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曾言道:“上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前后领选者,唯奉行文书。”刘骏是刘宋政权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作为皇帝的儿子,他一出生就享有旁人没有的待遇,在成年之后更是顺其自然地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多个地方官员,拥有着丰富的为官经验,这也为他之后成为皇帝对国家进行改革奠定基础。
在当初北魏政权入侵之时,他也积极带领军队反击,并且取得极大的战果。等到后来宋文帝发动北伐战争之时,他也在这次队伍之中坚守彭城,鼓励士兵,为战争的爆发做出极大的贡献。根据历史记载,刘骏出身在元嘉七年,是宋文帝最为辉煌的时期。但他只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因此离储君之位还有很远的距离。
虽然如此,但刘骏对学习却格外的上心,不管是骑马射箭还是文学专研他都有所涉及,以致于小小年纪就拥有一身本领。在刘骏十五岁那年,他被加封为武陵王,也算是初步具备属于自己的势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刘骏所担任的职位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元嘉十六年,刘骏被任命为湘州刺史,还要负责石头城所有大小事务的处理。辛苦是必然的,但却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对于政事的处理更加的得心应手。过了不久,他又被调任为南豫州刺史,兼任将军的职位,还接手石头城的防务工作。好景不长,很快就面临着属于他的第一个挑战。
那时的雍州刺史突然病逝,由于事发突然,导致朝廷方面没有任何准备。而雍州境内的那些少数民族就趁此机会反抗刘宋王朝的统治,使得雍州境内出现混乱局面。见此情况,宋文帝就派遣刘骏担任雍州刺史,前往任职解决当地叛乱。为增加获胜的可能性,还特意允许他带领着荆州附件襄阳、南阳等四个郡县的人马。
也是因此,刘骏竟然成为自从东晋转移在到江东地区之后,长达百年来第一位镇守襄阳的皇室成员。对于野心勃勃的刘骏来说,他很喜悦能够得到这样的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昼夜不停的带领军队前去任职。
在到达之后,他就在手下柳元景、宗悫等将领的帮助之下在当地招募北方的流民来组建军队,紧接着又与专门听说他贤能之名的薛安都队伍相结合,得到一支实力较为强大的军队,也算是拥有能够与叛军相抗衡的队伍。在雍州三年期间,刘骏带领麾下军队加紧铲除叛贼的脚步,最后成功镇压雍州境内叛乱,俘虏少数民族士兵约十万人。
刘骏体恤百姓,即使是俘虏他也选择礼貌对待,还将他们编入国家的户籍之中,增加刘宋王朝的人口数量。在解决了统治问题之后,刘骏又开始对雍州境内的各方面发展进行一些列的治理。他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修建水利工程,一举解决困扰历任雍州刺史的“堰久决坏、公私废业”问题,使得雍州的粮食收成情况一片大好。
也是因此,使得刘骏得到雍州辖区内百姓的尊敬。在雍州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又出任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开始了新的征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带领军队大举南侵刘宋政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汝阳,直逼下一个城池。宋文帝命令刘骏立刻带领军队前往抵御,势必打退敌军的入侵。
接到任务之后,紧赶慢赶的赶往前线,带领一支一千五百人组成的军队对汝阳发起攻击。由于没有任何准备,北魏方面遭遇失败,被斩杀三千多人,营救许多之前被俘虏的士兵和百姓。但几天之后局势又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北魏方面已经摸清敌军虚实,发现刘骏等人根本就没有支援部队,因此带领军队卷土重来,发动反扑。
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这场战争以宋军方面缺乏充足士兵而遭遇失败,仅仅只有九百个人得以逃脱一劫。而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者,刘骏自然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好在不久之后北魏方面就因为粮草缺乏而撤退,使松了一口气。正所谓此仇不报非君子,在北魏政权撤兵之后,宋文帝却不愿意就这样放过他们,立刻组织了第二次北伐战争。
在一切部署就位之后,刘宋军队兵分三路出发,对北魏发起了进攻之势。之后北魏方面又开始反攻,兵分四路直达长江北岸。见此情况,刘宋方面的士兵畏惧,竟然纷纷放下武器逃跑,虽然刘骏极力劝阻,但都无济于事。在经过思考之后,刘骏觉得坚守在彭城,但是与他持不同意见的主将刘义恭却想要放弃城池返回南方。
对此,充满热血的刘骏自然不认可,因此坚定表达自己的意向,说是一定会与彭城共存亡。在听完他的想法之后,刘义恭这才打消自己的念头,决定坚守在彭城。不久,拓跋焘就亲自率领军队对彭城发起围攻,由于刘骏等人始终坚守,导致北魏方面始终不能获得胜利,于是便绕过彭城转而攻打留城。
好在刘骏早有准备,提前派遣一位将领赶到留城,随时观察北魏方面的动静,在北魏方面一采取行动宋军就在主将的带领之下发起反击,最终获得胜利。与强大的北魏军队相比,深入腹地的宋军自然不能与之相对抗,最终还是遭遇失败,铩羽而归。
萧斌曾这样评价他:“南中郎二十年少,业能建如此大事,岂复可量。”身为宋文帝的儿子,这个身份自然是引人注目的,但他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重担。通过历史记载来看,他也确实做到了,带领军队多次打退北魏方面的围攻,也主持第二次北伐战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足以看出他的才华。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143》
《史传三编·卷四十六·名臣续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