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文帝三子刘骏,如何辗转多个官职,多次带兵挫败北魏

宋文帝三子刘骏,如何辗转多个官职,多次带兵挫败北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雨乐 访问量:541 更新时间:2024/1/22 23:56:18

沈约曾言道:“上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前后领选者,唯奉行文书。”刘骏是刘宋政权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作为皇帝的儿子,他一出生就享有旁人没有的待遇,在成年之后更是顺其自然地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多个地方官员,拥有着丰富的为官经验,这也为他之后成为皇帝对国家进行改革奠定基础。

在当初北魏政权入侵之时,他也积极带领军队反击,并且取得极大的战果。等到后来宋文帝发动北伐战争之时,他也在这次队伍之中坚守彭城,鼓励士兵,为战争的爆发做出极大的贡献。根据历史记载,刘骏出身在元嘉七年,是宋文帝最为辉煌的时期。但他只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因此离储君之位还有很远的距离。

虽然如此,但刘骏对学习却格外的上心,不管是骑马射箭还是文学专研他都有所涉及,以致于小小年纪就拥有一身本领。在刘骏十五岁那年,他被加封为武陵王,也算是初步具备属于自己的势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刘骏所担任的职位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元嘉十六年,刘骏被任命为湘州刺史,还要负责石头城所有大小事务的处理。辛苦是必然的,但却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对于政事的处理更加的得心应手。过了不久,他又被调任为南豫州刺史,兼任将军的职位,还接手石头城的防务工作。好景不长,很快就面临着属于他的第一个挑战。

那时的雍州刺史突然病逝,由于事发突然,导致朝廷方面没有任何准备。而雍州境内的那些少数民族就趁此机会反抗刘宋王朝的统治,使得雍州境内出现混乱局面。见此情况,宋文帝就派遣刘骏担任雍州刺史,前往任职解决当地叛乱。为增加获胜的可能性,还特意允许他带领着荆州附件襄阳、南阳等四个郡县的人马。

也是因此,刘骏竟然成为自从东晋转移在到江东地区之后,长达百年来第一位镇守襄阳的皇室成员。对于野心勃勃的刘骏来说,他很喜悦能够得到这样的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昼夜不停的带领军队前去任职。

在到达之后,他就在手下柳元景宗悫等将领的帮助之下在当地招募北方的流民来组建军队,紧接着又与专门听说他贤能之名的薛安都队伍相结合,得到一支实力较为强大的军队,也算是拥有能够与叛军相抗衡的队伍。在雍州三年期间,刘骏带领麾下军队加紧铲除叛贼的脚步,最后成功镇压雍州境内叛乱,俘虏少数民族士兵约十万人。

刘骏体恤百姓,即使是俘虏他也选择礼貌对待,还将他们编入国家的户籍之中,增加刘宋王朝的人口数量。在解决了统治问题之后,刘骏又开始对雍州境内的各方面发展进行一些列的治理。他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修建水利工程,一举解决困扰历任雍州刺史的“堰久决坏、公私废业”问题,使得雍州的粮食收成情况一片大好。

也是因此,使得刘骏得到雍州辖区内百姓的尊敬。在雍州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又出任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开始了新的征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带领军队大举南侵刘宋政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汝阳,直逼下一个城池。宋文帝命令刘骏立刻带领军队前往抵御,势必打退敌军的入侵。

接到任务之后,紧赶慢赶的赶往前线,带领一支一千五百人组成的军队对汝阳发起攻击。由于没有任何准备,北魏方面遭遇失败,被斩杀三千多人,营救许多之前被俘虏的士兵和百姓。但几天之后局势又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北魏方面已经摸清敌军虚实,发现刘骏等人根本就没有支援部队,因此带领军队卷土重来,发动反扑。

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这场战争以宋军方面缺乏充足士兵而遭遇失败,仅仅只有九百个人得以逃脱一劫。而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者,刘骏自然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好在不久之后北魏方面就因为粮草缺乏而撤退,使松了一口气。正所谓此仇不报非君子,在北魏政权撤兵之后,宋文帝却不愿意就这样放过他们,立刻组织了第二次北伐战争。

在一切部署就位之后,刘宋军队兵分三路出发,对北魏发起了进攻之势。之后北魏方面又开始反攻,兵分四路直达长江北岸。见此情况,刘宋方面的士兵畏惧,竟然纷纷放下武器逃跑,虽然刘骏极力劝阻,但都无济于事。在经过思考之后,刘骏觉得坚守在彭城,但是与他持不同意见的主将刘义恭却想要放弃城池返回南方。

对此,充满热血的刘骏自然不认可,因此坚定表达自己的意向,说是一定会与彭城共存亡。在听完他的想法之后,刘义恭这才打消自己的念头,决定坚守在彭城。不久,拓跋焘就亲自率领军队对彭城发起围攻,由于刘骏等人始终坚守,导致北魏方面始终不能获得胜利,于是便绕过彭城转而攻打留城。

好在刘骏早有准备,提前派遣一位将领赶到留城,随时观察北魏方面的动静,在北魏方面一采取行动宋军就在主将的带领之下发起反击,最终获得胜利。与强大的北魏军队相比,深入腹地的宋军自然不能与之相对抗,最终还是遭遇失败,铩羽而归。

