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932年的高考题,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绝配下联为何不是祖冲之?

1932年的高考题,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绝配下联为何不是祖冲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说文史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3/12/19 21:19:07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入学考试。其中,国学大师陈寅恪参加了国文科的命题。考题的内容并不像我们现在的样式,而是让考生对联。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请考生对出下联。

了解国学的朋友此刻或许已经有了答案,上联“孙行者”,下联不就是“祖冲之”吗?但当时却有一位考生对出的下联不是“祖冲之”。按理说,考试作答的答案不对,就可能意味着考试不通过,可这位没有对出“祖冲之”的考生在当时却同时被清华、北大、燕大三所大学录取。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一、国学研究院的成立

事情还得回溯到1925年,这一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说到这里,诸位别以为清华这只是个正常操作,实际上清华的这项举措从现在来看对中国的学术是影响深远的。

那时候的清华很大程度上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成立国学院其实就是用西学来建设我们自己的文化。在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后,提出用现代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整理国故,以此来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

国学研究院初创时有四位导师,其中,开了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先河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梁超,刚刚从哈佛归国的赵元任,都可以说是学术界泰斗。陈寅恪是最晚到任的,但在当时他并不像现在这么出名。

据说,陈寅恪任国学研究院导师是梁启超力荐的。可当时清华的校长却不同意聘用陈寅恪,他说陈寅恪一无著作二无学位,不够格做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听了这番言论后,当场驳斥了校长的说法。他说:“没有著作和学位就没有资格当导师吗?不说别人,就说我梁启超,我的著作全部放在一起,也没有陈先生短短三百字有价值”。

当时远赴德国游学的陈寅恪还是收到了清华发给他的聘书,那时候,陈寅恪36岁。一年后,陈寅恪来到清华,但陈寅恪能够加入,据说未必是校长同意聘用,具体如何人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二、独特的考试

我们回到前言的事情中来。当时,清华国文系的系主任刘文典请陈寅恪为入学考试国文科命制考题。但那时候陈寅恪正要去北戴河修养一段时间,于是,他匆忙拟就了两道试题,一个是以《梦游清华园记》为题进行作文,一个是对出“孙行者”的下联。

上联是“孙行者”,很多人就觉得这也太好对了,下联那就是“猪八戒”呗。当时,也有不少应试的考试是按照前句作答的,甚至有考生作答“沙和尚”、“唐三藏”。但如此作答的考生结果都是一样——不合格。

实际上,陈寅恪给出的标准答案的“祖冲之”和“王引之”,答出其中之一即是答对。这样的答案相信已经有看官觉得迷了,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中国的诗词用字的声调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平仄”讲法,指的就是诗词用字的声调问题。“平”就是代表声调平直,“仄”就是代表声调曲折。也许当时考生并没有看懂这个试题到底是考察什么,只是从字面上初步理解作答了,所以没有做对的。

三、不寻常的答案

但不一定所有不符合标准答案的作答都是不合格的。在应试的考生当中,一位考生的作答虽与标准答案不同,但他的作答却很不同凡响,陈寅恪都觉得这位考生的答案都出乎了自己的预料。

这位考生作出的答案是:下联“胡适之”,他的名字叫周祖谟。周祖谟这个人就像是他作出的答案一样,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在后来成为了中国知名的语言学家。

周祖谟为什么对出“胡适之”呢?其实,周祖谟当时也想到了“祖冲之”这个答案,但他觉得这个答案太直白了,显得四平八稳。他于是另辟蹊径,对出了“胡适之”。陈寅恪当时评价周祖谟的答案是:“寓意颇深,上下联系有机结合”。

陈寅恪对周祖谟的答案作出了这样的解析:“‘胡适之’的‘胡’和‘孙行者’得‘孙’做到了姓氏上的相对,另一方面看,‘胡’和‘孙’放到一起去就是‘猢狲’,‘猢狲’合起来就是猴的意思”。

事后,陈寅恪还亲自接待了周祖谟,并告诉他清华的任何一个系,他可以随便挑一个。但周祖谟却谢绝了陈寅恪的好意,他觉得还是北大的中文系更适合自己。

四、答案背后的故事

另一方面,陈寅恪之所以高度评价周祖谟的答案,某种程度上是和当时文学界的纷争有些关系的。当时,白话文蓬勃发展,有人就在报纸上登出文章,批清华“食古不化”,出怪题刁难考生。胡适(适之是他的字)正是在此时大力推广白话文。

那时候推广白话文并不容易,除了鲁迅先生等少数大家,绝大部分的国学大师都对胡适推广白话文的举动口诛笔伐。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都是靠“之乎者也”吃饭的,你胡适非要推俗人都懂的白话文,不炮轰你胡适那炮轰谁?

