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伐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拓跋焘赶紧又给刘义隆写了一封信

北伐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拓跋焘赶紧又给刘义隆写了一封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前一线 访问量:2745 更新时间:2024/1/19 3:15:27

拓跋焘所提到刘义隆杀旧臣的事,应该是指谢晦、徐羡之等人。

谢晦、徐羡之三人,在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7年)被杀;王弘病逝于元嘉五年;檀道济则是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见被杀。

杀檀道济,是因为宋文帝刘义隆病危,眼见檀道济手掌朝廷重兵,担心自己一死,年幼的太子不能控制,就将檀道济赐死了。

据说,檀道济临死,还很自恋地说了一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将自己比作南宋的万里长城,这一句话,也向为后世所称崇,其实,言重了。纵观檀道济一生所作所为,不过平庸之辈,相形之下,拓跋焘怒斩崔浩,才是真正的自毁长城。

檀道济一死,当年参与废立大事的五大主谋就已全部离世,宋文帝如释重负,心情轻松,病情竟然好转。

从某个角度上说,檀道济死得也不冤,他已坐据雄兵,对朝廷形成了威胁,却不知进退,乃是咎由自取。而他这一死,宋文帝起死回生,江南百姓又得多享二三十年的太平盛世,值了。

现在,宋文帝刘义隆收到拓跋焘这封信,不再犹豫,宣布北伐。

宋文帝刘义隆将北伐的进攻计划向臣下公布,大致如下:

一、太尉江夏王刘义恭为北伐军统帅,坐镇彭城,总督前线军事。

二、分三路大军从东、中、西三条路线进军。

其中,镇军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刘骏负责东面战场,由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萧斌领宁朔将军王玄谟、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谘议参军申坦率领一万支大船打前锋,经淮、泗入河西进,进攻镐礅、滑台等地。刘骏本人在后,率水陆继进,兼统东路青、冀、徐、兖四州之军;

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负责中面战场,由太子左卫率臧质、骁骑将军王方回、建武将军刘康祖和右军参军事梁坦率十万步骑兵,出河南,直取许昌和洛阳。刘铄统领荆、豫等州士兵,后继配合,从寿州分东西两翼渡淮北上。

雍州刺史随王刘诞负责西面战场,由护军将军萧思话领龙骧将军、宁远将军刘德愿率荆雍二州精锐出武关;另外,再由梁、南秦、北秦三州刺史刘秀之仇池军霸杨文德、宣威将军刘弘宗率军出秦岭,袭扰汧山(今陕西陇县西南)、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一带,威胁长安。刘诞率中兵参军柳元景、振威将军尹显祖、奋武将军鲁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等将进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直向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这次北伐,调度诸将,总督前线军事的是宋文帝的弟弟刘义恭,负责东路军的是宋文帝的三子刘骏,负责中路军的是宋文帝的四子刘铄,负责西路军的是宋文帝的六子刘诞。

可见,宋国的兵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刘氏宗室手中了。

方案出台,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北伐之议,应慎重考虑。

左军将军刘康祖就建议说:“岁月已晚,请待明年。”认为再等一年,如果真有战机的话,再行发兵。

宋文帝刘义隆怃然道说:“北方老百姓苦于北方蛮虏的虐政,各地起义军并起,如若再等一年,就会使这些义军的抗暴之心受挫,万万不可!”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劝谏:“我军以步兵为主,魏军以骑兵为主,我军利于守不利于攻,当年檀道济两次救援行动均告失败,到彦之亦是失利而返。我看王玄谟等人,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此举只恐会使我们的军队再次招来羞辱和灾难。”

宋文帝刘义隆大笑道:“我们的大军两次失利受辱,是有客观原因的。檀道济乃是养寇自资,到彦之进攻途中患上了眼病。胡虏所依仗的不就是马吗?今年夏天雨水充沛,河道畅通,我军乘船北上,碻磝的北魏守军一定会望风逃走,驻守滑台的小股军队,也很容易全盘攻克。克此二城,就利用城内所积粮秣去安抚百姓,虎牢、洛阳自然可得。等到冬天到来,我们的城池之间已经相互连接,虏马过河,即可成擒。”

宋文帝刘义隆所说,全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沈庆之不好直陈,只是摇头反对。

宋文帝刘义隆便让徐湛之、江湛做沈庆之的思想工作。

沈庆之愤然而起,说道:“治国如治家,耕种当问农夫,纺织当访织妇。陛下如今要讨伐一个国家,却与白面书生之辈谋划,事何由济!”

宋文帝继续大笑,不再理他。

太子刘劭和护军将军萧思话也极力劝谏,宋文帝一概不听,下令征发青、冀、徐、豫、兖、南兖六州(南兖州在徐州以南,今天的苏北一带)民丁,每户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军令一到,十日之内,缘江五郡集广陵,缘淮三郡集盱眙。又募天下弓弩手,若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募者,加以厚赏。

为了筹足军资,又下令扬、南徐、兖、江四州富民及和尚尼姑,一律借贷四分之一的财物,打完仗即归还。

宋文帝刘义隆决意北伐的消息很快传到拓跋焘的耳中。

这家伙立刻慌了神,想起自己先前信中写的“你们要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敢亲自来攻打我们”,觉得是这句话招祸了,为了补救,赶紧写了第二封信,并附上几匹马,飞速送往建康。