萧斌曾这样评价他:“南中郎二十年少,业能建如此大事,岂复可量。”身为宋文帝的儿子,这个身份自然是引人注目的,但他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重担。通过历史记载来看,他也确实做到了,带领军队多次打退北魏方面的围攻,也主持第二次北伐战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足以看出他的才华。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143》

《史传三编·卷四十六·名臣续传三》

标签: 刘骏

更多文章

  • 宋孝武帝刘骏: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刘骏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说:富不过三代。家族传承难以持久,不仅在平民中屡屡出现,即使帝王之家也常常逃不过这一魔咒。南朝刘宋第三世皇帝孝武帝刘骏,在其家族、王朝进入关键转折的历史时刻,胡作非为自伤和气,把刘氏皇族的家族生态搞得乌烟瘴气,进而引发王朝中衰,教训尤其令人警醒。忌惮宗室 践踏亲

  • 荒淫无度的宋孝武帝刘骏,竟然与他亲生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刘骏

    南朝宋,是中国南北朝的第一个朝代,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为与后来的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而被立为太子的宋文帝的长子刘劭品行恶劣,为了能早些做皇帝,他私下求助于迷信,运用"巫盅"期盼文帝早死。事发后文帝准备废除他,事情泄露出去。于是刘劭发动宫廷政变,他弑父篡

  • 两朝风云沈庆之本来奉命杀刘骏,为何他反助刘骏起兵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刘骏

    “前看子弑父,后看弟杀兄”,是南朝刘宋内乱最严重的时期之一。这句话描述了在宋文帝刘义隆末期,皇子们为争夺刘宋皇位而掀起的一轮内战的事情。当时为了争夺皇帝宝座,先是皇太子刘劭起兵杀掉父亲刘义隆自立称帝,然后是众兄弟起兵反对,国家陷入内战。最终江州刺史刘骏率领大军攻克建康后杀掉长兄刘劭,被朝廷拥立为新的

  • 世上有那么多美女,皇帝刘骏却娶了自己的堂妹当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刘骏

    在西方国家,堂妹、表妹都都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从古到今,堂妹和表妹是不一样的。堂妹是自家人,和亲妹没两样,表妹是外姓人,可以娶来当妻子。中国古代表兄妹通婚太普遍了,但是一般人绝不会娶自己的堂妹当妻子。在南北朝期间刘宋王朝,孝武皇帝刘骏却娶了他的堂妹当妃子。孝武皇帝刘骏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叔叔刘义宣的帮

  • 刘劭同志深入武都督导检查官方交管重点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陈井石标签:刘劭

    3月6日,陇南市官方局党委委员、对方支队支队长刘劭深入武都督导检查官方交管重点工作。武都区官方局党委委员、对方大队大队长王安平、教导员张刚及秩序、宣传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检查。刘劭先后到武都区官方局安化派出所、佛崖派出所、对方中队,分别就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五小车辆”管理系统录入工作、“两警融合”警

  • 他是檀道济之后的刘宋又一功勋卓著的大将,却也惨遭刘义隆的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刘义隆

    公元436年,刘宋名将檀道济遭元嘉帝刘义隆冤杀,如同宋朝的岳飞一样,檀道济大致上也是死于“莫须有”。比起岳飞来,檀道济的下场更惨,宋高宗虽然杀了岳飞岳云,可是至少还给岳飞留下了香火。可是元嘉帝刘义隆的手段可以用冷酷来形容,檀道济不但被刘义隆无故杀害,其几个儿子都未能逃脱刘义隆的魔掌,而对于檀道济的亲

  • 元嘉草草究竟有多草率?拓跋焘饮马长江,刘义隆三次北伐均告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刘义隆

    辛弃疾在自己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曾经写下过这么一句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的元嘉,指的就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元嘉年间,刘义隆作为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别提多好了。这业绩一上来,人就开始有点儿飘了,于是刘义隆连续三次发动了对北魏的北伐,结果全部都以

  • 北魏拓跋焘饮马长江,吓得刘义隆仓皇北顾,他为何不趁机一统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刘义隆

    刘裕灭了司马家族以后,高高兴兴地建立了刘宋王朝,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而同时期的北朝尚处于纷乱之中。大夏、北凉、北燕、北魏群雄逐鹿,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得知。刘裕去世后,他儿子刘义符继位。可惜刘义符不给力,被权臣给拱下台了。虽说刘义符贪玩无礼,可第二任皇帝就被废除杀害,这对刘宋王朝乃至整个南朝来说,是一件

  • 北魏雄主拓跋焘开疆拓土,南宋文帝刘义隆在血泊中登位,开创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刘义隆

    刘裕武功盖世,气吞山河,其天下虽是由篡位而得,却也水到渠成,后世史臣对此罕有微词。但其遥忆自己当年一举而推翻桓玄政权,所凭者,就是恢复晋室的旗号,和充分地利用了司马德宗这张牌。为避免别人也效法于此向自己发难,由是残忍地杀死了欣然向自己让出帝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给后世的篡位者起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刘裕

  • 北伐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拓跋焘赶紧又给刘义隆写了一封信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刘义隆

    拓跋焘所提到刘义隆杀旧臣的事,应该是指谢晦、徐羡之等人。谢晦、徐羡之三人,在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7年)被杀;王弘病逝于元嘉五年;檀道济则是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见被杀。杀檀道济,是因为宋文帝刘义隆病危,眼见檀道济手掌朝廷重兵,担心自己一死,年幼的太子不能控制,就将檀道济赐死了。据说,檀道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