陈寅恪认为,胡适这股子推广白话文的劲儿,就像是他那道题中的上联“孙行者”一样,胡适有着和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非要破了这道老套路。

另外多说一句,当时应试的考生中也有一位日后的大家,他就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后世称“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先生。钱先生在作答陈寅恪命制的第一道题,以《梦游清华园记》为题进行作文时也是另辟蹊径,他用古赋体,把本该写成游记的作文写成了《梦游清华园赋》。

钱先生这篇《梦游清华园赋》,全文高屋建瓴,以至于当时清华、浙大、交大等顶级学府都争相要录取钱先生。钱先生最终选择了到清华去,后来成为了一代科学巨匠。

至于对出“孙行者”下联的那道题,钱先生的作答和周祖谟是不同的。钱先生认为自己的答案更工整,而陈寅恪认为周祖谟的答案更多是体现在有新意上。

五、总结

之所以命制这样的考题,陈寅恪是有着深意的。他认为对对子更能够明显地看出中国传统语文的特色所在,特别是和国外语言相比之下究竟有何区别。另外,陈寅恪更多的是对汉语的地位和其自身文化特征的关注,他也对我们民族的传统语言文字充满了自信。

不管是对联也好,诗赋也好,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这一代人都完全有责任将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标签: 祖冲之

更多文章

  • 祖冲之、华佗、王羲之……他们的职业竟然是专业道士?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祖冲之

    华佗——著名道家方士不得善终、真乃千古奇冤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化,东汉末年的方士、医师,其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方技传》及《华佗别传》。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

  • 爱因斯坦4岁说话,祖冲之小时候被骂“笨蛋”!为何还大有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祖冲之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成绩和表现很糟糕的孩子的父母说:我家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听到这些之后,作者不知道具体缘由,只会对父母感到悲哀。作者始终坚信,上帝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有的人很幸运,小时候就能被发觉,然后通过努力,有所建树;而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没有找到上帝给予天赋的那个领

  • 胡适之和祖冲之谁更配得上孙行者?

    历史人物编辑:劲松历史标签:祖冲之

    我猜肯定有人被这标题吸引进来,为了不耽误您时间,我赶紧老实交代,这是一个讲对联的故事,不是考古,也不是神话。感兴趣咱就往下走。话说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的题目由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其中一题是作对子。他出的上联是:“孙行者”,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却也有几个对得很好。据说其中

  • 王羲之、祖冲之们的“之”字,表明他们具有同一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王茜茜标签:祖冲之

    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从长至幼依次是: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七子都善书法,尤以老七王献之最杰出,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之”字?而且古代不是讲究子避父讳吗,怎么七个儿子都不避父亲名字中“之”字的讳呢?有人说

  • 祖冲之的数学启蒙者是谁?童年祖冲之,为何开始研究“割圆术”?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祖冲之

    祖冲之的祖父祖昌,是个很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曾在南朝宋的朝廷里担任过大匠卿,负责主持建筑工程。祖父经常给他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就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天上星星闪烁,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

  • 90岁农民花40年推导数学公式,专家:模仿祖冲之,早已过时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祖冲之

    “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这个词的本意是指非官方的、民间自发组织的科学研究,一个自发组织搞科学研究的大学教授,也可以被称之为“民科”。这个词本来不具备贬义,但是在前几年时,许多没有学术精神和专业知识,妄用猜测和生活经验搞“科研”的“假科学家”,经常也以“民科”自居,传播一些奇奇怪怪、经不起推敲

  • 同为五朝元老,一门三后,独孤信和符彦卿谁能称为史上最牛老丈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志高标签:独孤信

    同为五个朝代的元老级人物,我还是感觉独孤信是史上最牛的老丈人,首先我们要知道,独孤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可以称得上是战神的存在了,而且独孤信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发生了很多的历史趣事。而且,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了,很多关于独孤信的传说流传到现在已经寥寥无几了,但是,历史中的文化传播和变迁,

  • 女儿嫁入帝王家家族无比荣耀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的儿孙都咋样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香标签:独孤信

    独孤信是西魏重臣,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隋、唐三朝帝王,两个外孙更牛,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史书称独孤家族“三代外戚,何其盛哉!”号称“史上最牛岳父”的独孤信,其儿孙都咋样呢?独孤信有七个儿子,孙子数量不详,众多儿孙大多都是平庸之辈,只有一个孙子在历史上算是有点名气,但还是个不

  • 独孤信看人太准!女儿连嫁三个皇帝!杨坚都得尊他一声老丈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独孤信

    说到最强老丈人非独孤信莫属,七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嫁给了皇帝,真是家门风光啊。两部关于独孤家女儿剧的热播,让人们对于这个家族充满好奇,毕竟嫁入皇室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是要做到皇后这个位分,那是相当不容易呀。说到原因,其实独孤信自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独孤信是北周非常重要的将领,,家世十分显赫,并且随着宇

  • 李昞娶了独孤信的女儿,那李渊娶的是谁?宇文泰:我家的基因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独孤信

    一门三后,空前绝后,说的是独孤信有三个女儿做了皇后。其中一个就是嫁给李昞的四女儿,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独孤天下》称她为独孤曼陀。‍李昞和独孤信这个四女儿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李渊。在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很快就建立了唐朝。独孤曼陀因此被追封为皇后,而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也被追封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