信上写:“宋魏两国彼此和好,居民连接,为日已久,只不过你们贪得无厌,诱我边民,说什么只要南下加入了宋国国籍,就免除七年租税,这个做法,太狠了。去年春我南向巡视,趁机体察我国百姓,只不过写了封信让你们把诱骗加入你国国籍的边民遣送回来,你就要发动大规模战争,真是战争狂人。跟你说了吧,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争天下者,非唯你我二人。听说你准备率军北上,假设能到达中山或桑乾川,请随意而行,来亦不迎,去亦不送。如果你是因为讨厌住在南方的话,我可以和你交换,你到平城来,我到扬州去,这没有什么。算一算,你也快五十岁的人了,平日足不出户,有力气走这么远的路吗?就算来了,也不过如同三岁婴孩,怎能适应我们鲜卑人马背上的生活呢?我现在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给你,现在附上几头我亲手猎获的白鹿,再送猎马十二匹和羊毛大衣及药品等物质。要来北方,你们南方的马不中用,可以乘一乘这此马匹,而道路太远,你应该不服水土,可以吃这些药品。”

这第二封信絮絮叨叨、虚张声势,更彰显了第一封信的色厉内荏。

宋文帝将信随便一扔,于刘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七月十二日颁布北伐诏书,正式开始北伐。

(以上为覃仕勇著作《两晋南北朝的泣血悲歌》下册节选,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到专栏阅读全书)

标签: 刘义隆

更多文章

  • 自古以来,皇帝与儒学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以宋文帝刘义隆为例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君琪琪标签:刘义隆

    “仁”从人从二,其本意可以理解为两个人站在一起,愿意相互接近。在中国古代社会“仁”具有极高的道德范畴,泛指人与人间的相亙亲爱、和谐相处。春秋以降孔子更是将其上升为最高道德行为标准,其在政事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为政以仁。为政以仁孔子将“仁”作为调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最佳原则。其表现为“爱人”,而

  • 北府名将檀道济被杀,刘义隆哀叹,此人若在北魏焉能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刘义隆

    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和北府第一名将当属檀道济,提及檀道济必说三十六计,以及那一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是北府第一名将檀道济死前最后的哀鸣。檀道济很能打。但出道很晚,刘裕起事发家的时候并没有檀道济,那时候刘宋名将是王镇恶,王中德,刘道贵,沈田子沈林子等人。还轮不到檀道济出名。檀道济真正出彩是在刘

  • 刘宋北魏,以下克上,拓跋焘被太监弑杀,刘义隆被儿子割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刘义隆

    拓跋焘返回平城,改元正平,将五万多户投降的兵民,分别安置在平城附近居住,以示威武,夸示功绩。北魏自拓跋嗣时开始强盛,拓跋焘继位之后,国势日益强盛,究其原因,其实是汉人宰相崔浩辅佐之功。崔浩在拓跋焘南下以前,已被诛杀。什么原因促使拓跋焘对崔浩痛下杀手呢?这得从鲜卑人修史说起。拓跋焘是一代雄主,虽然是鲜

  • 两朝风云檀道济功勋赫赫,为何遭到刘义隆猜忌而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刘义隆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名将辈出的,在南北朝这种战火连天的时代,更为名将处世创造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便是这个时代名将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的说法就是源于他。然而这位名将在为刘宋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在宋文帝刘义隆执政时期,遭到皇帝的猜忌,最终被

  • “唱筹量沙”的典故出自哪位名将,宋文帝刘义隆为何要害将他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刘义隆

    公元430年3月,北魏政权因为要应付北方战事而削减了黄河以南的驻军,这样就使黄河中下游的魏军兵力空虚。宋文帝刘义隆趁机命到彦之率五万宋军,走水路进入黄河,想收复黄河以南各镇失地。北魏主动放弃滑台、虎牢、洛阳、碻磝等四镇,退往黄河北岸。到彦之轻松获得四个重镇,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北方防线,并且派出先头部队

  • 两朝风云刘骏文武双全战功彪炳,为何得不到刘义隆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刘义隆

    在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刘宋陷入了内乱之中。先是皇太子刘劭弑父自立为帝,然后是刘骏杀兄夺位,使得刘宋在元嘉之治中积蓄的国力,在动乱中消耗殆尽。对于这场内乱的最终胜利者,孝武帝刘骏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从史料上看,他是刘义隆儿子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也在抗击拓跋焘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是皇子中最为卓越的人之

  • 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为什么会葬送刘宋王朝多年的发展成果?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刘义隆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也是综合国力。试想在元嘉北伐之前的汉武帝北伐匈奴和之后的明成祖五征漠北,都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最后都落得个劳民伤财的下场。要知道西汉和大明都是大一统的强盛王朝,远非南朝宋这样的割据政权能比。我就来简单说说总计三次的元嘉北伐吧。1、北伐大致过程在刘裕去世之后

  • 三皇子刘义隆,到底凭借什么顺利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词讲的是刘义隆发动元嘉北伐,本想着一举平定中原,却遭到了北魏的强烈反击,将刘宋大军打回了长江以南。其实三皇子刘义隆本人在经济和政治上还是很有一套的,不过是军事水平低了一些。早年间,他的上位也是伴随着无尽的朝堂争端。刘寄奴本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将大

  • 两朝风云刘义符登基仅两年,为何被四位顾命大臣联手废杀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刘义符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不但割据势力遍地,战争非常频繁,而且在政治上波动也非常强烈,废帝弑君的事情并不少见。本文要讲的宋少帝刘义符便是其中的典型,他登基不到两年便被四位顾命大臣联手废杀,留下了不少的历史疑团。这些历史疑团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为什么四位顾命大臣要联手废杀这位登基仅仅

  • 东晋司马德文:当了22年影子皇帝,转正才一年就被人捂死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司马德文

    公元396年,东晋第九位皇帝司马曜被宠妃用被子捂死,15岁的太子司马德宗继位。而司马德宗却是一位“智障人士”!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弱智;一个连冬夏时节都不能分辨的傻子。《晋书》载:“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由于司马德宗是嫡长子,因此才5岁就被立为太子。司马德宗从小衣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