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嘉草草究竟有多草率?拓跋焘饮马长江,刘义隆三次北伐均告失败

元嘉草草究竟有多草率?拓跋焘饮马长江,刘义隆三次北伐均告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吕晶晶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4/1/22 2:37:28

辛弃疾在自己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曾经写下过这么一句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里的元嘉,指的就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元嘉年间,刘义隆作为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别提多好了。

这业绩一上来,人就开始有点儿飘了,于是刘义隆连续三次发动了对北魏的北伐,结果全部都以失败而告终。

其中第二次最惨,直接导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差点灭了南朝宋。这就是刘义隆草率发动战争的结果。仓皇北顾,完全写出了刘义隆当时的慌张情绪。

第一次北伐,刘义隆过度指挥。

刘义隆治国是一把好手,可是真正到了战场上,的确让人哭笑不得。早年刘裕刚去世的时候,是他的哥哥刘义符继承了皇位。

刘义符不学无术,结果被权臣们给推翻了。可正当南朝宋内部动荡的时候,北魏却趁机夺取了刘宋在河南的大片地盘,洛阳、虎牢、滑台等地全部落入了北魏之手。

不久之后刘义隆上台了,他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在励精图治了7年以后,刘义隆觉得国力提升上来了,于是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这回刘义隆让到彦之做主帅,一路披荆斩棘,夺回了洛阳、虎牢、碻磝、滑台四镇。可以说北伐的成果还是相当喜人的。

可刘义隆还没开始高兴,北魏那边已经做好了反攻准备了。当时拓跋焘忙着对付大夏和柔然,没工夫收拾南边的局势。等到他抽出时间以后,立刻带兵南下,刘宋大军压根就不是他的对手。

刘义隆看对方是皇帝亲自指挥战斗,于是他也要有样学样,亲自负责指挥。可问题是你的军事才能可以跟拓跋焘相比吗?

由于刘义隆指手画脚,前线将领得不到充足的自主权,结果导致全军惨败,之前所夺回来的地盘,再次全部丢失。因此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第二次北伐,差点被拓跋焘给打亡国了。

上次北伐,给刘义隆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所以说刘义隆此后20年,一直都没有再次提出过北伐。

这20年是南方老百姓日子过得最幸福的20年,因为没什么战争,大家努力发展生产力,其乐融融,好不快哉!

可惜到了元嘉二十七年,也就是距离第一次北伐20年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带着大军南下,这回是他们先动手的!

被人欺负到了头上,你说刘义隆还能继续忍吗?当时刘宋王朝发展得很不错,国富民丰,至少后勤力量是不用发愁的,完全打得起一场大仗。

于是在击退北魏入侵以后,刘义隆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这回北伐兵分四路,齐头并进。不过东路军和中路军都被拓跋焘的人马给击溃了。

刘义隆这下子又有点儿慌了,连忙把其他两路大军的人马以及被击败的两路大军全部召回。这下完犊子了,由于这一指令,吓得大家赶紧撒丫子跑路,导致北伐军基本崩溃。

而拓跋焘在后面穷追不舍,压根就不打算放他们过江。一路追到了长江边上,甚至开始伐木造船,打算渡江继续追击。

这要是打过来,那刘义隆的刘宋王朝,可就彻底完犊子了。好在这个时候老天爷帮了刘义隆,北魏军士水土不服,疫病四起,无奈之下拓跋焘这才撤军。刘义隆的第二次北伐,就这么仓促地失败了。

第三次北伐,纯粹是为了挽回颜面。

说老实话,第二次北伐失败,直接将刘义隆辛苦积攒了20年的积蓄,全都给败光了。这个时候的刘义隆既失去了面子,又失去了里子,甚至于压不住国内那些反对派了。

那么这个时候该咋整?当然是要找回自己的面子,赢回自己的里子,才能坐稳大位了。因此在元嘉二十九年,刘义隆又发现了新的北伐机会。

因为这一年45岁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居然被身边的宦官给宰了!历史有时候是真的喜欢开玩笑,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就这么丢了自己的小命,实在是不值。

刘义隆从中看出了机会,当年刘裕去世的时候,北魏就趁机夺取了河南之地,如今拓跋焘去世,刘宋自然也可以再次北伐了!于是第三次北伐就这么确定了。

这次兵分三路,分别攻打碻磝、洛阳和潼关。本来攻打洛阳、虎牢这一路十分顺利,可是其他两路都受到了挫折,因此这次北伐只恢复了部分地盘,入不敷出,基本属于无功而返。

三次北伐过后,刘宋王朝再也无力北伐。

其实从第二次北伐结束以后,刘宋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刘义隆把自己的老本都给吃光了。辛苦积攒了20多年的财富,一眨眼功夫都给败掉了。

此后刘义隆再想组织像样的北伐,其实很不容易。比如说第三次北伐,其实就没啥准备,后勤和兵源都跟不上。要不是拓跋焘去世了,刘宋根本什么便宜都占不到。

自此刘义隆再也没考虑过北伐的事情了。而且国内不服气的力量也开始抬头,他在位时间有点儿长了,包括他的儿子们都有点儿按捺不住了!

不等刘义隆组织第四次北伐,他的儿子刘劭便将其做掉了!刘劭本来是太子,可是他等不及要做皇帝了,做了30年太子,是个人都着急。

可怜刘义隆被杀的时候,才不过47岁。如果再给他个20年时间,他将刘宋王朝的经济恢复好了,留给下一代一个实力强劲的刘宋,或许北魏还真不是刘宋的对手了。

总结:常年的和平,也使得刘宋军队的战斗力陡降。

第一次北伐在元嘉七年。

第二次北伐在元嘉二十七年。

第三次北伐在元嘉二十九年。

从这三次北伐的时间,我们就能看得出,第一次和第二第三次北伐的间隔实在是有点儿长了。长达20年的时间没有打过仗,这对乱世王朝意味着什么?当然是战斗力下降了!

