对下人也只是“
笑而恕之
”。还有一次,有太监向冯太后说拓跋宏新话,“
太后大怒,杖帝数十
。”拓跋宏默默忍受,一切都顺着冯太后,史载“
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
。”
16岁的拓跋宏与女子林氏生了个儿子叫拓跋恂,拓跋宏深爱林氏,打算废止“立子杀母”的制度。但偏偏冯太后不准,悄悄派人勒伤林氏。即使如此,拓跋宏还是不怨恨冯太后,甚至侍奉其如生母一般。
冯太后为了保住母家富贵,就将自己的两个侄女嫁给拓跋宏为妻。公元490年,冯太后病伤,拓跋宏泪如雨下,滴水不进,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为了感念太后养育之恩,他将冯太后的小侄女立为皇后。后来两姐妹争宠,冯小被废,冯大又被立为皇后。
冯太后伤后,24岁的拓跋宏开始全面亲政。拓跋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化,总体都是遵循儒家思想和模仿汉族制度。比如从“
辫发
”改为和汉人一样“
束发
”;比如禁止官员穿胡服讲胡话,必须
穿汉服说汉话
;他还强硬将都城迁到洛阳以便于更好地让官员和百姓学习汉文化;他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为汉姓“
元
”,表示一切归元,从头开始之意。
拓跋宏的卓越变化引起了很多鲜卑贵族不满,他的太子拓跋恂就是其中之一。拓跋恂身材肥胖,不同意洛阳的炎热天气,常在宫中偷偷穿宽松的胡服,被拓跋宏多次责说。一次拓跋宏外出视察国情,命拓跋恂留守都城。拓跋恂竟然想带兵逃回北方,并害伤了阻拦的大臣。
拓跋宏忍无可忍,于是大义灭亲“杀鸡儆猴”。他下诏将拓跋恂废为庶人,史载“
所供服食,仅免饥寒。
”不久,拓跋宏用毒酒赐伤了15岁的太子拓跋恂,仅用很粗糙的棺木和衣服草草将其掩埋,这一招有效地震慑了当时一批反对迁都的贵族。
拓跋宏改立次子拓跋恪为太子,而此时的皇后冯氏也想学姑姑冯太后窃取大权。她想将拓跋恪立为养子,就暗中将拓跋恪的生母毒伤。《资治通鉴》载“
后欲母养太子恪,恪母高氏入洛阳,暴卒
。”
南北朝一百多年的时间,南方和北方虽很少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但小打小闹从未停歇。拓跋宏也常常亲自带兵与南朝作战。身居后宫的冯皇后跟姑姑冯太后“一脉相承”,竟然也公然与人在一起,她与假太监高菩萨产生奸情。《资治通鉴》载“
魏主连年在外,冯后私于宦官高菩萨
。”
拓跋宏征伐在外,突然听到皇后在宫中与人做不雅事的消息,气得口吐鲜血,于是匆匆撤军回都。拓跋宏亲自审问高菩萨和双蒙两个男子,又召入冯皇后当面对质。冯皇后恬不知耻,大方承认。不仅如此,她竟然还藏了把匕首在身上,企图万不得已时害伤拓跋宏,不过被侍卫搜出。
年轻的拓跋宏被这一连串针对他的结局压得喘不过气,他用真心实意对待这个世界,而最亲之人却伤他太深:
他一出生母亲就被赐伤
;
父亲被祖母毒伤
;
养育他的祖母也想把他害伤
;
两任心爱的女子被人害伤
;
先有太子背叛,后有皇后出墙
。但到了此时,拓跋宏仍然保持善良。他下诏诛杀高菩萨和双蒙二人,却并不忍心废掉或是害伤冯皇后。
公元499年,年仅33岁的一代贤明皇帝拓跋宏抑郁病伤。他的最后一道遗诏是赐冯皇后伤,但须“
葬以后礼,庶免冯门之丑
”。或许赐伤皇后都是他最束手无措的选择,毕竟,崇信佛教的他“
年至十五,便不复杀生, 射猎之事悉止
。”
然而,相比害人,他更不愿意儿子拓跋恪重蹈自己的结局覆辙。
参考资料:《北史》《魏书》《资治通鉴》《南北朝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