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船队在公元一四零六年的七月中旬拔锚驶离了爪哇,朝着西北的方向前进,目的地是满剌加,满剌加又称马六甲。
三天之后,大明舰队抵达了麻逸冻列岛。郑和原本要赍玺书赐物给该地的首领,后来看到这小岛服属于爪哇,而且除了煮海水为盐,酿甘蔗为酒之外,并没其他珍贵的方物,于是仅停留了一天,观察一下岛上的田野民俗,马上又扬帆西去,三更的海程之后,来到了彭坑。
彭坑这个岛的四周石崖崎岖,岸多石塔,男女椎髻系单裙,土著习惯刻香木为人头,而且用人血祭祷,求福避灾。从彭坑可以乘小船,沿顺淡港到大埠旧港。郑和因打算先到满剌加建造仓库军营,因此暂时不在旧港停泊。
从旧港到满剌加,顺风的话,七、八天就可以抵达,途中要经过龙牙门和龙牙加貌,也就是现代人所称的新加坡海峡。
当时的新加坡叫淡马锡,尚未发展成港埠,郑和没打算招谕其国,因此在八月初就进入了满剌加港口。满剌加本来隶属暹罗,满剌加每年要向暹罗缴纳黄金五千两,否则会被暹罗国王派兵征伐。朱棣刚登位不久,便遣中官尹庆到达过满剌加,赐给当地的酋长拜里迷苏剌织金、文绮、销金、帐幔诸物,一方面宣示天朝的威德,一方面招徕满剌加入贡中国。
郑和抵达满剌加的半年前,朱棣就已经正式册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并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那时满剌加的使者要求朱棣封其山为一国之镇,朱棣不但答应,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先刻在石碑,然后勒置在山上。这首诗写着:西南巨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石草木浓。金花宝钿生青红,有国于此民俗雍。王好善义思朝宗,愿比内郡依华风。山入导从张盖重,仪文裼袭礼虔恭。大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山君海伯翕扈从,皇考陟降在彼穹。后天监视久弥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所以满剌加是正宗的大明藩属。公元一四零六年八月上旬,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驶进了满剌加港埠,抛了锚以后,郑和、王景弘、李兴等太监换了小船沿着一条大溪慢慢向内陆的方向橹摇,中间经过了二十几座构亭溪桥,就来到了王宫。
只见拜里迷苏剌以白巾缠首,青细花袍,穿着皮鞋,乘着有黄盖的轿子在溪岸恭敬迎接。郑和跟拜里迷苏剌一见如故,郑和以回回教的礼节向国王致谢,然后说:“我父亲、祖父都是哈只,我的祖先都信奉回回教。”
“上帝阿赖万能,我真是非常高兴见到三宝太监,三宝扬名海外,如雷贯耳。”满剌加国王摇晃着他微黑的身体,双手不断地作揖。这时一位通译和一位回回教的教习都赶来帮着翻译沟通。
“我们此次有五十几只船,二万五千多兵员,要在贵港修护补给,麻烦国王陛下的事,将很多、很杂。”郑和先把难题声明在先。
“唔,这是我们小国的光荣。我们这个地方山地瘠卤,收获殊寡,不靠国际贸易的话,根本无法生存……何况自从大明皇帝封我为满剌加国王以后,我们已经不必每年送五千两金子给暹罗了。最近半年来,暹罗人都不会像以前常常找我们的麻烦呢!”拜里迷苏剌说话时露出真情与感激。
“这样很好,只要我们大明皇帝在,没有半个邻国敢侵扰满剌加的。对了,我们要在贵国等候季风再上印度去。在等候期间,我们要建造二个可以贮货的官仓,一座可供夜巡的鼓楼,一栋可容纳五、六千名水军的营寨,寨内可设重棚,架设回回炮。所有的费用、开支,全部由我们负责。”郑和说时又露出内官监太监那副总工程师的气派。
“可以,可以,绝对没有问题。我们满剌加的男女老幼也会动员,全力协助这些工程的建造。”
“我明天先给陛下五千两黄金,替我们选买适当的土地。”
“好,好,等三宝太监上印度洋时,我会亲自带领我的妻子、儿子到南京觐拜天朝的大皇帝。”拜里迷苏剌讲完这些话时,向通译叮嘱道:“宴劳远到的客人时间已到。”
郑和在宴会中赠给满剌加国王一颗银印,一套明朝冠服,还有许许多多的金银器、陶瓷器、帷幔衾裯、锦绮纱罗、钱钞。拜里迷苏剌则献贡郑和很多的玛瑙、珍珠、珊瑚树、玳瑁、蔷薇露、苏合油、沉香、速香、金银香,以及各种土产的稀奇动物。郑和在满剌加停留了两个多月,一直等到鼓楼的四个门,以及军营和官仓四周的石墙和结构间隔都盖造完备,才决定离开。
在此期间,有十五名大明兵士偷取土著的鸡鸭,被郑和鞭打处罚。有七件非礼奸污当地妇女的事情,郑和亲自一一审问处理,其中较严重的三名士兵被斩首示众,两名被判监禁,另两名各笞七十大板,并降级做船上的苦差事。其他因航行中生重病者,则留驻在满剌加休养。
郑和把三分之一的粮米以及从爪哇和满剌加获得的贡物,全部贮存在新盖好的仓库,留着太监李兴、洪保、驻扎在满剌加继续督造军营、船坞。其他的五千名官兵、匠工以及五艘军船、三艘运输船也驻泊在此,巡弋马六甲海峡,收集情报。
{!-- PGC_COLUMN --}
马六甲海峡从中国南海伸延到印度洋,总共有八百公里,其中的航道最宽的有三百二十公里,最窄的才只有四十八公里,三个大港埠新加坡、满剌加、槟榔城,均位于北岸的马来半岛。
郑和出航的满剌加是海峡的三分之一位置,这时他带领着四十九艘宝船,要循海峡南岸的苏门答剌,越过另外的三分之二海峡航路。宝船顺好风行驶了五昼夜,来到答鲁蛮舍海村,再十里路,就是苏门答剌国。
大明的舰队还没到苏门答剌的国境,苏门答剌的酋长宰奴里阿必丁已经遣使到南京进贡方物,朱棣因此诏封他为苏门答剌国王,赐印诰、彩币、袭衣等。
苏门答剌的国城没有城郭,位于大溪入海滨,早晚潮汐汹涌,船只至此往往没溺。这次随航的四艘木船就被海口的大涛卷走,死伤人数超过一百人。
苏门答剌的风俗淳厚,言语和婚丧礼仪与满剌加一样,一般人民所住的茅舍平房也相同。这个地方盛产胡椒,胡椒像中国的甜菜,依山蔓生,花黄子白,其实初青,老则变红。大明的兵员等它半老时,就采下来曝干,每一百斤付真白金一两。郑和在苏门答剌虽然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受到宰奴里阿必丁最热情的招待,郑和自然也赠他很多青白磁器、色绢布帛当礼物。
其实,据近代人类学家的研究,花面国的社会几乎接近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想象的世外桃源。花面国人强不夺弱,上下自耕而食,富不骄、贫不盗,地产香味青莲花,足可称是善地,美地……
(本集完,专栏待续)