从贵族到将士,整整一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了,你觉得刘宋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反观北魏,在拓跋焘的带领下,那些年征讨北燕、北凉、大夏、柔然等等力量,把北魏的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

刘宋的军队20年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北魏的军队这20年几乎每天都在打仗,你说把他们俩放在一起对决,谁能够胜出呢?

参考资料:《魏书》、《宋书》

标签: 刘义隆

更多文章

  • 北魏拓跋焘饮马长江,吓得刘义隆仓皇北顾,他为何不趁机一统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刘义隆

    刘裕灭了司马家族以后,高高兴兴地建立了刘宋王朝,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而同时期的北朝尚处于纷乱之中。大夏、北凉、北燕、北魏群雄逐鹿,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得知。刘裕去世后,他儿子刘义符继位。可惜刘义符不给力,被权臣给拱下台了。虽说刘义符贪玩无礼,可第二任皇帝就被废除杀害,这对刘宋王朝乃至整个南朝来说,是一件

  • 北魏雄主拓跋焘开疆拓土,南宋文帝刘义隆在血泊中登位,开创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刘义隆

    刘裕武功盖世,气吞山河,其天下虽是由篡位而得,却也水到渠成,后世史臣对此罕有微词。但其遥忆自己当年一举而推翻桓玄政权,所凭者,就是恢复晋室的旗号,和充分地利用了司马德宗这张牌。为避免别人也效法于此向自己发难,由是残忍地杀死了欣然向自己让出帝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给后世的篡位者起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刘裕

  • 北伐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拓跋焘赶紧又给刘义隆写了一封信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刘义隆

    拓跋焘所提到刘义隆杀旧臣的事,应该是指谢晦、徐羡之等人。谢晦、徐羡之三人,在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7年)被杀;王弘病逝于元嘉五年;檀道济则是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见被杀。杀檀道济,是因为宋文帝刘义隆病危,眼见檀道济手掌朝廷重兵,担心自己一死,年幼的太子不能控制,就将檀道济赐死了。据说,檀道济

  • 自古以来,皇帝与儒学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以宋文帝刘义隆为例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君琪琪标签:刘义隆

    “仁”从人从二,其本意可以理解为两个人站在一起,愿意相互接近。在中国古代社会“仁”具有极高的道德范畴,泛指人与人间的相亙亲爱、和谐相处。春秋以降孔子更是将其上升为最高道德行为标准,其在政事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为政以仁。为政以仁孔子将“仁”作为调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最佳原则。其表现为“爱人”,而

  • 北府名将檀道济被杀,刘义隆哀叹,此人若在北魏焉能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刘义隆

    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和北府第一名将当属檀道济,提及檀道济必说三十六计,以及那一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是北府第一名将檀道济死前最后的哀鸣。檀道济很能打。但出道很晚,刘裕起事发家的时候并没有檀道济,那时候刘宋名将是王镇恶,王中德,刘道贵,沈田子沈林子等人。还轮不到檀道济出名。檀道济真正出彩是在刘

  • 刘宋北魏,以下克上,拓跋焘被太监弑杀,刘义隆被儿子割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刘义隆

    拓跋焘返回平城,改元正平,将五万多户投降的兵民,分别安置在平城附近居住,以示威武,夸示功绩。北魏自拓跋嗣时开始强盛,拓跋焘继位之后,国势日益强盛,究其原因,其实是汉人宰相崔浩辅佐之功。崔浩在拓跋焘南下以前,已被诛杀。什么原因促使拓跋焘对崔浩痛下杀手呢?这得从鲜卑人修史说起。拓跋焘是一代雄主,虽然是鲜

  • 两朝风云檀道济功勋赫赫,为何遭到刘义隆猜忌而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刘义隆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名将辈出的,在南北朝这种战火连天的时代,更为名将处世创造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便是这个时代名将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的说法就是源于他。然而这位名将在为刘宋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在宋文帝刘义隆执政时期,遭到皇帝的猜忌,最终被

  • “唱筹量沙”的典故出自哪位名将,宋文帝刘义隆为何要害将他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刘义隆

    公元430年3月,北魏政权因为要应付北方战事而削减了黄河以南的驻军,这样就使黄河中下游的魏军兵力空虚。宋文帝刘义隆趁机命到彦之率五万宋军,走水路进入黄河,想收复黄河以南各镇失地。北魏主动放弃滑台、虎牢、洛阳、碻磝等四镇,退往黄河北岸。到彦之轻松获得四个重镇,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北方防线,并且派出先头部队

  • 两朝风云刘骏文武双全战功彪炳,为何得不到刘义隆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刘义隆

    在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刘宋陷入了内乱之中。先是皇太子刘劭弑父自立为帝,然后是刘骏杀兄夺位,使得刘宋在元嘉之治中积蓄的国力,在动乱中消耗殆尽。对于这场内乱的最终胜利者,孝武帝刘骏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从史料上看,他是刘义隆儿子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也在抗击拓跋焘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是皇子中最为卓越的人之

  • 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为什么会葬送刘宋王朝多年的发展成果?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刘义隆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也是综合国力。试想在元嘉北伐之前的汉武帝北伐匈奴和之后的明成祖五征漠北,都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最后都落得个劳民伤财的下场。要知道西汉和大明都是大一统的强盛王朝,远非南朝宋这样的割据政权能比。我就来简单说说总计三次的元嘉北伐吧。1、北伐大致过程在刘裕去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